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500字 800字 650字 700字 550字 900字 450字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五年级
感动中国550字作文推荐
  • 有这样一群人,在人迷茫之时帮他指点迷津;有这样一群人,在人失败之时给予他鼓励;有这样一群人,在人困惑之时为他传授知识;有这样一群人,在人迷路之时替他指引方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师。在中国,有一位老师,有一位伟大的老师,她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当车向她和孩子们冲来的一刹那,她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推开了。就在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命运已经将这一切安排好了。她舍生忘死,为了学生,这...

大爱无疆 ---感动中国观后感

高二|观后感|550字

李桂林、陆建芳,两个普通的名字,两个不普通的人。

人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他们就在这天梯石栈相钩连的小路上,为了彝族的未来,一走就是十八年。

试问人生有几个十八年?又有几个人能将自己的十八年青春年华献给这无尽的大山。每次回家四个小时,没有路、没有人,有的只有无边的植物,无边的石块。90度的天梯上刻着岁月的痕迹,稍不留神就让你粉身碎骨。且不说学校的条件艰苦,单看看这来回的道路,就足以让人惊叹万分。而他们硬是日复一日的攀了十八年!

每个星期一的凌晨,都有两位老师在天梯下等待,每个星期五的晚上,都有一群孩子欢快地回到家中。十八年,149名学生,从这里走出了大山,看到了精彩的世界,看到了广阔的祖国。虽然只是小学生,这149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但他们改变了这里的现在和未来,带来了知识的种子。这粒种子在他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当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时,他们盛装打扮。他们没有出过远门,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站在舞台上,他们略显羞涩。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看看天安门,并且留个影。当主持人问到他们的工资时,陆建芳回答说:“我们刚来的时候才100多元,现在200多元了,我觉得很满足了。”多么朴实的的话语,却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弦。我们或许会问,为了200元的工资,浪费了自己十八年的青春,这值吗?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在中国的大地上,在这偏远的的山区,又有多少个李桂林和陆建芳。他们无私的奉献,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托起了教育的蓝天、民族的未来。

李桂林和陆建芳,了不起!

观2014《感动中国》有感

五年级|观后感|550字

“感都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当感动的泪水无声的滑落,当心灵的悸动荡漾在美德的春风里,当道德模范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

黄旭华,一个默默隐藏在大海深处的无名英雄。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毛泽东主席曾指出:“中国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核潜艇早研究出一天,中国就可以找一天摆脱“核武”炸,在荒芜人烟的秘密小岛,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楼的军队大院,黄旭华等第一代核潜艇研究人员几乎都是在百忙状态下走过了自己的青年和中年时代。

正是靠黄旭华等可研究人员不眠不休的努力,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的情况下中国核潜艇人员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设计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四年后正式编入中国海军战斗训练,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黄旭华正是创造了这一伟大工程的中工程师,但他的姓名无人知晓,因为在开工之前,领导重要提出,不能泄漏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工作任务,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他27岁毕业就从未离开岗位,就连父母和二哥的葬礼也来不及参加,献出了一生,但无怨无悔。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强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黄旭华。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动容。

五年级:刘枭寒

观《2010感动中国》有感

四年级|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这里有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其中有讲信义的孙东林,他的哥哥全家因出车祸都死了,他四处筹钱替哥哥给农民工发工资,而且这么多年来,他家从没有欠过工人们的一分钱。

有“活雷锋”郭明义,他做好事二十年,捐资多达12万元,无偿献血600毫升,还资助了180多名贫困生。

有医生王万青,他是上海人,后来去了草原,他治好了草原上许多人民的病,而且他将自己扎根在草原,再也没有回过上海,因为他觉得自己离不开草原,那里的人也离不开他。

有中学教师王茂华,他很爱孩子,在一场火灾中救出了六名孩子,但自己却用生命上了最后一堂课。

还有得了脑癌的孙炎明,尽管身患绝症但他从未请过一天假,他在工作中感到快乐,他一直与病魔作斗争,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敬佩,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活雷锋”郭明义和当代战士何祥美。

郭明义乐于助人,却不求回报的义举深深打动着我,我要向他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班里如果有同学需要帮助,我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现在就多积攒一些零花钱,到时给灾区捐款时就可以多捐些……我相信,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人间会变得更美好!

我还要学习战士何祥美不怕苦、不怕累、百折不挠、发愤图强的精神,在生活中要坚强。可现在的我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前几天在桌脚无意磕碰了一下,我也叫喊了好半天,所以我要努力让自己变坚强,在学习上要不怕苦、不怕累、努力专研,积极向上;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要勇敢地面对它,我想这样我才能跨越人生的障碍,一步步走向成功。

感动中国》真让人感动,同时,它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初三|记叙文|550字

从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举国瞩目,其颁奖词更是以升华的激情和斐然的文采深深的感动了每一位中国人,体现了中国语言特有的魅力!现精选一些感人的颁奖词摘录于此,供同学们学习参考题记

年度颁奖词

郑培民(湖南省,省委副书记)

颁奖词:他身居高位而系心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2003年度颁奖词

巴金(文学巨匠)

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垂不朽,永远闪烁着璀璨的光辉!

年度颁奖词

田世国(当代孝子捐肾救母)

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而今,一个儿子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早已坚如璧石。田世国,他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学籍!

2005年度颁奖词

李春燕(照亮苗乡的月亮)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上天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就是时间,每个人一天只能度过24小时,1440分或86400秒。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宰自己的时间》这个故事,讲的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民家庭。1924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辍学离校,在家帮忙父亲经营小杂货铺。但他从没有停止过对数学的学习。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炎热的夏天晚上,他很少到外面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绊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串门,而是在埋头在家里读书……

读到这儿,我的心里感慨万千:华罗庚爷爷在这么艰苦的生活下,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再看看我们这孩子生活多么优越,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有些人上课都不注意听讲,浪费这宝贵的时间。有更多的同学沉迷在网络上,就这样,他们成为了时间的奴隶,让时间飞逝的流去。

我准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华罗庚爷爷为榜样,刻苦学习;在上课时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在课后,多读课外书,积累知识……

正如赫胥黎所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口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就让我们主宰自己的时间,努力学习吧!

徐州市铜山县实小六年级:刘宇航

感动中国

高一|记叙文|550字

“感动中国”这是从2002年开始就在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定期播放的一个电视节目。它每年颁发十个感动中国英雄人物的奖项,它会向全世界人民宣扬他们先进的英雄事迹,它会向全世界人民彰显着中华民主纯朴的精神风貌。我还记得在2003年的颁奖晚会上,有一个人让我至今难忘。他就是挽救了许多人生命的钟南山。

钟南山——抗击非典的英雄院士年春天,正当全国人民继续贯彻“十六大”精神,为“率先基本实现现化和“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两大历史任务阔步迈进时,一场史无前例——非典席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首先迎击非典疫情的是广东呼吸疾病区医学专家们,在致命病源不明,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早三合理”救治办法,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他们把一个个非典患者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有力的粉碎了“怪病蔓延,无药可医”,“染病必死”的谣言和由此引发的恐慌。而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正是后来闻名全国乃至国际的广州呼吸疾病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在钟南山等义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广东创下了非典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疗率最高的佳绩年6月,广东省举行了“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在会上,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就在这一年,他被评为了“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

“什么是医德,不单纯是对病人的态度,最核心的是解决病人的问题。”这就是钟南山,依然是妙手仁心的医生本色,依然是不断进取的学者风范。

林俊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初一|写人|550字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初一:格子格子格子

《感动中国》观后感

六年级|观后感|550字

何玥,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广西桂林,是一个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当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父母听到她这个决定时,惊讶不已,甚至还责骂她。但是在她死后,家人还是决定完成何玥的遗愿。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患者。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好孩子,还把自己的奖学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给何玥治病,父母已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感动中国》组委会是这样评价她的: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亮把人间照亮。

看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十二岁的花季女孩,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如此残酷的人生,还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为他人着想,实在让我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龄,却经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而没有她那样的宽容和大度;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独生子,却只想着父母和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没有像她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她却如此伟大。因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向她致敬!

六年级:令狐倾雪

今天,我观看了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     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你是多么伟大,让我无法企及 ,在这里我只能说我要向你学习。

《感动中国》观后感

六年级|观后感|550字

2月17日下午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段爱平。

段爱平基层村官,努力改变乡村面貌奉献自己,随着时光地雕刻,脸上已显示着道道皱纹,患了癌症的她,已经非常虚弱了,但她并没有被打败,她的笑容依然挂在脸上,永远留在村民心中。以前,段爱平在一个薪水较高的地方工作,慢慢的,自己积累了百万财产,但是,她并没有花费在自己身上,全贡献给了村民,如今,她已经无家可归,在居民家中生活。

在视频中,有两个镜头让我难忘:一是在段爱平修学校之前的学校,破破烂烂,房顶还破了一个洞。第二是修后的学校,水泥砖搭成的房子,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干净的课桌在教室里。

献给她的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的确,段爱平所在的村庄正在一步步发达,她的积蓄却在一步步减少,曾经当过一会儿“富翁”的她,已经成了穷光蛋。她一心为民,不顾一切地帮助村民,她伟大的形象也已经刻画在了村民心中。

我觉得,段爱平一秉至公的行为值得学习,我们也应该献出自己一份份爱心,她也说过,她奉献出去的爱心,村民们也用实际行动一一回报。段爱平虽说已经很穷了,但我认为她依旧是一个“富翁”,她有无数个爱心已经“发放”,还有无数个爱心在等待,她有用不完的爱心。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六年级:生活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