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历的元旦就是没有春节火爆,显示着民俗习惯的力量。辞旧迎新,得从春节开始。只有春节,给你辞旧迎新的心情。 春节在国人的心中才真正是年,只有面对这个节日,人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悸动。平日里即使每天都撕下那一张人生的请柬,可是谁也理会不到那是一年中的生命计量单位。虽说它不会短斤少两,不会有假劣伪冒,可是真正珍惜这个计量单位存在的时候只有这一天,那便是春节。这一天,孩子们欢欣鼓舞,庆祝自己又增长一岁,可是...
作文《漫话春节》
公历的元旦就是没有春节火爆,显示着民俗习惯的力量。辞旧迎新,得从春节开始。只有春节,给你辞旧迎新的心情。 春节在国人的心中才真正是年,只有面对这个节日,人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悸动。平日里即使每天都撕下那一张人生的请柬,可是谁也理会不到那是一年中的生命计量单位。虽说它不会短斤少两,不会有假劣伪冒,可是真正珍惜这个计量单位存在的时候只有这一天,那便是春节。这一天,孩子们欢欣鼓舞,庆祝自己又增长一岁,可是...
圣诞节快到了,同学们都很兴奋,早早地就在为圣诞节做准备了。圣诞卡已成为商店里的畅销品,商家们也忙的不意乐乎。这也似乎成了每年的习惯,但我们为什么要过圣诞节呢?不知大家认真想过了吗?难道只是为了赶时髦,还是只是为了跟着大众走……
有的同学对于圣诞节则持有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应该过的是春节…虽然这话听起来不怎么友好,但它却有一定的道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只要与外国沾上边的东西就会被人们青睐。当然外国的节日也随之流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而且这些节日也理所当然的受到中国百姓的“热情款待”。现在中国也加入了世贸,这些外国节日的地位就更加被百姓们提高了,甚至到了比中国人过自己的节日还高兴的地步。难道我们中国人真的是在崇洋媚外吗?身为中国人的我当然不希望是这样。
希望这些的中国人不要一味的崇拜外国的东西,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什么东西都有,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外国人也会崇拜我们的。
1.
有时候,只是遥望长空
或者看看爬行的蚂蚁
就莫名地想流泪
在家乡,看那些返青的麦子
干枯的柴草
光秃秃的白杨树
就莫名地流下了眼泪
周围没有人,隆起的土丘下
埋葬着我的祖母
以及每一个人的祖母
春风吹过的时候
回望原野
不知道轻轻的脚步
是不是惊动了长眠的灵魂
2.
好像是认识的,少年的脸庞上
生长着父辈——我的朋友们的微笑
好像是认识的,母亲篮子里装着的
是我儿时经常挖来的野菜
我已经叫不出你们的名字
我不能把童年重新搂在怀中
那些曾经熊熊燃烧的温暖
太阳也不能还给我
这个小小的村庄
除了熟悉的麦子
都是陌生的
3.
我还没有去拜访,一位老人就去世了
唢呐的声音铺满了天空
很像阴云密布,大雪将临
被移栽到麦田的老人越来越多
那么多空洞的称呼
让村庄越来越像被子弹多次
洞穿的心脏
4.
大年夜12点,鞭炮声响起来
火药味很好闻
邻居家的鞭炮声传过来
邻村的鞭炮声也传过来
静静地听,鞭炮声传过来
火药味很新鲜
鞭炮死了
新年来了
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来到了,除夕之夜,我们好多人正等着吃年夜饭呢!
外婆和爷爷正忙着烧许多新鲜的菜,不一会儿,桌子上一下子摆了很多菜,有螃蟹、虾、韭菜、黄瓜等等,我一坐上椅子,就馋得叭嗒叭嗒地吃了起来,很快,我的肚子就变得滚圆滚圆了,年夜饭真好吃,要是每天都吃年夜饭,那该有多么好哇!吃完饭,我给外婆爷爷拜年,然后爷爷给我了一个红包,上面写着:快乐的新年!健康地成长!勤奋地学习!优异的成绩!我偷偷地看了看,哇,有260元呢!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放烟花啦!”姐姐喊到,天刚刚黑,我和姐姐就迫不及待地冲下楼梯,只见姨夫点燃一个烟花,砰砰砰!烟花依次升天,真像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
春节好热闹,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你呢?
高三:天下丶战天
春节遇上情人节
是情人节的悲哀
还是春节的开怀
送你一束玫瑰花
须赶上回的步伐
暖阳洒照的窗下
快递把祝福送达
春节遇上情人节
碰闪出中西文化
春节胸怀足够大
传承有新的接纳
春节遇上情人节
有情人不要羞答
左手情右手是爱
要善于勇敢表达
年夜饭的团圆酒
等着你们来喝
作者的话:这是小说样式的唯美故事,由7月5号的—《黄花更美的季节》—也就是我写的,再次闪亮登场,重新写,我们会改正许多错误,例如把“,”改成“。”,以此类推。
人物介绍:杨林28岁
童可婷23岁
童可玉26岁
可婷办妥入境手册后,领回自己的行囊钻出人潮,在电话亭附近吐了一口气。
“人还真是多!”可婷看着人群。
没办法,此时正是旅游的旺季嘛!她耸耸肩膀,收回视线,从皮包里拿了一元钱,塞入电话亭的收费室里,自顾自的拿起电话。
“爸,我回来了,现在在机场,你放一百个心啦,我一定会在晚上赶到家里的,妈呢?还好吧…………”突然,她发现脚边的箱子被拿走了。
“小偷站住!”可婷把电话丢在一边,朝那个头走自己行李箱的人冲去
下面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新加坡第二中学高三:杨幂2代
新年到来,感觉肩上的担子也重了好多,父母的眼光也炽热了好多,自己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小时候总是向往着新年,可以有压岁钱有新衣服穿,可以放鞭炮,当然这是小时侯的想法。现在的我,总是在记忆中寻找春节的气氛,摸索着去探知新年的性质。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的感觉,感受不到小时候过年的感觉,也许在因为没有回家,没有家人的陪伴……好象是在极力抓着什么?我不知道我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迎接新年,也许淡忘了新年的真实意义,我现在只是这样静静地,静静地感受着家里年的喜悦!
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在新的一年,我又多了好多新的朋友,有许多朋友,他们总在以不同方式帮助关心着我,我很感谢他们的爱,我很高兴很和他们成为朋友。也许我并没有在他们面前说过我的感动,但是我总是在替他们祈祷,祈祷着每一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最朴实的心愿总是最感动人。在这里,我真心地祝愿我所有的朋友新年快乐哦。
2011我已为自己制定了目标,我知道我必须努力。希望我的朋友们能多多鼓励支持我,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有新的长进,有新的样式,希望还能借助晓星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
最后祝愿晓星的明天更加辉煌,亲爱的同事们永远健康平安,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
二中高三:亢二杰2011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外过春节的经历,由于习惯,从来没有想过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其实是很意思的,细细想来,家乡的春节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家乡是广东梅县,因是山城,即使是严冬,到处依然是郁郁葱葱的,家乡一年四季的绿,总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家乡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到处都是欢欢喜喜的人群。和那绿一样,给人阳光般的感觉。家乡人一直沿着旧习俗,都重视过节,从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节过,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但,春节是过节中最重视的。家乡的过年,是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杀鸡杀鸭,还有杀猪,把这些将要成为年货之一的东西腊好,在正月里用来招待客人。同时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红色香料的“发”糕,意思是“发财”,还要炸“煎堆”,酿客家娘酒,酿豆腐等,一切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除此以为,还要给全家老少准备新衣服,因为过年了,全家都要换新衣服。小孩是重点,里里外外都要换新的,大人不全换,也得换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以示新一年新的开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贴对联,挂红灯笼。从那时起灯笼一直要点到元宵才能熄灭,意为驱邪消灾。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诚地点香烧纸敬神放鞭炮,以保佑来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饭后,全家人都要沐浴换新衣,毕后长辈们会给未婚的晚辈们压岁钱,意示长辈长寿晚辈健康成长。随后便开始祭祀祖先,祭祖仪式结束后便开始张罗除夕的团圆饭,太阳还没下山就得开始吃晚饭,意为“早年早节,团团圆圆”。晚饭后还会在灶边放一盘食物,用来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劳,也意为一年灶火不断,不缺吃喝。除夕夜来临,屋里所有的灯彻夜长明,意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也有“守岁”的意思。 除夕夜结束前,还要把屋里打扫干净,因为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的,意思为“辞(扫)旧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点,要大开屋门,在屋门口摆放食物和放鞭炮,意为“接财神”。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因为这天是不能睡懒觉的,不然谁家春耕时便会塌田,真实性如何,无人去深究,总之大家都早起。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接着,大人们忙着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见到大人都说“恭喜发财”,长辈便喜滋滋地给小孩“利事”,“利事”即红包,意思也是让小孩健康成长。在这一天,是不能到别人家里吃饭的,以示家里一年到头都团团圆圆。这天的午后,重头戏就是“舞狮拜年”,村里的舞狮队挨家逐户,敲锣打鼓,每到一户,舞狮的人会在屋里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时气氛热闹,满院生辉,主人便高高兴兴给舞狮的人发“利事”,以图吉利。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娘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为拜访亲朋好友),正月初五不离家(不可以去别人家窜门),正月初七吃七样菜(每一种菜代表一种意思,如:葱:聪明,芹:勤劳等)……这些,在家乡都保留着不变的风俗,也给家乡的春节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春节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狮队都进城“闹元宵”。入夜,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锣鼓喧天,鞭炮声声,人流如潮。舞狮比赛是“闹元宵”的开场节目,比赛结束后由各村代表选出前三名,以后只要县里有活动这些获奖队都是首要的表演队。“烧烟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动,人们用竹杆撑起一条用竹条编成的长长的龙,龙身上装有各色各式的烟花,转龙开始,所有烟花一同点燃,烟火齐齐喷出,形成一条火龙,此时火光熊熊,鼓乐铮铮,欢声笑语,人群鼎沸,人们尽情欢乐,在火光鼓声中宣汇着满腔激情的热望。俗话说:转火龙,人活九十九。火龙点完了转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消灾伏祸平平安安。除火龙外,花灯随处都是,花灯之下,十字街头,人们围圈席地而坐,锣鼓手、小镲手等热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热。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颊。演奏都们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们唱得激情飞扬,听众们聚精会神聆听,人们思绪被乐曲山歌牵引着飞驰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劳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家乡过春节的很多活动都带有迷信色彩,即使人们不相信,但风俗还是这么一代一代地传着,家乡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传统,一种娱乐,一种祈盼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