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感激”二字的分量不言而喻。内敛而且温厚的中国人就更不会把感激挂在嘴边了。但是“感激”将会很多次并且不厌其烦的出现在这张稿纸上。因为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感激,而我们却无动于衷的。应该学会感谢!
一、感激我们的父母:他们是扬帆远航以后的第一股海风。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小雅》短短三十二个字。以最朴实但又最犀利的避风勾勒出了天下父母的肖像。
赐予我们生命,赋予我们长大,还教会我们是非。无论我们身居广厦、锦衣玉食还是家徒四壁、饥寒交迫。自始至终的对我们回不离不弃。符合以上这个定语从句里描述的主语只有一个——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趔趄不行之时,是爸爸的大手支撑着我们迈出人生当中的第一步;当我们冲着《唐诗三百首》挠头的时候,时妈妈叫会了我们“锄禾日当午”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爸爸告诉我们原来我也是很强的;当我们取得成功,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儿成功,是妈妈第一个夸奖并提醒我们的人,“骄兵必败”
若是没有爸妈,哪来的我们?我们的成功有从何而来?
感谢我们的师长:他们是返航路上那一盏为我们长明的灯塔。
在写师长的文章里。小学生会用“祖国花园的园丁”既生动又符合五、六年级孩子的心智,显得活泼可爱。初中的学弟学妹们则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既然形象地刻画老师形象,又可以突出自己文学功底的古诗词,看起来古风犹存。而我一介高三文科生则喜欢用“灯塔”来比喻师长。因为老师会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学海”中为我们指引出一条宽阔的羊肠小道,布满荆棘的坦途。虽然什么都看不到,但是老师以行动让我们相信路的尽头就是成功的诺曼底。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一直到现在。我们身边的任课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班主任换了一个又一个。换掉的是他们的容貌、声音。而始终没有换掉的是那一份对我们的信心:对仍有1%希望的学生抱以101%的努力和期盼。每个老师都希望交出一个般的状元。这几乎不现实。可是当他们看到印满A的成绩单时——他们笑了。
感激师长,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感激伤害我们的人:它让我们免于遭受到更深的伤害(也许吧!)
有位学者说过,只要是和一个文明人交流。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没错!谁都有可能伤害到我们。
肉体上的伤害依靠胶原蛋白,伤口很快愈合。而心灵的创伤却像水中的泥沙,沉淀下来之后,虽说水是澄清了,可是泥沙还在。
感谢我们的恋人:Ta让我们如何懂得去爱与被爱,这很重要!
当我们在父母师长的于以下渐渐成长起来额时候。处处被爱所包围着。可是有多少人回去爱别人?也会被爱呢?被爱甚至比爱别人更困难。因为爱是无私的,但是悲哀则不然。
我们应该感激那个陪在我们身旁的那个Ta。早学会爱Ta之前学会被Ta爱。同样,之于我们身边所有的人。
感激这四种人:父母让我们成长,师长助我们成才,伤害我们的人使我们成熟,而恋人让我们最终变为成品。
感激他们!
下一篇:杂序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日本侵略者正在肆无忌惮地狂轰乱炸上海火车站。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坐在火车站的一块空地上大声的哭着,他四周已经被炸的面目全非了,没有了火车,没有人,没有树,没有站立的房子,没有往日...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拥挤的人群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大约三岁的小男孩正准备上火车。年轻夫妇背着沉重的行李。突然,一声剧烈的警报声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响起。人群骚动起来“轰-”人们的前方已...
铅山快乐作文培训学校四年级占芷涵看着眼前这张老照片,我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泪水夺眶而出。照片的左下角有个二、三岁的小男孩,他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他也许是因为惶恐,也许是因为伤...
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一个婴儿在铁轨的废墟上哭泣,他的父母已死于刚才的轰炸,他的名字叫多多。 这一天,日本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后 ,准备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 人们都闻风而逃,...
1937年8月28日,刚满两岁的小强和她妈妈得到了一个噩耗,爸爸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了:这使小强的妈妈伤心不已,她准备带着小强离开上海,去深圳老家躲避敌人。小强和他妈妈来到了上海火车南站,妈妈抱着小强...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小明和妈妈正要上火车的时候,从蔚蓝的天空中掉了一颗无情的子弹把那个繁华的火车炸成废墟。在...
当我看到这张老得发黄的照片时,心中十分沉痛。照片上有着一片废墟。房子,车,都被炸成了碎片。还有一架天桥,被炸得只剩一些破破烂烂的广告牌。到处都弥漫着那令人厌恶的战争的硝烟。你也许认为这是电影中的画面,...
战争是一个可怕的杀手,它使多少家人支离破碎,它又让多少人失去亲人,为了和谐的社会不再被破坏,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和平之歌飞向湛蓝的天空吧!1937年8月28日,天气很热,硝烟弥漫的天空,不时有隆隆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