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高楼林立,人声嘈杂的城市,恬静的山村更让人神往。小山村被连绵的小山丘围起来,像一块盆地。只有一条马路通向城里。家门前一条10米宽的小河,贯穿小山村。河水一般有20厘米深的样子,清澈见底,河底是砂石,能看见一群群的小鱼在水里游。夏天,八九岁的孩子会在水里捉鱼。捉鱼的方法很简单,拿一个洗衣盆,挡在鱼的去路上,待鱼游进盆里,迅速提起洗衣盆。梭鱼,鲤鱼,反应灵敏,动作迅速,会瞬间改变游动方向,也比较少...
作文《山村》
山村
比起高楼林立,人声嘈杂的城市,恬静的山村更让人神往。小山村被连绵的小山丘围起来,像一块盆地。只有一条马路通向城里。家门前一条10米宽的小河,贯穿小山村。河水一般有20厘米深的样子,清澈见底,河底是砂石,能看见一群群的小鱼在水里游。夏天,八九岁的孩子会在水里捉鱼。捉鱼的方法很简单,拿一个洗衣盆,挡在鱼的去路上,待鱼游进盆里,迅速提起洗衣盆。梭鱼,鲤鱼,反应灵敏,动作迅速,会瞬间改变游动方向,也比较少...
老家在潜山黄柏的一个小山村。山村在镇的最南边,“昆仑寨”和“马安叉”两座山高耸入云,它们像两位慈祥的老人,将山村轻轻搂入怀中。丛林深处,山涧中,泉水轻轻敲击着一块块形状不一的石头,流至村子,汇成小溪。
春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像孩子们无邪的笑脸,将狭小的天空染成绯红;而素雅的兰花依旧藏在幽深的树丛中,默默散发着清香;林中竹笋破土而出,一棵一棵,一排一排,庄严肃穆得像穿着铠甲的士兵。
清明时节,漫山遍野的茶树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嫩绿,可爱。或是阳光给大地镶上了金色的光芒,或是细雨给万物裹上了朦胧的轻纱。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母亲蹒跚着步履;侄儿在身后雀跃着,或蹬着蓝色的小靴,“吧嗒,吧嗒”,不时踩着路上的小水坑,溅起一阵阵水花。
母亲在茶叶丛中摘茶叶,隔一会儿就叫声“小宝”,小宝趴在树脚下捉虫子,听到叫声,仰起红扑扑的小脸,“ 哎!” 如此三番两次,母亲不嫌累,小宝不嫌烦。等竹篮里装满鲜嫩的茶叶头,母亲便叫声小宝回家了。于是,两个歪歪斜斜的身影相伴着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如今,小宝已经长大,母亲已鬓角苍白。
儿时的记忆中,摘茶季节的夜晚,是山里人家最热闹的时候。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做手工茶。吃过晚饭,收拾好锅台,奶奶又用滚烫的开水将灶上的两口大铁锅清洗了一遍又一遍。没有油腥味,做好的茶叶泡茶才会好看好喝。等奶奶洗好锅,然后将锅烧热,父亲母亲就往锅里放满茶草,用双手不停地翻炒。待茶草炒软和了,有淡淡的茶香味了,便要搓茶草。童年的我觉得大人们搓茶草的姿势特别有趣。父亲双手拢着茶草,放在灶台上,左一下,右一下,在灶台上沿小括号的轨迹向上使劲揉搓,身子左右摆动,屁股也画着括号,整个人像个不倒翁。我和妹妹便会站在他身后傻笑,然后左一下,右一下地学着父亲。奶奶和母亲会笑着骂“两个傻丫头!”
如今,茶农们白天辛辛苦苦地摘茶,晚上不用自己劳碌做手工茶了。村里就有两家茶叶厂,替人加工茶叶。机器做出的茶叶大小均匀,泡出的茶水清亮中透着淡淡的绿色,外观是美了,可惜少了点手工茶的清香。
深秋,狂风咆哮肆虐之后,山林间铺满了金色或青色的松针,厚厚的,踩上去软得像棉絮。父亲和母亲会趁着晴天把松针耙到一起,堆成一个个小“山丘”,然后请人帮忙,将它们和被风刮断的树段搬回家。
搬运松针方法比较简单:用绳子将松针捆好,直接用扁担挑回去。但是挑松针下山是项很艰巨的任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坡路很陡很滑,有松软的沙土,有坚硬的大石块。小时候跟着家人到山上玩,下山时到了打滑的山坡,我总是坐到地上,双手撑着地面,慢慢地往下挪。那时候觉得大人们的脚真神奇。他们赤脚穿着草鞋,一只只脚很轻却很有力地踩在地上,稳稳地走下山坡。待到坡下平整的路段,他们就会慢跑起来,随着跑动的节奏甩动那只空着的胳膊。看得我张大着嘴巴,暗暗为他们捏把汗!
树呢?一根接一根,像排队一样,从山上直接滑到山脚。可惜从没见过那壮观的场景,父亲总不让我跟着去看,说是太危险。
搬回家的松针先晒上几天,再堆放到柴房里。潮湿的松树段,父亲把它们全部堆放在门外的墙角。过些日子,估计树已干了一半,父亲会拿来锯子将它们锯断,然后一层层码好。树段与树段之间留些空隙,让风儿和阳光能够钻进去带走水分。再过些时日,估计这些树段干得可以烧着了,父亲就会在清晨或是黄昏,用斧头将它们劈开,最后,再堆放。就这样,每年父亲和母亲都会在深秋储藏柴火,这些柴可以用到第二年的深秋。
如今,山里人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家也买了燃气灶或是安装了沼气。但山里人依旧习惯用天然的柴火和土灶烧饭炒菜,每年深秋依旧忙着储藏干柴。老人们都说还是土灶烧的饭菜香,山里人就好这一口,液化气和沼气成了摆设。多少年了,无论城市的做饭工具演变多块,大山里依旧是一日三餐炊烟袅袅。原始口味的饭菜飘香仍然是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许多年过去了,山村里的瓦房逐渐被一幢幢小洋房代替,乡间石子小路也修成了村村通,幽静的村庄更加秀丽。每到春日,百花争艳,竹笋拔节,满山的茶叶飘香。茶农们忙碌着,幸福着;每到深秋,老人们依旧往返于山间,将柴火搬到家门前。山里人的勤劳,真是如大山一样恒久啊!
小小的山村,巍峨的山峰,清澈的溪水,勤劳淳朴的山里人!
国庆节,我去奶奶家的小山村度假。
到了那儿,我迫不及待地和姐姐提上一个小竹篮,去采蘑菇了。沿着石子路走,前面是一大片树林。树下长着许许多多的小蘑菇,胖乎乎的,可爱极了。摘了几个,放进竹篮,回家就等吃香喷喷的奶油焖蘑菇。头上,一枝枝饱满诱人的果实垂下来,摘一个尝尝,哇!一股清凉可口的滋味沁人心脾,太美味了!穿过树林,一条银帘挂在陡壁上。浑然一片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过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中;那雄厚如铜管齐鸣者,应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中。到了,风握着云块飘上头顶。夕阳的余晖才会斜上墙,雨姑娘便轻款走来。美人蕉的花蕾平铺,竹叶的叶子俯仰。几朵小黄花已经被风干为枯黄色了,惟一的绿意是墙头的青苔,显得那么憔悴,令人怜爱。
啊!这是美丽的小山村,谁能不被你吸引呢?
星期天,我们离开了县城,来到了一条乡村小路。天正下着蒙蒙小雨,空气格外清新,路旁的树木的绿叶洗的特别翠绿,远处的山岗象影子似的。小路在山与山之间,路边有一条小溪,小溪里有小鸭子在游泳。路边不时有一些村庄民房,一些小桥搭过小溪,把小溪隔开的两边连起来。山村依山傍水。
小路两边的稻田在秋收以后,剩下枯黄色的稻杆,小燕子在蒙蒙细雨中飞翔。
我们走进黄坪村里面看到一座《冯氏大宗祠》,古色古香。走进两扇红柴大门。里面用六根石柱,六根红柴木柱做栋梁,进入《永言堂》永言堂有六根柱子支撑,木柱外面有石尊,在永言堂两边有一副对联,写着“永福永寿永康宁,百代贻谋绵祖译”,“言孝言辞言忠,信一堂乐事叙天伦”。最里面的正面墙上写着“万派派长的族谱”。我们在里面停留了一会儿后,走出祠堂,,祠堂周围是民房。民房与民房很多的旧民房已变成了气派的小洋楼。我看见一些村民劳动回来,有些年轻人骑着摩托车进进出出,小朋友躲在没有雨的地方做游戏,几只小黄狗摇着尾巴走来走去的,老人们穿着老式的衣服,脸上带着微笑。
就这样,我们开车出了这个山村。
喝着井水长大,
吃着五谷粗茶。
看着碾子石磨,
听着美丽神话。
太阳东边升起,
又在西边落下。
小麦收了一茬,
又把玉米种下。
早晨听那公鸡叫,
夜晚看那星星眨。
闲来捉鱼虾,
忙时剥豆荚。
山村让我向往,
山村的生活平凡而伟大。
我爱山村,
我爱陶渊明的家。
秋野写实:山村夜宴
倪学楷
霞山小学总共才几十个学生,一个村委会的人,纷纷把孙子孙女送到县城去读书。香崽叔叔也犯难了,他的孙女心七岁了,他不知道把她放在哪里读书,放村小吧,那里老师跟学生一样多,有的班级,一个老师陪着一个学生上课,放县城吧,家里还有一个九十岁的老母需要照顾。
踌躇几番,他把老母送去了他姐姐家,将心如送到县城的明德小学。为了方便,他买了一辆三轮车,为防风吹雨打,在车斗上支好竹架,蒙上帆布。到了星期一的早上,他亲自开了车,车斗里挤了玉香婶还有三个小的,再加上几个赶集的妇女,车子便满载了一车的笑声,声势浩荡地向县城进发。
玉香婶是个热心肠的人,胖乎乎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平日里,总是看见她忙的团团,总是见她在晒谷场上跟着两个小孙子给他们喂饭,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她还要给他们洗澡。
呆在
村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村东的路旁,每年都要填几个坟头,年轻人基本都已经出去打工了,只留下十几个老人,守着村上的几百亩田。
宋崽公公,是个顽固的留守派,他城里买了房子,老婆孩子都去了,但是他就是死赖在这片山里,农忙时节,便在他的几十亩田里打滚。
木哩公公,也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他的老婆也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去了县城读书,没有女人掌厨,他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常常是一个剩菜就打发一顿饭。
周末,玉香婶婶坐着三轮车回来了,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把宋崽公公和木哩公公叫到去吃饭。于是满桌的饭菜,飘香的美酒,热热闹闹的,倒是有几分家的气氛。
宋崽公公很喜欢喝酒,只见到他坐在桌上,屈伸着粗短的手指,喷着唾沫星子划拳,然后仰着脖子喝酒,总是喝得脸红耳赤。兴致来了,便叫大声讲话,说街上哪有自己家里好,在自己屋里多自在,他们这些泥腿子到了街上,说句难听的话,就是叫花子。
说着,宋崽公公便拿起手机,拨响了村长的电话,捂在耳朵上,问他搞什么名堂,怎么还没过来喝酒。——村上的老村长,几个月前妻子亡故,也成了一个空巢老人。
那时正值清秋,夜幕垂下,村子周围的山,只能看见黑乎乎的铁一般的轮廓。玉香婶婶的家里是那么明亮,桌上人头攒动,吼声如雷,门前的日光灯,把一大片晒谷场照得通明。
山 村 美 景
我外婆家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里山高,路远,而且很偏僻,整个村子都躲在大山深处,从远处看,根本就看不到,那里的树很深很密,一条弯弯曲曲的不是很平坦的公路,横穿着整个山林,在公路的尽头,就是我的外婆家。
一走进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山上是茂密的森林,山下是一层层的梯田,右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急急忙忙流向大河。
早上一醒来,我们就跑到山里玩去了,这里空气清新极了,简直就是一个天然氧吧。雾也很大,什么东西都是蒙蒙胧胧的。在外婆家的屋后有一片翠绿的竹林。在青翠的竹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鸟儿。有几只麻雀,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议论什么;那根竹子上停着几只百灵,还有两只黄鹂,它们就像天生的歌唱家,早上就开始练习嗓子,唱着婉动听的歌。
中午,我和小伙伴们到田间玩耍,我们走在一条铺着石板的小路上,小路的周围是绿色的梯田,微风过后,掀起层层波浪,稻田里,有许多蝌蚪在里面游来游去,我们忍不住抓了几只,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突然,听到哗哗的水声,我们跑去一看原来是一条小溪,这里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里面还有很多小石子,被水冲刷以后,变得更加光滑。小溪的水很清澈,它把蓝天、白云和周围的树木都倒影出来了,我把手伸到里面,居然还有点刺骨的感觉。
山村的夜晚,如诗如画,如水的月光,把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错落有致的屋舍,濡染得更具神韵;一对迟归的鸟儿,扑棱着翅膀飞回村头古樟树上的窝里去了……。玩了一整天的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望着那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它们一眨一眨的,就像无数个生命,在天空中注视着我,注视着这个小山村,看着看着,我就睡着了……
xxxx年3月,我下乡来到井陉矿区,后当兵,离开了那里。十年后的xxxx年,我梦回山村。
秋风阵阵秋夜深,
梦儿引我回山村。
满目昔日景,
一颗怀旧心。
街道仍未改,
还是老乡亲。
村边水渠渠边柳,
依依旧时情
秋风阵阵秋夜深,
梦儿引我回山村。
青山晚霞照,
绿野晨雾生。
金翅林中飞,
黄牛岭上行。
山间小路路边草,
记得我姓名。
秋风阵阵秋夜深,
秋夜空阔秋月明。
酒桌摆庭院,
举杯邀嘉宾。
畅饮酒嫌少,
共忆往日情。
昔日山村村娃娃,
今日已长成。
啊,山村啊山村,
有我的父老乡亲,
啊,山村啊山村,
有我年轻的梦影,
啊,山村啊山村,
有我青春的脚印,
啊,山村啊山村,
有我难忘的恋人。
秋,桂花飘香,硕果累累,
在这个饱含深情与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充满成功和喜悦的季节,
我们迎来了深情款款的教师节,
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个可爱的教师节
请允许我赞美可爱的山村教师。
山村教师,似明灯,如灯塔,依山而立。
伟岸的身躯挺拔如松,
高洁的灵魂绚丽似锦。
昏黄的烛光照出疲倦的身躯;
破旧的教室留下残喘的足迹;
灿烂的文字,精妙的语言,
穿透三尺讲台
撑起一片知识的绿洲;
渗满整个校园
泛起一汪真理的源泉。
山村乡民充满希冀的目光,
如使命,如责任,
一腔热血似火在心中蔓延。
铃声响起,载着浩瀚的知识,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
耕耘者一个个丰满的梦。
山村教师,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激情。
放飞孩子羞涩的梦想;
扶起孩子孱弱的臂膀;
蓓蕾不经过辛勤的培育,怎能万紫千红;
雏鹰不经过风暴的洗礼,怎能展翅翱翔。
窗前的清风记得你伏案疾书的身影;
漫天的星斗记得你刻苦钻研的身影。
在贫瘠与愚昧的堡垒面前,
山村教师像一个斗士,
与贫瘠针锋相对,
和愚昧势不两立,
捧着教科书,
誓将贫瘠和愚昧咀嚼、吞噬。
并在这片废墟上建一座绿洲。
山村教师,
你如细雨滋润着花儿;
山村教师,
你如秋风染黄了硕果;
山村教师,
你如明灯照亮了前程;
山村教师,
你如翅膀伴我翱翔;
山村教师,
你如钥匙打开了贫穷;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对你的赞美,
万语千言诉不完我对你的感激。
九月,多情的日子,让我尽情的歌唱吧,
山村教师,在这个永恒的节日,
请接受我们真诚的祝福,
此时此刻,我只想把缕缕春风伴着道道金黄塞进贺卡
一起寄给你。
我的家乡是云贵高原之巅的一个小山村,它依傍在美丽的高原明珠草海的身旁,青山绿水是我的家乡最迷人的景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生活图景。
春天,当蕨菜芽从幽幽的山谷中散发出一阵清香时,杜鹃花也开满了山坡,人们便在土豆、玉米的播种中寄予了一年的希望;夏天,溪水清澈见底,在晨光中微微泛着鳞波,不时有鱼儿越出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两岸绿草丛生,野花朵朵,微风吹来,起伏摇曳,野草莓点缀在绿茵茵的草坪中,一眼望去,绿里透白,香气怡人。丛林里,地坎旁,那色泽明艳、姿态各异的野蘑菇悄然冒出了地面,用自己特有的香味吸引着拎着篮子的大人小孩,空阔的原野上回响着人们的欢歌笑语;秋天,村民们或拿着镰刀,或拎着锄头,或背着背篓,在地里忙碌着,当他们背着满载土豆、玉米、荞麦回村时,洒下了一路的山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冬天,雪花飘洒在山村的上空,人们聚在土坯垒成的农舍里,喝着”转转土酒“,扯着嗓子划着拳,吃着农家特有的老腊肉老酸汤玉米饭,好不香甜!夜晚,一家人围在温暖的炭火旁,一边品味着香喷喷的烤土豆、苦荞粑粑,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或搓着麻绳捻着羊毛线,纺着羊毛毡子,把来年的美景从新规划,是多么舒心!当新年的脚步来临时,家家杀上一头年猪,拿出自家酿制的玉米酒,老老少少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上一顿杀猪饭,那份朴质与豁达那份自信与快乐,尽倾诉在一碗碗浊酒中。山村一年四季都唱着欢乐的歌。
最美不过山村的夜色。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月亮悄悄爬上课树梢,美丽的乌蒙山区笼罩在宁静的月色中,那位于最高峰的小山村,被静静地月色轻抚着,如母亲那温柔的手,无比的舒适。
疲倦的小鸟早已归巢,伴着清幽的山色,依偎在母亲温馨的怀中,微闭着如豆般的眼睛,惬意极了!远方,传来几声犬吠,吓得星星直眨眼;蛐蛐却独自唱着欢歌,高一声低一声的变化着旋律,独享着夜的美妙;山村旁的小溪淙淙的流淌,犹如农家少女的嬉笑声,清脆,柔和,悦耳,轻轻地讲述着那古老而动人的故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朦胧中从几家农舍里传出了沉沉的鼾声。山村定格在月色的静谧中。
山村是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歌。
不知何时,这首歌自加进了现代的摇滚音乐节奏后,依依呀呀,叮叮咚咚,与它的古朴典雅相比,是多么的不和谐!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无情”,汽车的喇叭声首先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一块块土地变成了伸着高高烟囱的炼铁炉,一座座原野变成了蓄满黄金的小煤窑,一个个山村变成了满载商机的交易市场。接着火车的汽笛声有扰乱了村民的心境,没了“苦荞粑粑随身带”的真挚,只有“荞稣赚尽万方客”的世俗;没了“浊酒一杯敬亲人”的热情,只有“水酒一桶销万家”的实惠;没了“采蘑菇的小姑娘”的纯真,只有“卖蘑菇的老大娘”的世故。通讯网络铺天盖地,笼罩着山村,机器声响彻山村的夜空,山村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时时刻刻伴着喧嚣与热闹。
山村的上空,小鸟似乎隐藏了它的踪迹,再也听不见那清脆的叫声,再也看不见那美丽的羽翼;草海的水草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连黑颈鹤也不愿久久驻足家园而远飞他乡;夏天,蛐蛐的叫声显得多么凄凉,一声声划过飘着浓烟的夜空;小溪水叮咚叮咚,仿佛抽动着千年的老痰,每咳嗽一次似乎都会震破那变黑的肺叶;村民们再也不能伴着一声声犬吠入眠,因为只有飘香的狗肉馆里才能传来它们凄厉的惨叫……
山村是一首现代而喑哑的歌。
我很想请一位音乐高人,找回它的原调,给它配上和谐的乐曲,重新演奏出动听的乐章。这乐章中,有小鸟的高声演唱,蛐蛐的低声合奏,小溪的中音配合,多么协调,多么优雅!这音乐飘过山村的夜空,余音绕梁,终日不绝,远离一切尘嚣,纵然沧桑巨变,只有这天籁仍在久久回旋……
贵州六盘水钟山区六盘水第二实验中学高二:费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