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怪事。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是,如今的一些年轻简直就没有读书的意思。一个17岁昵称蓝色眼睛的安徽女孩在网上对我说,我们这代没有希望了。就让我震惊了好长好长时间。她不解释,只做结论。再见的同时她敲出了两个字“游戏”,然后是三个大大的叹号,权作最后的思想说明。这里的“游戏”应该是极具魁力的双关语,跨越两个时代热热闹闹地改变着人们的娱乐生活空间,都要主流起来。可是,这并不能构成“读书无用论”,任何人荒废光阴,都是不能被原谅的。
一些象牙塔内的年轻人常为“游戏”乐不思蜀,尽管他们就读在计算机应用一类的专业,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乎游戏之间也。自打接触电脑以来,他们关注最多的是那些解秘电子游戏的小册子,然后在屏幕上对号入座,屡遭挂科之苦,任凭父母苦口婆心,不过科照挂,游戏照玩。这就是某些20多岁人的生活。他们从来不去思考“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因为他们根本不用,他们与自己背得最流利的“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背道而驰。这是一件很令人感到痛心的事情。
中内电视台播出了一系列公益短片-——《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是题材本身还是制作深度都很有震撼力。特别是那对姐妹,因为家里穷。只有一个能念书,于是,母亲让他俩抽草棍儿,抽着长的那个念书,结果是姐姐最后抽了个短的,辍学了。如今,妹妹已经考上一所大学,而姐姐要整天跟土地打交道,镜头上的反差是非常强烈的,知识对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如此明显,也如此残酷。
如今的学生不好找工作,这一方面是社会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本身的问题。整天在学校不知疲倦地玩游戏。这些人价值到底有多大呢?当然,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学生,可是,他们只是把这当作自己的资本,其实,一个人有多大能量是一件极易察觉的事情,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对手知道;三天不学谁都知道。四年不学呢?
生活中时刻都能够体现出知识的魅力,“大老粗”们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浅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已经为每个人提供了“书到用时”,至于说少还是多嘛,那就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下一篇:在公共汽车上
曾经,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四书》《五经》孜孜不倦地研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发榜之时,喜获升迁,一顶乌纱帽算是读书生涯的完结,心中还未免窃叹,此生足矣!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多数古人那种...
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很多人读书都太急功近利,觉得只要需要用到的时候才会拿出相关的书籍来看。曾经,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四书》《五经》孜孜不倦地研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发榜之时,喜获升迁,一顶乌...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诗。而相比它被人津津乐道的字面含义,我更愿意去探求墨迹之下的深远。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阅读精神的诠释。我向来认为阅读是一种特殊的交流途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
那次班队课真正让我尝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那是我四年级时的一次班队课,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环视了一下四周,笑眯眯地说:“今天的班队课,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欢呼...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三年级时学过一句俗语,这次,我可真是尝到了这滋味。这天,我一回到家里,便下书包,一头扎进了作业堆里。过了好一会儿,当我基本上把这些作业“清理”干净了,就拿起“学习点点点”看了看,...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可我就像是一个不要灵魂的人,一点都不喜欢阅读,一阅读,我的浑身就不自在起来。“王斌,别看电视了!赶快看书去。”糟糕,老妈又来叫我去看书了,我得找个理由。突然妈妈走到我...
书——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它废寝忘食,又有多少人为了它锲而不舍的去研究。它能使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事,也能使人随着它,或喜或悲产生共鸣。我愿与它一起畅游,愿它能伴我一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