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在东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省不了吃饺子。过年时的饺子与平时的不同,过年的饺子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着,全家人一起做的。
在东北姥爷家,每到除夕的前几天,奶奶都会提前买好面粉擀饺子皮,还有韭菜和大白菜做饺子馅用。
到了除夕夜,奶奶会把水装在一个盆子里,再倒入面粉,这样把它们揉在一起,再重复加水、加面粉,很快就揉成了一个个面粉团。接下来,就是擀饺子皮,把大面粉团分成几十个小团,再用擀面棒把团擀成又薄又均匀的饺子皮。饺子馅就是把韭菜或白菜切碎,把新鲜的猪肉剁成肉泥,把菜和肉混合在一起。
最好玩的就数包饺子了。一家人围坐在圆桌边上,先把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再用手将两边的饺子皮压紧,还可以捏出好看的形状来。有时,我们会把一枚洗干净的硬币一边包一边悄悄地藏在饺子里面,看谁吃到就是当晚的幸运者,有大红包奖励啊!
春晚马上就要开始了,奶奶把一个个圆滚滚,头上还带着花边的饺子下进了锅,我们一起笑呵呵地看着春晚节目。大约10分钟,饺子出香喷喷还冒着热气,还有几个调皮的饺子竟然光明正大地露出了肚皮。我夹住了一个,沾上醋放进嘴里,美味清香,皮薄肉滑,口感细腻。
饺子慢慢地被我们吃完了,可是谁也没有说自己吃到了硬币。看着盘子里最后一个饺子,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去夹它,心里想:“硬币肯定在这里!”我夹着往嘴里一塞,小心翼翼地吃完了,可是还是没有发现硬币。突然,姥爷哈哈大笑,手心一打开,说:“你们都没想到吧?硬币在我这儿!今晚我中奖啦!你们快点拿红包来!”全家人都笑了。
在东北过年,饺子真是少不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絮叨着一年的辛劳、一年的收获、新年的期望和祝福,这才是真正的年味味道味道!
下一篇:年味淡了
“欢欢庆庆纸联贴,家家户户喜燕回。”花落雪起,又是一年腊月三十,喜庆的烟花,庆贺着新年的到来。年夜饭有许多讲究,说是要有完整的一条鱼或整只鸡鸭,配上各类菜,才能算是团圆饭了。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吃饭的男子都是要喝上酒。刚刚成年的堂哥和年已八十的爷爷,都在大家的怂恿之下喝了酒,又吃菜,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在筷勺之间分享着这一年的收获和下一年的打算。大年三十晚上,最重要的就是守岁了。一般来说,我是等不到十二点,就睡着了。在但这次可不一样,我发誓要守到凌晨十二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到己亥终不睡,有作业和春晚相伴,也睡不着呀。第二天一大早,便听见外面吵吵嚷嚷的,不过拜年就需要这气氛!出门第一句话,定是“新年好!”吃早饭之前,把长辈们叫了个遍。又有源源不断的人前来串门拜年,招呼也打不过来呢!瓜子花生糖果统统摆了上来,大家便坐在一块儿嗑瓜子,唠家常。说到过年,烟花爆竹是绝对少不了的,孩子们心怀期待地等待着夜晚的到来。终于,熬到了晚饭后。点上火,一点点小火星冒出来,又听“嗖——嗖——”的声音传来,烟花如一颗流星,窜上黑暗的天空。就在那么一刹那,“嘭——”的声音直冲耳朵,一朵五彩斑澜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照得人眼都直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打破了寂静,增添了喜色。那绚丽的色彩,永远地铭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小孩子最喜欢的么,当然是发红包了。大红的底色上时常还印着金色的飘逸字体,一张簿薄的钞票,却好像金锭子般沉重可贵,拿在手里,乐在心里。那个“美”——似乎已经盘算好怎么使用这笔“巨款"了。时光飞逝,许多过年的习俗已被淡忘,这个重要的日子似乎也没有那么多味道了。但“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其实,“年味”无处不在!...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要来临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习俗与准备。在春节要来临的前一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进行了一次大扫除,使自己的房子变得干净、整洁。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也颇有一番年味。其次是购买年货,这理所当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和家人们去逛逛超市,买买年货,也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把买来的年货放整齐,待客人来做客时,这屋子会增添一份家的味道,有一番热闹的味道。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聊着天、吃着年夜饭。长辈们分发了压岁钱,晚辈们送上了祝福。饭桌上的菜各色各样,味道也美味可口。每道菜上都放了几片胡萝卜,表示红红火火,有一种喜庆的味道。在吃完年夜饭后,就听见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走出门去看,天空中的那番景象让我看得痴迷:一个烟花升上天空,原先是一个小火球,转眼间就绽开了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一个个烟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一个闪闪发光的星球,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花,有的像一颗流星……原本寂静的夜空一下子热闹起来,这就是年味,满天的烟花让人感到十分喜庆。春节当然少不了春晚:把准备好的零食拿出来,一家人坐在电视前,边吃零食,边看春晚,时不时聊上一句,虽然很平常,但却很幸福。春晚的节目十分精彩:有美轮美奂的舞蹈表演,有优美动听的音乐表演,还有喜闻见乐的相声表演……一家人一起看春晚,是幸福的味道。我躺在床上,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进入了梦乡。也许,简单快乐就是年味吧!...
放寒假了,过年了,小朋友们唱着、跳着,心里不知有多少高兴。又可以收红包,又可以放烟花,还可以和亲朋好友们相聚在一起。今年大年三十我去杭州舅舅过年。我好奇地问外婆:“外婆,外婆,你们小时候过年是什么样的?”“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可没你们现在那么丰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才有好东西吃,所以我们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过年。因为新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百节年为首。”外婆停在手中的活告诉我,“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了,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大扫除;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做炒米糖捣年糕;二十九蒸米馒头;三十晚上贴对联,做灯笼,抱着一年到头才买一套的新衣服守岁熬通宵。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春节晚会可以看,连电视机都没有。到了大年初一,早早地穿了新衣服起床去寺庙烧香许愿,愿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觉得外婆小时候的新年怎么都是劳动啊,不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过年是怎样的。于是我又去问舅舅。舅舅说:“我们小时候过年就是看着长辈们忙进忙去,我们就在一旁偷吃。然后在大门口等着姨妈表姐们带着新衣服好吃的回象山。那时候还有戏班子,我经常早早地搬了竹椅子去抢占位置。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电视机全天候放着也不看,就图个声响热闹,然后捂着耳朵跟小朋友们跑出去放烟花燃爆竹鸣鞭炮。大年三十收好父母的红包压在枕头底下,盘算着能收几个红包,计划着买哪些好玩的、好吃的……”感觉妈妈的整个寒假都是吃、玩、走亲戚、收红包,都不用写作业,真是太幸福了。就这说话间,外婆就已经做好了满满一桌菜,有五香牛肉、白切鸡、白宰鸭、红烧带鱼、大猪蹄、红膏炝蟹、大毛蟹、大鲳鱼……桌子都堆不下了。我问外婆:“外婆,这么多菜怎么吃得完啊?”外婆说:“没关系,过年嘛,吃不完就剩下来,表示年年有余嘛!”原来是这样啊。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大声说:“祝外公外婆健康长寿,祝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工作顺利,干杯!”大家都祝我学习进步!并给我塞了厚厚的红包。妈妈说,怎么只有小朋友有红包,我们大人也可以收红包,于是就在饭桌上玩起了手机抢红包游戏,舅舅还在家庭群里发了好多有趣的“抖音”视频,一家人说着笑着可开心了。虽然舅舅家没安装电视,看春节晚会只能用IPAD,虽然西湖区不允许放烟花,我们还是过了一个充满幸福的年。...
【年味】岳垒阳——年味菜岳垒阳淇水青葵前天过年了,妈妈做了许多菜,有炒兔肉、糖醋里脊、爆炒羊肉等。妈妈教我做了一道凉拌黑木耳。首先把黑木耳放入温水里泡发开,用流水一片片地清洗干净,也可以用盐或面粉来清洗。接着,把青红椒和胡萝卜都切成丝,把清洗干净的黑木耳用手撕成小片。锅里烧开水,把黑木耳焯熟后捞出,再焯青红椒和胡萝卜丝,记得焯好后迅速放凉水内过凉,以保持它的颜色和脆感。最后是调味,把焯好的黑木耳、青红椒和胡萝卜丝放进碗里,加蒜泥、辣椒水(或者辣椒油)、盐、味精、胡椒粉、凉拌醋等一起搅拌均匀就可以了。【年味】文/唐资鉴年前我经常想:过年,是个什么滋味呢?转眼间,已经大年三十了,我的家人们纷纷从各个地方赶过来——吃年夜团圆饭。做年夜饭这个重任交给了爸爸和奶奶,还有外婆。为了丰盛的年夜饭,他们下午1点就开始准备了。洗菜,切菜,炒菜,他们不停的忙碌着。他们仨边干活,边聊天,不仅丝毫看不出劳累,反倒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开心与幸福。大概,这是他们习惯的过年味道吧,勤劳的味道。下午六点半,饭做好了,家人们也陆续到齐。他们来了,我与妈妈先招待客人,唠唠家常。“好菜出锅了,快来尝尝味道吧!“爸爸与奶奶说到。家人们都上了桌,坐下来,外公首先拿起筷子,轻轻地夹起一块肉,那块大肉肥嘟嘟的,夹起来弹了又弹,随后送进嘴巴里。“嗯,真香!”外公说。爸爸、奶奶、外婆都笑开了花,他们也赶紧催促着大家一起品尝鲜美大餐。看着亲人们吃得特香,我也忍不住流口水了。我赶紧夹了一大把红薯粉往嘴里送,这可是我的最爱呀。圆圆滑滑的红薯粉刚刚送进嘴里,我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给爸爸点赞:“这味道做到家了,你可以当厨师了!”一家人都赞不绝口,尽情享受着这过年,团圆的味道……饭后,爸爸们带着我的表弟堂弟们去楼下放鞭炮。“啪啪啪”,随着声音的响起把孩子们的欢笑给带来了,大人们也都笑开了花。也许,这就是过年,过年欢快的味道。过了几天,有些亲人因为忙,要回家了。大家都依依不舍,爸爸妈妈想留大家多住些日子。可是时间不允许,最终亲人都陆续回各自的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那时,我就在想,这就是过年吧,过年离别的味道。过年,有相聚的欢乐,有勤劳的幸福,也有离别的惆怅……都是过年的味道。...
当冬日的阳光带着春节的气息倾洒在窗台,恰似拥着七彩的缎带停驻在跟前,辞旧迎新的喜悦像甘泉般喷涌而出,占据了我的心坎。除夕将近,人心愈暖,年味愈浓。“噼里啪啦”,在这充满年味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新年。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阵阵炮竹声,忙碌了一年的一大家子终于凑齐了一桌,爷爷奶奶喝着茶谈笑着,爸爸们贴春联放鞭炮,妈妈们包饺子打汤圆,孩子们穿新衣抢红包,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息,这不就是年味吗?今天是大年三十,全家欢聚的日子,我们一家三口早早起来,忙着张罗年夜饭,在医院工作的妈妈难得下厨一次,忙里忙外,最为辛苦。我跟她打趣道:“老妈您这么久没做过饭了,手艺还在不在呀?”只见妈妈左手一个掂锅,右手一个快炒:“别小看你老妈,宝刀未老,晚上保准你吃饱吃好!”果不其然,饭菜出锅,阵阵香气扑面而来,红烧肉、清蒸鱼、白斩鸡、烧茄子……当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摆上餐桌,我的心也像这雾气一般,飘飘然,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大盘小盘,大碟小碟都挤在大圆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我想这就是“团圆”的味道。爸爸给我送上了新年第一份礼物——ipad,这是我在期末考试数学全区抽测中取得100分的奖励,我欢呼雀跃,并向爸爸妈妈承诺新年新气象,自己将倍加努力,争取更好成绩。新年新愿望、新期待,我想这就是“希望”的味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看春晚,放鞭炮,走亲访友,阵阵饭菜香,浓浓亲情味,有家人的陪伴和关心,格外温暖,我想这就是“幸福”的味道。这就是我的春节,有欢乐团聚,有惊喜希望,足足的年味让我对新的一年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期待新的旅途,也渴望新的收获。...
忆起儿时的春节,眼前仿佛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红色。那时不过六七岁,年前好几天就一定要让妈妈给我买好新衣服,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床头,便开始盼着,盼着大年初一的新年新气象,盼着外出做客玩耍的乐事,盼着各家各户餐桌上美味的佳肴,盼着红色的年,盼着外婆的三鲜。那年年三十,家人都早早起了床,各忙各的,我也满心欢喜地把“福”字贴得满屋子都是,准备好焰火棒和鞭炮,让浓郁的年味充满整个家。初一是新年伊始,按理来到外婆家拜年,跨进大门,只看见外婆正踮着脚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见我来了,便对我嚷道:“阿筠,你们来啦!新年好啊!赶明儿外婆给你烧碗好看又好吃的三鲜!”想着不过一碗三鲜,在饭店里也常常吃,并没什么特别的,便随口应了一声“噢”。直到晚上,我突然闻到了一股蛋香,走近一看,发现外婆正在准备烧三鲜用的蛋卷。只见外婆把蛋液淋在锅上,用手摇晃锅身,使蛋液能够均匀分布成一个圆圈,待到表皮金黄后盛出。再把早早准备好的猪肉馅儿裹进蛋圈内,用2双竹筷压紧蛋圈皮,用棉线把它包扎结实。外婆边张罗着边告诉我:“做蛋卷,一定要用棉线给扎紧咯,包裹好,再放入蒸锅隔水蒸熟,放上一夜才算做好呢!”我不禁有些疑惑,问外婆:“这也太麻烦了,为什么不买现成的?”外婆笑笑说:“现买的料哪有自家的好,再说这一辈辈传下来的手艺,过年还非得做几个蛋卷才像样,何况大家喜欢吃,麻烦点也无妨了。”我有些明白了,为何外婆这些年腿脚大不如前,却依然每年都要亲自制作肉丸、蛋卷这些三鲜的食材。因为在我眼里那不过一顿饭,在外婆心里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传统以及亲情的传递和延续。想起白天自己那一声漫不经心的回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第二天,我早早的坐在餐桌旁,等待着开饭,吃着那碗三鲜,不比山珍海味,却是独一无二,温暖到心里的。后来总是觉得过年的味道就是外婆的那一碗三鲜了。她把爱融入在每一道三鲜的食材里,传递给我和所有家人,在过年的时候,都能尝到一份独特的“年味”。...
春节的味道是什么?是奶奶柴火灶前烧出的米羹;是妈妈熬夜包出的粽子;是爸爸亲自下厨的小炒肉。每每想到这些,我就禁不住流下贪吃的口水。我最盼望过年了,因为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佳肴,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零食和噼里啪啦的小火炮玩。其实春节最大的诱惑是收红包就是我们说的压岁钱。按照传统的说法,过了腊月就是年。但是年味渐浓,还是要从小年开始说起。小年夜可以说是除夕夜的一次彩排。我们这里腊月二十四才算是小年,这天我们要包粽子和做米羹。包粽子妈妈和奶奶是主力,前一天奶奶早早的把粽叶泡好了,今天可以直接包,粽子的米,是上等的糯米,白白的,椭圆形的,粒粒饱满,腌制好的腊肉,这是我们放了好久好久的风干肉,平时是不吃的,只有重要节日,拿出来招待宾客。只见奶奶熟练地拿出一片粽叶,卷成一个立体的三角形,把糯米放进去,放一颗蜜枣,把腊肉埋进去,把这个立体的三角形盖上包起来,用线把粽子裹起来。包好的粽子放在盘子里,放进大锅煮出来就可以吃了。最美味的就属奶奶做的米羹,我从小就爱吃。提前一晚把大米泡开,第二天加入橘皮,辣椒,茴香,大蒜,这些完成后磨成米浆,把干菜放入大锅中炒一下,放水,等水开了,再将米浆倒入锅中,放入豆腐,大肠,放入适量的调味料,煮熟即可入食。到了除夕下午,村里面开始鞭炮声不断,时不时有人放一些烟花,爸爸和妈妈中午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大餐,爸爸的小炒肉。从我记事起,爸爸过年就会炒这个菜。这个小炒肉看起来很简单:只有辣椒和肉,还可以放入木耳,胡萝卜片,爸爸每次把肉切的薄薄的,放进油锅里一炸,金黄金黄的,捞上来之后和配菜一起炒。这个菜有辣味,有甜味,有红色,有绿色,有黑色,色味俱全。吃上一口脆脆的香香的。今年炒了十六个菜象征着我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一帆风顺。除夕夜这一晚不睡觉,长辈不会责怪的。我和弟弟在床上玩。白天从吃饭就开始放鞭炮了,晚上从十二点开始,更热闹了,我和弟弟在傍晚放炮,是小孩玩的小烟花,摔炮。晚上听着炮是睡不着,想着明天许许多多的红包,一晚上非常兴奋,可是到了凌晨三点我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第二天一早,迷迷糊糊的我不知被哪家放的鞭炮给惊醒了,赶快穿衣服给爷爷奶奶拜年。在许许多多的烟花爆竹声中里,每个人都长大了一岁,都懂事了一些,在浓浓的年味里,我好像又期盼下一个年了。...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更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最翘首以待的节日。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悦,大家不约而同地在门前挂上火红火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仿佛置身于一片红色的海洋中,甚至人们的面颊上也泛上点点红润。在我们老家有“叫年”的习俗,就是在大年除夕家家户户争放鞭炮讨“彩头”,谁家放得越早,预示着谁家来年一定会一帆风顺。以前“叫年”都是哥哥早早的起来叫醒我,可今天,我从朦朦胧胧中醒来,看见窗外一片漆黑,隐隐约约地听见炮声,猛地想起——是时候该放炮了。于是我摸黑把哥哥从梦中“拽”了出来。在淡淡的月光的照射下,外面已聚集很多小孩在放鞭炮了,我俩冲出家门,拿起烟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打火机,刚点燃一个烟花,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中透出一股藏不住的“年味”,急急忙忙地把烟花摆在地上,淘气地捂着耳朵,嘻嘻哈哈地逃走了。一声炮响过后,我又听见“次啦、次啦”的声音,忍不住回头望去,顿时火花四射,火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东窜西窜,拦都拦不住它那火一般的“热情”。这时“年味”从烟花中绽放开来。沉浸在梦中的大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烟花所惊醒,给了我们这些嘻嘻哈哈的孩子们一个深情的笑容,这时,“年味”通过笑容开始四溢。正当我们欢快的玩着鞭炮时,正在读大学的舅舅起床阻止了我们,让我们学着放电子鞭炮,原来放烟花爆竹,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知道了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后,孩子们都纷纷回家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下载电子鞭炮,你放一个“震天响”我放一个“霹雳炮”孩子们同样玩的不亦乐乎!天色刚露白,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大人们忙着干活,小孩们则忙着“放炮”没有哪一天比大年三十除夕夜更令人欢快舒适的了。每当到了吃年夜饭时,满桌丰盛的菜品中必然少不了螃蟹。你瞧!大人和小孩一人拿着一只大螃蟹,掰开蟹壳。哇!一块鲜美的蟹黄映入眼帘,吃一口保你回味无穷,这时“年味”又从舌尖上弥漫开来!这就是我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欢乐喜庆的春节!在浓郁的“年味”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欢度了整个春节,至于我,则又开始期盼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