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700字 650字 900字 500字 800字 550字 450字 1000字 400字
年级:
全部 初二 初一 初三 五年级
我读懂了1000字作文推荐
  •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吸,就是“妈妈”。只是纪伯伦的一句话,但在我心中这句话是难以读懂有似懂非懂的。纳姆爱神什么?母爱难道是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她逶迤着生活的长卷中,如晶莹清澈的水一般浸满每一个空隙,那俩是无色无味无形无影,就是常常让我们在拥有实习以为常好好珍惜享受时无动于衷甚至全然不觉。或许母爱是饭桌上的家常便饭,或许母爱是亲吻的唠叨。对于那些赞扬母爱的话...

    作文《我读懂了母爱

那一次,我读懂了他们

初三|应用文|900字

曾记得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浪费多是因为开采得不合理,小煤窑的开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当煤窑废弃后,那百分之七十几的原煤,就这样成了浪费,当时同学愤慨地说:“都是那些地区的人素质差,根本就不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我们固然有学识,我们固然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但是我们不是他们,...

查看全文

我读懂了生命的真谛

六年级|记叙文|900字

以前的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但是经过了这件事以后,在我童年的沙滩上又多了一只美丽的贝壳。因为我是彻底读懂了生命的真谛,就算希望再渺茫也可以在最后时刻实现自己的梦想。要是没有那感人的一幕,或许我现在也不会懂得吧。谢谢你,小妹妹,大姐姐在这儿祝你幸福,但同样也希望你能在生活中能够甜美一笑...

查看全文

坦然—那一次我读懂了坦然

初三|议论文|900字

自从上了初三,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题海”,每天6时起床22时睡觉,见同学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也难过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不公:“为什么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努力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思想一旦走...

查看全文

我读懂了你

高一|散文|1000字

“我长得很丑。”总是听到你这种近乎于自黑的自我评价,台下也总会有同学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接着往往是你故作沉着的话:“上课要严肃。”让我们不得不小声嘀咕,明明就是你自己自黑的呀!唉,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姚永华老师。高人总有异乎常人的出场,您端着自己的小紫禁砂杯,夹着一沓教案,带着“凌乱”的头发,风尘仆...

查看全文

我读懂了友谊

初二|记叙文|1200字

友谊是关心、友谊是在意、友谊是春雨,滋润了世界万物;友谊是阳光,温暖了点点滴滴;友谊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在黑暗中行驶的迷茫者。友谊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假如世界上没了友谊,我们就得不到分享的快乐与热闹,嬉戏的开心与笑容。得不到成长的动力,打开不了孤独者的大门。友谊如清风,驱散你心头的愁云;友谊如高山,...

查看全文

我读懂了父爱

初二|叙事|1000字

父爱,像大海一样缄默,与大山同样沉寂,像天空一般肃穆!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而我,也是慢慢地走进父亲的心中,去读他那深沉而不易察觉的父爱!曾几何时,每当我生病,总是妈妈在身边照顾我,而爸爸却不见踪影;曾几何时,每当我受挫,总是妈妈在不断安慰我,而爸爸却冷嘲...

查看全文

终于,我读懂了你

高一|记叙文|900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你肩担花锄,挂着纱囊,手拿花帚,从烟雾中缓缓走来。你的眼角仍留有一丝泪痕,是触景生情了吗?站在桃花树下,望着漫天飞舞的花瓣,你是否感到时光的流逝?你如那沁芳阁内一渠灵动的池水,流淌着,是那样的干净,清澈。你从不沾沽名利,不为全权富贵所动心。你与宝玉在园中一起看《...

查看全文

那一次,我读懂了诚实

五年级|叙事|900字

诚实,是一种做人的品质。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而我在那一刻深深地读懂了这两个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小陈,小周和小赵相约去世纪公园进行羽毛球双人对打比赛。我和小赵一组,小陈和小周一组。我们规定:四点之外算出界。比赛开始了,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开局我...

查看全文

我读懂了你,妈妈

初一|记叙文|1000字

.人们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母亲的爱,如夏日一阵清凉的风;母亲的爱,如黑夜利益占有着微弱的灯光的烛台;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温柔的,是和蔼的,是无私奉献的,是不求回报的,因为我读懂了母亲的爱。母亲的爱,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在快乐的生活中慢慢长大;有事,一个小小的、不被注意的举动;一句”天冷...

查看全文

终于,我读懂了你

高一|散文|900字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题记初识你,是源于课本上的“东山再起”一词。当时听了老师的介绍,说你二十之时归隐东山,四十又再次出仕。听了这些,我只觉此人实在纠结,既要归隐,又何来“再起”之说?归隐山林二十余载,到底是放不下外界的繁华万千,真真是令人不齿。然而不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