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这个名字大概大家都很熟吧,自古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奸诈狡猾,所以在中国京剧中,曹操脸谱是白脸;但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乱世枭雄。就此我想对曹操的生平做个评价。曹操生于乱世之中,从小抱负远大,长大后,他想统一的大志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官至丞相,假借献剑之名孤身行刺国贼董卓,可惜以失败告终,被追杀,逃到父亲故人吕伯奢家中,错杀吕伯奢,又在陈留起兵,决心一统天下,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在...
作文《曹操生平之我见》
曹操,这个名字大概大家都很熟吧,自古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奸诈狡猾,所以在中国京剧中,曹操脸谱是白脸;但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乱世枭雄。就此我想对曹操的生平做个评价。曹操生于乱世之中,从小抱负远大,长大后,他想统一的大志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官至丞相,假借献剑之名孤身行刺国贼董卓,可惜以失败告终,被追杀,逃到父亲故人吕伯奢家中,错杀吕伯奢,又在陈留起兵,决心一统天下,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在...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长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
……
”
每每听到林俊杰的《曹操》总会想起历史中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曹操。世人都说曹操生性多疑,不守主分,但是他真是这样吗?
官渡之战,袁绍领精兵10万余人,可曹军仅3万人。可就在这敌众我寡的形态下曹操却以少战多大败袁绍。
官渡战后,袁绍落荒而逃,两年后病逝,两个儿子为争权引起内乱,势力分散,曹操又用计将其各个击破。曹操灭二袁统一了北方,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官渡战中他采用了属下的意见,对士兵如对亲人,何如奸雄?
三国间,他杀吕布救刘备;在关羽落难时,他惜关羽救关羽,赐他千里马,当关羽感慨:得引马,若知刘兄消息,三日便可前往会聚时,他也并未杀关羽以除后患,何称奸雄?
古人云:得卧龙或得庞统者得天下,可那刘皇叔既得诸葛又得庞统可也不也只落得个三国鼎立的下场吗?曹操手下的谋士不如庞统也不如卧龙可他却统领了半壁江山,何为奸雄?
退一步说,曹操与父亲由招兵买马到拥精兵10万仅用了三年时间,三间打过袁绍,压过黄巾军,何谓奸雄?
他虽野心勃勃可也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他虽生性多疑可也敬才爱人,唯才是举;他虽为反臣可未罢黜汉王室;他虽手染鲜血可对士兵如对亲人
……
这样的他也是奸雄吗?
曹操,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我心中的英雄!
今天,我读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籍华人陈舜臣先生的作品《曹操》,我对曹操这个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每当人们想起曹操,就会想起白脸奸臣,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可读了《曹操》后我明白了,这只是对曹操的片面评价个很有本事的人,在政绩上,有过一定的贡献。比如:经过战争的冲洗,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农业生产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是曹操采用屯田方针,才使中原农业得以恢复。
还有,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用官吏的标准,宣布重用那些出生微贱、门第低下,虽有偏短但有专长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是生活有些小缺点的人,都可以量才任用。如: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他们虽然出身低微,但有一技之长,都被提拔成了大将。
曹操不仅爱惜人才,而且在战斗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把被动改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比如:公元199年袁绍想以10万大军的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曹操。曹操那时才两万兵力,当他得知敌人要发动总攻时,同谋士分析形势,利用了袁绍的弱点,平定了北方。
通过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知道了怎样看一个人。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千万别轻易说曹操是一个大奸臣了,在我心目中,他可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最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凡事不能只看片面,一定得看全面。
初一:朱诗怡
曹操,可称之为乱世之英雄。
董卓进京乱天下以来,那时曹操只不过是董卓身边的一个“忠臣”。众多文武百官对董卓的暴行,暴政感到愤怒时,没有一个能付出行动,只是抱在一起埋头痛哭。曹操自告奋勇,借了司徒王允的“七星宝刀”去刺杀董卓,最后,行刺失败了,但论胆量,曹操真英雄也。
在曹操刚刚崛起之时,他就曾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问:“谁是当今天下的英雄?”备答“孙策、袁术、孙坚等人。”操答:“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人而已!”备大惊而饭匙落于地,而曹操则安然自若。到了最后果不其然开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论眼光,曹操真英雄也。
论智谋,曹操真英雄也。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几万兵力力挫袁绍几十万大军,因曹操深知袁绍表刚内柔,加上许攸的计策,曹军在鸟巢烧掉了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大乱,终于打败了袁绍。
论胸怀,曹操真英雄也。
曹操讨伐吕布时,张辽曾是吕布的部下。在城中放了一把火,烧得曹操好不狼狈。破了吕布后,曹操不计前嫌,将张辽招为自己所用,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张辽也立了战功。所以,论胸怀,曹操真英雄也。
世人因曹操的一名“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以外,还认为曹操夺取王位,而觉得曹操是奸臣。但曹操并无称帝,只是一个魏王,真正夺位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倒是称为忠臣的刘备、孙权先称帝,谁忠,不言而喻。
曹操,真英雄也。
汉末,许子将见到曹操后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这个人如果生在太平的时代,可能成为能干之重臣,大如果你生在乱世,你竟会成为奸诈的英雄。从此以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为了评价曹操最经典的一句话。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我们都能看出曹操是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
《三国志》中写道曹操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大概有30多次,其中大部分是胜利的。战场上的曹操将兵行诡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战吕布,曹操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令老幼妇孺充任疑兵,最终是吕布命丧白门楼。 破袁绍,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绍德援军到达之前将乌巢给烧了。日后对付袁谭、袁尚的时候,采取了郭嘉的计谋,耐心等待,最终等来了二袁的分裂。不费一兵一卒,等到了公孙康送来的二袁人头。 通过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兵之道确实很了得,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狼狈。长坂坡一战,为了突出了赵云和张飞万人莫敌,就把曹操当个陪衬来写,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曹操是大获全胜,而刘备只是没有全军覆没而已。 总体来说,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宁叫吾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话,虽然很霸道,但是天下这么多的皇帝,怎能没有这样一股霸气呢?
虽然魏国是最早灭亡的,但是又有谁会忘记魏国那段辉煌的历史呢?
我们一家在生活中分别扮演了三个角色,我--刘备,妈妈--孙权,爸爸--曹操。我们各演其职,昨天我和妈妈就上演了一幕----暗算曹操的计谋。
话说昨天晚上,曹操吃完饭后就一抹嘴坐在了电脑旁,气的妈妈破口大骂:“大胆曹贼竟然不刷碗就玩游戏,找打。”曹操眼睛只管注意着电脑,一摆手说:“容吾休息片刻,一会儿再去。”孙权气不打一处来嚷道:“你这曹贼,想耍赖不成,来人呐!家法伺候!”我连忙跑出来凑热闹说:‘这样吧,我来讲和,要不你们抓阄决定看谁洗碗,这样公平吧!”‘孙权’说:“我都做饭了,凭什么还让我洗碗?"我忙冲妈妈使眼色,我说:“就这样决定了!”我赶紧回屋做阄,做完后我冲着曹操说:“你先来吧!”曹操大喊:“不好,有诈!”说完仰面哈哈大笑起来:“就你们这一点小把戏还来糊弄我,你们是不是做了两个阄都是洗碗,跟我斗还嫩了点。”我料到曹贼生性多疑,就说;"这次不算,我们重新再来。’我又做了一次阄,冲着妈妈眨眨眼,妈妈立刻明白了,说:“这次我先来。”妈妈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我做的纸条有个用油笔点了个小点,拿起一个不带点的,看了我一眼,我暗暗点点头,妈妈打开一看是不洗碗,高兴地跳起来:“哦!我赢了!”曹操只好打开另一个纸条,果真是洗碗。懊恼的说:“也罢,不就是洗完吗?”说完就去洗碗了。我和妈妈相视一笑。
回到我屋里,我们俩捂着嘴哈哈大笑起来,看来我和妈妈的配合真是天衣无缝。暗算曹操成功!
《三国演义》是一部巨作,读后感想颇多,不能一一记述,只对曹操印象颇深,不能面面俱写,只觉得作者对曹操的几次败仗写得很让人回味,那就是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可谓是数不胜数。这几次战役,曹操确实败得惨,但是曹操或是就地反攻,或是卷土重来,可谓是屡战屡败,且大战之后必定会大笑。
这其中“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是曹操败得最凄凉的时候。火烧之后,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倾盆,这正是“火厄盛时遭水厄”,寒风刺骨,人困马饿,死伤无数。八十万大军,几乎片甲不留。曹操却令人意想不到地连连大笑,说敌人缺谋少志。小说戏剧性地一次次安排笑口未停,便有伏兵杀出,残兵败将屡次被杀的落花流水。
穷途末路之时项羽也许会拔剑自刎,同时被烧了一场的刘备,竟一蹶不振。曹操却大笑不止,不改奸雄本色。直到狭路逢关羽,当他来时也不坐着等死,他明知道关羽是重义之人,便死皮赖脸地向关羽诉说当时的恩义,终于虎口脱险,也不忘其大笑。
读完了《三国演义》,纵观上下,我最喜欢曹操,因为曹操这种在逆境中的顽强意志,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爱三国,我爱曹操。
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刮着,天气异常寒冷,铠甲穿在身上,痛骨的凉。
马超立在马上,紧锁眉头,怒视着曹操。杀父仇人就在眼前,马超率先冲了出去,直奔曹操,马超挺枪便刺,曹操两边的大将冲了出去,两军展开了一场恶战。
大家都知道马超非常勇猛,那些大将根本不是马超的对手,马超轻松的就把他们打败了。曹操一见,大事不妙。然后,拔马就跑,马超的手下就喊:“活捉曹操!活捉曹操!”曹操一听,吓很心惊胆寒,拼命的向前跑。当时,马超的手下都不认识曹操,就问马超:“曹操在哪?”马超就说:“穿红袍的就是曹操。”曹操一听,吓得急忙就把红袍扔了。马超又喊:“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喊,急忙抽刀割掉长胡须,马超见了,又提醒手下,说:“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急忙扯下衣巾,围在了脖子上,继续往前跑。
马超不管手下了,紧紧的盯住曹操,愤怒的火焰越烧越高,眼看就追上了,马超一枪刺去,曹操急忙闪身,去摔到了马下。马超大喜。又是一枪刺去,心想;这下终于可以为父亲报仇了。不料,这一枪用力过猛,刺到了树上。曹操趁机逃命,围着树跑。马超在后面紧追不舍,正在这紧急的关头,曹操手下的大将赶来,拦住了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
此战曹操虽有惊无险,可马超的勇猛却也着实的吓了曹操一大跳。曹操心想,要想制服此人,还得智取。
东汉末年,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人杰鬼雄的时代,一个英雄与枭雄的时代。这时,一个贵族家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就注定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诞生于乱世之中。
他就是曹孟德。在小时就显出自己的聪明奸诈,在董卓乱政时,他曾毅然决定行刺,不在董卓手下贪图荣华富贵,而是要去闯出自己的天地。最后,虽然行刺未果,但他却因这一刺,挤身于诸雄之中,为以后的事业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在日后的南征北战中,他虽显露出让世人可鄙的奸诈,但却能在日后挟天子以令诸候而雄霸四方。正如当年曹操所说,如果英雄的命运是被毁灭,那他宁愿去当一个奸雄。如果英雄不能拯救世人,那就去但奸雄又有很不可。
罗贯中在编写三国演义时候很明显是尊刘扁曹,但是如果没有曹操的奸诈,就不会打下魏国辽阔的疆域,没有魏国辽阔的疆域,司马氏最后怎么统一天下,司马氏如果不统一天下,那全中国的黎民百姓就要永不安宁了。
现在许多人还是更为倾向刘备,也许这也是对的,因为刘备以仁德治天下,投民心所归,当然是百姓中的明君,不像曹操一样,尔虞我诈,明说暗夺,自然会大失民心。可是从手腕上来看,曹操是实干家,说刺董卓就刺,用阴险狡诈使北部人民获得了一时的安宁。而刘备呢,哭出来的天下,在献帝面前曾许下承诺要刺曹贼,最后迟迟未刺,他的老实本分,也让他在诸雄之中没少吃亏。
曹操和刘备,两个极为相反的人物,却让人们分不清正与邪的奥秘。
西柳小学六年级:吕强
三国,一个诸侯并起的时期;三国,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岁月。三国时期,有一个从小就被南阳奇士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曾经一气之下杀死吕伯奢一家八口,说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奸雄二字似乎成为了他的盖棺定论,他的名字叫曹操。可是,曹操难道就真的是一个无恶不作,胡作非为的奸雄吗?
曹操文武双全头脑机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任丞相之职,封魏公之爵。
曹操不仅是一个政治家,他更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一生南征北战,大小战役不下百次,曹操亲自挂帅出征更有四十多次,他一生破黄巾、收张鲁、擒吕布、灭袁绍、降张绣、伐孙权,打得刘备家破人亡,攻得马超逃亡蜀地伐得孙权俯首称臣。他啊一生可谓戎马生涯,他不愧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军事家。
曹操有英雄气魄。在赤壁之战时,他被周瑜火烧二家船,要是别人早已气得与世长辞,可曹操临危不惧,面对后面紧追过来的周瑜大军,他却丝毫不怕的说:“当年刘备一世枭雄可他却不在这里埋伏重兵。”在这时他竟还有空和别人谈论历史。
曹操的战绩表明了他是英雄;他的才华表明了他是英雄;他的志向表明了他是英雄;他的真实表明了他是英雄。曹操,你是我心中的英雄,不是奸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自古曹操就被这样评论,而正义之师则就是刘备的代名词了。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评论可是大错特错。
奸雄,这个词一听就让人不舒服。而曹操又“奸”在何处呢?刘备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叛国贼,就是奸臣。然而当时国家摇摇欲坠,天下大势已变,皇帝又软弱无能,让曹操取而代之,岂不是好事一件?而且,曹操的优点是刘备所不能及的。曹操做事果断,从不只依赖谋士的意见,而在大战中他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的领袖风范是刘备所望尘莫及的。
再看刘备呢,他其实是与刘邦是同一类人。说得好听点是仁义,其实是软弱无能。曹操主张灭吕布,而刘备却因吕布之勇猛将其收留,起初他投靠袁绍,后又寄居于曹操帐下。他与张飞口中那本骂吕布三姓家奴,又相差多少呢?他有五虎将、诸葛亮,所以勉强占了天下的三分之一,如果,赵云、诸葛亮是曹操的忠心良臣,那统一天下对曹操来说不就只是两三年的事情吗?刘备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需要有靠山。不是有句话说吗,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孙权的天下是继承来的,曹操的天下是打出来的。
刘备根本配不上英雄二字,而曹操如此枭雄,却因“奸雄”二字为人们所唾弃,实在是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