-
色彩的绚丽,是因为单调的装点;蓝天的清新,是因为黑夜的映照;道路的宽敞,是因为拥有的回报。也许,它的线被人们紧紧地抓牢;也许,它的命运会被人掌控;也许,它的飞翔只是一种妄想……然而,它的希望却永不停留。因为它的名字叫风筝,它会与风抗争,直到——线断了,它便会笑着,它赢了!风筝,在天际,是它的地盘,它无拘无束的飞;而我,期待着风筝一样的我,幻想太过于美好,现实又太过于不尽人意……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
作文《带着风筝上路》
色彩的绚丽,是因为单调的装点;蓝天的清新,是因为黑夜的映照;道路的宽敞,是因为拥有的回报。也许,它的线被人们紧紧地抓牢;也许,它的命运会被人掌控;也许,它的飞翔只是一种妄想……然而,它的希望却永不停留。因为它的名字叫风筝,它会与风抗争,直到——线断了,它便会笑着,它赢了!风筝,在天际,是它的地盘,它无拘无束的飞;而我,期待着风筝一样的我,幻想太过于美好,现实又太过于不尽人意……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
清晨,风从窗外溜了进来,一双大手无情地推醒了熟睡中的我,牵引着我向楼角的纸箱走去。
甩开那一张张可恶的蜘蛛网,艰辛的来到了那早已堆积满了灰尘的纸箱旁。掀起纸盖,一阵浓浓的灰尘席卷而来,夹杂着沧桑的气息。缓缓提起那只风筝,它像是穿了件棉袄,但轮廓却依旧显得那么清晰(这风筝是由于小时候父亲不同意买风筝而做的)。
抖去灰尘,一张张醒目的鬼脸露了出来,我却是淡淡一笑。风依旧在不停的牵引着我,叫上表弟向湖对岸跑去。
站在顺风的方向,将线拉直,只听得一声令下,我们便跟着风跑了起来,而我也适时把风筝释放开来。风筝翱翔着,如一只摆脱束缚的老鹰,向那些守护者扑去。看着高飞的风筝,又看着风筝与手之间那根紧密的线,最深处的回忆又被勾勒……
小时候,你还小,不知道暴风雨的味道,不明白生活的甘苦,有的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好奇心。这时,他们往往会跟着你,告诉我们深渊之深,大海之大。当你第一次在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森林驻足时,他们会赤红着脸,拽着你远离它,告诉你美丽的保护色下面或许正有一只邪恶的手在等着你。那时候的你常常埋怨他们,认为他们胆子小。时间在风筝的越飞越高中流逝,悄无声息。
渐渐地,父母的头上不知何时多了几根白发。可是他们并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喊着要那几根白发玩时,他们才明白自己老了,看着眼前这个稚嫩的小儿,不禁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那时他们发火了,第一次打了你,而你也第一次哭。两个“第一次”如同风筝又一次飞向天空般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尝过了生活的苦涩,踏过了人生的荆棘,再回首,才知晓父母的勇气。他们胆小,只为了你健康生活;他们打你,只为了你美好的将来。而他们身上背负着的,是你的埋怨,是社会的艰辛。
向头顶的风筝望去,我又瞧见了那些鬼脸,它们迎风摇摆着,似乎在嘲笑着我。风“呼呼”的,也在呵斥着我。我的脸好红,太阳真的好辣,好刺眼。
突然,线断了,风筝挣扎着,一个劲的向上飞。
弟弟哭地叫喊着:“回来,回来。”我想它暂时不会回来了,因为它还有好长的路要走。风筝断线,是因为他已经长大,渴望摆脱我们那金箍圈般缠绕着双手,去独闯一片天。不过我知道他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他的家在这里,或许当他回来时,我们已不在。
高一:快乐全家
家,是美好的代名词,家是温暖的,家是令人缱绻眷恋的,家是灵魂的寄所,是心灵的港湾,但家,更应该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
读罢巴金的《家》,对家又多了一层理解。家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正如《家》里的家,是当时众多封建大家庭的真实写照,也映射出封建家长制的兴衰。在这样的封建大家庭里,高老太爷是整个家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如同古代帝王君主一样蛮横专制,绝对不允许有人侵犯他的威严。他可能不会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非但没有让家族繁荣昌盛,反而加速了家族的灭亡。而觉新,高家的长孙,显然就是封建家长制下的受害者之一,即使他受过新思想的熏陶,但是他还是对封建家长制低了头,他懦弱的顺从,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让人鄙夷和气愤,而最终,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迫害下,他失去了自己一生最爱的两个女人。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还有觉民、觉慧、琴等等这样勇于反抗的年轻人,他们积极地抵抗这种腐朽的封建制度,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争取幸福。
《家》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囚笼,它以爱为借口,以封建家长制为枷锁,铐住了一代代人追求幸福的权利,锁住了一代代人的自由。显然,我们需要的不是这样一个家,家不应该成为我们自由的镣铐,家应该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既不阻挡我们翱翔,又让我们难以割舍,时时牵挂。
再看当代,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过于宠爱孩子,想为孩子做好一切事,铺好一切路,让孩子平平坦坦的成长。可是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好吗?如果孩子不学会面对生活的艰辛,长大后不能独立,不能自主,难道就不是一种束缚吗?父母的溺爱如同广阔的大海,将孩子早早溺毙在这片平静又充满危险的海水中。父母的溺爱会编织成密密的网,这张网会让多少孩子安于现状,不知道居安思危?会让多少孩子无法伸展手脚,施展才华?
孩子的确是需要疼爱,但疼爱不等于溺爱,不适当让孩子自己去了解些,去经历些,他们怎么在挫折的惊涛骇浪中挣扎着成长,学会坚强?孩子不能总活在父母的避风港下做一朵温室的花朵。
中国有句古话叫吃一堑长一智,父母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他们疼过痛过后会更加明白怎样来保护自己。爱孩子,并不一定要把孩子绑在身边,时刻捧着,疼着,宠着,爱着,放飞他们,做一个坚定的后盾,看着他们自己去飞,去闯,不要担心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风儿会把他们带回家,因为家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是我们无法剪断的情感的联系。
家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它以爱为轴,放飞我们,让我们在风雨中,做一只坚强的风筝,乘风飞翔。
原来灰蒙蒙的天空,终于因为有了些许色彩使人嗅到绿意盎然的春天的气味。到了四月,杨柳还没吐露嫩芽,花朵还没绽开笑脸,燕子还没从南方归来,风筝们却占据了整片天空,自由的翱翔,成为春天的信使。
我的风筝,你在哪里?我随着风的方向奔跑,努力拨开记忆的云翳,寻找我的风筝……
天空中美丽的蝴蝶,循着牵引你的线绳找去,便会寻到两个满脸欢喜的小孩子,手执风筝线在草地上奔跑着。风筝飞得更高时,她们欢快的仰着得意的小脸;风筝摇摇欲坠时,她们便惊慌的扯紧绳子奔跑,即使红通通的小手被绳子勒出痕迹也毫不在意;风筝线缠在一起时,她们努力地尝试着各种方法使风筝脱险……风稍大了些,风筝稳定地飘在空中,她们便安心的将风筝线绑在树上,而自己躺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两张笑脸,犹如花朵般艳丽地盛开在初春时节的草坪上。两个孩子躺着,无忧无虑地看着她们的蝴蝶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
突然,风筝线断了,两个孩子慌忙地站起来,看着她们的风筝渐行渐远,眼泪滴滴滚落下来,浸湿了白裙子……
我仰望天空,可还哪有什么风筝,只剩白色的天花板了,再低头,就看见一桌子堆积如山的作业。窗外的天空还是灰色的,树枝还是光秃秃的,当年的草地如今也被柏油马路代替了。广场上空的风筝无力的呻吟着:“春天来了。”我们听得见么?
我的风筝,在空中越飞越远,我无力地看着它离我而去。我的风筝,我的童年,都飞到了我不可触及的地方。
“表妹,你有空吗?咱们去放风筝吧?”“我还要补习呀。”“哦……”我挂断电话。
我的风筝,我拨开云翳,想要寻到你;我的风筝,你在哪里呢?我呼唤着你,你听到了吗……
高一:王馨仪
风筝与春天是一对孪生姐妹,同时来到人间,带来她们的美丽和温暖,带来生命的活力与色彩。春天和风筝在赶走冬日的寒冷与萧条后来到人间。在来人间前的那些寒冷的日子里,她们经过一番艰苦的挣扎与拼搏,直到自己胜利才把阳光的温暖和七彩五色奉献给人类。她们的来临,使大地天空不再寂寞和寒冷,而是热闹与欢笑。人们都面若桃花、心如火团、身似春风,来迎接新的一年和新的春天。
春天里,风筝是美丽五彩的。风筝冲破冬天的门口,在空中舞蹈,给春天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和活物的生动。春风吹飞了待业在家的风筝,吹走了藏在风筝后面人间的苦恼,吹艳了大人孩子面笼上的微笑,吹起了人们心中火花般旺盛的激情。起舞的风筝,就如激动的人心,飞窜在碧蓝的天穹,互相争艳斗丽。
春风撩起,揭开万物的心扉和生命的底力。春风的力量硕大无穷,万物萌动、发芽、吐叶都要它的轻抚和催促,激励生命的繁衍和生长,营造春天的绿意与色彩。多少生命等待着春天的号令,立春令拉响,沉睡一冬的万物都得苏醒,拼命的寻找春天的感觉,寻找生命的力量和生长的勇气,开始一年的新生。
风筝也只有春风能够吹醒。春天的温暖和力量让风筝的家族集结在天空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风筝留给春天的是整个身躯和生命,它用自己撩人的色彩和翩翩的舞蹈给春天增添艳丽。它留给人们的只有一根线,虽只是线的一端,却给人们带来了欢笑与快乐,也滋生了人间的温暖和爱情。
风筝的一偏一舞,给人间的是一颦一笑的欢乐、一恩一爱的缠绵。风筝靠一根线把握人间的欢语与疾苦,人们靠一根线掌握风筝的生命与飞扬。风筝的飞舞捎飞了地面的心,把痛苦和苦闷放飞到天上去。风筝的翻飞、腾转,那是在诉说着冬天的苦恼和压抑,也在告诫人们要快乐、幸福的生活――世界是美好的、快乐的,人间有着温暖和情怀,不要为苦恼而闷闷不乐,要努力向幸福未来攀登。
风筝如女人,很想自己漂亮迷人,期待人们的亲昵和爱慕。风筝更需要春天的温暖和她那宽大的胸怀,最大的场地和更多人的眼球是风筝的梦想和企望。飞上蓝天,一展风筝的姿采,才是它生命的征途。
女人是春天的感知动物,丝丝的温暖可以产生皮肤的敏觉,促使衣服的更换和蜕却。风筝是春风的知己,有春风的地方就有风筝的飞舞。春天催促女人兴趣盎然、春怀荡漾,抛弃厚重的棉袄,显露娇好的身材和桃红般的脸蛋来追逐美。微风吹过,撩起女人的发丝和裙裾,遥展浪漫如烟的青春。风筝催醒了女人,女人的身躯就是风筝的映衬,美丽相互招展。在那天空下,一头是飘飞的风筝,自由翱翔;一头是欢声笑语,秀发飘飘,心灵荡漾。
风筝需要春天,也需要女人的兴趣和激情、春天的温暖与怀抱。春天是女人的世界,也是风筝的世界,只有女人与风筝合而为一,春天才更加美丽动人。风筝也才能从室内走到旷野,寻找风的广场与河畔,放飞自己的美丽和女人的心情。
阳台外原本是天,如今全是楼了。
以前的零碎的回忆——天空下的风筝,已经全部被这些楼抹杀了。
风筝还敢飞起来吗?那它一定会被各种障碍折了腰的。
于是,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兴趣也就变了。谁还会想要和大自然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呢?谁还会去和自然万物亲昵上两句呢?
那他们究竟喜欢着些什么?金钱?名利?虚荣?排场?没错,这些他们一样都不肯放过。归根结底呢,是他们首先喜欢上了机械和辐射。
是啊,多现代化的时代。有人自认为能主宰自然,却是先被机械给洗了脑。城市,不论它是城还是市,都逃不过机械的侵略,而它们似乎也很享受。
这些楼,不就是强大的侵略者之一吗?我们本和大地相连,然而,先是水泥地,再到高楼,看来我们是要和天套点儿近乎了,也难怪那些恐高的人会有些懊恼。
放眼望去全是楼,今后街上还挤得进去几个人呢?人和楼都在强势地扩大范围,而地始终只有这一点儿,真想知道以后会怎么办。
然而这些楼,不单是让人潮无处可去,更让人与人无处可躲。
因为这些楼的发展,也让机械的潮流涌入人群,涌入人心。
在人的心里,机械观念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滋长了。于是就有了不择手段,或者只为名利,又或者笑里藏刀。因为他们信奉着给钱就办事。
他们一心想要一人主宰金钱,却反被愚弄和嘲笑。而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们才发现自己甚至连一棺材的钱都带不走。
可是他背叛了所有,包括他道德的底线和身边的一切。
于是,人们从心里开始隔离了。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害怕自己的一厢情愿换来对方的背后一刀。于是大家都学会了伪装,或许是情非得已,但谁又真正知道呢?
我们本不需要这样。
又到五月,如火的蔷薇热热闹闹开满一地,郁郁芊芊,浓郁芬芳,草地上,田野里,一只只美丽而轻盈的风筝飞起,载着童年的欢笑,也载着儿时的梦想。
我——已是高四的我,望着那些纯真的笑脸和那些真实美丽的梦,那些在体内蕴藏已久的液体终于痛快地流淌出来。
曾那么痴爱着风筝,痴爱着天空,风筝的梦注定在天上,朵朵白云是它的翅膀,活在自己的梦里就是飞翔。
我渴望那种与风追逐,与风纠缠的自由,我宁愿只在自己的世界里飞翔,所以我选择了孤傲、偏执、只相信自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的,我只看到了翩翩的风筝,却忽视了那根柔弱却柔韧的线。
朋友无数次地给与我笑脸,无数次的忍让,无数次的安慰,只为换取我的知心,我的真诚地接受,但都被我的漠视扔在风中的道口,一次次的劝说和建议,都被我的偏执遗忘在耳旁。最终,朋友离我远去,我看到那固执的迎风而上的风筝猛地晃了晃,虚弱不堪。
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丝丝柔情的感化,大发雷霆的怒脸,还有夜半无人的哭泣……一切都不能将我改变,我喜欢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们的教诲被我遗忘,我沉迷于小说,徜徉于网吧,满足于一次次虚无的自我陶醉。
友情,我舍弃过,又渴望过。
亲情,我厌烦过,又珍惜过。
我生命中的阳光就这样失去,因为我的不信任而苍白、无力,那载着梦想的风筝远逝了,因为线断了。这是生命的一次华丽的放逐。
那看是柔弱的线实际上维系的是自我与他人。不可不信己,也不可不信人。
我失败过,我猛醒了,坐在高四的教室里重新再来,用一份别样的成熟重新打量生活,为自己生活,也为他人生活。
虚幻的梦想已随自我的风筝远去,可我把握的还有理想,更现实的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一路采撷他人的鲜果琼浆,未来的天空会更加广阔与明朗。
直到读完最后一页前,我的心情都还像书的重量一般沉沉甸甸。
可是合上书的那一刻,却又犹如无边辽阔的蓝天般释然。
满满的一书文字,更是对心灵的一场救赎与释放。或许每个人在主人公阿米尔的赎罪旅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震撼,也产生了共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幼年的阿米尔因为惧怕暴力,只是远远地在一旁看着好友哈桑受尽欺辱。他的确因此而逃过了一场暴打,但却也因而受尽了漫长的罪恶感的折磨。我想每个人都有隐藏着的黑暗面,你可能因此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于是缠绕在心里的罪恶感就像藤蔓层层包裹着你,有人因此选择勇敢面对,解放心灵,也有人会因为害怕汹涌而来的舆论与惩戒而就此畏畏缩缩,不敢承担。
书里的阿米尔,一开始的确因此而选择逃避,再三说谎。当他意识到哈桑其实看见他袖手旁观,不施予援手的时候,他甚至为了不让哈桑去向父亲告密而设法栽赃,逼走了哈桑一家。记得书中如此描写阿米尔犯错后的悔恨:“我只想告诉他们,我就是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哈桑并没有说出真相,只是静静地离开。阿米尔发现,这比打他一拳更让人难受,可是接踵而来的战争让他还未来得及补救便已随父亲迁往美国。从此哈桑杳无音讯,但是陈旧的伤口总是隐隐作痛。直到中年,他重返故乡阿富汗,知道哈桑逝世,他又收养了哈桑的儿子,才解放了自己困顿多年的内心。
书的开头写到的阿米尔与哈桑一起玩过的追风筝的游戏,在书的结尾再次被提到。时光一瞬而过,中年的阿米尔在一帮孩子们中间追着风筝,笑得无忧无虑。少了童年的玩伴,却多了一份对人生的释然。一只风筝,此刻对他而言更像是心灵的追逐。
人性的复杂在书中得到了深刻的揭露,丑陋的地方令人发指,但是温暖的光芒从不曾因此而磨灭。不仅仅是阿米尔,他的父亲、他的未婚妻,都曾有过各自无法释怀的伤疤。但是最终,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心灵的救赎。他们都是勇敢者,不曾逃避与退缩,生命里的风筝最终也都落入了他们的掌心。
或许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而那只高高飞向天际的风筝,对你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是梦想,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想要填补的缺口,是心灵的慰藉和治愈。无论我们在追着什么样的风筝,只要脚步不停止、不退缩,手中的线就不会断,风筝就不是遥不可及。
夕阳带走了野地的欢笑,星光点燃了遥远的霓虹,一只风筝躺在草丛,回味一场深刻的梦:关于腾飞与坠落,关于遗弃与受宠......就在蝼蚁喟叹庞然大物终不可食的时候,她,路过这里,挎着一篮和她一样鲜嫩的蘑菇,充满绿色的眼睛迷离于斑驳的色彩,弯腰拾起,连同彼时彼刻的感激与誓盟。雄壮的鸟呵,定能为我撑一片晴空。温灼的眼眸,定会抚合我旷世的伤口。她首先嫁给了他,他娶了她。她披肩的柔情缝合了他的伤口,嫁接了他的线轴。接着,她开始生孩子,烧炊烟,喂臃肿的家。他开始试航,为孩子们采集阳光。她一阵疾跑,放飞一年的生计与幸福。哦,太阳。啊!朝霞。呀!!天鹅。瑶池与神威,蟠桃与广袖,激动了翅膀,膨胀了欲望。俯首大地,她已佝偻成一朵蘑菇。思念与呼唤袅袅升起,准时而苍茫......他终于捕捉到了一阵风,挣脱了线轴,朝着太阳、霞光与天鹅的方向飞去――&n;她,再次弯腰拾起挣断的轴线,连同痉挛的发丝,在后胸勺挽了一个别致的结,别上一颗“针”,耐心地等待再次“出诊”......
早春。
大地从寒冬的折磨中挣扎出来,装点着点点淡淡的绿意。
天空湛蓝。偶尔可见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风筝,飘挂在天际。
柔软的云和着轻柔的风,哼出一支春的旋律。
风筝的心飞扬了,想飞得更高,不料却被线一把扯住。风筝疑惑了:“你为什么总是缠着我?”
线说:“因为你是我的牵挂。”
风筝不语,静静地在线的控制下飘着。
不经意间抬头,风筝看到远处有道美丽的彩虹桥正架在山的瀑布上。
风筝又想靠近一点,线又扯住了它。
风筝说:“你真烦,我可以飞的,我有翅膀。”
线的眼中满是温和,说:“你是我的牵挂。”
风筝听了,有点不高兴:“烦人!”它白了线一眼,远远地望着那似乎拥有幸福色彩的彩虹桥。
线是理解风筝的心的,它一点一点地伸长。风筝欢呼雀跃:“再长点,我要碰到它了!再长点!”
线担心地说:“够了,再长就会断的。没有你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风筝习惯了线,丝毫不理睬它,只希望快点碰到那奇异的彩虹。
忽然,风大了。牵引风筝的线,断了。
线呼唤着风筝,含着泪垂了下去,心碎般。
风筝则高呼着“自由万岁”,跟随风越飘越远。
风止了。
风筝落在了一颗树上。它碰到了彩虹,但那只是光的折射,虚影而已,失落占据了它的心。没有了线,它再也无法在天空中飞翔。它只是怀念着线,和那些被线牵挂着的单纯美好的小幸福。
我抬头望去,有一抹倔强的红,在那湛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夺目。那抹红色,在空中时高时低,忽隐忽现,但却从未离开过公园上方的那片天。
红色努力的向东飞去,却被什么东西束缚着了。那人说,是一根细细的丝线。红色不顾一切奋力朝着太阳冲去,想挣脱系在尾巴上的那根细线。
线,虽然细,在那红色的面前不值一提,但在那红色想展翅高飞的时候,线,牢牢抓住了那抹红。
红色对线说:“线,你为什么要桎梏着我,我光彩夺目,正是要表现的时候,在这最好的年华里,你为什么要阻挡着我?”
线说:“筝,虽然我在你心里根本算不了什么,你恨我,因为我系缚在你身上。我绑缚着你,是希望你可以守本分,不要去引人注目。过分的骄傲跋扈,你会很悲惨的。你只是一只红色的风筝,只是用布和竹棍做成的,没什么骄傲的资本。筝,你应该好好地飞翔,不要再挣脱我了,那只会让你伤横累累的。”
筝虽然表面上默不作声,但本性倔强的它总是不会听劝。线自然摸得透筝在想什么,于是更加用力地抓住筝,一丝也不感松懈。
过了一会儿,线累了。线想想让筝离开它也没什么不好的,那样筝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了。于是,线渐渐松手了,筝见机便用力向前冲,终于逃脱了。
筝终于可以离开习惯的白墙红瓦的小楼,终于可以离开习惯的清澈见底的小河,也终于可以离开习惯的孩子高分贝的尖叫了。
当然,也终于可以离开每日束缚着它的线了。
筝乘着微风慢慢飞着,风停了,它就往下坠,风一大,它就拼命往上飞。筝觉得这样好累,好累,但尽管累,总比被那绳子拴着好吧。
筝曼妙地飞在空中,尽情享受着这花样年华。想到人们都看着自己,注意着自己,赞美着自己,筝就无比喜悦,不由自主的笑起来。
忽然风起云涌,筝被吹得翻了好几个身。筝想,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休息吧。筝掉到了一片油菜花田上,它静静地躺在上面,欣赏着美景,心想这里比公园好多了。
这时,来了一个小男孩,他发现了身上已经有几个洞的筝,不屑地撇了撇嘴,轻蔑地嘀咕到:“不就是一个风筝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线,不是照样不能飞嘛。”
筝急了,想要飞给男孩看,可是怎样飞都飞不起来。筝看着四处随风摇摆的油菜花,知道风很大,但自己就是飞不起来。筝多么希望男孩可以把自己举起来,然后扔出去。
但他没有。
筝明明记得以前自己躺在草坪上,被牵引着,就飞起来了。筝觉得太奇怪了,为什么以前可以飞,而现在就不行了呢?
筝想了一整夜。
筝想了一整年。
已经年过七旬的男孩再次来到已经变成荒地的油菜花田上,看见了几根竹棍。他知道,那是几十年前他看见的那只风筝。那风筝早就随着油菜花化在了泥土里。
其实风筝离开了线,线也没有用处了。线就算被遗弃,也想让筝明白那个道理。
风筝与线,是在一起的。
它们永远都应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