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800字 900字 1000字 450字 600字 350字 250字 200字 400字
年级:
全部 高三
创造900字作文推荐
  • 历史的眼睛在注视着你,未来的耳朵在倾听着你,神奇的手指在点击着你,多彩的世界在呼唤着你。古老的神话在诉说着你,现代的传奇在书写着你,今天的故事在编织着你,辉煌的蓝图在描绘着你。中国啊中国,文明的中国,历史悠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发达的中国啊,我要热情地赞美,因为你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天才。你在秦汉到明末清初,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你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保持了一个令你的对手惊羡的科学知识水...

共找到10篇关于

创造900字

的作文
您是不是在找:劳动创造美

跳出枷锁创造风格

初一|散文|900字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今天接过试卷,我不由的在心中赞叹――这是语文考试的一大革新!没有了平日里框架式的出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能体现水平的试题结构,我不敢说规范化的试题有何弊端,但我可以说,创新需要勇气,它不仅是在选拔人才,更是在引领中国文学走向风格化,这是一个成功的前奏!

我们在适应别人的创新,而为何我们不尝试着跳出枷锁呢?

当你看到身边的交通警示牌上写着“小心慢行”,而美国的交通警示牌上却写着“如果想让你的车子游泳,请照直开”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风格的魅力。“小心慢行”一句极其规范化的话,或许只会让人不屑一顾;而创新的产物却不一样,它在给人幽默感的同时,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驾驶员的心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而带上风格的创新,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许会让人拥有喜出望外的收获。这就是新生事物旺盛生命力的写照。

也许你要说,被圆圈套住的事物有章可循,它更稳定;可是别忘了,跳出枷锁,创造风格,永远领先于被规范化的条条框框,因为它被注入了一种鲜活的思想――创新。

贝多芬说过,一个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就是在陈旧与新颖之间果敢地选择了新颖。

面对同样一颗石头,许多雕塑家都说它是一个不属于艺术的顽石,可是罗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识慧于这颗石头,并把它雕成著名的大卫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这颗石头上的纹路与艺术相悖离,可是为何罗丹却不这么认为呢?因为他走了一条不常规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艺,避开石头固有的纹路,创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观”。

是什么东西如此出类拔萃,是什么东西敢于走出枷锁,实现完美?是创新,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是它们在向“规范”挑战,是它们为敢于创新的人蓄积了胜利的呐喊。

规范化的城市、街道,规范化的工作、学习,规范化的生活、娱乐,是否已经让你厌倦了?没关系,只要你带上在规范的圈子里所学的知识,用勇气武装自己,带上一颗年轻朝气的心,坚定地跳出这一束缚思维的条框,你就会看到创新在向你招手,它会带领你走向生命的另一个极致!

自信一点,跳出枷锁,创造风格吧!看吧,前方的鲜花在为你歌唱,因为你是明智的!

成功需要创造性思维

初二|议论文|900字

大凡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一颗善于洞察生活的头脑,他们不会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异常的元素,他们会将这作为难得的机遇,深入研究,从而有所开拓、有所创造。

总是有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去探究未知世界里的谜团。别涅迪克由一只裂而不碎的烧瓶研制出裂而不碎的安全玻璃,主要得益于他对科学的敏感。达尔文由美洲和欧洲两地生物的异同而提出生物进化论,更得益于他不舍的探索。

总有一个方向促使人们向它发出挑战。奥斯特始终坚信电与磁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闭合切断电源,最终发现了电磁互相换的原理,也正是借着这个原理才使人们对电磁波有了新的认识和利用。敢于坚守一个方向努力拼搏的人们往往成为创造的宠儿,因为创造的成果也要感激他们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

总是坚信凤凰涅盘之后一切会更加美好。居里夫人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生活赐予她的灵感,让她从沥青中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虽然她为此付出了美好而宝贵的时光,但她无怨无悔。为了科学,为了创造,纵使红颜变成了白发,但只要有创造性的成果来回报殚精竭虑的付出,也可以无悔矣。

总是陶醉于深秋里片片灼热的红叶能在风霜中快乐地吟唱。达·芬奇为了画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鸡蛋,也能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由画鸡蛋而开创了全新的绘画生涯。经历了岁月风霜的考验,他采撷到的红叶是永不褪色的。

总是坚信有追求就有快乐,有追求就有创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助手先后用了6年时间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不曾得到满意的杂交品种。为了找到远源的雄性不育稻,他与助手征程万里,像神农尝百草一样,日复一日地在一簇簇野草堆里搜寻。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一块沼泽地里的希望找到了他,既而开创了震惊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可以说袁隆平就是那位飞上天空摘到星星的伟人,因为他坚信只要有执着追求的激情与行动,就会有创造的果实。

总是坚守理想的人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达到创造的高峰。爱迪生说创造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他为了发明电灯做了1600多次实验,没有一次不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因为站在执着追求的至高点上,他成功了,他为世界创造出的光明划破了黑暗的笼罩。他不在意追求过程中的每一次挫折,他坚信机遇就藏在执着的身后,有坚持不懈的追求就会有成功的创造。

其实,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是缺少那份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执着追求的恒心。要是两项兼得,幸运女神就会眷顾垂青,还怕创造不出成果?

北重二中初二:肖航

《展开创造的翅膀》读后感

初三|读后感|800字

文章主要观点:

少儿创造力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外部的刺激,而是依靠诱发少儿内在的潜能。

少儿美术教师应对少儿的绘画创作给予鼓励和支持,应该运用创造教育理论教学,让少儿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一、扩大少儿的绘画空间。

1、走进大自然------激发审美情感

2、直观对象-----提高观察能力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少儿绘画兴趣。

1、设置相关情景。

2、引导观察,让孩子自由发挥。

3、教师的点评以增加少儿的创造信心。

4、自己评价作品,并展览欣赏。

三、进行各种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感想:

文中提到: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少儿面对的绘画对象多是图片和范作,而这种方法使得学生不能仔细观察现实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不会有意识地去表现,更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教师适时地启发少儿观察的方法、思路,帮助他们分析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儿童更深刻地去认识事物。

这固然是一种很理想的教学模式,但将整个班的学生带出校园,直观地接触大自然,学生的安全问题就被突出地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仅凭美术老师一人之力,要将三、四十个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拴在自己身边,难度可想而知。这对老师的体力与智慧无疑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再者,一旦出现问题,在领导与家长都不能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老师只能自己承担一切后果。所以,这种想法固然好,在当前开展却有一定范围。

文中还提到:少儿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与新鲜,一套崭新的画笔、一张洁白的画纸都有可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所以教师就要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进行美术教学。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除了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材料与画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前不久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某学校的庄老师在《走进美术》一课中,将一段沙画表演《SiCAF_Seoul_2003》引入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新鲜感,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兴趣,同时又将整堂课的立意由单纯的美术画种、材料介绍课上升到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材料、新方法的高度。

中国人失掉创造力了吗?

高三|议论文|1000字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无边的宇宙中,最能洞悉世间真谛的无疑是那一弯新月。月亮像什么? 

一位孩童给出答案:“像灯!”而他的父亲则认为月亮就是月亮。但这位父亲后来了解到:“明”由“日”和“月”构成,而“月”本身就有照明的含义。这位思前想后才发现月亮与灯联系的父亲就是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岳晓东。他说,在儿子面前,他才是“愚蠢的父亲”。 

“月亮就是月亮”,这几乎是成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难道成熟就意味着一成不变?换言之,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创造力缺失的表现呢? 

追溯历史长河,先祖的创新成果,享誉世界。如鲁班发明锯、张衡研发出地动仪、沈括提出“十二气历”,他们的成果泽被后世。但我觉得,他们终其一生反复研究求索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更是一种照亮灵魂的创造精神。 

到了今天,虽说模仿是成长的一个阶段,但却因此而刮起了日益盛行的“克隆风波”:学生只需抄下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便可万事大吉;厂商只需变更商标,便美名其曰“独家拥有”;教授只需改个标题,便是“大家之作”;甚至在国际间,中国都顶着“山寨大国”的帽子。而在发达国家,自孩提时代起,便重视孩子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科书上绝对没有现成的答案,孩子们必须在实践中通过各种独具匠心的方法去寻求结果。相较于我们幼儿园所谓“做好乖乖”的教育模式,我们无异于充当了扼杀孩子创造力的刽子手。 

记得在撒切尔夫人的《治国方略》中的一句话曾让国人汗颜:“今天的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国家是不能称之为大国的,即使在如今飞速发达的时代中,所注重的也并非是单一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应该有思想的创新。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民族,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让世人不敢小觑。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说:“创新是科学房屋的顶梁柱。”中国的天河二号计算机,已连续三次被评为世界第一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比世界第二的美国创造的“泰坦”快一倍还多;浙江大学研发名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国创造虽然步履蹒跚,国人却开始懂得用自己最具创造性的一面让世界瞩目了。 

我们失掉创造力了吗?当然没有,南开中学14岁小发明家张歌星自制节水龙头获专利;中南大学22岁的大三学生刘路独辟蹊径,破解了堪称国际数学难题的“西塔潘猜想”;84岁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袁隆平将“杂交水稻”遍种神州大地,被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赞誉为“把西方国家远远地甩到了后面,并最终引导中国和西方国家过上了不再挨饿的美好日子。” 

再不想自诩为“老大中国”而被动挨打,纪德有言:“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乘着“创造”的方舟,去开启“富民强国的中国梦”之航吧! 

生活源于创造

初二|议论文|800字

鲁迅对许广平的《罗素的话》写下了“给90分,“拟其写下了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85分给罗素。”的评语。鲁迅先生对许广平论文的评语表明:人必须拥有创造的思维。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源于创造,有了创造力,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便利;有了创造力,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人与动物的区别便是人有创造力。动物没有创造力,它们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精致的物件,没有坚固的房屋,所以它们生活在生物链的底部,沦为人类的玩物。人有创造力,有无尽的文学经典,有夜晚的灯火通明,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所以人类能成为世界的主人。

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于是他成了亚洲王。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王,是因为他在困难中努力寻求新的方式,以独一无二的方法解决了难题。创造的思维就是敢于冲破前人的规则、敢于踏上荒无人迹的路,独辟蹊径,最终走向成功之路。

拥有创造力的亚历山大最终获得了成功,而失去了创造力的天才儿童方仲永却走向了平庸。

方仲永儿时下笔即成诗,为全乡的秀才的榜样,风光不可一世,却因父亲不重视对其的创造力的培养,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如果没有了创造力,纵然有再好的天资,最终也还是与普通的人一样,庸庸碌碌。若仲永的父亲重视培养仲永的创造力,令其更上一层楼,也会名垂青史的吧。可惜,一时贪欲荒废了孩子一生。由此可见创造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至关重要。

如今,航天火箭直冲云霄,珠穆朗玛人迹可寻,南北两极科考站林立,无数高科技的发明创造令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可是,又有多少人如许广平一样,在前人的光辉下,逐渐摒弃了创造的天性?又有多少人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享受,每天庸庸碌碌地生活?而我们当前的生活需要人们的创造,只有这种创造,才能让生活丰富多彩,一日千里,像梦幻一样美丽。

人类需要创造力,创造不仅能使人们过上更幸福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在不断探索发掘的过程中寻找到精神的富足。

创造才能发现

初三|记叙文|800字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父子二人吃苹果,儿子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发现果核是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父亲切苹果每次都是从蒂部切到顶窝,因此,这苹果里的“星星”,他从未发现过,这使他陷入了深思。看了这个故事,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由那孩子的“拦腰一切”想到了创造,想到了发现,想到了“只有创造才能发现”这个道理。

孩子切苹果,打破了固有模式,创造性地发现了“星星”,但如果他像父亲一样墨守成规,那么苹果还是苹果,吃完扔掉果核,“星星”将永远不会被发现。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要勇于创造,勇于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有所发现,不断进步。

文坛巨匠莎士比亚曾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断学习,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造,不断发表新作。他的《威尼斯商人》充满了喜剧色彩,令人捧腹;《罗密欧与朱丽叶》却饱含着悲情,让人哀叹;那100多首十四行诗更是别具一格。

英国的汽车制造公司——劳斯莱斯公司曾经名噪一时,蜚声世界。可是商界大亨劳斯莱斯却因循守旧,闭门造车,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而改变纯手工操作,搞技术革新,其产品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结果最终将公司连名誉权都卖给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没有创造,不推陈出新,使“劳斯莱斯”这个品牌永远成为了历史。

因此,人千万不要守旧安常,满足于往昔取得的辉煌;要敢于创造,像故事中的那个孩子那样去尝试另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敢于打破思想的桎梏,去发现“新大陆”,去迎接新的曙光,让自己、让祖国走在时代的前沿!

【点评】

这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文章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证有力。文章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加了“创造才能”的词语,非常切合题意。然后根据所拟的题目,以议论文为体裁进行写作,这也很符合题目的要求。首先,讲了一个父子二人吃苹果的故事,从中引出中心论点:“只有创造才能发现”,这是全文的“起”;接着,作者主要运用事实,从正面证明论点,这是“承”;然后作者文笔一“”,从反面,以英国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不搞技术革新,终遭市场淘汰的事例证明了论点,使中心论点更加突出;最后,作者结尾发出号召,再次强调创造的重要性,首尾呼应,是全文的“结”。

我们在审视民族的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传统的时候,发现这些被我们传承了千年的美德在西方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们陡然发现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如此重要,我们惊奇地看到人家花样翻新的建设和发明,我们紧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设计”“发明”着别人已有的东西,我们妄图用自己的实力来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用自己的创造来改变自己落后的命运。

这几年,国人开始觉醒了,发现人除了学习,更多的是需要想象。人或许会因为学习能力的高低、知识水平的差距而有一定的高下,但人会因为想象力的多少而有天壤之别。于是,我们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创新型教育,提出了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等理念,但我们也发现,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各种制度下,我们所有的创新意识都只是空谈,都只能当作一些标本陈列在馆厅里。

从小,我们就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里,这里由我国人口众多的国家现状所造成的,但同时我们也被束缚在狭小的思维里,生活在父母、社会紧密的包围圈里,谁也没有、谁也不希望、谁也不敢、谁也不能有所突破。如果我们的学生上课时坐在桌子上,上面老师讲课,下面学生玩溜溜球,或嬉笑打闹,或随意进出,那么不论是老师、校长,还是家长,甚至是所有同学,都是无法容忍的。但这样的学习却是美国多数学校的实情,他们上课的纪律,如果以中国的标准去衡量,叫“怎一个乱字了得”!

但人家就是牛。因为没有思想的封缄,没有众多规矩的约束,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敢想敢做的习惯,心中如果有什么想法,就要将它表达出来、表现出来,或去求证,或去排除。好奇、幻想、想象、创造,每个孩子里那些神奇的不可抑制的东西都被原原本本地抛出来。而这时,我们的孩子正在学习上课的诸多规矩,正在抛弃最可宝贵的想象,正在按要求敬队礼,学习各种常规,养成思维定势,不敢再拿圆当太阳,不敢再把自己想象成能飞的勇士,不敢再将自己的观点当面对大人提出来。

现在我知道失去想象有多么可怕,小时候,没上学的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坐在台门的台阶上为好几个左邻右舍的孩子讲我自己信口编出来的故事,根本不需要停顿,也不需要预设,也无须细想,看着别人入迷的样子,很高兴。而今,面对语言没有了创造,一切东西让我都想实话实说,我能将自己的感觉最真实而细腻的表现出来,却无法张开想象的羽翼,漫游我可以任意驰骋的天地,失去想象的我再没有勇气编造一个个离奇的故事,甚至没有谎言,连听别人讲故事的勇气都没有,我会对着那些剧说“太假”,我会对着那些神奇说“太虚”“骗人的东西”。失去了想象的世界,我没有故事可说。

真希望我能不受樊笼的约束,自由抒写自己的情怀,将天地神奇寓于每一个神经,在一目一闻中迸发无穷的光芒,挥洒神与灵的磅礴。

(时

机遇与创造交响曲

高一|散文|800字

机遇是拿着碗,捧着书的左手,托着一份希望;创造是操着筷子,握着笔的右手,画出一道亮丽的弧线。若说抓不住机遇,那么创造的筷、笔到哪里去展现风采呢?机遇和创造,左手和右手,它们都离不开对方,只有紧紧握住了,拥有的那方天空才会更广阔,更湛蓝。

你若问我要机遇还是要创造,这仿佛是在问我要砍左手还是砍右手?那都不行,我要两只手--右手抓住左手,让机遇不会溜走,才能让创造成为可能!

机遇是定时定量的车票,那列车才会带着人们去追逐梦想。我们勇毅地赶着,长途跋涉、艰难困苦也在所不惜,只为买到那张可能不会发第二次的机遇车票。而创造就是机遇列车经过的旅途,一路明朗,一路芬芳,只看到窗边的鸟儿对着"创造"的洒脱唧喳地手舞足蹈。创造,乐哉!

创造,得密切关注机遇。

机遇是别涅迪克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烧瓶,静静地躺着,等待细心人的关注。别涅迪克执著地追求答案,握着烧瓶,仿佛握着机遇的翅膀,终于有一天腾飞,便收获了辉煌。创造理所当然是那块让人深感安全的不碎的玻璃,给予人们更多的安乐!创造,快哉!

创造,得及时抓住机遇。

机遇是康桥河畔婀娜多姿的细柳,摇曳着,姿容妖娆。徐志摩抓住了娇柳的轻声呢喃,挥笔而就朗朗上口、飘逸隽永的《再别康桥》,创造了二三十年代典型的诗歌风格。创造熠熠发光,只缘机遇的造访,蓬荜生辉。创造,美哉!

创造,得益于开发机遇。

机遇是破旧仓库里的那只东突西窜的老鼠,搅坏了仓库里那个可怜鬼的梦和正常生活。而创造往往只会留给那个时刻期待机遇、勇于开发机遇的人。要不你看,迪斯尼乐园的那些可爱的米老鼠哪会凭空而生?其实设计者就是被老鼠打扰的那个可怜鬼。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可怜鬼由活蹦乱跳的小老鼠突发奇想,便拥有了今天令人艳羡的成就。创造,易与也哉!

其实,机遇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创造也同样潜伏在我们身边。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关注机遇,善于抓住机遇,善于开发机遇,创造根本就没有那么困难!

生活,从来不冷落有志向的人。它就是一部由机遇和创造结合而成的交响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们原本就应该吟唱成功,吟唱快乐!

沟通创造奇迹

初二|议论文|800字

风轻轻飘漾,把小鸟的歌儿传遍四方;雨淅淅沥沥,把大自然的温暖赐予万物……,望着窗外缠绵的春雨,听着风中鸟儿的歌唱,我不禁浮想联翩,大自然里的沟通使世界五彩斑斓,那么我们人类呢?沟通又能创造什么奇迹?我迷惘,我渴求有谁能为我诠释,刹那间,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在我心中映现,逐渐清晰,啊!那就是沟通创造的奇迹!

我的小学启蒙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年轻女教师——李老师,她在我的成长旅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上小学时,我的个子很小,被老师和同学称作“小不点”,可是李老师却很喜欢我,常常与我聊天、游戏,到处都留下了我和她的足迹和欢声笑语。小溪边,我们谈时间,在那里,我领略到“逝者如斯夫”;夕阳下,我们议美,是李老师教导我“什么是真正的美;花坛边,我们说理想,我才懂得拼搏才是实现理想的途径;阳光下,我们道成长,我才明白思考才是成长的真谛……。于是,不多久我与李老师便成为忘年之交,是沟通为我们垒起一道彩虹,是沟通在我们之间连起一条五彩的纽带。

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夜里,我们全家就要离开浙江了,心里千万个舍不得我的李老师,想到这倍感离别之悲伤,那时,我多么盼望能再看一眼李老师啊!令我意外和惊喜的是李老师在那天夜里居然来与我道别,李老师送给我一个笔记本,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的弱点就是惧怕困难,以后你可要知难而上,与困难背水一战,这样,你会变得坚强、勇敢……”那个夜晚,我们并没有谈离别之痛,而是将四年的日子从头到尾进行回顾,共同回忆四年沟通的结晶,从老师那依依不舍的眼光中,我恍然大悟:沟通的神奇力量居然能使师生情化为强烈的友谊,居然能使训斥化为巨大的勉励,居然能使别离充满温暖的鼓励和信任的星辉!

沟通是一种奇伟的力量,它不仅使师生成为朋友,还燃起了奋斗的精神动力,难道这不是沟通创造奇迹的凭证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多一些沟通,让我们的生活缤纷,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充满理解呢?为什么不用沟通营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呢?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沟通,我们要用沟通架起一座七彩虹,用沟通创造奇迹,创造未来,我要说:“沟通万岁!让沟通点燃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让沟通为梦想增添一份力量!”

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高三|议论文|1000字

纪德曾言:“我为美妙的事物消耗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容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下创造的婴孩。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一个人热爱创造,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价值,在袁隆平便是“天下人皆饱暖”,在爱因斯坦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便是揭破一切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讲述过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确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该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着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自于创作者的爱?贝多芬《命运》的汹涌潮水,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作者澎湃的热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 

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有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的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或辞别人世,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大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同样,在文学领域,如今又有几人能如桑塔格一般从容说到:“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有文学。”一个又一个作秀者,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比比皆是。在看似繁荣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而见不到哪怕只是一个有创造之光环的作品。科学、文学,乃至其他种种事业,我们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于是,创造的婴孩夭折于腹中,岂不痛哉! 

幸而我们还有幸存者明了这个真理,“成败得失,悲欢起浮,在死亡面前终将逝去,我所看见的是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乔布斯,主宰IT行业的先驱者如是说道。那些恒久的精神,人类的普世价值,抑或是科学的真、善、美,才是创造的起源和归宿。当我们受困于一时得失,不知是否前进时,请想一想那些因热忱而永葆鲜活的灵魂,请默念这句话――“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唯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创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 

相关介绍

作文大全为您找到创造作文900字共10篇,其中包含创造800字,900字等文章。您还可以找劳动创造美,从明天起等等相关作文。

相关作文:
劳动创造美
热门推荐:
从明天起 聪明的小羊 成功与失败 尝西瓜 参观九狮大桥 创意 沉默的爱 晨曦 春风 吃鱼 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 春天的舞曲 餐桌上的对话 春天多美好
最新推荐:
寂寞 飘香 享受 阵雨 一瞬间 忘了 奇妙 初升 读懂 在成长 回味 动漫 感动了我 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