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只宁静温和为何物……电影开篇的镜头是就是秋瑾就义的镜头,秋瑾走在街头,缓步走向断头台,伴随着画面,响起;“我此番赴死是为了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开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的誓言。电影的开篇就如此煽情,想必是为了阐述革命...
作文《问,世间革命为何物?》
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只宁静温和为何物……电影开篇的镜头是就是秋瑾就义的镜头,秋瑾走在街头,缓步走向断头台,伴随着画面,响起;“我此番赴死是为了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开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的誓言。电影的开篇就如此煽情,想必是为了阐述革命...
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华儿女们的自强不息,看到了英勇奋战的精神!辛亥革命牵动着多少中华人民的心呀!我激动地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电影一开始是一位妇女,她戴着枷锁一步一步顺着围观观众开辟的道路走着,她步伐刚劲有力,她说:“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球瑾始。纵使世人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蕃赴死,正因为回答革命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创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死并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我不由得感动,她是多么的伟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这看似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么不平凡。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一声枪响,它预示着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灭亡!武昌首义前后,无数革命烈士洒下了热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先生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他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革命”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强大的目标,这目标,将会是你人生的“革命”!
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初一:陈昱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和恶势力殊死拼搏,不少战士还牺牲了,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铸就了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虽然他们的肉体已长埋地下,但他们的精神永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他生于1886年12月1日,逝世于1976年7月6日。1928年,朱德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井冈山出产粮食不多,常常抽出一些人去挑粮,朱德也跟战士们去挑粮。他白天挑粮,晚上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还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不仅辛苦,还很爱劳动。
朱德4岁就帮母亲干活,5岁时,他就学着割草,拾柴,帮家里干些杂活,朱家附近没有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母亲再也没有力气去挑水。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母亲却发现缸里的水满满的。母亲感到很奇怪,于是连着几天都不打水,可是水缸里的水每天都是满满的。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母亲起了个大早,这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在偷偷地挑水。
革命烈士用他们的牺牲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初一:王若楠
你是否记得我国有一位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体“一字”的大文豪?你是否记记得“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你是否记得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所写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谁?也许你已经猜到了,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鲁迅先生把全身心都投入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人民誉为“民族魂”。伟大领袖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毛泽东推崇鲁迅,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还说:“鲁迅的骨头很硬,半殖民地的国家有像鲁迅这样硬的骨头是很可贵的。”毛泽东将这三点概括为“鲁迅精神”。毛主席对鲁迅先生充满着敬意,称颂“鲁迅先生在中国的价值,据他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如果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那么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虽然鲁迅先生已去世多年,但他那高大形象仍然矗立在人们的心目中,他的忘我精神,他的爱憎分明,他的无私奉献,以及同情劳动人民,关心下一辈,视时光如同生命一般宝贵的精神,都将会与他本人那高大的形象一样,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我读过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藤野先生》,文中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治标不治本,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拿起笔杆子,投身文化革命中,用那尖锐犀利的语言,医治中国人麻木不仁,以及愚蠢。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鲁迅先生生前的遗言。可是对于这样一位“重于泰山”的人,难道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不,永远不会。鲁迅先生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忘记了自我,吧全身心都投入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为了人民大众,鲁迅先生忘记了自我,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死而后已。他的死是光荣的,比泰山还重,他是为人民而死,他虽然不在人间了,但他那忘我的精神却永驻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冷对”冷落对待。“俯首”低头,表示听从的样子。“横眉”“俯首”形象的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句话形容鲁迅先生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像牛马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人民大众的热爱,对反动统治者、压迫者的憎恨,足以表达鲁迅先生爱与恨的分明。
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广平女士曾在《欣慰的纪念》一文中这样评价鲁迅先生“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的确,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了革命事业,他知道,只有革命,人民才能做主人,只有革命到底,这个国家才属于人民。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为了人民大众,鲁迅先生不分昼夜的工作着,为革命事业而操劳,很少有时间休息。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就是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将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鲁迅先生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写过这样一件事:一天黄昏,他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伯父鲁迅先生家,路途中,碰到一个没有穿鞋的黄包车夫,由于他被碎玻璃扎伤了脚,回不了家,所以坐在地上呻吟。爸爸为了救助车夫,跑到伯父鲁迅先生家,从伯父鲁迅先生那儿拿来包扎用品,伯父鲁迅先生也来了,他们对车夫的救助非常尽心细致,爸爸半蹲着,伯父半跪着,伯父鲁迅先生不仅救助他,还资助他。我们想一想,这么冷的天作者站着都感到深深的寒意鼻尖冷的像冰,腿脚都麻木了,更何况鲁迅先生半跪着呢?难道说鲁迅先生不冷吗?不,他也冷,但他为了救助车夫,早已将寒冷抛之脑后。
鲁迅先生非常关心和爱护青年。据不完全统计:鲁迅先生一生接待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五百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据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有一天晚饭前,伯父鲁迅先生跟自己谈起了《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由于作者读《水浒传》只不过囫囵吞枣的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还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伯父却没有责怪他,反而摸着自己的胡子,笑曰:“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鲁迅先生在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的作品,大家都说他是天才,可鲁迅先生自己却说:“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了。”鲁迅先生爱惜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先生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他常常白天做另外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休息。
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约朋友见面,他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总是冒着大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的确,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拿笔杆子,同那些革命者一样,战斗了一生。他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敢说,说出对于左翼作家的意见;敢笑,笑那“二丑艺术”;敢骂,骂那“聪明人”和狗奴才;敢打,痛打“丧家资本主义的走狗”。在那黑暗的年代,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以笔为剑,划破那黑暗,挑出些许亮色。鲁迅先生,真豪杰也。
巴金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
鲁迅先生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同时也激励着我。
安徽省界首市崇文中学南校区初一:臧伟卿
盛夏时节,爸妈带我一道游览武汉三镇——听江涛声、登黄鹤楼、看二七遗址、闻琴台知音,名胜古迹,应接不暇,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参观武昌首义纪念馆。
站在首义广场,远远望去一座红色建筑庄严耸立,“武昌首义纪念馆”几个大字镶嵌在门庭上方,首义旗帜在微风中飘荡。走进馆内,一副副照片,一件件实物映入我的眼帘,历史的场景震撼着我的心灵。一边看存列展品,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不懂的地方我时时细声问爸爸妈妈,仿佛首义的枪炮声在我耳边响起,先烈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呈现在我眼前。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吴兆、熊秉坤等领导革命军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攻占了武昌城。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领导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胜利。首义的胜利,如星星之火,呈燎然之势,席卷全国,不到两月,全国十四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如今先烈离我们而去,只有耸立长江两端的龟蛇历经风霜血雨的洗礼,见证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不能忘却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生活在明媚阳光下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先烈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巨龙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亲爱的爷爷、奶奶:
您们好!
今天是我军训的第七天了,昨天下午三点,我们所有的教官、营员、老师都到“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了。
这儿,我先告诉你们:“渭华起义”是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一次对革命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起义。起义以华县高塘和渭南崇宁一带为根据地发展起来的,经过敌我战斗,起义残遭反动派的镇压最后而失败。我们昨天瞻仰的就是这次起义的纪念塔。
昨天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中队接着一个中队行进在去“渭华起义纪念塔”的道路上。一路上,田园诗情、荷花依依、风景如画、水秀山青。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纪念塔下。
纪念塔建在山上,面向西北方向,象征着“渭华起义”在西北爆发,塔身高米,表示着起义爆发的那一年上有伟人邓小平题的字“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营员们踏着一节节石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纪念塔前,在辅导员的解说下了解到了烈士们那种“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郑重的向革命烈士们献上了一朵朵白花。
回来的路上,我百感交加,思绪万千。我想:我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让我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吧!
今天就写到这儿,再见。
此致
敬礼!
孙儿
王轩宇
7.
11.
常熟和常州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距离相距很远。今天,我们满怀期待的乘两个小时车来到常熟5A级沙家浜湿地公园。在那里我们开始了探求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之旅。
排队进入景区大门口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坪上停放的一只展翅的飞燕风筝,好像要激励我们,努力拼搏,翱翔蓝天,用自己的行动放飞自己的梦想。抬头一望,那一排风车颜色更是五彩缤纷,风车借着风力快速旋转着,风车和风正热烈的欢迎我们这些“新朋友”。
此时,天空放晴,万里无云。在阳光的伴随下,我们走上了一级台阶,只见一块高长的黑石上雕塑着三个人:一个男战士头上缠着白布,手举枪,足蹬布鞋;一个女战士手持大刀,眉头紧锁;另一个战士弯腰匍匐前进。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人民英雄们正与外国侵略着英勇抗击,他们是铮铮铁骨,为革命事业,血洒祖国各地。
拍完集体照后,我们进入博物馆内,墙壁上有一张画吸引了我:一个房东叫阿英,他将一个革命战士藏在稻草堆里,为革命战士做掩护,反映了人民对革命战士的爱戴。橱窗里摆放一本本书,那是历史的见证,地下共产党们用一把把锋利的刺刀刺向敌人的心脏,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人们积极加入革命队伍。在当今和平年代,人民解放军仍然保持光荣传统。在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解放军第一时间赶往灾区,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用一双双手筑起了一张张支架,拯救了许许多多人的生命,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迷彩服;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敬爱的战士。
我跟随着小组,来到了万竹林,只见竹枝茂密,错落交叉,山间小路是由石子铺成的。我们现在慢慢地踏上台阶,时刻要注意脚下的路。战士们在打仗时,快速奔跑,根本无暇顾及脚下的路,甚至自己的生命。当时条件是多么恶劣,但是还有这么多的人跟随党,义无反顾的追寻革命事业,为争取民主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结束了这次的旅行,我从沙家浜了解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先烈们的一腔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的年代,我决心要跟随党,为他人、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为传承革命精神付出自己的努力。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7年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进行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鼓舞下,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1945年9月3日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但损失6000亿美元,死伤3500万人,其中“南京大屠杀”死亡36万人,细菌武器、化学武器致死100万人,“试刀”和“冲剌”训练致死200万人,“三光政策”致死320万人,军队伤亡380万人,1000万妇女受害。无数建筑、粮食、资源、文物等财富被焚烧、破坏、掠夺。
在今天,也就是抗日战争第六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刻,当我回顾我们中国的同胞们,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最终获得胜利时,我的心是多么为中国而自豪。我的民族,我的血统,我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中国在各位领袖以及在党的带领下,真正成为了东方的一条龙。
我们没有忘记那地道战,是它,是冀中平原的老百姓们为抗日战争做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没有忘记那淞泸会战,是那四百余名战士扞卫了中国的尊严;我们没有忘记那百团大战,是它重新激起中国人的斗志;我们没有忘记忻口会战,它代表的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一起抗敌。这些抗日的历史我们都没有忘记,是它们鉴定了中国人的聪慧、勤奋、顽强以及那颗滚热的爱国之心。
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先烈的遗志我们将铭记,民族的精神我们会传承。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发奋学习,报效祖国。我们将以青春去拼搏和奉献,去迎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又是一年山野芳菲竞艳的时节,又是一场离人痛彻心扉的怀念……
独自守望远方阴霾的天空,仿佛那些年头的心酸往事又在重新回放。而结局,竟成了手中无法描绘的愁绪万千。
——题记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节日。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上让我们战胜困难;在赛场上让我们赢得荣誉;在集体生活中让我们更加团结。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静,迎亭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清明节一早,老师、仪仗队的同学以及优秀团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坐着车,举着党旗,来到革命烈士陵园。下了车,我们按要求站好队。提着花篮,扛着花圈,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进入陵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征着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还有一块纪恋碑,刻有八个醒目的大字。师生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向革命先烈献上鲜花、花圈。党员们面对鲜红的队旗,进行了集体宣誓:“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誓词在烈士纪念碑前久久地回荡……
宣誓仪式上,同学和老师和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高举旗帜,沿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路奋勇向前,让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练好本领,增强素质,为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接着校长向同学们讲述了关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为烈士默哀,在那短暂的几分钟里,我想到了许多: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最后大家分散队伍,纷纷走向不同的地方,为烈士们清扫墓,打扫白色垃圾以及树叶……
时间总是一晃而过,我们的扫墓活动就此结束。同学们乘着车缓缓的回到学校,带走了那沉重的心情,留下了四月鲜花的芳香……
等到明年的清明时节,等到春雨再次纷纷撒入人间。我会重新回到这悲伤之城来祭奠你,祭奠那段夭折的曾经…那时,再寄一枝你爱的雏菊给你……
指导老师:杨梅
今天早晨,我匆匆忙忙起了床收拾好东西赶到学校去。同学们正一群一群的在一块儿玩IPAD呢!看到这情景,也许你会问:“今天大家怎么了?告诉你吧,今天我们全校去春游。五年级是去参观云居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游览长桥公园。
出发的时间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像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地穿过翠苑一区蹦上车兴奋的谈论着自己对云居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和长桥公园的了解。汽车在大家的讨论中开到了目的地。同学们欢呼雀跃的跳下车,迎面看到就是用大理石做成一对高大方正的变体狮形门柱和汉白玉贴面花圈祭坛,
我们在大理石前合了影,便排着整齐的队伍爬上一级一级的台阶,到了顶上,一座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威武的耸立在我们的眼前。汉白玉雕的洁白的碑身,鲜红的底座。上面刻着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拿着小百花排着队伍走上前去,静静的默哀了三分钟,接着我们又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走上前去将小百花插在绿色的灌木上,这些绿色的小树上满是星星点点百花,把这里装点的庄严、神圣。
接着我们参观了烈士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最先看到的就是2011年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介绍。2012年5月29日,客运公司客车司机吴斌驾驶着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的途中,路上突然飞过来一块铁,咂碎了大客车前档玻璃,并把吴斌的2/3肝脏打碎了。但是吴斌还是忍住剧痛将客车停稳在路边,并告诫乘客呆在车上。保证了全车乘客的安全。可是他却因伤势过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开追悼会那天
杭州殡仪馆聚集了许许多多的市民为最美司机送行。
参观完了纪念馆,来到长桥公园,看到鲜艳的花朵、碧绿的草地明媚的阳关。在草地上铺开毯子品尝大家带来的美食,我们又是很开心。在老师的一再催促下我们才意犹未尽的上车离开了公园。
一路上我在想,我们美好安宁的日子是这些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敬仰他们、学习他们。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
3月31日下午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四年级全体学生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
我们上了山,往后看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大石像,刻的是蔡永祥叔叔怀抱大圆木,冲出铁轨的那一瞬间。当年蔡永祥叔叔是保卫钱塘江大桥的战士。有一天,蔡永祥叔叔在值勤时,突然发现铁轨上横着一根大圆木,此时火车却越来越近,蔡永祥叔叔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抱起大圆木,冲出铁轨。这时,火车呼啸而过……大桥保住了,火车保住了,可年轻的蔡永祥叔叔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在雕塑前默哀三分钟。我心想:蔡永祥叔叔如果您还在世,我一定要感谢您!我们排着队,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自己做的小白花放在蔡永祥叔叔的脚边。这时,我又想:蔡永祥叔叔,您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好吗?我祝您平安!
我们又前往“杭州市见义勇为者纪念馆”。
“杭州市见义勇为者纪念馆”分三类:一类是与歹徒搏斗而牺牲的;另一类是为了救出被困者而牺牲的;还有一类是为了保护公共财产而牺牲的。我记忆最深的是方平。方平为了救一位不幸落入三米深水的八岁儿童而牺牲的。方平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仅十一岁。
今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也增长了知识,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