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冬天的风一定是异常的冷,对曹操而言,这风吹得凉入心底,吹得心灰意冷,吹得几近绝望。公元208年的长江上,曹操感受到惨痛的失败。曾几何时,他是那么的潇洒。“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大有气吞山河之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定有平伐中原之志,那是何等的气魄。战事的过于顺利,让他感到无比的欣喜。兵不血刃,荆州尽入版图,五千铁骑突袭,刘备败走长板坡,一鼓作气,誓要直捣江东。于是,战船千里,旌旗蔽空,浩浩...
作文《曹操·赤壁·失败》
这个冬天的风一定是异常的冷,对曹操而言,这风吹得凉入心底,吹得心灰意冷,吹得几近绝望。公元208年的长江上,曹操感受到惨痛的失败。曾几何时,他是那么的潇洒。“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大有气吞山河之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定有平伐中原之志,那是何等的气魄。战事的过于顺利,让他感到无比的欣喜。兵不血刃,荆州尽入版图,五千铁骑突袭,刘备败走长板坡,一鼓作气,誓要直捣江东。于是,战船千里,旌旗蔽空,浩浩...
今天,我读了《曹操》这本书。通过读《曹操》,我对曹操这个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每当人们提起曹操,就会联想到台上那一位白脸奸臣,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可我读了《曹操》这本书明白了,这不是对曹操的公正评价。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经过战争的洗礼,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现象,农业生产遭受极严重的破坏,于是曹操采用了屯田方针,他的屯田方针分“民屯”、“军屯”两种,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编出组来开荒种地,政府成了最大的地主。屯田农民直属国家可以不服徭役,收获时只交给国家四至五成的粮食。军屯就是边防守边种地,收获的粮食全交给国家。由于曹操采用了屯田方针,才使中原农业得以恢复。
还有,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用官史的标准,宣布重用那些出身卑微、门第低下,虽有偏短而有专长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是生活作风有些小缺点的人,都可以量才任用,如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虽然出身卑微,但有一技之长,都被提拔成了大将,所以当时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也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今后夺取天下大小了基础。
曹操不仅访求人才,而且在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把被动变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比如:公元199年袁绍想以十万大军的优势兵力,直捣曹操的政治中心许昌,一举消灭曹操。曹操那时只有两万兵力,当他得知袁绍要发动进攻时,便一同与谋士分析当时的形式,利用袁绍迟疑寡断、内部意见不统一的弱点,利用种种计谋打败袁绍,平定了北方。
读了《曹操》这本书没事我看到了曹操怎样利用人才,怎样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我身为一个中队长,从《曹操》这本书中,找到了一些中队工作的不足之处。六年来,历届中队干部没有什么更新,而且一些组织能力差的同学仍持续几年担任班干部,负责班里的工作,而对一些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同学却不能在班上大显身手。在这一点儿我们应该学习曹操,于是我向老师请示,亲自给现在的班干部开个小会,而后又给全班开了一个大会,让同学们重新选举自己心目中能搞好班级工作的同学。会上选举的班干部都是有一技之长、组织能力强的同学,经改选后的班委会,不久,便使班里的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知道了一个怎样看一个人,怎样搞好中队工作。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可要说曹操是奸臣了,那可是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上已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诸葛亮曾经对曹操有过这样的评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但涛涛的志向可不仅仅是统一北方,他是要统一南北,统一中国。
于是曹操雄炯炯气昂昂的去了,不过事情没像他想像的那样发展,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伤亡,击败了曹操的20万大军,是曹军灰溜溜的逃回许昌,稳固了江东孙家的统治,发展了刘备的势力,曹操一生都没有完成他的统一大梦。
他为何会在这是极其重要的战争中失败,原因有三,一是他骄傲自满,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格,曹操先后几次对敌作战,皆取得辉煌战果,袁绍,袁术,吕布等军阀都殒于他手,孟德之名,威震华夏,这无疑是在给南方军阀统治集团施以无形的压力,刘琮献上荆州,伏首称臣,于是曹操骄傲了,自满了,飘飘然了,或许暗地里正筹备倒刘拥曹,亦或是大骂诸葛亮周瑜等人,你们是什么东西?老子纵横沙场,我割地称雄的时候,你们还没出生呢!曹操是周瑜、诸葛亮为文艺小青年,刚出道的小毛孩儿还跟我争天下!于是曹操几乎是以不设防的状态,肆无忌惮地南下,特别是刘琮投降更是让曹操骄傲至极,因此一向多疑的他连中连环计,反间计,苦肉计,被周、诸葛二人一把火将20万大军烧了个精光;二是指挥失利,率领北方大军快速南下,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北方士兵不善水战,而偏偏善于训练水军的蔡瑁,张允又被周瑜用反间计干掉了,而决战时有没有早发现黄盖的诈降,这是孙刘联军里应外合,击败曹军,曹操则率亲信落荒而逃,就是逃跑的路上,他的指挥也失利了,今天是中了诸葛亮的疑兵之计,遭到赵云埋伏,折兵大半,后又自作聪明,都到张飞埋伏,最后还悲催的遇上了关云长,若不是云长义薄云天,恐怕曹操早就尸横赤兔马下了吧,三是天不助操,赤壁之战当天有东南风加大雾,很好的掩盖了黄盖的投降,曹操在大雾情况下,怎么可能看清黄盖船上洒满了硫磺,船上士兵全是用稻草扎成的呢?等他看清时,黄盖早已驾驶火船,冲进了曹军水营,《三国演义》中记载,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可见战况之惨烈。
曹操骄傲自满,指挥失利,不遵天时,不择地利,不占人和,而孙刘联军则是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在这样的氛围下曹操的失败也就可以解释了,或者说,在这场战争开始时,曹操就注定要失败。
大家好,我是法官小黄。今天我们法院接到了一个奇怪的案子,至于为什么奇怪呢?请接着往下看。
下面请原告和他的律师进场,戴着眼镜捧着《三国演义》的小李信心满满的站在席上,大概是抱着必胜的把握前来诉讼的吧。听众疑惑,“他的律师是一本书?”被告席上站有一人和他的律师,只见他衣着朴素还缝有补丁,举止投足间气度非凡。“咦?他不是曹操吗?”,“白脸的曹操,阴险、残忍、暴戾的本性外显。怎会出现在这里?还觉得自己的臭名不够吗?”,“喂喂,请你别血口喷人,曹操胸怀宽广,雅兴节俭。功大于过!”,“你这曹贼,看我不替天行道……”
底下听众和所有听审员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肃静!肃静!”心里纳闷,曹操,怎么告?告什么?还是听下小李怎么说的吧。小李义愤填膺的说道,“初读《三国演义》,就对曹操痛恨不已,因为他误会杀害了亲戚吕伯奢一家!”曹操的律师站了出来,回答说:“演义的情节多半是虚构的,如果真的有这件事,为何杀人原因要打个问号?曹操刺杀董卓因为意外没有成功,如果成功了曹操还能活命吗?当曹操确定去刺杀董卓时,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知道有去无回却又勇闯虎穴的英雄,在罗贯中笔下成了杀害亲戚全家的屠夫。有谁会赞同呢?”小李又问道,“那攻打徐州,为父报仇呢?此事难道还有假不成?”“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而曹操真的有屠杀徐州百姓,血流成河吗?如果是的,为何只字不提?我们有理由推测徐州之战曹操军并没有如我们后人所想象的血流成河。当然,张养浩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这么说并不是否认战争是残酷的。如果徐州百姓并没有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因为为了丑化某个人而让他们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未免也太悲惨了。您这告,是在控诉曹操血腥残忍
还是在侮辱质疑中原的儿女没有反抗的能力呢?”底下一片嘘声。
只见原告埋头翻着《三国演义》,苦苦想不出应对的计策。“原告一方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我问道。原告冷静片刻后摇摇头。“那接下来,我们要仔细商量一下结果,稍等片刻,请原谅。”在场听审的人也议论着。“我看被告的一方赢定了!”,“我觉得未必,曹操的凶狠残忍不必我们多少也知道。”
“好了,审判结果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写作时掺和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褒刘贬曹”。因刘备是汉室宗亲,夺大权,得天下,是天经地义,曹操夺大权,则被视为“篡夺”,因此将曹操塑造成无比阴险、奸诈、残忍、暴戾之极的人物。
就在此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庭中曹操没说一句为自己辩驳的话,正是这种淡然,如此的胸怀气度,让他在几经磨难,历尽沧桑后依然乐观向上。
夜随着时间的车轮渐渐入深,山区的小城就像空中远飞的萤火虫,忽闪忽暗,整个城市笼罩在梦幻之中。忽远处踱来一人,我细看之下大惊:竟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
只见他缓缓走来,对我说道:前日与玄德青梅煮酒,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今又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望君可与我小亭一会。我暗暗惊奇,曹操言语之间仍不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折魄。随至小亭,已高樽组,盘置青梅,于是我与曹操二人分主宾面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曹操突说:“君可识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我推脱不过,只得与曹操轮天下英雄之事。
我便说道:“当代有为青年,韩寒可为英雄?”曹操笑曰:“今日韩寒,的确小有成就,但他业余作为一名赛车手,有时一味的为了胜利而追求速度,几次险出意外,韩寒不懂得为生命限速,实难算作英雄,姑且可以是为有为青年。我又说道:今有一人,乃史蒂夫·乔布斯是也。他是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联合公司创办人。先后推出麦金塔计算机,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获得距巨大成功,可为英雄?曹操笑曰:“乔布斯的事迹我亦有所耳闻,但他身处精英阶层,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过度紧张,导致身体每况愈下,终在2011年10月25日因胰腺癌逝世,故实难算作英雄。”我继续说道:“曹公意思,我已明了,今还有一人,乃尤塞恩·博尔特,牙买加最我为著名的运动员,数次在各种男子短跑赛场上夺冠,卫冕,保持着多项世界纪录。身体素质无可挑剔,不知可算作是曹公心目中的英雄。”曹操鼓掌大笑曰:“博尔特固然荣誉满身,优秀出众,但他在职业生涯中似乎只有赛跑,只有目标和方向,与美国名将菲尔普斯等人无异,实难算入英雄之列。
我只好后退说道:“舍此之外,我实不知。”
曹操踱步至亭外,仰望天空,然后说道:“夫英雄者,做事必有得有失,懂得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懂得为生命限速,即使有所牺牲,也是为人类文明而牺牲者也。
我说道:“多谢曹公教诲,但不知天下之人谁可当之英雄?
曹操笑道:“天下英雄,为数亦算不少矣,操怎可一一详道,又怎可随意而言当代英雄之事,尔需切记吾今日之言,来日有所作为,吾欲回也,就此告辞。
曹公既走,我又折回亭中,细想刚才曹公所言,忽然明了:人生最大的喜悦并不在于你有多大的成功,而在于你是否懂得为生命限速。
因为只有为生命限速,生命才会变得多姿多彩,只有这样,世界才会记住我们的存在,我们才会抵达那个至美的成功世界。
汉丞相阁下:
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一名普通中学生,在我心中您一直都是一代枭雄,虽然历史把您定为一个千古奸雄。但是您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您拔剑挥师的身影,头颅运行的曲线。这一切使我都历历在目。所以我倾佩于您男儿的英雄体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话唱出您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而后您统一了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的经济。为我国以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您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对于您的故事,史书也有很多的记载。例如:杨修之死。杨修恃才放旷,自以为是,所以使您对他产生厌恶之情。如果当初您没急于杀死他,可能在以后对于您事业会有一定的帮助。杨修本身就聪明过人。我觉得当时您应该做几件是来暗示他您对他的不满和希望他可以给自己兴国、治国的方针。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拿当初您杀死杨修那件事来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军营之中只有杨修一人知其指意,您却因没有一颗宽容之心。我知道,如果当时您按照杨修的话一样做,会觉得很失颜面。但是您如果那样做,也不会落此i狼狈下场。而且那样的想法也大可不必。
而那来莺儿,有着华丽的面貌的艺妓,曾让许多的王公子孙为之倾服。她却愿跟随您过着跃马于疆场生活。而您却因终日忙于君家大计,冷落了莺儿,让王图有机可窜。但是她却一直没有变过心。而当王图为她犯了军法后,她愿为王图一死。她这么做是为什么呢?是王图的话引起了她心中的涟漪还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当她走进主帐领死拔开你长征北战的宝剑,一抹雪白的粉颈时的颜色竟是那么的刺眼。他曾经只从敌人的脖颈涌出。如今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却死在宝剑之下。你紧拥着她渐渐冰冷的身体。您的心里此刻是多么不舍与心痛!您的泪顺着刚毅的脸上滑落。她是幸福的离开了人世,因为她知道她是唯一一个您为之落泪的女人。她只是一种无奈的解脱罢了。
而后人虽然对您见解不同,有人说您是伟人,又有人把您定为奸臣。您的面貌总让人琢磨不定。
曹操前辈,很开心可以从您的身上看到了我的不足,比如缺少做事的果断和思虑,还有冷静!
希望您在天堂可以与莺儿再续并且生活的自由快乐
一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初中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从古至今,曹操在万人的心中褒贬不一。易中天评价他说:“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曾经我学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梦中杀人”了。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算,扬言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卧榻,即使在梦中也能被发现。一日,曹操假装睡觉,故意没盖被子,一个侍奉的人好心去给他盖被子,结果被一跃而起的曹操杀害。此后,再也没人敢靠近曹操的卧榻了。
曹操的多疑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把他的这点性格描写的淋漓尽致。有人说曹操善于玩弄权术,狡诈奸猾,这不无根据。在他年少的时候,“游荡无度”招致了他叔叔的不满,便向曹操的爸爸反映了这问题,曹操担心自己会受到父亲的惩罚,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远远看见叔叔迎面而来,便装出一副眼歪嘴斜之相。叔叔见了大吃一惊,忙上前问他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是中风了。于是叔叔赶忙去告诉曹操的爸爸,待他爸爸见到曹操,曹操也恢复了常态。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是叔叔不喜欢我,就污蔑我。”从此叔叔再向曹操父亲告状,曹操父亲也不相信了。曹操的奸诈自少时就可见一斑。
“一瓜杀三妾”“代人捉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反映曹操性格中暴虐残忍的一面。戏曲中的曹操也是一个被反面了的形象,在戏曲中完全否定了曹操的才华和贡献,使他的形象如此不堪。
我倒要为曹操鸣一声冤了!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虽说他曾经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话,但这句话中又带了多少无奈呢?曹操34岁起家,那是惟一的理想便是匡复汉室。时代并没有能让曹操完成理想,反而促使他走上“乱世之奸雄”的道路。
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文学家。“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他对平民百姓命运多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他对功业未成的慨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广揽天下贤才、虚怀若谷的胸襟;“驾六龙,乘风而行”是他的豪迈雄壮之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被指控作为奸猾小人,背上了一声的骂名,他作恶多端,是由该谴责的地方。在当时那个年代,人都有正反两面,如今也一样。我们不该以如今的观念去看待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在东汉乱世中,他霸权一方实属不易,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
英雄,曹操也。
新疆伊犁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高级中学高一(9)班高一:肖倩文
“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听听,这个白脸的曹操,国粹之一——京剧,怎能放过对你的声讨!白脸就是你那阴险、残忍、暴戾的本性外显。
起初读《三国演义》时就对这厮切齿,“挟天子以令诸侯。”煞是狂妄。还扬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我以为这厮只是散布一下极端利己的“名言”而已。孰料他却言必出,行必果。汉献帝与正妃伏皇后策划反对他,事情败露后,伏皇后竟被乱棒打死,所生的两儿都用毒酒药死,伏家二百余人都被斩首,曹操的凶狠残忍可见一斑。我开始恨他,甚至一提到恶人,我便想到了曹操。
一天,老师正好上曹操写的《观沧海》,书上刚好有插图,心中暗暗叫道:“曹贼,看大侠我不替天行道。便抄起水笔往课文中曹操的画像刺去,看一下我的杰作:曹操十剑穿心,口喷鲜血,双腿中箭,双手被剑刺中。我心中好不痛快!这时,大家读到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听到这里,心中暗想到:还庆幸得很?用歌来赞颂?像你这厮,该遗臭万年!
“历史上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老师接着说。杜撰吧,接着杜撰。“下面给大家放一下《百家讲坛》视频,看看专家怎样评论。”可以听专家批评曹操,那才叫“爽”!
这是一期《品三国》的节目,可谁知……我越听越感到不对劲,这专家咋不像批评他,反而像在为这厮申冤。不信不信,我继续听下去,可结果如同我之前判断一致。专家之言让我震撼。
原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写作时掺和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褒刘贬曹”。因刘备是汉室宗亲,夺大权,得天下,是天经地义,曹操夺大权,则被视为“篡夺”,因此将曹操塑造成无比阴险、奸诈、残忍、暴戾之极的人物。这个结局是我不愿接受的,但却是必须接受的,因为这是事实。
老师接着补充资料,我读到了他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生在乱世,想要实现自己的宏图,将面对多少艰难!感受到在短短的诗行里浸透着他无以排遣的郁结忧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扑面而来,其中不正展现了一位政治家包宇天下的雄心壮志吗?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怎么不是他落日心尤壮的彰显!有雄心却不正统,他不得不顶着“奸雄”而反董卓,灭吕布,平袁绍,一气呵成,气壮山河,统一北方。此后他说:“如果这是天意的话,那么我也不做皇帝,我要像周文王那样,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吧!”曹操竟然有如此胸怀气度,不得不让我深思。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这就是孟德!沉思间,一首歌响起: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
曹操,说不尽的曹操。
推荐老师:程予东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超世豪杰,曹操实力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都是靠自己的智谋和胆略来实现的。公元200年,曹操决定亲自率兵攻打刘备。此时,袁绍已经兼并了幽州,拥有几十万大军,并扬言要进攻许都。此时,对曹操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是将主要力量攻打袁绍还是攻打刘备?体现了曹操的战略思维的高明。
在听取众谋士的建议后,曹操却作出了令人意外的战略决策,决定攻打刘备,而置袁绍于不顾。
对曹操的决策,很多将领都不解,说:“与您争天下的主要是袁绍,现在袁绍正想打过来,您却要去打刘备,万一袁绍从背后趁虚而入,攻打您,您岂不腹背受敌?”曹操说:“刘备是人中之杰,今不除之,必为后患。”
谋士郭嘉符合说:“袁绍生性迟疑,既便来攻,也不会迅速。刘备起兵不久,民心未附,力量不大,马上攻击,刘备必败。”
为什么曹操要放弃攻打强大的袁绍,不怕袁绍的攻击,而攻打弱小的刘备呢?
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曹操了解袁绍和刘备的才智、胆略和战略意图。在曹操眼中,袁绍不足为虑,因为曹操在与袁绍结盟剿灭董卓时,因为袁绍的自私和无胆识而错过了剿灭董卓的时机,使董卓迁都逃窜。在这件事上,曹操认为董卓是一个没有胆识和寡断之人。相反,曹操在围剿董卓中,发现刘备是英雄,有胆有识,而且结交豪杰人才,有野心。特别是刘备是汉室宗亲,故为曹操心腹大患。
二是袁绍已经兼并了幽州,实力已经很大。曹操如果此时主动与袁绍相斗,则刘备可能渔翁得利,即使不主动夹攻曹操,但也广收民心,实力逐渐坐大。特别是曹操担心的是,自己与袁绍相斗,可能两败俱伤,很长时间无力对付刘备,则刘备就可能有很长时间的扩张实力机会。
三是刘备实力弱小,而且民心未附,此时将其歼灭,然后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袁绍,是很好的战略抉择。
四是曹操看人,最主要的不是看现成的实力,而是看其发展潜力和志向意图。刘备与袁绍相比,刘备的志向、意志都比袁绍坚决。袁绍实力强大些,是因为袁绍自身出身于名门王侯,所以起点高。而刘备出身低微,虽暂时实力弱小,但发展潜力大。所以,在曹操眼中,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们很多女人选丈夫,也要学习曹操的识人法:男人的富有,是祖上传下的,还是自己创下的。祖上传下的是暂时的富,而自己创下的,可以富裕一生。
所以,曹操决定攻打刘备,而对袁绍采取安抚麻痹之策。由此可见,曹操实质上是一个很高明的战略家。
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曹操出现在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游戏当中。而大家对曹操的评价大都是否定的。
在现在的社会里表现的不是很明显。在古代,人民了解历史、了解故事大都是听书。在听书的时候,大家听到曹操失败时都会大叫、鼓掌;听到刘备失败时都会痛苦流泪。当然,也并非全都如此。鲁迅是第一个提出为曹操翻案的人。后来,也越来越多的人为起翻案。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
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汉朝时三公之一的太尉,爷爷是宫里的一个宦官。正是因为他有一个这样的爷爷,所以他的地位就比别人矮半头。曹操很聪明,又爱学,所以他特别有智慧和谋略。这从以后的事情中也能够看出来。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当时洛阳是汉朝的首都,到处是贵族势力。曹操上任后,首先看到的是官府的破烂,所以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装修。然后,曹操又制了五色棍,并将刑法重列了一遍。没多久,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从以上这些历史事实来看,曹操确实是一位英雄。他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得罪了宦官家族。但因为曹操有在朝廷中做太尉的父亲撑腰,所以曹操被调到地方当官。后来,又做了议郎,后又被调到地方又调回做议郎。因时代所逼,后来曹操辞了官回家读书了。
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曹操说的,而是曹操当的敌人说的。试问,敌人的话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当时的皇帝虽然还存在,但面对强大的诸侯们,皇帝没有实权。皇帝最多也就是给别人封号、官位这些虚有的东西。在那个时代,因国家大乱,所以皇帝的话那些诸侯想听就听,不听也就罢了,更没有早朝可言了。那时候的皇帝就如同捡破烂的,别人给点也就给了,不给也不能说什么。皇帝的诸侯处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即使是上朝,也是在普通人家的院子里,皇帝坐中间,周围站一圈人。当时,曹操的政治家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是说尊敬皇帝,是国家统一。而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相似的是袁绍的议臣提出的“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把皇帝接到自己的都城许县,每天都按汉例行使礼节。
从以上看,曹操确为英雄。至于《三国演义》中对此的大力讽刺,是因为《三国演义》是一本反曹操的书,所以对起大做文章。当然,这是年轻时的曹操,后来曹操利用皇帝的名义广纳贤才,最后终于没有抵挡住利益的诱惑去分裂国家。
读《曹操》有感
——一代枭雄旷世人杰
曹操,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个反派角色,这也难怪,因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好猜疑、老奸巨猾,有时甚至还滥杀无辜。但是真正的曹操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位“乱世的枭雄”吧!
曹操也能称得上“文韬武略”了,他自幼喜欢舞枪弄棒,20岁就开始做官。但这些都不是他成功的原因。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原一带的霸主,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因为他唯才是举。曹操唯才是举,没有阅历和门第的偏见。有人说曹操唯才是举是因为他手底下没有几个像样的人才。但不管这幺说,相当于动不动就摔儿子阿斗、流眼泪的刘备,在用人这方面,曹操就不玩虚的。既不靠兄弟结义,鳄鱼的眼泪,也不靠胆固醇过多的热血,而是靠无边的信任,甚至是用“糊涂”来显示他的求贤若渴。
曹操的手下聪明,曹操更聪明;曹操手下的人有才,曹操更有才。曹操是我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艺术家和诗人。他诗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辅,天下归心。”“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等诗句人们基本耳熟能详。曹操不仅文韬,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15岁时,随父亲一起去洛阳,可曹操那时特别调皮,竟闯入了寝殿侍奉长张让的卧室里,当时张让正在闭目养神,忽然发现自己的卧室闯入生人,立即大叫,叫人将曹操捉拿。刹那间,卫兵们持枪握剑,蜂拥而至,可曹操并不慌张,他拿着一支手戟,从卧室一直打到厅堂,没有人拦得住他,最后卫兵们和他们的主子张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操翻墙逃走。曹操如此文韬武略,怪不得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曹操: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起码是个英雄。
曹操虽是一代枭雄,但也有犯错的时候,比如说他动用了大量人力建造了铜雀台,声称统一中国后于东吴美女大乔、小乔一起在铜雀台上饮酒享乐呢。再比如说曹操叫华佗来帮他看风湿病,华佗说要劈开脑袋才能取出病根,可是曹操对华佗产生了疑心(毕竟那时还没有过人劈开脑袋看病的),认为华佗是来害他的,于是就把这一代名医害死在了狱中。也许,就是因为曹操这些偶尔犯下的大错,让别人把他硬生生的从枭雄变到了奸雄。
曹操,也许是一个最卑鄙的圣人,但他肯定是一位可爱的枭雄!
江苏常州钟楼区常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陈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