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500字 800字 900字 700字 550字 650字 1000字 600字 450字 400字 300字
年级:
全部 初一 高一 初三 初二
传递初三作文推荐
  • 幸福,是一种捉摸不透的东西。它如同一江春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亦如蒲公英的种子,到处传递幸福。很多人渐渐成长,却越发觉得生活空虚,没有意义。到了少年时代,觉得童年是幸福的,到了中年,却又觉得年轻时是幸福的,到了老年,回想起来还是身强力壮时最幸福。这些人活了一辈子,却并没有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很多人觉得幸福不属于自己,觉得生活寡淡无味,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那些不珍惜生命,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想放弃,甚...

    作文《传递幸福
共找到10篇关于

传递初三

的作文

爱的传递

初三|议论文|600字

爱,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抽象词。一个聋哑人,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他或许能学会文化知识,做到生活自理。但有一点,他是很难学会的,那就是“爱”。“爱”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是一种传递的特殊信息……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

爱是一股风,随时吹来;爱像空气,无处不在的遍布在天地之间: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受过雨水洗礼后的彩虹,是如此之美,那些受过爱所“灌溉”的人们,有一点是确信的——他们是幸福的。

这便让我想起了前几天上政治课时老师给我们看的一部电影。老师虽然是把这用来以少年犯罪为内容的目的给我们看,但在这部电影中却又无处不留露出了爱。吴天龙,一个幸福的孩子,他的爷爷是个英勇的大将军,他的姥爷,则把吴天龙视为掌上龙珠,倍加疼爱,他还有着那有钱的爸妈,一家人的地位可说得上是高不可攀。由于吴天龙是他们家唯一的儿子,所以一家人对他十分看重。也同时因为处在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中,使小小年纪的他便有了不少的坏毛病,但他的父母、姥爷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放纵他、溺爱他。终于,有一次闹出了人命。尽管最终导致的结果跟他的家人是分不开的,但那时已十三岁的他应该也会懂得爱,珍惜这份爱,能够思考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同样也是幸福的。尽管他们的贫穷让他们走了很长段崎岖的“道路”但却仍有很多社会上的好心人给他们献出了爱,这种精神上的“麻醉剂”是用物质都无法去衡量他的价值的。

然而,我们也更是被那股“风”紧紧包围住了,它来自亲朋好友、它来自社会、来自老师、来自身边的同学们……如今,这股“热潮”正在一步步扩散……

传递历史的清香

初三|记叙文|900字

历史的长河不息,永远传递着千古帝王的悲哀。

——题记

滚滚长江,掀起了滔天巨浪。那是历史的怒吼,是帝王家族无限的惆怅。它的每一次翻滚,都卷起一场不平凡的命运。历史的清音,携着帝王们的血泪,永恒地传递下去。

奏响悠扬的清音,延伸到凄凉的远古。

荒淫,泯灭人性的乐趣

酒池肉林中,落花沾染着多少无辜生命的鲜血。

为了博红颜一笑,他甘心让自己的灵魂堕入了地狱。商纣王,一个用残暴诠释爱怜的人,他的爱,造就了无数的冤魂。上天赋予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利,无人能比的才能,可他却用了一个错误的方式去回馈上苍。他的爱,害了他的臣民,同时也将一切的罪过推向了他爱的人。沧桑的历史中,妲己--红颜祸水成了不可分割的两个词。虿盆里,是怨灵们的哭诉;炮烙柱下,是厉鬼们的怒号。泱泱大商,被这个曾经的天人,拖到了历史的底层。

历史的清音,氤氲着血与泪的见证。

跨越千年的长河,这清音,传递到了另一个悲剧中。

无奈,沦为傀儡的命运

幽幽汉宫中,清风吹不散束缚于身的枷锁。

西汉初年,一个群雄割据的年代。自汉高祖刘邦逝世,大汉政权被太后吕雉收人囊中,各分封国接连反抗。在吕雉的脚下,却还有一个被禁锢的帝王。汉惠帝刘盈,一个生错了年代的仁君,只有任凭母后在身上缠绕一根又一根的丝线。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一个平凡人,他不愿再看到自己的生母一次又一次的造孽。从小,他亲眼看见反抗者被制成人彘的惨剧,成人后,还要被迫迎娶自己的亲外甥女。他憎恨命运,憎恨母亲的残暴,却无法为身边的人做任何事,也许他最恨的是自己的优柔寡断。或许是上天的垂怜,使他及早地离开了这纷纷扰扰的红尘,永远闭上了只能见证悲剧的双眼。

历史的清音,散发着生与死的呼唤。

又是一个千年,这清音,缓缓飘人了华美的囚牢中。

失落,浪漫悲哀的词宗

独上西楼.剪不断的似水情愁。

云没孤鸿,泪泣琵琶,回首往事尽哀愁。南唐后主李煜,抚琴奏出了千古一帝的凄凉。他,迷醉在歌舞升平的浪漫中,挥霍着无尽的潇洒风流。这是一个千年难遇的词宗,却又是一个不称职的君主。以一个诗人的浪漫融人残酷的政治,让无辜的南唐随着他一起陨命。我看到,他彷徨的背影淹没在黑暗中,奏响了在孤寂的亭台中触摸悲凉的悼曲。这是历史的错孽,让一个文化天才埋没在帝王家族中。尘埃尽,硝烟散,他的悲哀将伴随着牵记而去。

历史的清音,传递着孤与愁的迷茫。

翩翩一叶扁舟,载不动许多愁,双肩扛起的,是数不尽的忧。让那一杯酒,喝尽千古曾经的承诺。传递历史的清音,让历史的沧桑在你我心中流淌。

传递正能量

初三|读后感|550字

传递正能量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题记

窗外的晚霞,渐渐消散,繁星开始闪现在星空中,我被浸在黑暗里。风起,引得几株饱经风霜的柏树梵唱,月上枝头,我捧起《海底两万里》与它促膝长谈。

故事要从1866年开始说起,那年,有一辆船只被一个庞然大物撞破,有人以为是一条独角鲸,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航行。

故事的情节时而美妙,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令人揪心。我最欣赏的人物是具有正能量的尼摩船长,他驾驶诺第留斯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游遍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他经常在海底袭击那些十恶不赦的海盗船,当然,对于侵略占领自己祖国的英国军舰,他也绝不放过,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贫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这如当下流行语“传递正能量”一样,尼摩船长的精神,使人振奋。它如春天淅淅沥沥的春雨,似夏日的一股清泉,宛冬日的一缕暖阳。而正能量是用行动来传递,不是纸上谈兵。当今社会中,令人心寒的事层出不穷,如“摔婴事件”“小甜甜事件”不过也涌现出无数默默释放正能量的人,如“最美的老师”“最美的阿姨”

社会上有些地方还长着许多荒草,等待我们去清理。让我们追随尼摩船长的脚步,传递正能量!

浙江金华婺城区金华市十五中学初三:叶舒婷

传递温暖

初三|记叙文|650字

呼呼呼……”猛烈的寒风向我袭来,在毫无防范下,我冻得全身抖动,使劲的搓手掌,希望能给冻住的身躯送上一份关怀,一份温暖。

那年的冬天,天很冷,很冷,甚至有些流浪的人们冻死在街口。没人上前询问。

梅姐就是一个例外,梅姐家算不上富裕,从小她就独自一人来到这儿,在这儿工作,扎根生活,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梅姐开了一家早餐店,在寒冷的冬天为人们送上一份温暖。

此后,梅姐家的早餐店前堆满了人,那些人,挣着,抢着,为的是能有上一碗热乎乎的粥吃。晚上,我从家里走到梅姐家的店门口,却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人们络绎不绝的在店前徘徊,梅姐都以微笑来面对每一位来到这儿的人们,而每一个陌生的人也都以微笑来回报,使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得到了一丝丝的温暖。这时来了两个特殊的人,母子俩来到柜台前,双眼直勾勾的望着那些食物,她们衣衫不整,还很破旧,捂着肚子“大姐,能给我一碗粥吗?”梅姐走过来,微笑的点点头,把他们扶进了里面坐,只见梅姐给他们倒了一杯热茶,并递给了他们,他俩像没喝过热水似的,只紧紧的握住杯子,脸上享受着,不是喷出一丝丝的蒸汽,看是这杯茶便是他们最奢侈的东西,梅姐又从锅里倒出一些粥来装上,把盖子合上,递给他们,他们抢过碗,狼吞虎咽的喝着。看到此景,梅姐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感伤,留下了眼泪,他告诉他们说,他之前一人来到这儿,人生地不熟,有没钱,到了冬天,寒冷难忍,更是差点自杀了。后来,得到一位恩人的帮助,他度过了他人生当中最难熬的一个冬天,开始了工作,看到你们这样,我不禁感慨万分,我也能帮助像我以前那样的人,我很庆幸。正因那份温暖,传递的温暖,让我们在冬眠之日过后破茧成蝶。

这个寒冬很冷,梅姐的早餐店却又多出了那么一份温暖,每一个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温暖,价值。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众民族中脱颖而出。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有着“卧冰求鲤”的故事。我们有像战士一样严阵以待的银杏树,也有着“惟有牡丹镇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的绝色牡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许多高贵的品质,也有着崇德向善的信念。

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使这片土地繁华锦簇,美不胜收。因而,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做传递真善美的天使!

真,提到这个字,我们不由得想起“认真”,“真诚”,“真心”等词语。这些词语就是生活中“真”的体现。

“认真”,认真完成眼下的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认真分析他人予以自己的评价……总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事半功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关键,因而我们要把认真时时刻刻记心间!周恩来周总理的一生,便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他的人生得到了最大价值的体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他最担当得起。因而,认真的态度,使之我们一生受益!

“真诚”,在我的生活中,真诚是个了不起的角色!真诚,使人感到沐浴阳光般的惬意;真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真诚,是使人能笑看生活的精神食粮!真诚,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品质!

“真心”,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没有真心,那么我四分之三的快乐是否也会随之逝去?我们能于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离不开老师的真心教导;我们能学会自立于世,离不开家长的真心培养;我们能学会体谅他人,因为我们有师生情、亲情、友情的陪伴!而这些情谊,都是需要我们去真心付出的!

真,是我们生活的关键,是文明之基,更是情谊之首!

“人之初,性本善”。善,对于我们来说,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期待的!我们向往成为童话中善良的化身,因为善良的化身往往会有美好的结局!我们也都向往成为一株敦厚善良的蓝玫瑰,而不是阴沉邪魅的暗夜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一片阳光充裕的天地,而善良,便是其理想境界!

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也不同。因而我们的心境也才发生了变化。但每个人的心底都是善良的。善与恶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善良的人会扼杀自己的欲望,抹杀自己的邪念;而邪恶的人会掩埋心底的善良,自欺欺人,最后惨淡收场。

善良往往是生活中最美的点缀。善良不需要我们立下多么吞吐天地的誓言,也不需要我们永恒的承诺。只需我们举手投足间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便可体现出来。或是对流浪猫狗心生的怜惜,或是对残疾同学的关怀,亦或是对他人无理取闹的包容!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认为,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去建设,且要建设一个美的祖国!《大学》中有一个观点:“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于先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因而,一个美的中国,需要我们自身先美。

这种美不是仪表的美,不是外貌的美,而是灵魂的美,心灵的美!这种美是从谈吐的不俗,对事物见解的独特,以及文明礼仪的修养程度而体现出来的。这种美,不是处心积虑刻意为之,而是一颗纯净的心发出最真切的看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应当塑造一方水土!这是感恩的美。

祖国养育了我们,我们定当让祖国繁荣富强。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学生,21世纪的中华好少年,我们更应该集“真、善、美”于一身,为感恩祖国,感恩家庭,感恩校园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用“真”,勇敢的面对生活,努力体现人生路上的价值;用“善”化解一切,使我们的国土布满善良的踪迹;用“美”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弘扬中华美德,做传递真善美的天使,传递祖国明日的希望!

梦想是开在春天的花朵,有迷人的芳香。梦想是结在山巅的雪莲,用汗水的浇灌才能采摘。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在老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汗水浇灌我们嫩绿的芽。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振兴中华之梦。

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中华名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名族。四大发明远渡重洋,改变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为各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神奇的中医一次次走出国门,西医无法治愈的疾病,在一根根银针下消失殆尽,让不可能的奇迹一次次上演。中华武术席卷世界,动如涛,静如岳,一动一静尽显中华男儿好本色。起如猿,落如鹊,一起一落诠释中华五千年文化。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三千,上有达官显贵,下至平民走卒,均是为了追随他寻找大道。两千年以后儒家文化,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每一个角落,曾有人说过世界的大同离不开中国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有辉煌的过去而自豪,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历史的年轮永不停歇,正当我们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时,列强用喷射火药的火枪与大炮,敲开了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大门。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从此列强讲目光锁定在中国,1958年《天津条约》签订,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还可以到中国传教、游历、通商,从此开始了外国人疯狂地掠夺中国资源的篇章。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九龙告急!随即不久《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相序告急!……我们无法忘记曾经列强的魔抓一次次瓜分我们的国土,铁蹄在中原大地肆意横行,枪炮在中原大地轰鸣,我们深埋地下的资源也被小火轮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那一刻我们的梦在泪水中沉淀着!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从那一刻开始中国揭开了崭新的篇章。至21世纪中国更是一次次吸引了世界的眼球,2001年成功加入WTO后,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在放眼全球汲取养分为我所用的同时,综合国力得到空前的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神九”飞天,标志着中国走向外太空的步伐又迈出了历史性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对未来建立载人空间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是中国富强梦的开始,亿万中国人在新世纪的曙光下团结一致,共同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我们中学生更要牢记历史使命,学好文化知识,为新中国的振兴与富强努力准备着,让中华在世界之林熠熠生辉。

梦想并不遥远,只要你愿意去把握,梦想就在身边,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就是梦想实现的前提。每一位中学生要将自己的梦与祖国梦联系在一起,为振兴中华共同开拓进取。让梦想像星火传递一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此刻我希望可以做个梦的传递着,让理想的火炬,让振兴中华的梦想从我们手中代代相传。

中国梦,富强梦。我的梦,传递梦。梦想在奋斗永不止!

传递

初三|记叙文|1000字

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

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深情诵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

海峡对岸,余光中的乡愁传递而来。这夜月明,余光中独斟一杯浊酒,惆怅了数十年的思绪,都寄予了明月。他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海棠贴在胸口,看远山被飘然的白雪覆盖,撷一枝腊梅,把心中的赤热传递给故乡……梦还是醒了!他只能老泪纵横地在高山上远眺,用痛哭将这份悲愁传递,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洛夫的悲痛与绝望传递而来。踏上归途,马背上洛夫的琴弦轻响,抑制着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然而就在不远处,他乍然勒马,笑容凝结成苦笑。他茫然伸手,想抚一抚故乡的泥土,谁知,却抓回一掌冷露。我踏着这岸的春草花苞,看洛夫身后的背景,一点一点,变成严冬。忽然传来一声脆响,一颗赤子之心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前被冻裂。他蹲下身去,竖起衣领,独立过着他火烧的寒冬。不远处满山凋零的杜鹃,剩下唯一的一朵,在哭泣。不知是什么无形的墙壁竖立在一湾浅峡,只有这份悲愁,从那一岸,传递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百万同胞的期盼传递而来,一湾浅浅的海峡曾经深得无法逾越,游子们用满心的希望把这深渊填满,一座回家的桥梁即将被建立,一道传递爱与真的虹桥在暴风骤雨之后的天空隐约开始显现。游子欣喜,他说故乡一点也不远,就在这海峡对岸,我,可以指给你看!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我站在天涯海角久驻,凝望着海峡的对岸,细听海风传递来一曲令人生疼的《回家》。猛然间,泪如雨下,我放声呼喊:“你快回来!”然后,静静地祈祷,不知这温情的海潮能不能把我的心情传递,从这一岸,到那一岸?

点评:此文立意较深刻,作者从渴盼祖国统一的高度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确实棋高一着。

所选材料典型而独特。余光中是台湾着名的乡愁诗人,洛夫是享誉国际文坛的“诗魔”,作者选择了两位诗人的乡愁诗作为表现主题的素材,实在是慧眼之举。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1、勾勒诗意的意境,动人的画面。余光中站在高山远眺大陆故乡;洛夫骑马难回故乡;彩虹横跨海峡两岸;作者站在海边遥望台湾并呼唤同胞回归。四幅画,展示了四个动人的场面。2、间接引用诗人的作品。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反映了作者对诗人的作品很熟悉,作者就是巧妙地引用了诗作来塑造诗人的形象、勾勒画面的。如:“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海棠贴在胸口”、“撷一枝腊梅”等都引自余光中的《乡愁四韵》。3、运用凝练、饱含感情、富有意蕴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一下笔,诗意一般的句子就从笔底流淌了出来:“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深情诵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文中这样的句子不胜枚举,这样的写作功底一定来自于作者对语文的热爱和平时的勤学苦练。

总之,此文精致、深情,为中考作文的文风又拓宽了道路。

传递快乐

初三|散文|450字

公交车在夜里疾驶,乘客一站站下车离去。我忽然发信身上居然没有15元零钱。情急之下,我赶忙询问身旁的女乘客:“对不起,请问您有100元零钱帮我换开吗?”不幸,大家对我的困境爱莫能助。

当我长叹一口气。正要在投币口投入100元大钞,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这15元钱给你。”一位年轻的小姐拿着15元零钱递给我。

“不行,不行,我不能平白无故接受您的钱。”

“可我没有那么多零钱和你交换,而你又急须这15元零钱,不是吗?”

“您说的没错,不过我还是不能拿您的钱。”我想了一下,只好又说:“如果您和我在同一站下车,我就到便利商店换零钱还你;或者我下次在车上遇见您在还给您;再不然您留下地址给我,我

了。能帮上你的忙我很高兴。我想,你一定也觉得适时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吧!”

虽然我同意她的说法,但我还是摇了摇头,仍表示不能接受她的钱。于是,她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么请您帮我做一件事来交换这15块钱总可以吧。下次你在车上碰到和你相同遭遇的人,也送给他15元钱,让这份‘快乐’能继续传递下去。”

我上车时拖着疲惫的步子,下车时心里却暖融融的。后来,我在口袋里多放了15元零钱,以便继续传递“快乐”。

传递

初三|记叙文|650字

一个承载了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这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雨果说过:“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不错,文明礼仪应该代代相传,传递文明,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生活中文明无处不在,它时刻都体现出了一个人修养,它同样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可以滋润我们心田……所谓传递文明,顾名思义就是在点点滴滴中以礼相待,把这份墨守成规的“礼”和“仪”发扬光大,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就是想告诉我们文明礼仪必须持续传递到永久。

文明点滴,承载历史年轮

“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他们小小年纪就知道了传递文明,可见文明不会随着年龄的大小而随之消逝,不管是在过去还是今天,生活中都不能缺少礼仪的源泉,因为它能滋润中华名族的心田,促进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文明用语,春风化语润心田

想做一个文明人,其实也并不是很难,首先,应该从文明用语做起,从“请”字做起,从“你好”做起,从“谢谢”做起……当你需要别人帮忙时,我们可以在话语前贴上“请”字;当你被别人帮助时,我们可以为此道一声“谢谢”;当你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时,我们应该真诚地说声“你好”当你被别人误会时,我们不应该做冲动的魔鬼,而是时刻记住要文明,不说粗鲁的话语,要化干戈为玉帛。只有这样,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才会属于你。只有这样,你才会是被人尊敬的灵魂!

文明举止,化干戈为玉帛

一个文明的人不仅会注意自己的言语,还会注意自己的举止。一个正人君子和一个小人就从文明可以看出,从那“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可以渗透出点点滴滴。当我们漫步与繁华的城市,看到那些琐屑的尘埃,你是不屑一顾地弯下腰拾到垃圾桶还是一扫而过呢?点滴的事情,见证涌泉的清澈心田!

传递文明,让那春天的第一缕的快乐阳光伴你而行!传递文明,让中文民族的礼仪之邦渊远流长!传递,让我们从言语、举止做起,好吗?

爱的传递

初三|记叙文|500字

记得曾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短片,一位老奶奶乘坐公交车,车上坐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好像是一个易拉罐一样被踢来踢去,耳边传来的是“你让让吧,你让让吧”的声音。我也同样经历过了一次乘车让座的事情,可却没有让“易拉罐事件”重新上演。

开学前的一次到校日,我和姥姥乘坐75路公交车回家,正当我和姥姥在座位上谈论到校的事情时,车上上来一位老奶奶,姥姥赶忙站起来说:“大姐,您坐我这吧。”老奶奶边道谢,边向座位这边缓慢地走过来。我不解地低声问姥姥:“姥姥,你跟她同样都是老年人,为什么要给她让座呀?”姥姥说:“因为那位奶奶的年龄比我大,所以我把座位让给她。”“哦,我明白了,姥姥您坐我这”,我边说边把座位让给姥姥。姥姥怕我累,要抱着我坐,我怕姥姥累,坚持要站着,旁边的阿姨看见了,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小朋友,坐这儿吧。”我忙说:“不,不,阿姨您坐吧,您比我年龄大。”阿姨亲切地说:“小朋友,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尊重老人,还要爱护小孩。好孩子你坐吧,阿姨一会就下车了。”

我感觉这时的车厢里暖洋洋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春天般的微笑,我的耳旁也仿佛响起了那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爱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让爱的行动永远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