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过年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必干的事。
过年男孩子最喜欢的事还是放鞭炮,我也不例外。每次一到过年,我就会拿着五块零花钱去小卖部买“黑蜘蛛”,然后再点一根香,就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到小池塘边放鞭炮了。
放鞭炮也是有技巧的,要想把黑蜘蛛放好也很难。我们认为要把让它在水面上爆可是很难的。有时30颗中才回诞生四五个。这不但要靠技术,还要靠运气。这种鞭炮从点燃到爆炸要五到七秒。要踩准一个时间点。早了鞭炮在水上浮一秒就沉下去了,晚了可能会在空中爆炸。但有时鞭炮要八九秒才爆炸。所以不但要靠技术,还要靠运气。
过年小朋友们快乐并痛苦的一个环节可能就是拜年了。面对二叔,大伯大姑,堂哥等等一大堆称呼头都晕了。有时把大姑叫成二姑,引得大家都笑了。但可以领到红包。
春运是中国一大特色景观人人都急着回家,汽车,火车,高铁,飞机,摩托车,各种交通工具。人人都为了回家而奋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既一年多开始,又是一年的结束。在这一段时间里,人们让自己放松,享受自己一年来努力的成果。所有节日里,就春节最好。小孩子可以尽情的玩,大人不用再单心生意。这样的春节难道不美好吗?这样的春节难道不美好吗?
下一篇:在挫折中成长
盼望着,盼望着,过年的脚步渐渐近了。菜市场比平时热闹了不少,瞧,卖对联的,烫春卷的,叫卖年货的……村口的池塘边,埠头上,杀鸡宰鸭的,处处充满着年味儿。下午,我和爸爸去了一趟下裴村的馒头店,亲身体验了一把浓浓的年味。这是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四邻八乡的人们总喜欢来这里买馒头。到了馒头店,只见层层叠叠的竹制蒸笼,整整齐齐的,堆了大约有一层楼高的样子,有十几排左右,真让人感叹一个个小小的馒头,生意也能做得这么热火。冒着热气的馒头摆满了门口的院子,大伙儿拿着红色袋子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原来都是等着馒头热气过后装袋捎回家过年享用的。我们付了钱,可馒头还在蒸笼里蒸着,便乖乖地排队。趁着空闲,认识不认识的人们,偶尔也打声招呼,聊聊家常,打发打发无聊的等待时间。不久,老板说可以了。伙计们站在高高的梯子上,下面有人接着,然后就一个蒸笼一个蒸笼地往下传递。我也自己接了几笼,蒸笼并不是太重,但是冒着热气腾腾的馒头香味却很浓。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有点甜甜的。我把蒸笼摆在地上。一个个又白又圆的馒头安分地趴在蒸笼内,像是小孩子粉嘟嘟的小脸,可爱极了。这时候,馒头的热气还在散发。老板说,还不能装袋。只见老板左手拿着一个盒子,右手拿着一个拓印的木柄。手脚麻利的,给每个馒头盖章。盖章后的馒头,印着一个个粉红色的桃子印,看上去喜庆极了。我跃跃欲试,接过老板手上的印盒,利索地给自家的馒头,一个一个打起印来,就像亲手给馒头穿上了红色的夹袄,真是太有趣了!打好了印,喜庆的年味随着热气弥漫在空中,人人脸上都带着喜悦。等热气散发得差不多了,我们便把馒头装进袋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早晨,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醒来——奥,今天是除夕,要过年啦!浓浓的年味藏在哪呢?穿好衣服跑到楼下,家家户户的人都在忙着打扫卫生,置办年货。我帮着爷爷一起贴春联。红色的纸,红得鲜艳,金色的字,金得耀眼。准备好剪刀和胶带,我踮着脚站在椅子上,用手按着春联。“向左一点,再向下一点,停,再往右边去一点点,可以了!”在爷爷的指挥下,贴好了横批“新春大吉”。接着再贴下联“新春纳福鹊登梅”,然后贴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完美!原来年味藏在这一副副红艳艳的春联中。下午,阳光普照,虽然是冬季,但仍能感到温暖。金色的太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白色的瓷砖上,反射出刺眼的光。我帮着母亲一起打扫卫生,我负责擦所有的瓷砖,她负责拖地。抹布从瓷砖上抹过,不留下一丝污垢。由于我够不到高处的瓷砖,闹了不少笑话。母亲躲在一旁捂嘴笑,我也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无奈,只好将毛巾系在鸡毛掸子上,踮起脚,伸长了手臂去擦。时间在擦擦洗洗中流逝,两个小时后,终于完工了,整栋房子“焕然一新”。年味也藏在打扫卫生中呢。“咚咚咚——”这是什么声音呢?我好奇地闻声寻去。原来是奶奶在搓面团。白白胖胖的面团让我忍不住想摸一下,刚伸出手,却被奶奶的命令打断了:“去洗手!”洗完手后,两只手冻得通红,放在面团上,十分舒服。捂热了手,便和奶奶一起搓面团。我搓的十分卖力,可是那面团却一边粗一边细的,很不均匀。偷偷瞄一眼奶奶搓的面团,不禁感叹:熟能生巧啊。搓完之后便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手里搓圆,这就是汤圆啦。年味也躲在搓汤圆中呢。年复一年,年味久久不散。祝大家新年快乐!...
我不喜欢回老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名词。过年?哦,过年。看了几眼就收走的压岁钱,一个人看完的春节联欢晚会,没什么特别的年夜饭,孤独无趣。连带着回老家也令我生厌。老家在湖北,七百多公里,光是路上,就要了一个白天。强忍着倦意,半天没有活动的散架的身体,默默起身,走向记忆中的宅子,晚上黑黑的,借着灯光,只能看到一个轮廓。刚入眼,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传来,是老家特殊的迎接方式。奶奶上前迎,一声“馨怡”,婉转清脆,是从回忆中跑出来的,久违。她给我妈妈盛肉汤,老家的土猪肉,说是健康又好吃。其实我是不喜喝汤的,只喝了小半碗。入口,有点烫,汤很鲜,飘着香,暖意遍袭全身,说不上很好喝,就是有种说不出的,独特的味道,是年味。去我的那个小房间,只有我回家时,这才住人,铺床捅被子,床头柜只有些许灰尘,奶奶先前定是擦过的。窗帘上,墙上,虫子格外的多,有蜘蛛,臭虫,总共十几只。墙角还有蜘蛛网,吓得我直往外跑,等爸爸清理干净了才敢进去。被子还算暖和,但不太舒服,盖在身上像铺了片大羽毛,没什么实际的重量,枕头也硬邦邦的。睡得却也安稳,有股熟悉的味道,会催眠。起床后梳头,要二十分钟左右,老家的梳子不适合我,太密,头发一把一把的掉。刷牙的水凉凉的,从山上流下来,有山的味道,用的被子亦是回老家专用的,淡黄色,如今上面有了一个小缺口,看着它,记忆像潮水涌来,不由莞尔。午饭,弟弟随奶奶去吃了酒席,带回了三个红红的小袋子,镂空的花纹,金色的丝线,装着一袋旺仔牛奶糖和一瓶加多宝,有时也会是王老吉。这是老家办酒的标准回礼,从记事起,年年如此,以前我还帮奶奶一同包过。对这“旧友”,不免欣喜,开了糖纸,放进口中,不够软,不是正宗的牛奶糖,也不知放了多久,最后还是吃完了一包。加多宝很冰,喝得不太舒服,便扔给了弟弟。老家的菜是柴火烧的,厨房总是弥漫着烟味,呛鼻。火堆却将整个人都烤得暖洋洋的,偶尔摆弄一下火钳,将火弄大一点,跳跃的火光,映在眼中。这种方式烧的菜,不太好吃,胡萝卜硬硬的,没熟,肉丝也是七成熟,味道,还说得过去。米饭也硬,硬得难以下咽,偶尔会放几个红薯,因了我们这些个小孩喜欢。老家喜欢土味,土猪肉,土鸡蛋,土鸡,我不喜欢,汤又油,味道又怪。餐桌蛮小的,不够一大家子人坐,所以有些人会站着吃。一日的大多时间,是在楼上度过的,与书本为伍。屋外,谈话声,鸡叫声,远处有人家在杀猪,猪喊得撕心裂肺,震得耳膜疼,却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老家的人是凑不齐的,来了,又走了,人一波一波的换。多少年没有来齐了?记不大清了。以后大抵也不会再来齐了吧。没有以往的热闹,不打紧,掩盖不住年味的,无法否认,老家是我如今唯一能找得到过年的感觉的地方了。不是因为热闹,是因为味道。山,树,蓝色的大棚子,每一物都在说,过年啦,你终于回来了。不对胃口的饭菜,不舒适的住宿,令人不喜,却恰恰代表着年。年在哪里?老家。...
年三十儿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厨房里一大早就溢出新年的气息,原来奶奶在炸丸子。我如同一只小狗闻着香味飞奔向厨房,抓起一个刚捞起的丸子,迫不及待地吃了下去,丸子炸的金黄,冒着白气,丢进嘴里好烫呀,我忙伸手朝着嘴巴扇风,还没等把这个咽下去,又抓起盘子里的丸子。奶奶看着我,眼睛笑出一条缝。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起来,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包饺子,我突发奇想,从抽屉里找来几枚新硬币,洗净了包进了饺子里,我笑着说:“谁吃到有钱的饺子,除了来年发大财以外,初一里,没有吃到的人,要无条件答应他一整天要求。”结果,初一,我给爸爸妈妈做了一天的端茶小弟。过了初一,就是去老家走亲戚互相拜年了,我最喜欢这个时环节,因为只要你说上几句吉祥的话,总能收获不菲的红包,但是最后妈妈总会把红包收走。说是帮我存起来,这么多年了,我也没收到妈妈给我的存折。我也是乐在其中,在这一天里收到大把的红包,即使它们只能在我手中停留一天。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红包。...
年味年味,年未到,味先到。我们的年,大概就从包包子开始吧!腊月二十五,亲戚们都聚集在舅奶奶家做包子。一进门,一股热气夹杂着包子的香味便扑面而来,我的眼镜上立刻起了层白雾。我不禁回想起昨天写作业时,楼下发出的“咚咚咚”的响声,那是爷爷在剁菜,为今天的馅料做准备。只见爷爷手拿着刀把不停的上下挥动,我问爷爷:“这得剁多久啊?”爷爷指着旁边的盆子说:“这点菜我就剁了一上午了。”我看着旁边那个已经快满了的脸盆,不禁目瞪口呆。做好后,爷爷又把菜灌入袋子,用手使劲把水挤干净。这可是个体力活,连平时力大无穷的爷爷都气喘吁吁了呢。舅奶奶看我这么专心致志的看着老人们包包子,便笑着跟我说:“别看包包子简单,其实前面还有好几道工序呢,你看这些面都是前一天晚上发酵的,现在还要揉一揉才行。”说完舅奶奶撒了一把面粉,然后用他那粗糙黝黑却不失灵巧的手去揉面,那团面仿佛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孩,舅奶奶让他翻就翻,让他滚就滚,看上去很轻松。我手痒痒也想试一试,可面对这个和冬瓜一样大的面团,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行,想让他翻身,他却无动于衷,想推一推他,但他很快就复原了,气得我泄愤似的用拳头暴打他一顿,却只留下一两处小印子,最后我只能甘拜下风。揉好面后,大家把它搓成一个个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剂子,把小剂子压扁,把馅料放进去包好就可以了。馅料分好几种,有青菜的,马齿苋的,萝卜丝的,糯米的。最后把它们放到蒸笼蒸熟就大功告成了。“让开,让开!”姨父把一笼蒸好的包子端起,急忙跑到盘篮旁,一把倒扣下去,又揭开纱布,一股白气袭来。只见热气腾腾中,雪白的包子们饱满松软,还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引得像我这样的小馋猫们迫不及待啦。我一把抓起一个包子,“哎呀,烫死了!”我连忙放下,吹吹被烫的手指,大人们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我又拿起来咬了一大口,面的劲道与菜的鲜美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美味了。一边吃着包子,我一边问妈妈:“做包子这么费事,街上的包子,不过才一块钱一个,为什么不去买呢?”妈妈笑着回答:“家里的包子吃的不只是味道。”我看着周围其乐融融的亲戚朋友们,感觉这包子特别美味,包子里,是浓浓的年味。...
我爸的一句话勾起了我的思考:“今年都要过年了,外面一点鞭炮响都没有。”是啊,连鞭炮都没有,这年有气氛么?中午吃饭,我说:“后天就除夕了,这鞭炮还没响,今年过年肯定没什么气氛!”姐姐听到,马上回一句:“怎么会,过年鞭炮又不是主要的。”我不想跟她说,心里却又在想:有一些次要的东西也很重要啊。不知为何,想起电视机。我想:现代人们距离越来越远,一家人吃饭,没人讲话,放个电视就不觉尴尬了。电视机也是次要的。除夕了,我们到舅舅家去。从上午开始,一直到中午,外面偶尔响几下摔炮响。中午,我准备看看吃饭的气氛会是如何。到了吃中饭,气氛却不是我想的那样,大人们互相敬酒,聊家常,小孩们也在愉快地聊天,满桌的佳肴美酒耀眼夺目,外边的阳光透过窗户泼洒进来。真是好一派热闹。但是,并没有鞭炮响。晚饭也是这样的。看春晚了,明星大腕在舞台上表演,我们在电视机前喝彩。春晚完了,舅妈说:“不如,我们也来搞个小春晚吧!”随后,姐姐当了主持人,我们一一登台表演,小表弟打跆拳道,大表弟唱首歌,小表妹和妈妈一起背诗,姐姐连唱两首歌,爷爷也唱一首《牡丹之歌》,赢得大家阵阵掌声。第二天,我们又去到舅舅家,爷爷已在餐桌边等好,一些酒,一些零食。然后我们聚集桌边,等待爷爷的说话。在爷爷慈祥的话语中,我感受到,年味不来自于炮声,来源于亲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口中念着熟悉的诗句,看着家门口的桃树渐渐冒出了新芽,早些天落下的白雪依旧如丝织的衣服般裹在树枝上。楼下早已响起了辞旧鞭炮的声音,楼间小径也挂上了红火的灯笼。我逐渐意识到了,新的味道愈渐浓烈了。我走下楼,踩在雪后有些发硬的雪上,看着大路上人来人往,各个都喜笑颜开的,好不快乐。各家店铺也挂起了买年货和打折的招牌,十分热闹,不过离过年还差几天,天气又寒冷,街上的人并不是特别多。大年三十除夕夜,我回到了我的外婆家吃饭。我外婆在我们还没有到的时候就做好了一大桌子的鸡鸭鱼肉,生怕我们吃不完似的。我舅舅他们一家也过来一起吃饭,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让我感受到了,难得的温馨。每当除夕时节,最忘不了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我抱着我的妹妹,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精彩的节目,家里的长辈们坐在餐桌上,吃着瓜子,打着扑克,还不时的看向电视。我最爱的还是那春晚里的小品,虽然不算是高雅,但却贴近生活,引人啼笑皆非。我的妹妹也开心的随着我们的笑声手舞足蹈,十分有意思。当快到12点的时候,窗外响起了一阵阵的鞭炮声,吵得我有些听不清电视的声音,单隐约听出的是每年春晚结束时的那首难忘今宵。大年初一一大早醒来,我就发现我的床头有一块糕,下面压着个红包。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在家里的各个地方放上块糕,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寓意着步步“糕”升,而且小孩在要压岁钱的时候,要拿着蒲团给长辈们磕头,这表示他们对老人的尊敬。不过像我这样稍大的孩子自然有时候就不要这么做了。我们一大家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新年,在这夹着细雪的春风中,我感受到了熟悉却又陌生的年味。...
门外,吹来寒冷刺骨的冬风,世间万物都已早早地入土冬眠,只有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却仍屹立在雪中。突然间,我看见它伸了伸腰,抖擞了精神……哦,原来它也在等待年的到来呢!瑞雪兆丰年,那雪姑娘,悄悄的,淡淡的亲吻了大地,像鹅毛一般轻盈。轻轻的,轻轻的,随风飘动。一点点的覆盖了大地,也为迎接新年的到来。雪姑娘也是优雅的舞者。没有伴奏,没有欢呼。她穿着白色的舞裙,翩翩起舞,有时会拉着伙伴一起,跳着优美的舞蹈……不知是谁那么细心,为了衬托雪姑娘那窈窕的身材,把舞台的背景选为红色,还在舞台上铺设了红色的地毯,把彩灯设为激情似火的红色。一切都充满了年味。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街上货物琳琅满目,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炒货店购买炒货呢,周围还伴着可爱的小宝贝,撒娇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先带着自己的小宝贝一阵狂购后,再来为添置年货。一切都充满了年味。年夜饭,最期待的一个夜晚。迫不及待的我们便开始热热闹闹地享受丰盛的年夜饭,每一碗菜都是别样的精致细腻,香喷喷的香气让我沉醉,夹上一块,温馨的暖流灌输全身。欢声笑语,我真想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啊!充满亲情与爱的年夜饭!一切都充满了年味。“砰,啪~”深夜,一阵阵炮竹响起,尽管不允许放鞭炮,但还是有人放,这不但更添加了一分年味,更为新年开了个头。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烟花升到空中绽开,那一刻,美丽动人,像开在天上的花儿,各种各样的形状,五光十色,美极了!仿佛新年在向大家招手一般。一切都充满了年味。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喜气洋洋,这个年忙忙碌碌,这个年烟花漫天,这个年充满了年味…年,虽然团聚了家人却又要面临分离,但,这就是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