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这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春节——小朋友喜欢的节日;春节——也是大人们空闲的日子。放假了,老师发给我们了一堆小山似的作业让我们做。可面对春节,做这么多,也算值了!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我心里格外兴奋。边玩着电脑游戏,和表妹聊着怎样过春节……“丁零——丁零……”门铃响了。会是谁呢?“谁啊?”我亲切地问道。“伦,是表姐!”那个敲门的人说。开了门,就看到姐姐手里拿着旺旺大礼包和一大袋零食,还有一箱蒙牛牛奶...
作文《我们怎样过春节》
春节——这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春节——小朋友喜欢的节日;春节——也是大人们空闲的日子。放假了,老师发给我们了一堆小山似的作业让我们做。可面对春节,做这么多,也算值了!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我心里格外兴奋。边玩着电脑游戏,和表妹聊着怎样过春节……“丁零——丁零……”门铃响了。会是谁呢?“谁啊?”我亲切地问道。“伦,是表姐!”那个敲门的人说。开了门,就看到姐姐手里拿着旺旺大礼包和一大袋零食,还有一箱蒙牛牛奶...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称为“过年”身为炎黄子孙的我自小便接触这个节日。每到过年便十分欢喜,喜欢过年是因为华丽的夜空、美味的年夜饭、鼓鼓的口袋,这便是一个孩童最单纯无辜之处了。原谅我将古老的春节习俗加上自己的私心,直到今时今日才领悟到春节的意义。
华丽的夜空
春节的夜晚似乎只有烟花才是主角。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她一张张浅黄、银白、洗绿、淡紫、清蓝、粉红的笑脸,美不胜收。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花瓣如雨,纷纷坠落。那玉树琼花的世界,在夜色中重现天宫的花园。留下美丽的倩影,直至灰飞烟灭。绽放,消失只是瞬间的事,但烟花却从未叹息,从未恐惧,只是尽自己努力让人们欣赏几秒钟的绚丽,尽管生命如此短暂也要开的灿烂。春节的意义是分享。
美味的饺子
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一个个元宝样地饺子似游鱼般在水中畅游,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饺子被端上桌子,一家人围坐餐桌旁,说说笑笑、其乐融融。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满满笑意,毕竟大家都很珍惜这次聚会,如果一年中都很忙碌的人在此刻也必会放松,惬意、释放、温暖中夹杂的想念与亲情融入香喷喷的饺子之中,这是爱的体现。春节的意义是团圆。
鼓鼓的口袋
即使现在已经十五岁了,但还是吵着向长辈要压岁钱,看着口袋一天比一天鼓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有时还会像小伙伴们炫耀。面对孩子们的任性,长辈们并不生气,而是慢慢拿出红色的毛爷爷,慈祥的笑着掏给孩子,长辈们出手还是挺阔绰的。孩子们总会在意百元大钞,却从未考虑过为什么长辈要给压岁钱,其实答案很简单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这是长辈们对孩子们的祝福。所以,春节的意义是祈福。
春节的意义是分享,是团圆,是祈福。这便是春节在中国流传了四千多年的原因吧。但我总是不能确定,毕竟春节这个节日是那么神秘,富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只是尽我所能,以我的理解,将春节灌入我的思想加以解释,请原谅一个小孩对伟大文明的亵渎。
初二:安思童
春节,辞旧迎新的日子,送别了过去的一年,全家喜气洋洋,以全新的姿态迎
接崭新的一年,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享受和无比的喜悦。所以,我永记春节。
感恩春节,因为在春节里我们见到了久违的亲人。春节,图的是一个团团圆圆,
因为有了春节,天南地北的人们都要赶回家过年,团聚在一起。亲人们在一起诉说着
一年来的见闻和感想,畅谈亲情的温暖,互相间就又多了一份体贴和血浓于水的情感。
老人们看着满堂的子孙,笑得合不拢嘴;晚辈们坐在老人膝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感恩春节,因为春节让孩子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按照中国的习俗,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们压岁钱。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在孩子们一声声的“奶奶好,爷爷好”、“叔叔过年快乐”、“祝姥姥长命百岁,姥爷寿比南山”的拜年中,孩子们得到了一个个红包,里面装着一笔笔的压岁钱,可能是几百元,也许是上千元,过一个年,不大大的孩子也可能就腰缠万贯了。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平平安安,不让鬼魔缠身,其实也是讨个吉祥。孩子要深深领会长辈的美意,增加对长辈的感情,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成长,不让长辈们失望。
感恩春节,因为春节让我们忘却了所有的不快。听大人说,如果在过年时不开心,那么这一年都不会快乐的,所以我们要把过年的快乐延续到一年的生活中,随时保持一个好心情。这也许就是春节给我们的最大的恩惠了,也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的心愿。其实,我也相信我们的未来是十分美好的,忘掉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吧,高高兴兴地迎接未来。
感恩春节,因为在春节期间我们饱尝了美味佳肴。过年时,全家人一日三餐顿顿丰盛无比,虽然现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吃喝来说天天都是过年,但是
你和谁一起过年!和长辈和熊孩子和自己
过年的饮食还是很特殊很吸引人。家里有钱了,过年了,还是要吃最好的,年三十晚上还要顿一条鱼,不能当时吃,要留着,这叫年年有“鱼”,意味着新的一年生活美好,不愁吃穿。还要包饺子,饺子里放上钱,谁迟到了谁有福气,在新的一年里会幸福无比。
感恩春节,因为春节令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们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送走了过去的一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在我们的心目中,未来的时光是那么美好。
春节为我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为此,我由衷地说:感恩春节,春节万岁!
春节,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的节日,但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用它的第二个名字—新年。它是中国20多个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笑声最多的节日,它也是我们中国小孩最喜欢也最渴望的一个节日。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在中国春节中有一个习俗,成年人要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发红包,接下来我给大家来详细介绍春节给红包的习俗。
在春节,孩子们最高兴的就是从长辈手里要到红包,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红包里的钱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它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其意义在与红包上的红纸,因为它象征着能给拿到红包的人带来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不能拆开红包,这是个不礼貌的行为。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说到春节的习俗,除了发红包,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他是每家每户都要做的件事,那就是贴春联,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每年春节上别人家拜年时,都会看到每家每户门面和门边都贴上了春联,有些还贴了关于那年的动物而做成的贴纸。
在春节最不能少的莫过于鞭炮,每到春节大街小巷都有我们玩剩烟花和鞭炮的垃圾。它也是让我们玩的开心的物品。但是慢慢由于鞭炮引起的意外渐渐的越来越多,鞭炮的踪影也越来越少。现在在城市春节让我总结了一下,它可以用四个子形容—冷,清,空,静。
原本热热闹闹的春节,现在却变的安安静静。我希望政府能适当的安排下我们必不可少的娱乐—鞭炮。我也呼吁大家在春节玩鞭炮时,要注意安全,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有其他人的。不要为了自己的快乐伤害到别人。如果我们能这样做,我相信春节将会恢复到原来的摸样。
如果问大家哪天最热闹,大家的答案一定是春节。我喜欢过春节,为什么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春节前夕,大人们就会准备好多好多的牛羊肉,蔬菜,水果。我们可以贴对子,春联。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福建泉州晋江市安海成功小学四年级:吴嘉琪
春节
命运的盘让我成了世界的宠儿,我降生到了这个国度——中国,让我一领她的风采。
——题记
那在骨子里流着的熟悉气息,将冰天雪地中尘封已久的热情一并带了出来: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股红色的暖流;永不磨灭的印记中总有一道吉祥的痕迹;古老泛黄的史册中总有一段幸福的历史——你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印记,九州上一种崇高的信仰,中国人的热情造就了你,大地上经久不息的不再是古老的历史风,你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信仰中,中华的精髓——春节。
一直以来,中国人嘴上说的春节一定是一种民俗,但不知不觉中,春节已在我们心中扎根,成为了所有中国人一致的信仰。长达2080年的历史事实在告诫我们,春节是我们不可遗失的宝贵财富。春节,顾名思义,春天的节日。在经过了秋天的肃杀,冬天的沉寂,春天是一切生命重新复活的时候。仔细看,可以望见春天的迹象;行走在春节中,甚至可以嗅到春天的气息,泥土的香甜,青草的清香。风变得柔和了,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融化的冰的叮咚声,在敲击着沉睡的大地。这就是春节,生命的节日,复活的节日。是我们中华的最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
虽然也经历过磨难。但磨难是新生的开始,磨难是春节在老百姓心中扎根的机会年5月7日,国民党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废除旧历,使用国历,春节改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要废止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殊为不易。人民愤怒了,这一举动为国民党敲响了丧钟!他们错了,错在不知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春节不仅仅是个节日,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中国人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中国人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成为了民族的骨骼,国家的精髓!
在这个节日之风洋溢的季节,人们忘不了你,春节。你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升华到了国家的高度。你是燃起的希望,永存的信仰,不灭的信念!
历史的车轮碾过泛黄的史册,唯一存下来的就是这股节日风,民族风,国家风!
初二:高梓迈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最喜欢过春节。
这个节日在我国非常的盛大和隆重,俗称“过年”。每逢春节,我们家人都要聚在爷爷奶奶家吃团圆饭,在这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我们家有着与众不同的乐趣!
镜头一:忙年夜饭
年三十的一大早,大家伙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忙开了,家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客厅里,妈妈和小姨在择菜,她们俩面前的时蔬堆成了一个鼓鼓的小山包,有碧玉般的芹菜,紫宝石色的茄子,红水晶似的番茄……五颜六色,煞是诱人。水池旁,爸爸在杀鱼,一不留神,爸爸手中的鱼滑到了地上,这条鲤鱼居然还在地板上活蹦乱跳,鱼鳞溅了爸爸一身。姨父在杀小公鸡,这是为晚上的红烧鸡而准备的。灶台前,爷爷煮的辣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香味已经飘满了整个厨房。我和表妹也没闲着,和奶奶在一旁做烤饼。每个烤饼只有手掌那么大,酥酥的,香香的。出锅喽!我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芝士的浓香和胡椒的香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味道好极了。
镜头二:抢压岁钱“大战”
晚上吃过年夜饭,爷爷奶奶开始发压岁钱啦。我们家发压岁钱的方式与众不同,除了向二老说些吉利话拜年,讨得大红包之外,还有一个环节叫做“喜从天降”。奶奶像仙女散花一样向空中扔一摞十元的人民币,大家在空中、沙发上、地下抢压岁钱。那场面,人人不甘落后、奋勇向前,“剑拔弩张”、热闹非凡。
我觉得我们一家三口的抢钱方式堪称一绝——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爸爸个子高又是空军,自然负责“空战”,抓取飞在空中的钱;我则发挥个子矮,距离地面近的优势,负责“陆战”,专捡飘落到地板上的钱;妈妈嘛也有特长,她的眼睛被学生练出来了(她乃中学教师也),关注四面八方,看准一张是一张。由于我们家分配合理,联合作战,抢到的压岁钱数全场之最。这时,爸爸得意忘形地把手里的一张十元钱向空中抛去,没想到那张钱霎时遭到四面八方的“敌军”猛烈围攻,爸爸为了保护钱,脸都涨红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一脚踏住那张钱。哼,要不是我这个陆军来支援,那张十元钱就易主了!
“哈哈哈……”我们家洋溢着欢声笑语,与窗外的鞭炮声汇织成一首动听的新年交响曲。
在这迎接春天的节日里,有欢笑;在这属于春天的节日里,有温馨;在这象征春天的节日里,有希望。
我爱我们的节日,春节!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五年级:辛欣然 指导教师:黄瑛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的春节习俗真有趣!
湖南益阳赫山区艺术益师实验学校六年级:李益龙
怀着一颗如雪般纯净的心,欣赏春节时烟花那瞬即逝的美丽,而烟火在如漆的夜幕上绽放瞬间是令人无限的遐想于沉思——题记
儿时是伴随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八个字,初识了春节,爱上了春节。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维,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春节诗篇中,了解了春节,感悟了春节。
记忆中的春节,充斥着“噼哩啪啦”的花炮声,走亲访友的祝福声,顿时,红在这华夏大地上怒放,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春节,这个令14亿炎黄子孙难忘的节日,在我的生命中挥洒下了浓重的一笔,“回家,团圆”已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脑海。也许只有在现在,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我才能感到久违已久的幸福。我们摒弃了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生活,不必为了学业,为了生计,为了其他,只是简简单单的欢聚在一起,放声大笑。我们的眼里,有了彼此的身影,快乐而放肆!
年的气息越来越浓。除夕之夜,沉默已久的黯淡天际也热闹起来,只听“咻”的一声,一抹夺目便绽开了等待已久的艳丽花朵,那雨点般的花瓣飞快地向四处散开,很快便逝于眼前。但这抹美丽,像炫目多彩的开场,拉开了那紧闭已久的天际。随着“嘭嘭”好像整个世界沸腾了,烟花爆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冲向那早已无法平静的天幕,诉说着沉淀了一年的喜悦。此刻,烟花炫丽的照射、烟雾笼罩的弥漫、满街灯火的辉映,天和地,迷惘与明亮,奇异而矛盾。月亮不知是害羞还是怎的,躲在了云层后。看着天空中绽放的烟花,耳边充斥着孩童们烂漫的欢笑,一切是多么令人神往。那毫无杂念、烦恼的笑声又是多么令人陶醉—这—夜,竟然是如此美妙。
时间嘀嘀哒哒似流水般走着,静静坐在门前的我看着一阵阵此起彼伏的“花儿”,与爷爷奶奶一起守岁,在门口放上瓜果,各种家禽,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说是来年有个好兆头,谁知道呢,这是老人的美好愿望,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对过往的怀念和总结,是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我也在此刻默默祈祷未来,一切安好……
其实,真的挺感恩的,感恩在这十五个寒暑无私陪伴我的亲人,以身作则的师长,包容我所有的朋友,还有曾经帮助过我的陌生人。祝他们快乐,幸福,无忧。
随着春节联欢会的倒数,我们守着电脑、手机发送着,等待着新年祝福。长大了一岁。懂事了一分——这一夜,注定着不平凡。
春节,在喧闹沸腾中迎来了。新年的到来,注定着又是一次不平常旅途的开始。我期盼,我向往——新年,你好!
初二:皇冠会掉
在雪花飘起的时候,火红的春联,纷纷挂出;在冬意渐深的时候,震耳的鞭炮,纷纷响起;在花朵凋零的时候,回乡的梦想,纷纷绽放。在我眼中的春节越走越近的时候,就这样,一年年地重复着这首关于春节的古老的歌谣,一切都不变……
我眼中的春节是思念与团圆。
思念的情愫在春节里蔓延,给了我们千里迢迢返回故乡的力量。这一年的春节,我随我的父母坐在颠簸的火车上,满车的人都与我一样的表情:期待,怀念,略带疲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坐在车厢一角的农民工们。他们在那恣意地谈笑着,话语时不时被爽朗的笑声打断:“嘿,小王,买张票不容易吧!”“可不是吗,排了好长时间的队呢,可是想起来马上就见到我爹妈了,受这点苦也值了。”“小张,老婆孩子还在等着你吧,回去过个好年!哈哈……”我心想:这就是我眼中的春节。一年之中的辛劳,在与家人团圆的一瞬间,都会如同被太阳照到的冰雪一样融化成水。春节,还有什么比团圆更为珍贵?
我眼中的春节是祝福与亲情。
到站了,那些农民工纷纷带着欢声笑语如同潮水一般散去,去追寻那早已在等候着他们的亲情。于是我也随着我的父母一起,向我的老家迈进。我忘不了那个除夕之夜,任何贵重礼品都比不上亲人们最真挚的祝福,任何佳肴美馔都比不上我和亲人一起享用的年夜饭,任何精彩节目都比不过我和亲人一起观看的春晚,任何美好回忆都比不过我和亲人一起度过的时光。我想:这就是我眼中的春节。就这样,静静地,等待新年的钟声的敲响,放飞我的祝福,静静的享受亲情的季节,亲情的春节……
我眼中的春节是珍惜与迎接。
当我欢喜地收下亲人送给我的礼物时,我又一次听见了那殷切的叮嘱:“过年了,你又长了一岁,要好好学习啊……”话语可能千差万别,但是意思只有一个:珍惜现在那一去不复返的宝贵时光。我无法阻挡时光流逝的脚步,无法挽留我那春节的美好回忆。我想:这就是我眼中的春节。过完春节我将迎来一年之中,一生之中最美丽的花季,永不再来的春天。我愿意迎接它,拥有它,掌控它,让春节能展现出它真实的意义。
我眼中的春节,是思念与团圆,是祝福与亲情,是珍惜与迎接。还有那一段回忆,能比得上春节的丰盈与美丽。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初二:朱益清
?春节,这个词里饱含了太多太多,是浓烈的节日气氛,是全家团圆的喜悦……迄今为止,一点也没有淡去。——题记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它更是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春节前夕
春节前,大街上可谓人流如潮,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忙得不可开交。菜市场上有许多五花八门的年货。活泼的鱼儿在水中跳来跳去;五颜六色的蔬菜静静地躺着,展现出那美丽的色彩;挂在杆子上的咸货那诱人的腊香味也若有若无的飘散,不停地引诱着人们;水果散发的阵阵果香和光艳鲜丽的表皮搭配的美妙绝伦;还有用来接待客人的坚果……大街上可热闹了,各色各样的小摊子上琳琅满目。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春联,一副副火红的春联它表达的是喜庆,是欢乐,是热烈。其次是“福”字,在贴“福”字都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家门,一般倒着贴,寓意“福到了”。服装店更是挤满了人,男女老少全都来买新衣服,新年从新衣开始!
除夕
到了除夕夜,不管多忙的人都会回来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就变得更大了。年夜饭通常都吃饺子,在新春佳节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在年夜饭里,一般把鱼放在桌上,不吃,寓意着“年年有余”。夜晚,12点的钟声敲响了,夜空中出现了五颜六色的烟花。看着烟花一冲而上,直入空中,划过闪亮的轨迹。然后,绽开,绽开,越来越大,绽放出各色各样的“花朵”。斑斓的烟花,高高地站在空中,俯视大地将一切尽收眼底,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渺小,整个世界只有在此刻才有生机。它打破了黑暗的沉静,将自己最美的瞬间展现在众人眼中,又渐渐消失……就这样,除夕过去了。
大年初一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随着清脆的鞭炮声,我们迎来了大年初一。在大年初一,人们都忙着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每到大年初一,家长就带着晚辈去走亲戚。拜年时一般带一些东西,晚辈以吉祥语向长辈颂新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走亲戚后就邻里之间互相串门。
月是故乡明,节是家乡亲。在家乡,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腊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刻画在我的心里。
六年级:何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