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那次班队课真正让我尝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
那是我四年级时的一次班队课,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环视了一下四周,笑眯眯地说:“今天的班队课,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欢呼起来了。老师示意大家静下来:“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积累的成语最多。”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比赛规则,把我们分成男同学一组和女同学一组,老师先说一个成语,然后两组同学轮流接成语,接的是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同音字也可以。哪一组接不下去哪一组就算输了,另一组赢的,就加上2分。看最后两组的总得分决定胜负。听完老师的比赛规则,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为自己组争光。
比赛开始了。自然,老师是做裁判,她首先说了个成语“一五一十!”“十全十美!”我脱口而出。这么简单的成语怎么会难得倒我呢?“美中不足”马上女同学组接下去了。“足?”“足?”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实在想不出“足”开头的成语。“足智多谋!”就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我们组的李立群早就喊出了答案。“好家伙!真厉害!”女同学组接不上了,这一局是我们男同学组胜。
第二局开始了,老师又说了个成语:“人山人海”,“海底捞月”女同学组里的小书迷邹晓薇一下子报出了答案。“月?月”我又开始发愣了,抓耳挠腮地想,好像这个词就在耳边,可一时又想不出。这时候我才想到自己词汇量的贫乏,才尝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月明星稀!”又是李立群!这小子,平时喜欢看书,今天可都派上用场了。
在以后的几个回合中,我所能答出的成语寥寥无几,每次,我都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虽然最后还是男同学组胜利了,但我却一点儿都不开心,因为我没为自己组出多少力。
看着有些同学兴奋,有些同学沮丧,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在这次成语接龙比赛中,男同学组李立群,女同学组邹晓薇同学表现最出色,知道他俩为什么会积累这么多的成语吗?因为他俩平时喜欢看课外书,把平时看到的好词好句都积累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所以今天才有这么出色的表现。我希望同学们能像他们一样平时多看课外书多积累成语,多积累好词好句,运用到今后的说话和写作中!”
原来今天的成语积累比赛,老师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多看课外书。我今后确实应该多看看课外书,“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滋味真不好受。
下一篇:书包
曾经,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四书》《五经》孜孜不倦地研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发榜之时,喜获升迁,一顶乌纱帽算是读书生涯的完结,心中还未免窃叹,此生足矣!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多数古人那种...
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很多人读书都太急功近利,觉得只要需要用到的时候才会拿出相关的书籍来看。曾经,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四书》《五经》孜孜不倦地研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发榜之时,喜获升迁,一顶乌...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诗。而相比它被人津津乐道的字面含义,我更愿意去探求墨迹之下的深远。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阅读精神的诠释。我向来认为阅读是一种特殊的交流途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三年级时学过一句俗语,这次,我可真是尝到了这滋味。这天,我一回到家里,便下书包,一头扎进了作业堆里。过了好一会儿,当我基本上把这些作业“清理”干净了,就拿起“学习点点点”看了看,...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可我就像是一个不要灵魂的人,一点都不喜欢阅读,一阅读,我的浑身就不自在起来。“王斌,别看电视了!赶快看书去。”糟糕,老妈又来叫我去看书了,我得找个理由。突然妈妈走到我...
书——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它废寝忘食,又有多少人为了它锲而不舍的去研究。它能使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事,也能使人随着它,或喜或悲产生共鸣。我愿与它一起畅游,愿它能伴我一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怪事。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是,如今的一些年轻简直就没有读书的意思。一个17岁昵称蓝色眼睛的安徽女孩在网上对我说,我们这代没有希望了。就让我震惊了好长好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