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500字 800字 650字 700字 550字 900字 450字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五年级
感动中国650字作文推荐
  •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胡忠、谢晓君夫妇,藏区支教让我们在原有美丽的心灵从黑暗中慢慢地走出来;72岁老党员杨喜洲义务植树让我们拥有大自然的清鲜空气和大自然的环境;阿里木慈喜助学让山区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张平宜跨越海峡的爱让那些没有自信的孩子们恢复自信。大家都很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奉献自己?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坚守藏区12年支教。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他们...

共找到10篇关于

感动中国650字

的作文

残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或许这便意味着人生的一大挫折.但残疾对于潘娜威,这个感动中国的女中学生来说,这是她人生的一大挑战,并且她还战胜了残疾所给她带来的不幸.

读了她的故事,我只能说上天在她的身上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一个天真可爱,充满爱心的女孩却因为先天性的原因而导致双手残疾.但她不但没有自卑,而且凭借着自己的两个手指干出了一番让全中国人感动的事情_____捡废旧电池.正因为她知道一个电池便可以污染60吨水,她就不分昼夜,无时无刻地去捡电池,她还因为这样做而吃了不少苦.甚至曾经有过3000个电池堆放在她的家里.可以说,潘娜威把她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环保事业上,并且她还会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是的,人只有懂得从挫折中爬起来,总结经验,才会取得进步.而你奋斗的过程就是你在进步的最好的见证.因此,一个只有两个手指的潘娜威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能做到.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不要说去捡那么多的废旧电池,连能做到垃圾分类的人都不多.难道,人一定要等到地球无药可就的地步的时候,才会醒悟,才开始行动吗?其实,不知道你们是否感觉到现在的天气非常奇怪,经常出现一些阴霾的天气.除此以外,还有温室效应.从种种迹象看出我们的地球可能就快负荷不了了.潘娜威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要赶快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其实另一方面,妈妈的鼓励与支持给了潘娜威许多的动力.没有了妈妈的鼓励,或许她并不能坚持下去.妈妈觉得自己欠她很多,但潘娜威很懂事,她并没有让妈妈担心,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她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请记住,只要孩子懂事,天下得孩子都幸福!

《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一|观后感|650字

鱼儿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水对鱼儿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目中。鱼儿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爱;大海学会了感恩,才会懂得鱼儿的深情。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我耳畔不断回荡,呆望远处,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部《感动中国》的影片,令我充满无暇的联想和深思。

在此次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见义勇为的方俊明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而这些年,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为儿无私奉献。

也许,有人认为,方俊明很傻,为何救人没成反自己撞石骨折,完全是自找麻烦,活受罪。而我却不那么认为,因为在他心中做这件事也会有自己的理由,那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在漫长的岁月中饱受委屈。面对家人,却不愿拖累,结束生命却终应无果,他不后悔那次行动,即使不是这样,如果当年那小孩是真落水,而他见死不救,这是否有唯呢?生命宝贵,也只有一次,历尽艰辛,这一切都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在他背后他承担了许多,也许不为人知,可是谁又能明白他的痛苦,明明想做却又无能为力。

其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初一:雪樱尘雨

观《2010感动中国》有感

四年级|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这里有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其中有讲信义的孙东林,他的哥哥全家因出车祸都死了,他四处筹钱替哥哥给农民工发工资,而且这么多年来,他家从没有欠过工人们的一分钱。

有“活雷锋”郭明义,他做好事二十年,捐资多达12万元,无偿献血600毫升,还资助了180多名贫困生。

有医生王万青,他是上海人,后来去了草原,他治好了草原上许多人民的病,而且他将自己扎根在草原,再也没有回过上海,因为他觉得自己离不开草原,那里的人也离不开他。

有中学教师王茂华,他很爱孩子,在一场火灾中救出了六名孩子,但自己却用生命上了最后一堂课。

还有得了脑癌的孙炎明,尽管身患绝症但他从未请过一天假,他在工作中感到快乐,他一直与病魔作斗争,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敬佩,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活雷锋”郭明义和当代战士何祥美。

郭明义乐于助人,却不求回报的义举深深打动着我,我要向他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班里如果有同学需要帮助,我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现在就多积攒一些零花钱,到时给灾区捐款时就可以多捐些……我相信,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人间会变得更美好!

我还要学习战士何祥美不怕苦、不怕累、百折不挠、发愤图强的精神,在生活中要坚强。可现在的我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前几天在桌脚无意磕碰了一下,我也叫喊了好半天,所以我要努力让自己变坚强,在学习上要不怕苦、不怕累、努力专研,积极向上;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要勇敢地面对它,我想这样我才能跨越人生的障碍,一步步走向成功。

感动中国》真让人感动,同时,它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三|观后感|700字

《感动中国》读后感

感动!面对一次次的感动,我们应该要懂得很多很多。

感动!《感动中国》令我一次次落下了热泪,一滴滴的泪水源于无限的力量与奉献。《感动中国》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电视节目,它更代表了中国人的心声。朱光亚对科学的热爱,胡忠对孩子们的深厚感情,吴孟超的精湛医术,刘炜的身残志坚,杨善洲对大自然的热爱,阿里木的爱心,张平宜的善良,孟佩杰的孝心,吴菊萍对生命的呵护,刘金国的临危不惧,白芳礼的无私奉献……他们不禁让我们扪心自问: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能拥有这种无私大爱的奉献精神?他们不但是好人,而且是伟大的人,更是真正的中国人!

感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感动,令人们感动的不是从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的一些片段或文章,也不是某些人做过的n次好事。学会感动,就会知善恶;学会感动,就会无忧虑;学会感动,让我们更加坚强;学会感动,让我们中国人团结一致携手前进;学会感动,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感动中国》中被提名颁奖的并不是天生就决定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也不是为追求名利而扬名的人;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是他们做好人好事几十年如一日,甚至终生,才会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令人瞩目的焦点,才会真正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人的一生不在于自己的银行卡里有多少钞票,不在乎自己富贵或贫穷,最重要的是对自己一生充满信心和力量。学会感动,用一生的时间去奉献自己的所有。无论是金钱,还是精神,分享给大家才是最快乐的。面对人生的一次次挫折,我们应该相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活着已值得庆祝”这句话同样是我的心声。刘伟虽然在困难面前曾失意过,但他没有双臂照样活得多姿多彩,残疾人是值得任何人尊重,可某些健全人却失去了被别人尊重的机会。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会感动,真正面对面的对待人生!

感动!人间处处充满大爱,我们面对无私奉献的人们,应该学会尊重,把每份爱传递给世界上的每个人!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动。

——题记

当走在林间,看到一片树叶落地归根,可以感动;当走在乡间,看见母狗用自己的身体来给它的孩子温暖时,也可以感动。感动其实很简单。

当我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一起观看着“201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的时候,当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名叫孙炎明的癌症患者时,我哭了,但是,我也笑了。

他是一名癌症患者。“癌症”,听着就让人觉得害怕的词语,听着就让人联想到绝望的字眼,可是他却只给了自己一个小时绝望的时间。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个小时里,没有人了解他在与自己抗争了多长时间,但他给人们的新形象却是比平常更努力、更乐观。他的每一天都更有意义。他用他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了五年。他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给他看管的犯人上了最震撼的一课。癌症给他带来的痛苦应该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头上的那块疤深深地印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不禁落泪。他那种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也深深印烙在我心上,他的笑挥之不去。于是,我忍不住也笑了。

他并没有做什么荡气回肠的大事,他是一个平凡的人,站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平凡地做着自己份内之事。但是,他却以不平凡的毅力,在与不平凡的对手做着不平凡的斗争。

就是这样一个人,让我为之感动。他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些事情。以前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我好想逃避,不愿意努力地打败它,我会怕。但是这次看了孙炎明的事迹后,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懦弱的。连癌症他都有勇气对抗,我为什么不敢对抗那些微不足道的挑战呢?难道每遇到挫折我都要逃避或等着他人来帮我吗?

不!我不会的,我要像孙炎明一样勇敢乐观地活出个像样的自己,我一定要向他学习,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感动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境界,是不需要华丽包装的灰姑娘,它就在你我身边,只要你用心体会……

常山县城关中学初三:刘小晴

来自“感动中国”的记忆

初三|散文|650字

佛说:一叶一菩萨,一花一世界。 

——题记 

很早就读过李密的《陈情表》,里面的许多佳句至今记得清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古今中外,因孝义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数不胜举,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宇哭竹生笋,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 

一句不经意的承诺,让他成为了170多个小孩的父亲。为了让山区那群贫困的孩子能准时收到学费,他总是一拿到演出费就跑到邮局,有时候都没有顾得上清点。12年时间里,他把自己所赚的300多万元给了他的贫困孩子。一开始,大家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但跟他去过一次山区,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大家彻底理解了他并开始尽力支持他。这个人便是丛飞。是爱的泉源让他这么做,是心的颤抖让他成为孩子们的父亲,将自己的生命化作爱的清泉,传递到了孩子们心中。 

母亲弃家而走,父亲精神歇常,弟弟不辞而别,而他却用稚嫩的肩膀与无私的爱心扛起了一个破碎的家,还收养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的房间,是他和小妹妹临时的家。每天一早,六点准时起床,为妹妹“小不点”做早餐。七点,妹妹要到一公里之外的小学上学。送走妹妹后,他才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挣得兄妹俩的生活费,他在课余时间要推销商品。他说:“只要你信心不倒,什么都不能打倒你;只要你心中充满爱,也将更加精彩。”是爱和坚强,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他就是洪战辉———也许很平凡,可他却用自己的爱心感动着家人、感动着社会!

看《感动中国》有感

初一|议论文|700字

晚上我看了中央一台的电视节目: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

我并不是从头开始看的,播到的时候电视中正在放赵久富的短片,所以我对赵久富的印象比较深刻。他被南水北调工程选为移民,在就要离开的那一刻,他的老母亲放心不下他,跑出来希望能再看看他。当一番辛苦工作之后,南水北调工程终于通水了,看着流向北方的滔滔不绝的水,他的心也随之流到了北方,加了的老父亲、老母亲……无一不是他所牵挂的。看到这里,我心头颤动了。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朱晓晖了,看她的事迹,让人感动的落泪。她从小爱好写诗,但是爸爸突发脑梗,从此变成了植物人,她为了照顾爸爸把工作辞了,住在一间仅17平米的小房子里,但是她还是义不容辞的照顾爸爸,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只要爸爸活着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小时候爸爸最疼我,长大后我也要让爸爸好好享福。” 朱晓晖并没有呜咽着说这句话,而是面带微笑,从中不难看出,爸爸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只要爸爸能活着,她就是幸福的,快乐的,平时连一件10块钱的衣服她都舍不得给自己买,她是多爱她的爸爸呀!还有什么比这份父女情更加珍贵呢?是的,她爱写诗,她十多年不离不弃的陪伴,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是她写的最美的一首诗。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应该对父母百般呵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把我们养大,我们应该抓住自己青春年少努力学习知识,长大之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努力的胜利成果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还有陪着儿子上学的陶艳波女士,还有隐姓埋名默默捐助别人的张纪清老人,还有发明飞机螺旋叶片的师昌绪老人,还有39年不离不弃的照顾邻居的陇海大院……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感动中国的人物每年都会有,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观《2008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有感

五年级|读后感|700字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去看录像,大家欢呼雀跃,可看了以后,大家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再也笑不出来了。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中,有十个杰出青年、团队,其中有13农民兄弟组成的爱心小分队;在穷山沟工作18年的夫妻俩李桂林和陆建芬;英雄的铁军一员武文斌;男儿榜样的李隆;永昌镇镇长经大忠;用最朴素的行动回答最深奥的问题的韩惠民;用柔软的身躯保护奥运祥云火炬的金晶;点燃生命之火的吉吉;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景海鹏、刘伯明、翟志刚。

他们不愧为年度的十大杰出青年、团队,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作出了多大的贡献!他们素不相识,不是邻里,但他们却互帮互助,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穷山沟教书的李桂林和陆建芬,他们把爱给了毫无关系的山村的学生,而把自己的儿子抛在一边。还有李隆,在发生六级余震的时候,他明知如果不撤离现场,自己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的可能,但他却因为卞刚芬百分之五十的生还希望而把天平倒象了卞刚芬!在李隆任职消防员期间,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可以说在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是真英雄、大丈夫!还有那弱小的金晶。当几名藏独分子试图从她手中抢走火炬、干扰圣火传递时,坐在轮椅上的金晶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被威胁、被殴打,但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触动了所有人的心弦。灾难过后,她露出了阳光的笑脸。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阎肃说:柔弱的你面对那环饲的狰狞。不屈的尊严写进斑斓青史,是金子,始终亮晶晶!

他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而我呢?与他们相比,我是多么渺小,我一定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增光添彩!

《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一|观后感|700字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该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一定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天跟儿子一起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老师,一直追到了办公室,请求老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后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现在,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这里,但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希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己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但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初一:王雨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初二|观后感|700字

短片看到这,我都哭了。不知大家是否与我一样默默地留下了不少眼泪?是的。是他们感动了我,他们很伟大。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黄旭华.刘盛兰和段爱萍”三个人。

核潜艇是中国军工上的一大重要武器。但是在核潜艇成功的背后,却是一位将一生的青春奉献核潜艇的老人——黄旭华。年近九旬的他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因为核潜艇是国家机密所以不能公开。黄旭华老人大学毕业以后便离开了家庭,父亲和二哥死时都未能奔丧。就这样隐姓埋名三十年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就诞生了。他说:“我是在为祖国做事,任务是光荣的,我只能往前冲,任凭血一天天慢慢流,只要能为祖国奉献一份力就足够。”他甘心做沉默的抵住,他不在乎能得到多少赞美,多少光环,多少成就,只在乎为祖国奉献所有,他曾说过:“我献出了一生,我无怨无悔!”他这一生是不曾后悔过的。他就是伟大的核潜艇发明家——黄旭华。

颁奖词是这样写到: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刘盛兰老人因为工厂倒闭而失去了工作,只能靠着捡垃圾和买废瓶子还有政府的补贴过日子。可是他却省吃俭用,一日三餐吃的是别人不要的剩菜和邻居给的饭菜,二十年来从没穿过一件新衣,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老人二十年来为孩子捐赠了十多万元,被他捐助过的孩子不计其数,连老人自己都不记得了。看到这,我的眼泪默默地顺着脸颊滑落,现在有多少的人为公益捐助了钱以后就开始打广告?希望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有多热爱公益?可刘盛兰老人从不留名,他只希望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份力。以至于有许多受助的孩子有的会称呼他为刘爷爷。他是伟大的,是值得大家去学习去尊重的。

我想这一刻都留下了眼泪,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虽然这只是一次评选,虽然他们只是十个普通的人物,但是我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