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梦书当枕
大多数喜欢读书的人都有熬夜的习惯,一盏孤灯,一杯浓茶,一种怡然忘我的心境,任自己的心在书海里遨游,其乐无穷也。
如果这个人不太重视名利,不乐于声色犬马,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真的是一种最幸福的事情了。
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时日有限,而对知识与书本的滥殇总让人的灵魂感到置身虚谷,无所适从,望着案头或者书柜里的书有些感慨,有的人有闲钱买书,却让书堆满尘垢,有书不读,那是多么难过的事情啊。
于是,我常常为自己的幸福而幸福。
每个宁静的夜晚,钻到故纸堆之中,不觉如临长江之水而无力自拔,且不说古往今来沉积凸现的思想精神,文化科学如何渊源浩瀚,也不说昔日今人对某些领域的开掘发展,寻根探源,只是那如泉之涌的新论就足以让你内省自身,自叹不如了。
拿在手里的,不管是唐诗宋词也好,诸子百家也罢,每晚临睡前总得享受一阵,在书香里沉醉,才会有个好梦。
而对我专业成长影响最大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年轻教师的建议》一书,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每每读到那些经验,心中就有许多感触。
他在书中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对于如何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兴趣和特长,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的问题,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有深刻的哲理,有通俗的演义,这深深浅浅的便是书;有丰富的例子,有动人的文章,这长长短短的便是书;有优美的字句,有充实的故事,这薄薄厚厚的便是书。
读书使人进步。一本好书,犹如一扇明窗,可以带你领略更宽广,更丰富的风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一份宁静,便沉浸在了这无形的世界中不可自拔。朗朗的书声伴着花开花落,淡淡的墨香随着云卷云舒,一晃便是许多年。
读书使人快乐。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良师,可以教你知道更真诚,更美好的情感。一本好书,一杆朱笔,让你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让你体会更多的不同经历,让你明白更多的深刻道理,不断的充实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读书使人幸福。一本好书,犹如一面镜子,可以让你认识更深刻,更全面的自我。爱上读书,是一种一点一点,日久生情的过程,让人上瘾,让人回味。越是爱,越就深爱。“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带给一个人的改变,会在不知不觉在你的生活中体现。谈吐,欣赏,品位,水平,风度,气质等,无不因书而富有内涵,无不因书而得以升华。
世间有一种幸福,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许多的东西,在现实中无法遇到或无法尽然的,在书中,也许就能经历,并且真实,真切的体会一番。书的永恒魅力在于,可以使世世代代的读者根据作品的形象和自己的思维,进行各种各样的自由创新,艺术再现。那些能领略书中思想境界的人是幸福的,那些能看透书中深度内涵的人是幸福的,那些能明白书中情感心情的人是幸福的。在书中梦想与思维,现实与幻境是可以无拘无束的交织的。凡是能使人心灵感到愉悦的,都是一种幸福。书中有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心灵的热土上,经过思想的培养,慢慢的,在人生的路上开成了灿烂的花。
捧在手上的厚重文字,都是前辈先贤的人生真谛与智慧感悟的总结。流芳百世的名著经典,每一本都是一笔财富。自己读后的思想感悟,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采摘的胜利果实,省去了其中许多的曲折坎坷。五千年的辉煌,因为书而传承,五千年的思想,因为书而传播。因为有书,生命得以如此宽广,因为有书,生命得以如此悠远。一曲天籁,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一本好书,澎湃在胸,难忘于心!
难忘有书相陪相伴的每段岁月,感谢有书相守相依的每段时光。因为有书,在失望时,书中那些鼓舞人心的传奇故事,让人重新找回梦想,拥有向前的动力;因为有书,在迷茫时,书中那些字字珠玉的真理名言,让人避免走错方向,拥有生活的勇气:因为有书,在低谷时,书中那些感人至深的历史事迹,让人淡看挫折坎坷,拥有精神的充实;因为有书,在困难时,书中那些有迹可循的真实典故,让人能够自我慰藉,拥有心灵的宁静;因为有书,在无助时,书中那些智者大儒的哲学思想让人保有信念不灭,拥有而今的希望。
古人不知今人事,今人却明古人心。书,联系了古今中外,书,联系了大江南北。音而有知,是艺术家的幸福,音而能知,是欣赏者的幸福。书,让不同的心灵产生共鸣。书,让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书,让不同的地域得以贯通。
爱上读书,人生大幸。每一次情感的共鸣,都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每一次思想的相似,都是一种心灵的欣然;每一次意见的一致,都是一种心灵的快乐;每一次情感的牵动,都是一种心灵的感动;每一次感受的不同,都是一种心灵的进步;每一次美好的结局,都是一种心灵的幸福。
无论是在月色将近的黎明时分,还是淡然安静的熏风午后,亦或是更深露重的夜半人静。有书在旁,都能感到是一种温暖,有书在手,都觉得是一种幸福。在冬天里享受阳光,在夏日里感受清凉,书的世界,无限精彩。
幸福着被书感动的所有美好瞬间!
感动着有书可读的永恒隽永幸福!
三更有梦书当枕,真的幸福。三更有梦,梦里有书,书里有花,悄悄的开!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详的心绪以及静谧的氛围,都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会感到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间熨过,熨平心上的每一条褶皱。
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其中境界如徐燕谋赠钱钟书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
于幽美如诗情琴韵的意境之外读书,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起一位伟人青年时锤炼自己,专拣市声嘈杂之处读书,常激赏赞叹,这种大境界,非常人所能修得。看来,片刻宁静,一室温馨,对读书人是何等重要。求生存的匆促步履,打乱了众生心灵的止水。爱于时光的余白处,慵读几页书,犒赏一下干渴的灵魂,可是家务劳动、友人来访、子女教育以及电视喇叭的聒噪,使你无处躲藏。日常的喧嚣里,早已找不到须臾的宁静。
所以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候。这时,人已去,茶已凉,片刻前还热闹非凡的斗室骤然阒寂。家人睡熟,喋喋不休的电视也早已哑然无声。月华似水,佳期如梦,拧亮床头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罗衾掩住半个身子就可以了。
书是选好的,就放在枕下,不必从书架上查取。用不着书签指路,一下就能翻到要看的地方,对于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这动作就该像手巧的售货员取货一样娴熟。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看,若是情节极佳的小说,可以一口气读上三五十页;若是散文,品上几篇也就够了,不必太多。像少年时读书那样,不眨眼看到天明,是不可能的,因为明天一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学生时代焚膏继晷的苦读对我来说已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不再去想那些,用宁静的读书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已经令我感到自豪,哪怕只读三五页,也已满足,关键是活出一分安然的心境,心甘情愿地做精神麦田里最后的守望者。
想起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回忆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天气很好,格雷夫人的父母正在远处的花园里游猎,笑闹之声由窗子潜入寂静的室内,而格雷夫人却独自静坐在窗子旁,阅读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之死》的精彩篇章。作家十分好奇,格雷夫人回答作家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中得到的多。”“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这是汉代学人王符在《潜夫论》中所说,信然。
我常常被书感动着,被友情感动着,被鼓励感动着,被忠诚感动着,被美好感动着,被优秀人物感动着,被思想家感动着,被科学家感动着,被文学家感动着。书于我就像是流水于干裂土地,书于我就想天空于小鸟……
窗外夜色渐深,疲倦渐浓。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坦然入眠。三更有梦书当枕,纵然明日有万劫不复的灾难等着,在梦乡里,仍会一枕书香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