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
作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应被有批判的继承,而非一票否决。
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礼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左传中有言道:“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足可见礼仪在文明社会和民生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洗濯和沉淀的,那些优秀的文化价值礼仪不应被摒弃,而应被完善、继承和发扬。
驻德全权大使吴红波曾被德国记者问道“德国人能从中国学到什么?”,吴红波答道:“谦虚。譬如:中国人完成一个项目,他不会突出自己的作用,他首先讲得是他的团队,他的导师,较少提到自己”,自卑尊人便是中国礼制精神原则所在。所谓“自卑”不是要故装卑微自己,而是放低姿态,谦恭待人。若要好,大敬小。这种诚敬谦让,合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值得提倡。
传统礼仪还传播了许多优秀的基本价值观,如敬、恕、诚、信、仁、爱。在现代功利主义教学模式下,我们早已忘了传什么“道”,中国应该传什么“道”。而礼仪文化却给我们提供一个精神平台来领会这些优秀的精神内核。着名文学史者刘梦溪指出:“敬、恕、诚信、仁、爱等,应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然而,传统礼仪也有其闭塞成旧的一面。如古时女子以纤小玉足为美,从小裹脚造成女子足部骨骼被硬性弯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儿女应听父母媒约,指腹为婚是谨守孝道的错误观念也使许多有情人分隔天涯。传统礼仪的封建思想一定程度框限了思想的自由,也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中华礼仪文化虽有落后、陈旧弊端,但究其本质是对现代社会极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精神遗产,永不过时。择善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让其成为国人深层价值的“根”。
今天我又一次品读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弟子规》通篇讲述了做人、做事的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大规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人、做事讲规则、讲原则,人可树,事可成,但前提是一定要熟知、清楚规则,所以我们应学习《弟子规》,更应谨记、传承这一国学经曲,但是,传承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是书本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圣训,流传百年,让我们谨记精髓、传承国学吧!
雷锋,一个时代的英雄;雷锋,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楷模。
雷锋,1940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原名雷正兴。是一名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还是一名为人们服务的优秀战士。
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的奉献精神是十分值得学习的。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也捐献给了辽阳人民。
雷锋的“钉子”精神更值得传扬。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的钉子精神太值得我学习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缺少这样的精神。我们只想着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缺少这样的精神。我们只想着自己,为他人想的很少很少。但从今以后,我们要为他人着想,为人民服务,为集体,为祖国的建设而贡献力量。
我们也要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在学习上要努力挤出时间,抽出时间去钻研,去开拓,去充分利用分分秒秒的时间用法在学习上,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更有意义。
啊!雷锋,我要高声赞美你,歌颂你,向你学习,以你为榜样,争做一名文明好少年!
吉林长春南关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董博豪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题记
在读完《弟子规》这本书后,便感觉到了中华美德是多么丰富而深邃。若用两个字来形容怎样做好一个中国人,那便是道德。“外德于人,内德于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便是传承中华美德的关键。
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正如这句话一样,《弟子规》在第一部分“孝中”便充分的体现了。人只有学会了孝顺,才能爱自己和周围的人,才能与身边的人和睦融洽地相处。一个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又怎会接受并爱其他人?
父母用尽了心思让我们安全健康地成长,这份恩情是用多少物质上的东西都换不来的,也永远报答不完,又有什么理由令我们不爱,不孝顺父母呢?若是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那后悔莫及也无用了。哪怕是用绵薄之力为父母做一张贺卡,打一盆洗脚水……父母也会在精神上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关怀。
《弟子规》中还用了一部分说明了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应融洽的内容。“入则孝,出则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两者之间是相互和谐,相互促进的。父母生下了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你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若兄弟姐妹之间不融洽,不和谐,那么父母也会因此而担忧。和睦,便少了父母的操心,这不也是在孝敬父母吗?
读完《弟子规》后,我们应毫不犹豫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的感悟投入到实际生活中不断体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要求自己,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做个有道德的人。那么如此,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高尚,对人民有益的中国人!
众所周知,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作为祖国的好少年,我们怎么又能按捺得住。于是,3月5日下午,我们15位代表一行来到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来看望爷爷奶奶们。
事前,我们每个班级的代表,发动每个同学——不花一分钱,通过自己的双手,做一些礼物给“孤零零”的爷爷奶奶们。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显得异常踊跃,忙中抽空,进行赶制:有的画了一幅画,有的做了一些幸运星,有的折千纸鹤……当我们出发前,看见有这么多的礼物,我们深深的被感动了。同学们的爱心,一定会温暖那些爷爷奶奶的。
驱车数分钟后我们便达到了目的地。紧接着,由大队辅导员祝晨老师为我们分组,我们每三个人为一组,分别来到5个活动厅。当我踏入活动厅的一刹那,一丝紧张又带有一些感动,充满了我的心扉。活动厅里做了许多爷爷奶奶,他们眼神中露出了欣喜,或许是因为他们太久没有见到我们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了,有一些爷爷奶奶甚至落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我的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们,不能辜负此行!刚想到这,一阵热烈的掌声唤回了我,原来是在欢迎我们,我们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便开始表演。首先,我们合唱了几首耳熟能详的曲子,先是“真心英雄”,接着又来一首“感恩的心”。如果没有爷爷奶奶们的付出,怎么会有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都唱的热血沸腾!接下去,我们又开始单独表演,爷爷奶奶们连声叫好,我们也越来越兴奋。如果不是老师在旁提醒,或许我们都把带来的礼物忘得一干二净。我们拿起一份份礼物,一一向爷爷奶奶们介绍,爷爷奶奶们纷纷派代表来收礼物。送完礼物,我向旁边的护士姐姐要来了两根绳子,另外两位同学十分不解,问我这是要干什么。我说,等会你们就知道了~~我把两根绳子分别打了个圈,这时张黎迎说,他一定是要变魔术。果不其然,尽管一段时间没有操练,技艺有点生疏,但是丝毫不影响发挥。我邀请了一位奶奶,同我一起表演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精彩魔术,爷爷奶奶们纷纷叫好。当我们还沉醉于表演时,一旁护士姐姐提示我们时间差不多了。于是,我们依依不舍的行队礼,离开了活动厅。来到正门前,我们一行人合影留念,我们此行便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回到学校,我想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学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把“学雷锋”的精神融入生活,感染身边的人,这比一句口号实际得多!传承雷锋情,传递正能量,我们在行动!
上海南汇区上海中学东校初一:沈世珺
同学们,在90班有这样一位朴实的同学叫白富强,他家境贫困,年迈的父亲为了让孩子上学,贷款一万元给他交了学费,白富强同学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品学兼优,是我们90班的骄傲,是我们实验中学的自豪。在3月27日晚二自习后,他追上班主任说:“徐老师,晚饭后我在小卖铺前捡到60元,交给您。”没有更多的言语,只是微微一笑就足以表现出他的优秀品质。在物理教研组谈及此事后,88班班主任刘凤琦老师说:这个学生一定会很富有,不仅是在经济上,而且是在思想和精神上。
著名的词作家闫肃曾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应该具备四分——天分、缘分、勤奋、本分。”白富强的做法就是本分呀!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白富强的表现就是厚德啊!
古谚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取之有量。”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这样的道德规范指引下,千百年来,我们的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传承,并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发生嬗变,逐步出现异议,而在“拾金不昧”这个问题上,更是争议不断。我们说,60元是一道考题,来自贫困家庭的白富强用实际行动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一个贫困生用一颗金子般的心阐释了中华美德,一个本分善良的学生诠释着诚信的真谛,一个在他自己看来最平常不过的举动却见证了一个不染尘埃的灵魂!
“厚德载物”。的确是这样,厚德方可载物,国家要以人为本,所以,一个国家中人最重要。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优秀品质,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印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为什么呢?真正值得我们反思啊!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顺利学习的前提。但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㯒不和谐的纸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桑桑,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只要我们重视日常小事,培养良好的品质,才会有文明的行为,从而创造出有序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基础。我们每播种一种行为,将收获一种习惯;种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向白富强同学一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吧!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要践踏草坪。
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它离我们很近很近。我相信,文明之花一定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携手共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文明是一个人的品格,文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文明是一种人生发展的力量。愿文明之火像奥运火炬一样,在实验中学的每个人手中传递吧!
书,是一位良师,在你疑惑的时候,它也许就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题记
在记忆的长流中,我不知有多少次问过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直到如今,经历了许多,我也终于在内心勾勒出了模糊的目标。
初识书屋
太阳升起来了,微风轻拂,整个村子都洋溢着一股淡淡的读书味。“哈哈!村子里开设了农家书屋了!村子里开设了农家书屋了……”一大早,村子里就回荡着孩子们激动地喊声与银铃般的笑声。我也分外激动,吃完早餐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农家书屋阅读。
刚进书屋,我就闻到了一股书页的墨香。深深吸一口气,仿佛就在鼻腔里吸入了无穷无尽的知识,我享受这种感觉,就像在妈妈的怀抱里。书架上,一本本书整齐地摆放着,分门别类,形形色色,有些让人应接不暇。我在书架间寻觅着,也终于在文学类的书籍前停了下来,目光注视着面前的每一本书,有感人心切的诗歌,有一波三折的小说,有意境深邃的散文,有意义深刻的杂文……小小的农家书屋,书籍却应有尽有,真是让人感叹万分。
与书作友
不过一会儿,我就彻彻底底地沉浸在了书的世界里了。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了保尔•柯察金在绝望命运中坚强不屈,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读莫怀戚写的散文《散步》,我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孝心永远是下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一份重大责任。读徐志摩写的诗歌《再别康桥》,我体会到了作者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也隐隐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我也逐渐领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而学习的最好途径就是阅读。
文化延续
而开设农家书屋就可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解决人们借书难、买书难、看书难。冥冥之中,我也确立了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教给孩子们各种文化知识,让他们充满智慧。把知识传承给下一代的孩子,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新的希望。我希望,大多数的孩子们都有书籍阅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样,整个世界的人才就会更多,整个世界的质量也在急剧地升华。
在书的世界里,我们永远都是一名受教的学生。但,我们的知识,正是因为书的辅助下才如此渊博;我们的生命,正是因为书的到来才如此丰富多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日子铭刻在这片土地上。十三亿人用自己的行动编织出一个最美的字——孝
风吹着这片土地,
草叶上沾满了晨曦的露珠,
土壤散发出阵阵清香,
对我诉说五千年来的故事。
曾经,
我们用二十四孝作为榜样
现在
最美孝心少年引领我们向前
我们是中国的新一代
中华的传统需要我们发扬
动动嘴谁都可以做到
我们需要,
用行动来谱写出孝的乐章。
中秋,
如果那也算是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无礼。
中秋的月亮,
总是那么惆怅,
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借你纤纤的手,
剪一段朦胧月光,
让文明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八月的桂花和九月的文明开始飘香。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母校您用您那宽广的胸怀包容了无数莘莘学子。给予了我们知识的养料,让我们不断的茁壮成长。当我站在母校面前时,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心中深深的体会到校园是一片神圣的沃土,给我们知识和未来!
在校门口,看着“灵武市第一小学”这几个烫金大字总是那样醒目;教学楼那瓦蓝色的四合顶上立有一小校徽,白色的楼身前竖着十五根红白相间的条梁,形成一个格子状,上下共四层楼。这样的建筑风格简单明了,让人看着心情也格外舒畅。
走进教学楼,站在楼道里,那落地式的栏杆到还有点欧美建筑的风格。放眼望去,操场上的全景都一览无余:红色的跑道上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迹:碧绿的草坪承载的是学生们最纯真美好的回忆:草木弹奏的是四季的乐章……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明媚。明亮的教室里传出朗朗书声,老实在讲台上用多媒体生动的给学生们讲课,教室里的一切设备都与以往截然不同。
看着这一切谁可曾想以前的一小是什么样?黄色的长方形教学楼,楼面上还留着一条条褐色的“泪痕”显得苍老无比,楼梯口和楼道有些狭小,每到课间和升旗仪式上学生们总是你争我抢,争先恐后,形成一种混乱的场面,要梳理大半天才能恢复正常。其实这一切源于一个”窄”字.
教室里桌子上都不知刻了多少代学生的“字画”。地上也是光秃秃的水泥地;黑板上还有好多小坑;一写字粉笔头就乱窜;就连多媒体对我们来说也很少能见到。操场上也是水泥地,而且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跳大绳或在操场上做游戏时一不小心摔倒就会蹭破皮肤,有时候还会把脑袋磕破。路面上也有很多坑洼,每逢下雨时里面就会积满了雨水,连走路都得“步步惊心”。
但现在不同了。建筑风格新颖的教学楼:操场上换上了塑胶草坪和跑道,在玩耍时就不会在摔倒受伤;宽敞的楼道,在课间时再也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学生们都有秩序的上下楼,防震演练时我们总能快速有秩序的逃出去,在地震真正来临时就不会慌乱阵脚,安全逃生,从而也杜绝了人多踩踏的事故发生;教室里窗明几净,地上铺了白色的瓷砖,整个教室都显得亮堂起来,而且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老师讲课更精彩,学生们上课更有兴趣,回答问题也变得积极多了。校园里的一切都焕然一新!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使我们的校园建设的越来越美丽,而且更完善。让青春在这里闪光;让灵感在这里迸发。党啊,是您,是您全心全意的支持教育事业,使一颗颗不甘平庸的年轻的心在这里得到升华。
啊,母校,您是一片智慧的沃土;是一片灿烂的星空。这里记载着学子们求知的历程,绵延着花季少年的期盼;这里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迹,洒下了求知者的汗水。
为了回馈党和政府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要努力进取,争先创优做一名品学兼优,对社会有用的中华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