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明媚的一天中午,阿婆教我做汤圆。阿婆先揉好一团面粉,再搓成一条条长长的面粉,然后切成一个个像馒头一样大小面粉,我们再把它们搓成圆圆的再挨个钻个洞,把芝麻糊和豆沙放进去,最后捏捏揉揉,一个汤圆就做好了。阿婆把我们做的汤圆放锅里煮了五六分钟就出锅了。香喷喷的汤圆可好吃了。...
作文《汤圆》
汤圆
阳光明媚的一天中午,阿婆教我做汤圆。阿婆先揉好一团面粉,再搓成一条条长长的面粉,然后切成一个个像馒头一样大小面粉,我们再把它们搓成圆圆的再挨个钻个洞,把芝麻糊和豆沙放进去,最后捏捏揉揉,一个汤圆就做好了。阿婆把我们做的汤圆放锅里煮了五六分钟就出锅了。香喷喷的汤圆可好吃了。...
汤圆
张静茹
一下飞机,他便风尘仆仆地赶回家。
照例,桌摆了3碗汤圆,是那种精工细做的三全凌汤圆,妻儿默默地等着他回来……
十多年前,他们结婚了,拥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吃汤圆。不久爱情的结晶诞生了,大概是因为遗传,这小家伙也出奇地爱吃汤圆。
每个周日下午,她总是调好一盆香甜的红豆枣泥馅,揉一块粘粘的糯米面团。那时买汤圆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只好自己动手。他和儿子也来帮忙。因为他经常错把盐当作糖递给妈妈,或者把糯米面撒得到处都是。
准备工作做好了,做汤圆好像是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他们爷俩在做汤圆时经常偷吃小盆里的馅,被她发现了,总是假愠地皱皱眉头,用粘上糯米面的手送给儿子一个可爱的小白鼻头,送给他一个白嘴唇,这时儿子拍着手叫起来:“爸爸吃了带鱼鳞!”他们都笑了。
一会儿,白白胖胖的汤圆下锅了,像一群可爱的小鱼翻滚在波浪中,她笑呵呵地看那父子俩在争剩下的馅,最后儿子总是赢家,他仰起了粘上馅的小脸向爸爸炫耀:“我多棒!”
之后一家人便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吃汤圆。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
就这样过了几年,他成了公司的副经理,一家人也搬进了别墅,告别了曾经留下他们无数欢声笑语的小屋。
由于他常常外出,全国各地四处跑,汤圆也成了迎送之品,不过变成了商店里出售的那种速冻汤圆,档次自然高了。
每次吃这种汤圆,他们总觉得淡然无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似的,但究竟少了什么,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不如从前的汤圆那般好吃。是馅不行,还是自己口味高了,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
他回到家,看到妻儿坐在桌旁等他,顿时感到一股幸福涌上心头,但想到迎接他的可能又是那速冻的汤圆,心里顿时又凉了半截。
儿子站起来,拉起他向厨房走去,他猛地发现儿子已经比自己高了半头了。
来到厨房,他惊呆了,操作台上摆着一块案板,还有一块糯米面团,旁边是一小盆和从前一模一样的红豆枣泥馅!
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眼睛湿润了,不禁拥住了妻子,吻了吻长出胡子的儿子。
他把西服、衬衫……这商场上的客套玩意儿全脱了下来,穿着背心,挽着裤腿儿,趿着一双大拖鞋在厨房里忙来忙去。
于是夜幕下又重新出现了一家人和和睦睦地围坐在一起包汤圆的景象。
儿子和他争抢着甜甜馅,她边包汤圆边笑呵呵地注视着他们,案板上出现了奇形怪状的汤圆,还夹杂着一些整整齐齐的汤圆……
夜空中,星星簇拥着月亮,招来了乌云躲在后面偷偷地看着……
评语:情节曲折、有新意。词语优美,积累丰富的词汇。全文突出了浓浓的亲情。能对人物的心理深入的剖析,是篇很好的习作。
陈昌卫
提起我最喜欢的美食,我想起了关于这种美食的一则谜语:“河里一群鹅,漂的漂,落的落”。这是什么呢?
其实,这种美食也并不特别,只不过,平常时间,我们都很少能够品尝,可是一到春节,尤其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可都是少不了的呢!
它就是汤圆。
我爱吃汤圆,也爱看它漂在水中的样子。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做汤圆,只见妈妈先把糯米面倒进盆里,用开水调和后,把它揉成一个面团,然后每一次从面团上抓起一小团面,在手里圆成一个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中间放糖,再把它们圆成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形状,待锅里的水开了之后,就全部放下去。妈妈盖上盖子,便只剩下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了。贪吃的我,常常偷偷揭开盖子看着,只见那一个个白色的小球摆放在水底,不一会儿,却有几个先漂了上来,接着又是几个,渐渐的,便漂的漂,落的落了,煞是可爱。
不知不觉,妈妈用沾满了面粉的手点了一下我的鼻子。原来,看着锅里的汤圆,我早已“垂涎三尺”了。于是,妈妈找来碗筷,从锅里挑拣起几个漂着的汤圆,汤圆上冒着热气,可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赶紧用筷子夹开一个只往嘴里塞,烫是烫,可那软绵绵,香甜甜的感觉实在是好极了。我不由得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妈妈告诉我,汤圆还可以包许多种馅,有的把蔬菜包在汤圆芯里,说是可以防止上火,有的喜欢吃甜的,就往汤圆芯里放些红糖末。至于大家喜欢在新年里吃汤圆,妈妈说,汤圆象征着幸福团圆,它的名字更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提起我最喜欢的美食,我想起了关于这种美食的一则谜语:“河里一群鹅,漂的漂,落的落。”这是什么呢?其实,这种美食也并不特别,只不过,平常时间,我们都很少能够品尝,可是一到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吃。没错它就是汤圆。
我爱吃汤圆,也爱看它漂在水中的样子。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做汤圆,只见妈妈先把糯米面倒进盆里,用开水调和后,把它揉成一个面团,然后每一次从面团上抓起一小团面,在手里圆成一个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中间放糖,再把它们圆成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形状,待锅里的水开了之后,就全部放下去。妈妈盖上盖子,便只剩下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了。贪吃的我,常常偷偷揭开盖子看着,只见那一个个白色的小球摆放在水底,不一会儿,却有几个先漂了上来,接着又是几个,渐渐的,便漂的漂,落的落了,非常可爱。
不知不觉,汤圆好了于是,妈妈找来碗筷,从锅里挑拣起几个漂着的汤圆,虽然看起来非常的烫可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赶紧用筷子夹开一个只往嘴里塞,烫是烫可是很美味。
妈妈告诉我,汤圆之所以叫汤圆是因为它象征着幸福团圆,它的名字更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所以家家户户一到元宵节就要吃汤圆。
地球角落六年级:李秀然
提起我最喜欢的美食,我想起了关于这种美食的一则谜语:“河里一群鹅,漂的漂,落的落。”这是什么呢?其实,这种美食也并不特别,只不过,平常时间,我们都很少能够品尝,可是一到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吃。没错它就是汤圆。
我爱吃汤圆,也爱看它漂在水中的样子。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做汤圆,只见妈妈先把糯米面倒进盆里,用开水调和后,把它揉成一个面团,然后每一次从面团上抓起一小团面,在手里圆成一个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中间放糖,再把它们圆成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形状,待锅里的水开了之后,就全部放下去。妈妈盖上盖子,便只剩下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了。贪吃的我,常常偷偷揭开盖子看着,只见那一个个白色的小球摆放在水底,不一会儿,却有几个先漂了上来,接着又是几个,渐渐的,便漂的漂,落的落了,非常可爱。
不知不觉,汤圆好了于是,妈妈找来碗筷,从锅里挑拣起几个漂着的汤圆,虽然看起来非常的烫可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赶紧用筷子夹开一个只往嘴里塞,烫是烫可是很美味。
妈妈告诉我,汤圆之所以叫汤圆是因为它象征着幸福团圆,它的名字更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所以家家户户一到元宵节就要吃汤圆。
那天晚饭后汤圆突然决定不走了。他告诉哥们儿他想在家睡一夜,其实他是想同父亲好好谈一谈,因为那个一排三号空着,何况一年的学费他可以自己掏。哥们儿都劝他回城去跳舞,说家里连电视也没有,多没意思,可汤圆执意不肯。
等哥们儿慌慌地走了,等两个吃得心满意足的弟弟都心满意足地睡了,汤圆便泡上茶,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下来。
刚上桌时汤圆很紧张,因为能够饭后同爸爸一起摆谈是儿子已经长大的标志,而八个月以前汤圆还只有尽量缩小了身子躲在角落里听爸爸从妈妈开始一直骂到家中那头老也长不大的疙瘩猪。
想到这些汤圆便偷眼去望爸爸。这时如果爸爸脸色稍不光生他就会下桌悄悄地躺在两个弟弟中间再不出声。可爸爸和颜悦色没半点不高兴的样子,于是汤圆放心地坐了,并从西服袋里摸出烟来,是红塔山而且翻盖而且加长。
汤圆很熟练地撕掉封纸,翻开盖往上轻轻一抖,便有两支烟跳出一小截,张开嘴咬住一支,然后把手伸向爸爸。他爸看得呆了,先是嘴往外努努,觉得不对劲,又伸出手去抓那高出的一截烟,汤圆看见那手竟抖抖的。
于是汤圆不再拘束,而是放得很开。他一边喝着茶一边很随意地跟爸爸妈妈摆许多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的事。
那一晚汤圆想到自己该经常回来,让家中欢喜欢喜。他甚至想过有没有必要把这间屋子整修整修,再不济也得买几样像样的家具。但是他再没想过重新回学校的事,而且从那天以后学校对他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只有在深夜熟睡时才从记忆的最深处走出来使他在梦中再去回味一下那琅琅的书声那坑洼的教室那炒栗子的香,也时常在梦中读那首他喜欢的《瀑布》。
后来那屋子并没整修,家具也没买,不过汤圆倒是做到了三天两头回家看看,而且每次回家从没空过手。汤圆妈曾许多次感慨说她三个儿子就汤圆有本事又替妈妈想。
每年元宵节,妈妈就要给我做汤圆。汤圆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扁的,而是圆形的。
汤圆不仅形状秀气,而且很美味。汤圆里面有着又香又甜的芝麻馅。煮熟后把汤圆舀起来,锅里还散发着一股清香,再看一下那可口的汤圆,就让人直流口水。咬一口,恩,真好吃,又看着那谈员里面的芝麻馅慢慢的流了出来,于是再吃一口,恩,真甜啊。吃完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关于元宵节,还有一个传说:自从嫦娥上天后后奕一直很悲伤,有一天,一个童子走来对后奕说“明天一做一盘圆子放在西北角,嫦娥就会和你聚在一起。”说完童子就不见了,第二天,后奕做了一盘圆子,放在西北角,不一会嫦娥真的下来了和后奕聚在一起。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汤圆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吃汤圆有着特殊意义。它代表着团圆,又代表着吃了汤圆又长了一岁的意义。
今天又是搓汤圆的日子。我兴奋地睡不着觉,跃跃欲试。早早地起床。问妈妈几时可以搓汤圆,妈妈说了,要到晚上才可以的。我满怀期待。好不容易地盼到了晚饭后。
“开始搓汤圆了”。妈妈对我说。我们准备好了材料和用品:有糯米粉。两个盘子。一个大盆和一盆开水。首先,我们把糯米粉倒进盆子里。然后加入适量的开水。再用筷子不停搅拌。到了一定程度后。就用手反复揉压。揉的次数越多,糯米团就越柔软。越有韧性。这样搓起来更容易,吃起来口感更好。过了一大会儿。糯米团就做好了。
接着。可以搓汤圆了。我开始先把糯米团搓成条状。再分成小块,然后再搓成汤圆。我一会儿把汤圆搓得大大的,一会儿把汤圆搓得小小的。看起来参差不齐。我搓的汤圆虽然不好看。但我也很高兴。因为听说那样不影响口感。
尔后。我和爸爸一起再用刚才剩下的糯米粉重新开始制作。咦。怎么有点怪怪的感觉呢?糯米粉老是搓不成团,粘性不好。老是散开着。是什么原因呢?我和爸爸比较一下两次制作步骤的的差别,发现了原因所在了。原来刚刚加的水的温度不够高。所以才会导致糯米团不粘。爸爸连忙把水加热。再加入到不成团糯米团上。可惜一切太迟了。还是没有之前那样理想,但挽救了一点点。都已经做了。所以不能这样白白浪费。别人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我们这一次可以说是”成功是失败之爹了”。
第二天早晨。我刚刚醒来。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我连忙起床看看是什么东西这么吸引人。原来是妈妈在煮汤圆,我顾不上别的。就赶紧盛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一碗接着一碗,胃口大开,最后,我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汤圆。恨不得将所有的汤圆都吞下去……
我很爱吃汤圆。也喜欢自己搓 汤圆您也跟我一样吗?
元宵佳节即将来临,恰巧也是新年期间,而元宵节的代表食物是什么?毫无疑问,正是味道十分美味的汤圆。每每想到汤圆,就会同时想到清朝一位诗人的诗,“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因为正逢新年,到家里做客的客人很多,正在元宵前两天的时候,姑姑来了家里。妈妈和姑姑兴致勃勃的聊了许久,突然聊到大后天的元宵节,妈妈来了兴致,推推我的肩膀,说教我学做汤圆。
当时我正在看电视,一边啃着苹果,听到妈妈的话,也就随口应了句“好”。我本这只是妈妈的一句玩笑话语,当了十二年的母女,我难道不了解她?常常说要做什么,到最后也没做成,何况我倒从不知道她会做汤圆。
没想到第二天,妈妈竟然早起上街去买了做汤圆要用到的馅料和面粉。我当时十分诧异,妈妈捣鼓好了汤圆馅料,叫着我的名字,让我跟她进厨房去。
当时我就猜到她是要教我做汤圆,虽说有些惊讶,但是心想:汤圆看上去很好做嘛,试试看也未尝不可。于是跟着妈妈的脚步进了厨房。
现下是大冬天,正好是最冷的那几天,厨房的窗户都因为呼啸的大风和时不时的大雨而关着,偶尔发出风雨夹击敲打的声音。可妈妈依旧挽起衣袖,用冷水洗了手,从面粉袋里撒下白白软软的面粉。
妈妈没有看我,手已经开始在忙活了。她说:“我先示范一遍,你看着我怎么做的,我想你这么大了,怎么说都应该能看懂。”我点点头。
接着妈妈又说:“首先要加一点油,再放点水,记住,水是不温不热的最好了。这样的面粉才不会过硬或者太软。”说着就放入油,加了水下去。我现在是似懂非懂,不过还是记下了妈妈的话。
因为家里没有擀面棍,所以只能用手。妈妈的手在面粉上左右捏着,面粉的每一部分都被妈妈的手碰到,她的手是正常的黄色肌肤,到了冬天被冻得有些发红,可是一碰过白似云的面粉,立马变成白色,就像一下子从一个黄种人变成了白人一样。假如不是亲眼见到妈妈在搓面粉,她就这样不洗手走出来,我一定会以为她的手染成了白色。
我常在电视上看见别人捏面粉,可是真正看见又是不一样的感觉。只见妈妈熟练的动着手,用手大力揉捏着面粉,面粉渐渐变成了一团的形状。妈妈反复做着这样的动作,我在一边仔细的看着,我对做汤圆已经起了浓厚的兴趣。
大约过去十分钟,面粉依旧是团形,但不像刚才那样硬,而是软趴趴的。妈妈此时又开口道:“面粉已经弄好了,我们接下来要加馅了。”
听到这话,我又瞪大双眼,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妈妈从那团面粉里捏下一块,揉成圆形,用食指和中指在圆中心戳下去,圆形面粉凹下去一块地方,用勺子将花生馅放进去,然后在那个被戳开的地方慢慢的捏,直到开口的逢被合起来。
这时妈妈又仔细的将其他地方捏圆,到最后成了一个圆形汤圆。我定睛一看,不禁大呼:“好厉害!”妈妈弄的汤圆实在是圆,而且白白的、小小的。
妈妈似是得意的笑了,道:“好了,第一个汤圆正式完工!不过我们的目标可是要做三十个汤圆噢,我一个人可是忙不过来的,所以你要学会怎么做,以后就可以帮妈妈。”
我听到这话,连忙点头,说:“是!我当然会!不过妈妈,我想您得先让我试试怎么做。”我露出笑嘻嘻的表情,不用说我也知道此刻我笑得有多奸诈。我当然是十分渴望赶紧自己尝试一下的,而且它看上去又那么容易。
妈妈无奈的指了指刚才剩下的面粉:“好好好,那么这团面粉就是我交给你的任务了,应该还能做五个的,你就把这团面粉用完吧,一点也不许剩,而且等会儿我要检查你的成果。”我大力的点头,仿佛害怕妈妈反悔。
我像是“正要做人生中最大的事”一样紧张,同时却又异常兴奋。我颤巍巍的把手放在那团面粉上,小心翼翼的捏下一块,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做汤圆。我本以为是十分简单的事情,可是当我揉了许久都不能揉成圆形的时候我就急了,怎么办?为什么捏个圆形这么难,哎呀,妈妈捏得多圆啊,就像一个球。可是我怎么不行?
我瞥了眼盘子里摆放整齐的三个汤圆,妈妈已经做好三个了,放在第一个位置的就是妈妈第一次做的那个小汤圆,它们都那么圆,可是……我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那个“惨不忍睹”的未成形,一点不像汤圆皮的东西……
唉,我重重的叹了口气,真想放弃。但是这时妈妈却说:“不行,你可是答应了要学的,怎么能中途放弃?不过你要想出去外面慢慢看电视啃苹果的话,我也只能自己忙活了。”妈妈的话无疑是激将法,我本来心里就不想放弃,听到这话更是坚定决心。
于是我继续动起手,又捏了一两分钟,才勉强捏成一个还算像模像样的圆形。好吧,看来也只能这样了,至少没有刚才难看了。我这样想着,就要进行下一步——放馅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也是将那圆中心的位置往下按,再放入花生馅,一心以为这次要成了,但是没想到馅放得太满,竟然无法将汤圆合起来。我只好把露在外面的花生馅都扫下去,又重新做了一遍。
很好,我对着自己手中的那块唯一也是第一个成品露出挫败的神情。面前这个不圆又十分难看的,根本就不像是汤圆的东西,真想放下它马上跑出去看电视而不是继续做下一个,哪怕是被妈妈嘲笑也好,毕竟这实在是太难看了。
妈妈这时扭过头,看见我手中的汤圆,不禁“噗嗤”笑出声来,我警惕的将手放到背后,不让妈妈看到。“这样吧,我再来教你一遍好了。”
我虽然看上去极其不愿,但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嘴里还是慢慢说道:“那……好吧……”
妈妈不厌其烦,耐心的指导我,这下我终于恍然大悟,继而懂得了一些诀窍,第二次独立做汤圆,已经比开始有些起色了,虽然说依旧是不圆,好歹终于有个汤圆的样子了。
接下来我又陆续做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五个做完的时候还剩下一点面粉,不过那点面粉已经不够做第六个了,而我将剩下那点也弄得脏兮兮的,妈妈看见也不愿用这点混进别的面粉里,干脆扔进了垃圾桶里。
妈妈也快做完了,趁着这会儿,我仔细的观察我做好的五个汤圆。恩,我突然想给自己一个大拇指——假如不看前两个汤圆的话,那就真是太完美了。
到了第二天晚上,妈妈将我们昨天做的那三十几个汤圆给煮了——是当时用的时候剩下了一点面粉,于是比计划多做了几个。我和爸爸妈妈乐滋滋的坐在客厅上一边看节目一边吃着滚烫的汤圆,心里别提多美。
2014年元宵节的这天,我学会了做汤圆,同时我很想对妈妈说一句“妈妈你真棒”,她做的汤圆实在是太好看了。我想除非我再学一段时间,否则是不可能达到她那种地步的。
妈妈那天晚上跟爸爸开我玩笑说:“你女儿可本事了,学会了做汤圆。”
爸爸被这话逗得哈哈大笑起来,我则是恨不得一头钻进被窝里,妈妈这么说真是要让我羞愤死,我依然忘不了第一次做的那个汤圆。很不幸的是,就在刚才,我亲口吃下了自己做的那个惨不忍睹的汤圆……
这天夜里,有人家在放烟花,烟花升上空中,五颜六色绚丽缤纷,虽然夜晚很冷,但我却觉得很温暖……
时间就像一颗流星一样,瞬间从我们的身边划过。不知不觉间,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做起了汤圆,我们家也不例外。
元宵节的早晨,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窗外的白雾还没散去,外婆早已经在厨房做汤圆,我就在旁边看外婆做汤圆。汤圆准备封口的时候,外婆就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铜钱,我疑惑不解的问:“外婆,以为什么拿出一个铜钱出来呢?”外婆笑着对我说:“这个叫做平安钱,把平安钱放在汤圆里,吃的时候谁吃到平安钱,就可以在这一年中平平安安的。”说完,外婆就把铜钱洗干净,塞进了一个汤圆里,就开始封口了。封好了口,外婆拿出一个小锅子,往锅子里面放半锅水,就把汤圆放进里面,盖上盖子,开小火慢煮。过了10分钟左右,外婆把盖子打开,顿时一阵雾气从锅子里面冒了。一个个汤圆就像一个个孩子,冒出来以后一直在里面打滚。外婆把火给关上,把一个个汤圆放进一个小碗里面。
晚餐时间到了,外婆把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了餐桌上,大家都迫不及待开吃起来了,只有爸爸没有急忙的吃,静静的坐在那里。吃过了一会儿,汤圆只剩下一个了,也没有吃出一个平安钱,我想:平安钱一定在这里面,哈哈,平安钱是我的了。当我正想夹汤圆的时候,原本静静不动的爸爸突然动起了筷子,夹了最后一个汤圆,吃进了嘴里。嚼了一会,爸爸从嘴里拿出一个东西,我们凑过去一看,竟然是平安钱。我生气的说:“不公平,爸爸等我们把没有平安钱的汤圆吃完了才夹有平安钱的汤圆。”爸爸说:“哼,夹到了就是我得到了,现在汤圆在我的肚子你,你进去拿啊。”“你—你—你气死我了。〝爸爸也没说什么,就回书房工作了
今天可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吃汤圆,我发誓,我下次一定也要拿到平安钱。
理由:已经在别的网站公开发表,所以注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