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激励着多少人奋发向上,让我们走进这位不平凡的人物,了解他的故事,学习他的精神吧!雷锋,1940年12月出生,湖南人。他的生活经历极为坎坷,她从5岁到7岁,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相继死去,他成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是党和人民使他跳出苦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此,他决心回报党和社会,这...
作文《走进雷锋叔叔 传承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激励着多少人奋发向上,让我们走进这位不平凡的人物,了解他的故事,学习他的精神吧!雷锋,1940年12月出生,湖南人。他的生活经历极为坎坷,她从5岁到7岁,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相继死去,他成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是党和人民使他跳出苦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此,他决心回报党和社会,这...
他不是功勋卓越的将领,却有将领般坦然的心胸;他不是伟大民族的领袖,却有领袖般刚强的内心;他不是智力超群的学者,却有学者般“钉子”的精神;他不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却有农民般勤俭的习惯。
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雷锋。虽然他只活了二十几个春秋,但他留给我们的是百年的启迪,千年的楷模,他的精神万古长青。“雷锋”二字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在我们身边就有“活雷锋”。在2008年5月12日那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许多武警官兵、志愿者纷纷来到四川汶川。武警官兵、志愿者纷纷进行救人、助人的工作。他们每当救起一个人,脸上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每当帮助了一个人,心中便无比高兴。我想:那些援助物资的人,心中也会是同等的高兴吧!
哦!这就是雷锋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甘心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吧!雷锋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雷锋无处不在。
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就下起了大雨,我被眼前的雨困住了,只好在校门口等爸爸妈妈来接我回家。这时,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大姐姐说:“走吧!我送你回家!”我几番推辞,但禁不住大姐姐的劝说,只好和大姐姐一起回家。当我回到家后,站在门口,我忽然发现大姐姐右半边衣服全湿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可她已经走远了,望着她那可爱的身影,我心中无限感激!第二天,听同学们说:“昨天,那位大姐姐在雨中把好几个小孩子送回了家。”真是让人佩服。我想:她就是雷锋,她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在学校里,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们的心中,特困的学生穿上新装高高兴兴地上学,学困生有同学辅导……我们要向雷锋学习,把雷锋的精神传承下去,传承到我们的子子孙孙,让雷锋精神永远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阳春三月,不止是无限春光,还有朴实“雷锋”的身影!
辽宁本溪桓仁县八里甸子学校六年级:董师宏
《中国经典名着》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阅读《中国经典名着》的活动,我阅读了许许多多有关中国经典名着的书,有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有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其中,我读了一个最令我深刻难忘的故事----《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是由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作家写的。
《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仅帮助了许多贫民百姓消除了妖魔鬼怪,还让他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唐僧的徒弟不怕困难,帮助唐僧西天取经,特别是孙悟空,他非常的机灵,而且也非常的忠心;唐僧也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也是唐僧忠心耿耿的徒弟。在《西游记》里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徒四人共同努力,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西游记》这本书也就验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而这个这个故事也深刻地告诉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要学习的。
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的头脑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儿挫折和困难就要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再加努力一把,咬咬牙齿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
钟一小学五年级:陈雨柔
传统美德是什么?它是汇成汪洋的水滴;是茂密丛林的树种;是描绘彩虹的颜色;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题记
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的美誉着称于世。其中,孝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往今来,孝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中国古代君王讲究以孝治天下,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表达了古人对“孝”的无限赞美。在我的故乡,就有这么一个传说:2000多年前,吕纯阳化作一卖油翁来东京城试探人心。一个铜板,油随便打,贪心者都来占小便宜。一葛姓男孩奉母命来打油,付好一铜板,只盛了一小瓶油。吕纯阳问:“为什么不用大瓶装?”男孩说:“母亲说,买东西要凭良心,一个铜板只能买少许油。”吕纯阳见他心地善良,又是孝子,就告诉男孩:“过些天村旁的石狮嘴里出血了,这里就要塌了,你背上娘只管逃生。”果然,有一天石狮嘴里出血了,他背起娘就逃,身后的陆地陷下去成了汪洋,他逃到一座高山上,放下娘歇息。说也怪,一放下娘,地就不塌了,他们在此住下,此山称为黄杨尖。男孩长大后在山中采药炼丹,成了葛仙翁。人们被葛孝子的精神感动,就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他生日时上山朝拜。
当然,不仅是孝,互让互敬、讲究礼节、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也在社会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马路上车让人体现出社会文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在家庭中,和睦幸福,和平相处。大人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用好成绩回报父母,一家三口相处的其乐融融。传统美德更是无处不在,让人与人之间都充满了宽容、诚信。
亲近传统,传承美德,共建和谐家庭,是我们的信条,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
说到“传承”,很多人会想到一种有价值、有形象、被人保留下去的物体,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我们是人,人在共同的一个社会上发展和进步,人有意识、思维还有情感。因此,传承这个词,应该是将一种精神和快乐传承下去,这才是人生存的基础,也是每个人真正需要学会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需要传承的东西。但是更多时候人们把它放在具体的物质方面,而忽视了另外很有意义的功能,尤其是现代社会中,有钱的老爸总是想把自己的钱和权传给后代,而不是很重视怎么把他们教育好,也就是说把自己的道德和智慧传承下去,更好的传承应是作一个好榜样,把孩子教养成人。
在数学中,传承可算是一种公式,“A”给“B”什么。如果把它看成物质也行,而把它看成一种精神也对。每个人对某一件事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我和你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不是一定是你送我什么才好,但如果给彼此一种很简单的微笑,那种传承多美好啊!那是你给我传承了温暖,它能在我们的心中慢慢地开花结果呀!
传承这个广义的概念,也使我联想到“给予”和“接收”这两个词。也就是说谁给谁传承什么的问题。这里的“什么”可说不完啊,从小我就知道有人传承给别人伤心和痛苦,也有不少人会带给别人很多幸福和温暖。为什么呢?可能是他们对传承这个概念还没弄清楚,或者是对它有误解。只要你对别人、你对孩子、孙子还是对朋友都好,用你的心照顾和疼爱他们,那你就给他们传承了一种无价的精神财产了。
生活就那么复杂,也就这么简单。对我来说,理解传承这个词也需要用心感受的。因为它不是保留,而是一种精神和快乐传承下去,让它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在人们的心中开花结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题记
在读完《弟子规》这本书后,便感觉到了中华美德是多么丰富而深邃。若用两个字来形容怎样做好一个中国人,那便是道德。“外德于人,内德于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便是传承中华美德的关键。
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正如这句话一样,《弟子规》在第一部分“孝中”便充分的体现了。人只有学会了孝顺,才能爱自己和周围的人,才能与身边的人和睦融洽地相处。一个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又怎会接受并爱其他人?
父母用尽了心思让我们安全健康地成长,这份恩情是用多少物质上的东西都换不来的,也永远报答不完,又有什么理由令我们不爱,不孝顺父母呢?若是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那后悔莫及也无用了。哪怕是用绵薄之力为父母做一张贺卡,打一盆洗脚水……父母也会在精神上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关怀。
《弟子规》中还用了一部分说明了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应融洽的内容。“入则孝,出则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两者之间是相互和谐,相互促进的。父母生下了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你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若兄弟姐妹之间不融洽,不和谐,那么父母也会因此而担忧。和睦,便少了父母的操心,这不也是在孝敬父母吗?
读完《弟子规》后,我们应毫不犹豫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的感悟投入到实际生活中不断体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要求自己,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做个有道德的人。那么如此,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高尚,对人民有益的中国人!
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着称,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从古至今,青少年人才辈出,古代就有融四岁,能让梨。到了现代,更是有独自照顾瘫痪养母十二年的孟佩杰,在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缩影。他门的心都是最美的。孟佩杰照顾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养母十二年,十二年,难以想象十二年中她上如何用她稚嫩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可是,她从来不说苦不说累,没有一丝怨言。她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人吗?
其实,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只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美德就是藏在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在生活中我们应树立起我们的榜样,树立自己的理想,积极学习,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诠释美德,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美德感染更多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美德的化身。青少年时期是我们一生中的黄金阶段,也是我们性格形成的阶段,我们更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开发自己的优点,让自己的优点变成一种美德。“传承优秀文化,争做美德少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要唤起我们心中的美德。时间匆匆,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德。我们要努力,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要让自己的美德在中华文化中熠熠发光。
初三:舞音
在假期里,我观看了由山东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小名士”。
看那朗朗上口的诗词,将我带入其境,让我去感受,感受诗中的苦,诗中的乐;看那宽大的衣袖,又将我带到古代,倾听那铿锵的音韵,感受那高山流水带来的美,用心享受那朗诵经典时与诗融为一体、情不自禁的动作。
《三字经》在我看来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尽善,尽孝,尽忠,还有人生的道理等它将这几类等都编成三个字的类型,如“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最初本性是善良的。
《百家姓》原本是一个书生所编撰的一本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正如赵孙钱李,周吴郑王。其中周便是我的姓氏,虽然排在第五,但比起五百零四个姓,我的姓也算名列前茅了!
《千字文》是一本公认为编得好的识字书,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为世界上现存出书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文化活动。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是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古诗有唐诗宋词元曲、二十四孝、歇后语、谚语、汉子等。这些都记录着伟大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记得小时候就背过《千字文》,如今,也只会背几句了,爸爸说,看来,文化对我的熏陶还是不够浓,况且,温故而知新,我也没有做到,看来我还要多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也要随着世纪的发展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到我们年过花甲的时候,也能拿着古诗文,用心体会这些优良的文化知识!
“荣耀”,八年荣耀,正是为了打出这深埋心中的荣耀,中国人民花了八年,也正是因为其才显得他弥足珍贵。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有为的人来说,红岩烈士在抗日战争中打出的“荣耀”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红岩》是一部充满战斗激情的动人小说,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图景,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以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人物为主要人物。
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她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革命者,曾经过一场场艰苦的磨练。她出身于一个贫困家庭,不幸的是,丈夫彭咏梧惨遭迫害致死,头颅被放到木笼子挂在城墙之上,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溅满了裤腿,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悲愤心情,要把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慢慢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荣耀,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残忍的杀害了,为共产主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脚下都会有一条道路,随着步伐伸向未知的领域。浓雾遮盖视线,荆棘割破身体。但纵然冰原之上也有呼吸的苔藓,仍有人知道笔直走下去就会成功,尽管前行的脚步不同,但只要同样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坚持朝终点跋涉,即身披荣耀的革命勇者。
阅读《红岩》,使我点燃了激情。我们虽无法像华子良那样去从事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但我们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荣耀之歌的每一个音符,奏响红岩之歌的每一个音符,让红岩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读书学习时,你可曾想过,今天的美好生活从何而来?下面,我想通过讲述黄继光的故事,揭开这个谜底——
那是在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志愿军部队在进攻5979高地主峰的时候,遇到了敌人几个火力点的压制不能前进,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挡了回来。眼看已是凌晨四点多钟,天快要亮了,如果再拿不下火力点攻下主峰,将前功尽弃。
怎么办?怎么办?
在这关键时刻,通信员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任爆破任务。他带着两个战士,拿着手雷,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几个火力点被摧毁了,但还有一个射孔,机枪正在疯狂扫射。这时,一名战士倒下了,另一名战士受伤了,手雷掷(zhi)完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在这枪林弹雨中,面对重重困难,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动身体,顽强地爬向火力点,就在接近火力点不到10米的地方,黄继光勇敢地站起来,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枪眼……
战役胜利后,当指导员把黄继光从阵地上抱下来时,这个英勇的战士已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胸前被打出了一个拳头大的血洞,只有一根脊骨是完整的。那是一根不屈的脊梁!
黄继光的故事告诉我们:正是英雄们抛头颅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站在这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怀念那些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我不禁自问:是什么让英雄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哦,是坚定的信念!是信仰的力量!再想想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呢?我终于懂得:只有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才能报答那些为我们流血牺牲的英雄们。
谢谢大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灵到老丝殆白,粉身成灰终成烬。
题记
似剪刀,剪去花枝上猥琐的凸出,似水壶,浇入绿叶下的阴影,似支架,顶起我们压低的腰肢,似肥料,轻轻的撒到脚下形成完美的圆圈。
其实老师也只是普通人,没有宽阔的房子,没有让人羡慕的豪车,更没有月底手掌的丰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但这些普通人选择了最伟大的职业。我觉得一个国家,如若力量不行,在别的国家侵略时只会有微弱的抵抗,但会有人抵抗,如若精神力量不行,连抵抗的能力都不会有。
老师是神圣的代名词,就像王昭君嫁到西域教会他们种植`养畜等技术一样,让我们学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道理。
如果把老师比喻成园丁,他们一定是最尽职的,破晓和月牙在交替,他们就时刻守护在我们身边。
是的,我们是祖国的花骨朵,而培育我们的,除了祖国提供好的条件来培育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花农,将心血融合到水里,浇灌我们,教会我们如何运用这些营养,教会我们如何长出绿叶,如何开出花瓣。
等我学会这些道理,我会离开,用老师教会我的方法,去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最丑的地方,让绿叶花瓣装饰,去最臭的地方,散放属于我的芳香,去净化我能力所及的体积,去最松散的地方,用我的根抓住我所能触及的每一块松散的泥土石块,将来也许会很累,会很幸苦,但我相信会很幸福,因为值得你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和老师。
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还有更多娇艳的花朵,做着和我一样的工作。
尽管我不是最美丽最芳香的花,不是最吸引的花,但在我的汁液中,芬芳中,流动的,飘散的,是古老的传承,是耀眼的光明。在遮挡的阴影下也会有你的轮廓。
在我们努力的时候,不会忘你们,我们将从五湖四海跨过山和大海,把最香最浓的一缕花香融到你的鼻息中……
似一位战士,保护我们,似一位姑娘,呵护我们,更似一阵狂风,把我们吹向遥远的祖国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