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常听外婆说:“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这大概是外婆那个年代因为生活条件太苦,连温饱问题都无法满足,才流传这样的民间俗语吧。但现在的我依然特别期盼过年,因为过年不仅代表快乐的寒假来临,而且年是有味道的,年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呢?
饺子的味道
“吃饺子喔,吃饺子喔!快下来吃饺子!”我一听到妈妈的呼喊声,马上关掉电视,像离弦之箭一样飞速地跑下楼,边跑边喊:“吃饺子喔!”
我一到楼下,便闻到饺子的香味,只见饭桌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仿佛在向我招手,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馋劲,拈起一个饺子轻轻一咬,肉的香味和白菜的鲜味顿时溢满了我的小嘴,真是人间美味呀!
妈妈一转头,见我在偷吃,一脸宠溺地说:“你呀,真是只不折不扣的小馋猫!慢点吃,别烫到了!”我跑过去扯着妈妈的手,撒娇地说:“妈妈包的饺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独一无二的!饺子里有爱的味道,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我一辈子都吃不腻的味道!”妈妈被我的话逗得哈哈大笑!此时此刻,整间屋子都被幸福包围着!
烟花的味道
我听爸爸说:“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我从来没见过烟花,今天终于能如愿以偿见到传说中的烟花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把一大箱烟花搬到门口,拿出其中一个名为“火树银花”的点燃,“啪”地一声,美丽的烟花一下就喷出来了,转眼就窜到空中,火花一串接一串地往天上窜,就像一棵棵在空中跳舞的巨树,显得如此美丽、光彩夺目,看来爸爸说得一点也不夸张!妈妈在一旁感叹到:“烟花的味道可真香,感觉到新年的气息了!”我半信半疑地问:“妈妈,烟花也有味道吗?”妈妈笑着说:“当然有,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烟花的味道就在你身边!”看着爸爸认真的摆放烟花,妈妈一脸陶醉地观看烟花,我仿佛明白了妈妈的话,我们一家人平安健康地在一起观赏烟花,迎接新年,这样祥和、温馨的画面不正是烟花所赋予的味道吗?
红包的味道
在我们老家,大年初一的清晨要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而吃早饭之前,有一个令人期待,激动人心的时刻——长辈给晚辈派发红包。
初一的早上,我早早地起床,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坐到饭桌前,桌上已经摆满了十大碗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十道菜寓意是“十全十美”。见大家都围桌坐好,妈妈笑眯眯地说:“来,给宝贝派红包咯,祝宝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我看到这亮闪闪的红包,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这时爸爸也拿出红包,笑着说:“祝我的小情人猪年万事顺利,学习更上一层楼!”接着又是爷爷、奶妈等人送来的一个个大红包,占据了我的视线;一声声祝福,萦绕在我的耳边。
吃过饭后,我在书桌前,看着面前的红包,红包散发出诱人的味道!我也知道,这红包里包含着长辈们对我无限的疼爱,所有美好的祝愿,以及对我未来成长的期盼。
我现在明白了,年味原来藏在妈妈包的饺子里,美味无比,独一无二;年味躲在灿烂的烟花里,绚丽多彩,欢乐祥和;年味也在亮闪闪的红包里,味道诱人,充满期盼!
下一篇:北京旅游
随着冬季的到来,年味,这个词也渐渐在大街小巷中“冒”出来了。在南方,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腌制能让你垂涎三尺的酱鸭、酱肉。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在门的旁边还要贴上对联,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在农村里头,还有挂灯笼的习惯,象征着来年的红红火火。在北方,人们也开始腌制过冬白菜、酸萝卜。还有的地方会像《元日》中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的景象一样,找个空旷的地方放爆竹,北方农村里还会杀年猪,做杀猪菜。在松花江、牧丹江上还会有少数民族进行冬捕活动。在北方的冬天,蔬菜非常地稀少,因此,北方人习惯在过年之际,大块吃肉,开口豪饮,图的就是一个痛快。此外,在哈尔滨一年一度,且“存活期”只有两个月的冰雪大世界也开放了。我个人认为,南方与北方年味相比,比方的年味更重一些。因为,杀年猪、放烟花,这是最朴素的年味。也勾起了许多在农村长大娃儿的过年回忆。年,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年,是一个属于团聚的节日;年,意味着新的开始;年,是属于幸福的节日。其实,年的意义是什么?年的意义很复杂,也许是在外工作的你,家乡的父母盼望你能从远方归来,吃上一顿家乡的团圆饭吧。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就五味杂陈。如果你还知道年味是什么,那你就快点告诉我吧!...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零零星星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又一年的除夕日。今年不比往年,火树银花一般的烟花响彻云霄,每年春节期间,由于烟花爆竹造成的空气污染相当严重,同时也给环卫工人增添繁重的工作量,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的减少了燃放数量,我们家甚至都不买烟花爆竹了。但这并不影响除夕夜的热闹气氛,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四周,上面摆满了红烧猪蹄、水煮虾、白切鸡、蒸螃蟹、甲鱼、红烧鸭、糖醋排骨、葱油鲈鱼……如同满汉全席,看得我口水直流!这时候,奶奶又端上来一盘年糕,上面撒满了白糖,似乎与其他菜格格不入,可她却让我们每个人必须吃上一口。我新奇地问:“奶奶,吃鱼有年年有余的寓意,那年糕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年糕表示年年高呀!大人吃了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小孩吃了学习成绩一年更比一年高。”奶奶说道。我们听了,眉开眼笑,纷纷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年夜饭,是我最最喜欢的环节——拿压岁钱。每当拿到一个红包,我就躲到角落里偷偷地打开红包,蹲下来一张一张地数,脸上充满笑容,心里更是欣喜若狂。今年的除夕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家多了一个妹妹。爸爸妈妈告诉我,国家政策好,允许生二胎了,小时候可以相互作伴,长大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兄妹俩也可以互商互量。小不点妹妹虽然只有9个月大,但看到红包竟然也像我一样喜欢得不得了,拿在手上不肯撒手了。等到八点,应该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节目,围坐在电视机旁,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守岁。里面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相声,有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曲,还有婀娜多姿的舞蹈等。零点的钟声响起,祖国各地的人民、港澳台胞以及在外侨胞一片沸腾。这个夜晚,家家户户注定灯火通明……...
星月流转,幻世变迁,这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每到春节临近,人们总是咂着越发稀薄的年味叹惋,有物是人非温情不再之感。这几年关于过年记忆的涌动,我们必须承认,年味,确是淡了。想起童年时光,对我而言,这就是一个疯狂玩闹还可以不被大人约束的时间,除夕下午,父母提溜着我这个小屁孩去二大爷家过年会,汽车奔波近1小时,刚下车我就撒脚跑开了,每每见到一个亲戚都能有瓜子糖果各种零食的款待,见面喊声“过年好!”就能拿到两三颗糖,和红晃晃的大红包。我还总是趁着大人们收拾屋子置办年货的时候带着半串鞭炮出去跑,那是玩耍的无上宝物。邻居家的孩子们也带出些来,胆小的把鞭炮放土里,一点就跑,有点时候火都碰不到就绝尘而去,引得众人哄笑。胆子大的直接在手里点燃了,大力抛出,青烟划过空中,一声爆鸣能让孩子们乐半天。我喜欢将多个魔术棒捆在一起,仿加特林的模样做出一杆机枪。更厉害的人谙熟各种技巧,连爆炸的时间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以脱手即炸向众人炫耀。老手也有翻车之时,幸亏小鞭炮威力不大,顶多震得手指发麻罢了。天色也见晚大约是七八点钟,大人们吆喝几声,孩子们作鸟兽状散,回去帮大人们忙前忙后,我把剩下的鞭炮留下,藏到一个匣子里等明年再放。也许是折腾得久了,伴着春晚,年夜饭也是开张了,每个民族的美食也不尽相同,何况我们还是北方,几乎每个节日都要吃上饺子,又由于是少数民族,民族的特产也是要摆上些的:清甜的月亮糕反着月光,豆芽汤也散着不可思议的香味。虽然当时吃的已经依稀不清,但定不是国宴海味,可是我相信,很多人在乎的不是桌上摆着什么,用料是否好,而是一口咬下的,是满满的亲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已然是午夜时分。家人们早就喝得满脸通红,大人们也都走进地下室,唱起家乡的歌谣来,虽我一字不懂,但也能听到他们对新年的祝福。虽然我年年都念叨着要守岁,但是总是在母亲的催促下沉沉睡去。对于新年的秘闻,倒是萦绕了我多年。但现在已经不像以往,年味越发淡了,办年货被网购取代,放鞭炮早已被禁止,春晚少有人看了,人们都在刷手机,春晚对我而言还不如拜年祭来的有趣。但天论外物如何变化,只要那颗归家团聚,享受亲情的心没有变,那么年味就永远存在,愿大家可以寻回这份年味。哦不,是愿大家享受这份年味,因为年味,从未消散……...
盼望着,盼望着,阳光缓缓地打破冬日的沉寂,新疆的年踏步将近了。灯笼跃上屋檐,一排排街道看去,处处冒着喜庆的“炊烟”。卖年货的店铺周围围着不少人。烟花爆竹店亦是如此,在这,烟火的光仿佛溅进我的脑海,心里自是激动的,因为,这是“仙女棒”伴着我过的第十个春节了,那是次次过年所期待的,仙女棒的“烟火”中,似乎映着我的回忆,那感觉,就像是看电影。离过年不过十日之余,我便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想着让父亲出门时顺便捎回来些,怕去晚了就没有了,父亲的不紧不慢的说:“这玩意儿多的是,不怕没有,我要是得空,给你买回来罢。”说罢便出门了,我在家里等着,心里盘算着,父亲倒是利索,不久就回来了,我接过她手中的袋子,“没有,没有,也没有。”“那玩意儿现在不多了,我问过,得去团场买。”父亲道。那之后,我虽失望却也不再过多要求与父亲。第二次去寻,看到楼下有“仙女棒”的踪迹。便兴冲冲地去询问,他们指明了地址。似乎在附近的烟花爆竹店里,便激动地去寻,那一路,别提有多开心了,远远看到那门面牌,我便一路小跑过去,走近,去拉门,打不开。像是晴天迟到的风雨终于下了般。仙女棒再次落空,唉,到手的鸭子飞了。那次之后,我便再也没有寻过。因为临近新年,家里很忙,年夜饭,大扫除,似乎没有空去想它了。“听说你在找仙女棒,我在团场买到了,顺便帮你带了些,今儿早就回来啦!”听到这话是大年三十,是邻居发的消息,那时才想起来有这么一回事,很是开心呐,好像新年之际,幸运愈加浓烈了。不久便拿到仙女棒,三十那晚全家共同放的,当打火机的火苗点燃仙女办公室,我的心似乎亦点燃了,火花向四周迸发,抵挡不住。十几个一同放映,向周围看,烟花的光亮在漆黑中点亮家人的面容,满满的幸福,此刻,“电影”开始,光亮溅进脑海中的回忆,细细的想着。烟花似乎不仅映着我的成长,还有年年家人团聚的面容。可我,似乎被未曾注意,原来烟花象征着的,是属于咱家的团圆,这种团圆幸福感,伴了我有十年之余,今日,终于被挖掘。自此,我眼里仙女棒似乎象征了大年三十的团圆,这是属于咱家“烟火味儿”的年。...
年前我经常想:过年,是个什么滋味呢?转眼间,已经大年三十了,我的家人们纷纷从各个地方赶过来——吃年夜团圆饭。做年夜饭这个重任交给了爸爸和奶奶,还有外婆。为了丰盛的年夜饭,他们下午1点就开始准备了。洗菜,切菜,炒菜,他们不停的忙碌着。他们仨边干活,边聊天,不仅丝毫看不出劳累,反倒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开心与幸福。大概,这是他们习惯的过年味道吧,勤劳的味道。下午六点半,饭做好了,家人们也陆续到齐。他们来了,我与妈妈先招待客人,唠唠家常。“好菜出锅了,快来尝尝味道吧!“爸爸与奶奶说到。家人们都上了桌,坐下来,外公首先拿起筷子,轻轻地夹起一块肉,那块大肉肥嘟嘟的,夹起来弹了又弹,随后送进嘴巴里。“嗯,真香!”外公说。爸爸、奶奶、外婆都笑开了花,他们也赶紧催促着大家一起品尝鲜美大餐。看着亲人们吃得特香,我也忍不住流口水了。我赶紧夹了一大把红薯粉往嘴里送,这可是我的最爱呀。圆圆滑滑的红薯粉刚刚送进嘴里,我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给爸爸点赞:“这味道做到家了,你可以当厨师了!”一家人都赞不绝口,尽情享受着这过年,团圆的味道……饭后,爸爸们带着我的表弟堂弟们去楼下放鞭炮。“啪啪啪”,随着声音的响起把孩子们的欢笑给带来了,大人们也都笑开了花。也许,这就是过年,过年欢快的味道。过了几天,有些亲人因为忙,要回家了。大家都依依不舍,爸爸妈妈想留大家多住些日子。可是时间不允许,最终亲人都陆续回各自的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那时,我就在想,这就是过年吧,过年离别的味道。过年,有相聚的欢乐,有勤劳的幸福,也有离别的惆怅……都是过年的味道。...
一年之中,每个人最期盼的便是春节,小孩期盼着压岁钱,放鞭炮,还有一大桌美味佳肴;大人期待匆忙了一年,总算能回家与家人好好相处几天;老人则期待着自己的儿女能与自己吃一顿“有温度”的年夜饭,这不,春节终于来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盼望着,盼望的除夕终于来了,新年的脚步近了,一切都高兴起来了,大人都回到家了,老人都忙碌起来了,孩子们的脸都红起来了。爷爷奶奶从中午便开始准备起了晚上的年夜饭了,鸡呀,鱼呀,春卷呀,一盘盘菜填满了整个大圆桌。我们也不闲,帮着忙,打打下手,洗菜,择菜。到了傍晚,桌上叠着许许多多菜,我们也都入了座,等待着爷爷奶奶入座,直到长辈动了筷子,我们才能开始吃了,早就迫不及待了,全家人热热闹闹的开始了这顿年夜饭。大家边吃边聊。聊什么?聊什么都行,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就是开心,从家常聊到学习,从学习聊到国家。长辈总是会在此刻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自己为祖国争光。”是啊,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祖国,会越来越强大,会越来越繁荣昌盛,和谐融洽。中国,从原来手无缚鸡之力到现如今势如破竹,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忽视千千万万华夏子孙,忽视中国的存在,中国终于站起来了!长辈们与我们分享着那些年华中他们的经历。以前的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饥荒,虫灾,黑暗腐败的社会等等。在爷爷他们小时候,能上学是一种幸福,上完学便要去田地里放牛,种地甚至照顾家的小弟弟小妹妹。吃饭时,饭桌上也许一个星期才看到一块肉吃,农村里的孩子都瘦的皮包骨头,让人怜惜,哭闹在那时又有何用?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但是中国人不愿,不愿受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压迫和束缚。中国,要改变,也必须去改变。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等大英雄,大人物都值得我们去敬畏与学习。现在的中国,不再贫穷,饭桌上天天能吃上肉,孩子们也都有学上了。我们都懂,这是长辈要教给我们的,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一大家人和乐融融,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享受年夜饭便是一种年味,听长辈对我拉的叮嘱便是一种年味,在年夜饭上与长辈了聊着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过去将来,更是一种年味。这个年,我好像明白了许多……...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年味儿。在我心中,年味——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团圆饭一边看春晚,其乐融融的味道;年味就是拿长辈的红包,感受亲情的味道。今年新年妈妈带我到老家去过年,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来到老家,整个小区都变了样,小区门口高高挂起了大红灯笼;家家户户在门前贴春联,挂“福”字,到处一片喜庆祥和。最喜庆热闹就要数我们村的春节民俗文化大巡游了。什么是民俗文化大巡游呢?就是许多穿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组成一支长长的队伍,一边沿着街道缓缓前进,一边表演舞龙、秧歌、挑花担等各种民俗文化的活动。瞧!表演队伍早已准备就绪,他们都穿着中式服装,有的扎着红腰带,有的包着红头巾,显得喜气洋洋。马路边挤满了围观的男女老少,大家谈笑风生,场面非常热闹。“咚咚锵!咚咚锵!”,喧闹的鼓点响起来了,巡游大军整队出发!排头的队伍是舞龙队,五彩缤纷的长龙在队员们奋力挥舞下,一会儿冲天而上,一会儿翻转而下,时而滚动成波浪形,时而转成螺旋形。看着自在飞舞、栩栩如生的巨龙,周围的群众无不啧啧赞叹。紧接的是秧歌队,她们随着音乐轻快地扭着,每个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手上的红丝带随风飘舞,令人看了心旷神怡。鼓点的来源正是随后的乐器队,领头的队员双手各持一个大铜钹,碰击发出清脆的“锵锵”声,其他队员用力敲击着腰鼓和大鼓,打出了震撼人心的鼓点。挑花担队紧随其后,她们身着大红衣服,肩头挑着一副担子,担子里装满了五彩斑斓的鲜花,也装着满满的喜气。后面还有第五支、第六支表演队……群众们看的眼花缭乱,情不自禁鼓掌喝彩。队伍走到了一片广场终于停了下来,队员们开始做最后的表演。瞧!那条长龙飞得更欢了,它追着一颗火红的龙珠不放,一会扑咬一会盘绕,仿佛一片流动的彩云。秧歌队更起劲了,就像一只只花蝴蝶翩翩起舞。挑花担队停下脚步,唱起了悠扬的山歌。整场巡游活动就在歌声和鼓声中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辛苦训练才能奉献出这么精彩的演出,又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感受到了浓浓的年的味道。我要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点赞!...
盼着,盼着,春节终于来了。一个个灯笼飞上了屋檐;一幅幅对联爬上了大门;一盘一盘饺子端上餐桌……空气里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春节是一个万象更新的节日。大街上早已将广告换成了红红火火的灯笼、中国结,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汽车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前几天的年味似乎再也压抑不住了,无声无息地爆发出来,落在每个人身上,融合在每一片空气中。然而,春节最为重要的便是团圆了。大年三十的傍晚,我们一家人便赶回了位于绍兴市的老家——会篁村。到了奶奶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亲戚早已到齐了,奶奶家里堆满了别人送来的滋补品和零食,一堆挨着一堆,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男人们围坐在屋外,一边谈着各自的生意,一边嗑着香喷喷的瓜子。女人们有的坐在暖烘烘的屋子里谈天,有的在厨房帮奶奶烧菜干活。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了,我们聚在一起,一边大声吵闹,一边和奶奶家的兔子赛跑。老人们则围坐在柴火堆旁,烧着火,吸着烟,不紧不慢地搭上几句,一缕缕淡淡的烟升腾着,老人们把这当作他们的乐趣。不管怎样,吃年夜饭是最重要的呀。终于开饭了!满屋子的人,不论男女老少走到了大大的圆桌旁,围坐在一起。奶奶先端上了一碗年糕汤,一边嘴里大声念着:“年糕年年高,孩子们快吃,学习一定会天天向上!”接着,色泽诱人的各种菜肴映入眼帘,让人不由得感到肚子一阵咕咕叫。最后有一样年年都有的菜,便是烤笋。我们老家是竹乡,每家当然少不了笋喽!望着一盆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我们急忙开吃了。大人们打开一瓶瓶白酒,还说不醉不归,真是喜气洋洋啊。那谈笑声,不亚于窗外激情美丽的烟花,农村的烟花不像城市的烟花丰富,但也似乎在争奇斗艳。一个个烟花升上天空,在轰地一声中爆开,随后隐退在了夜空,连续不断的烟花与夜空相映成趣,以独特的美丽迎接新年。春节,到处散发着年味,年味是瓜子的清香味,是饭菜的香味,是人们心中幸福快乐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