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我心中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文章,文章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只有9岁的女孩叫倪冬艳,她家里很贫寒,她的爸爸已经去世了,妈妈又落下了残疾,家里的重担压在了这个年仅9岁的小冬艳身上,她一直孝敬妈妈,并获得了敬老奖,当她到城里去领奖时,服务员递给她苹果吃,可她怎么也舍不得吃,把苹果留给了妈妈。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文章中的倪冬艳孝敬母亲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一个大人照顾几岁的孩子容易,而一个几岁的孩子要照顾一个大人就太难了。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倪东艳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那么好。曾经有人说过要收养倪东艳,但是她拒绝了。理由是,爸爸去世前告诉她要照顾好妈妈,而且妈妈的话只有她才能听懂,这是多么纯朴而珍贵的亲情!这份情感,正是世间千百年来传颂着的“孝”啊!
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连动物都懂得孝敬,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不,我们不是不能,是没把孝敬放在第一位。我们应当孝敬长辈,让世界的每一对父母,每一位老人感到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没有将他们抛弃。
父母是我们的培养液,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真爱孩子的父母用知识浇灌我们,用关爱滋润我们,父母教我们走路教我们说话,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古今中外,多少个孝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元末明初的王冕,在他七岁的时侯,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个人来支撑,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王冕读书。可是,没过几年,由于田地的收成不好。母亲再也供不起王冕读书了,王冕只好给隔壁家放牛。从此,王冕每天就牵着牛到河边放养,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一边放牛一边看书。隔壁家对他还好,一天供他两顿饭,还给他两个钱零用,如果遇上隔壁家供给他的饭里有肉,他不舍得吃,拿回家给母亲吃。画荷花赚钱后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就懂得孝敬父母,而我们这一代的小孩,不用干活,不用养家,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拥有的这些,不都是我们的父母用汗水换来的吗?不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吗?然而,我们却不懂得孝敬父母,就连帮父母捶捶背,倒杯茶都不愿意,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这些吗?
如今,我们都已经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了,应该懂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了。记得有一次,我爷爷生病了,病的很严重,就住进了医院。每天,妈妈上班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就连忙煮起饭来,生怕晚一点爷爷肚子饿,我看着妈妈在厨房里那忙碌的身影,以其脸上那劳累的神情,情不自禁的心疼了,连忙挽起袖子,帮妈妈洗菜。妈妈看到这儿,会心地笑了。我们把好吃的饭菜送到了医院,爷爷吃了我洗的菜,夸我到:“我家的孙女长大了,真是一个会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是的,孝心无价,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要时刻铭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广大,做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文章,文章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只有9岁的女孩叫倪冬艳,她家里很贫寒,她的爸爸已经去世了,妈妈又落下了残疾,家里的重担压在了这个年仅9岁的小冬艳身上,她一直孝敬妈妈,并获得了敬老奖,当她到城里去领奖时,服务员递给她苹果吃,可她怎么也舍不得吃,把苹果留给了妈妈。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文章中的倪冬艳孝敬母亲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一个大人照顾几岁的孩子容易,而一个几岁的孩子要照顾一个大人就太难了。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倪东艳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那么好。曾经有人说过要收养倪东艳,但是她拒绝了。理由是,爸爸去世前告诉她要照顾好妈妈,而且妈妈的话只有她才能听懂,这是多么纯朴而珍贵的亲情!这份情感,正是世间千百年来传颂着的“孝”啊!
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连动物都懂得孝敬,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不,我们不是不能,是没把孝敬放在第一位。我们应当孝敬长辈,让世界的每一对父母,每一位老人感到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没有将他们抛弃。
父母是我们的培养液,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真爱孩子的父母用知识浇灌我们,用关爱滋润我们,父母教我们走路教我们说话,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古今中外,多少个孝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元末明初的王冕,在他七岁的时侯,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个人来支撑,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王冕读书。可是,没过几年,由于田地的收成不好。母亲再也供不起王冕读书了,王冕只好给隔壁家放牛。从此,王冕每天就牵着牛到河边放养,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一边放牛一边看书。隔壁家对他还好,一天供他两顿饭,还给他两个钱零用,如果遇上隔壁家供给他的饭里有肉,他不舍得吃,拿回家给母亲吃。画荷花赚钱后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就懂得孝敬父母,而我们这一代的小孩,不用干活,不用养家,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拥有的这些,不都是我们的父母用汗水换来的吗?不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吗?然而,我们却不懂得孝敬父母,就连帮父母捶捶背,倒杯茶都不愿意,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这些吗?
如今,我们都已经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了,应该懂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了。记得有一次,我爷爷生病了,病的很严重,就住进了医院。每天,妈妈上班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就连忙煮起饭来,生怕晚一点爷爷肚子饿,我看着妈妈在厨房里那忙碌的身影,以其脸上那劳累的神情,情不自禁的心疼了,连忙挽起袖子,帮妈妈洗菜。妈妈看到这儿,会心地笑了。我们把好吃的饭菜送到了医院,爷爷吃了我洗的菜,夸我到:“我家的孙女长大了,真是一个会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是的,孝心无价,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要时刻铭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广大,做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第一小学四年级:黄芷璇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和爸爸妈妈一同看过一个电视:一个小男孩看见妈妈在帮他的奶奶洗脚,小男孩想了想,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迈着不稳的步子,端来满满的一盆水给妈妈洗脚,妈妈开心的笑了。我的爸爸妈妈看得很入迷,可我却觉得非常奇怪,想不通这有什么好看的?
今天,我长大了,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学会了识字,也爱上了阅读。我读过很多的书,其中也有很多是有关孝德的真实故事:有独立照顾妈妈的孝女、有牵挂双亲的奥运冠军、有为救爸爸而自己受伤的孝子……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读了这些故事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会那么喜欢看那个电视了,那是孩子在尽孝心,对妈妈浓浓的爱啊!
在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孝德文化是极为重要而且是最为值得骄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孝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承担,更是一种责任。孝还是关心尊敬父母,是一种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一个有孝心的人,他的心地是善良的,是懂得礼让同时也是勤勉的。
今天,当我也同样端着满满的一盆水,走到妈妈面前帮妈妈洗脚时,妈妈笑了,说:“宝宝,你懂事了!”我和妈妈相对注视着,都幸福的笑了。这一刻,我们觉得温暖极了!原来,孝是多么让人感到幸福温暖的一件事啊!
我要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做个有爱心、有孝心、有道德、尊师敬长的好孩子。
我在《广西青少年网》上,认真阅读了“孝德好书大家读”专栏上的每篇文章,这些精选的一个个孝德好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激励着我,特别是《苹果留给妈妈吃》这个孝德故事更是令我感动不已,浮想联翩……
这个孝德故事主要说:9岁的倪东艳同学,在她8岁的时候爸爸死了,她独自一个人照顾天生智障的妈妈,妈妈患小儿麻痹症,走不了路,8岁的倪东艳就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整天忙碌在妈妈的床前和厨房之间,有时炊烟呛得她不停地咳嗽,煮好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一双小小的手换洗妈妈身上的一件件脏衣服……倪东艳的家,在距离重庆市400公里外的黔江区鹅池镇方家村,她的家坐落在山腰上。爸爸走了,小东艳和妈妈在这里单独生活了一年多,她以一个孩子的坚韧和顽强天天服侍妈妈,跟妈妈一道过起了艰难而又不乏快乐的日子,并以此感动了社会各界,被评为重庆市年龄最小的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在领奖会期间,一位服务员姐姐送给倪东艳一个苹果,她总是舍不得吃,姐姐不解地问她时,东艳踮起脚尖附在服务员姐姐耳边悄悄说:“我想留给妈妈吃……”尽管是到城里来领奖了,但她心里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妈妈!
我比倪东艳大两岁,与她相比真是太惭愧了,在家里我一点家务事也不会做,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都不愿意干,总是跑去玩耍或是上网玩游戏。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有急事外出来不及做午饭了,就把面条、配料等准备好在桌面上,留下便条:“女儿,爸爸妈妈要到乡下外婆家有急事,天黑才能回来,你自己煮面条吃吧!”放学回家我已是饥肠辘辘了,想起往日一进家妈妈就为我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今天却要自己煮,心里的怨气真是不打一处来,边装锅边埋怨,而液汽炉的火老是打不起来,我气愤地把液汽炉的开关开到最大挡,突然,“哧”的一声,一股火苗蹿上炉面,我的手也被烧伤了……如今看了倪冬艳的孝德故事后,我感到很惭愧,倪冬艳8岁就能照顾残疾的妈妈,而我的爸爸妈妈半天不在家,自己煮一餐面条也煮不成,真是太惭愧了!
学习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孝德文章后,我也要像倪东艳一样,在家里要做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自己做,减轻大人的家务负担;在学校里我不仅要尊师、孝师,而且还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孝在我心中,争当孝德好少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成为一位孝德好少年!
广西河池罗城县罗城仫佬族东门镇第一小学六年级:凌乱小年华
什么是孝,不就是单单的一个字吗?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不,它有极大的意义,可不光只是一个单单的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呢!
从我们牙牙学语开始,念着三字经,读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慢慢地体会这个“孝”,并依偎在父母怀抱中说长大买大房子给父母。长大了渐渐地明白了“孝”的含义,“孝”就是恭敬父母,不让父母操心。而且孝是我们的义务。
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幅画面。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妈妈连忙陪我去医院。雨珠打在妈妈背上已经湿透了。那时我还小,打针时我“哇哇’大哭,妈妈看着心疼地说:”好孩子,不哭妈妈在这。“那时天气比较冷,针瓶里的药水进入我身体里凉凉的,妈妈就把她那温暖的大手放在我这被药水凉着的小手上,顿时我就感觉到了温暖。每当我生病时,母亲都会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小时候,都觉得,这是全天下母亲都应该做的。先在渐渐地长大了,已经懂得孝是什么了。父母做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我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孝顺父母吗?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现在我已经可以孝顺父母了。我会轻轻地捧上一盆温温的水,带走父母腿脚的酸痛,使父母没有那么辛苦:我会缓缓地递上暖暖的手,抹平母亲眼角的皱纹,使母亲永远美丽。现在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
“百善孝为先”,我们大家要记住“孝”在我心。因为这是我们的义务。
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文章,文章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只有9岁的女孩叫倪冬艳,她家里很贫寒,她的爸爸已经去世了,妈妈又落下了残疾,家里的重担压在了这个年仅9岁的小冬艳身上,她一直孝敬妈妈,并获得了敬老奖,当她到城里去领奖时,服务员递给她苹果吃,可她怎么也舍不得吃,把苹果留给了妈妈。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文章中的倪冬艳孝敬母亲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一个大人照顾几岁的孩子容易,而一个几岁的孩子要照顾一个大人就太难了。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倪东艳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那么好。曾经有人说过要收养倪东艳,但是她拒绝了。理由是,爸爸去世前告诉她要照顾好妈妈,而且妈妈的话只有她才能听懂,这是多么纯朴而珍贵的亲情!这份情感,正是世间千百年来传颂着的“孝”啊!
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连动物都懂得孝敬,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不,我们不是不能,是没把孝敬放在第一位。我们应当孝敬长辈,让世界的每一对父母,每一位老人感到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没有将他们抛弃。
父母是我们的培养液,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真爱孩子的父母用知识浇灌我们,用关爱滋润我们,父母教我们走路教我们说话,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古今中外,多少个孝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元末明初的王冕,在他七岁的时侯,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个人来支撑,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王冕读书。可是,没过几年,由于田地的收成不好。母亲再也供不起王冕读书了,王冕只好给隔壁家放牛。从此,王冕每天就牵着牛到河边放养,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一边放牛一边看书。隔壁家对他还好,一天供他两顿饭,还给他两个钱零用,如果遇上隔壁家供给他的饭里有肉,他不舍得吃,拿回家给母亲吃。画荷花赚钱后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就懂得孝敬父母,而我们这一代的小孩,不用干活,不用养家,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拥有的这些,不都是我们的父母用汗水换来的吗?不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吗?然而,我们却不懂得孝敬父母,就连帮父母捶捶背,倒杯茶都不愿意,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这些吗?
如今,我们都已经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了,应该懂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了。记得有一次,我爷爷生病了,病的很严重,就住进了医院。每天,妈妈上班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就连忙煮起饭来,生怕晚一点爷爷肚子饿,我看着妈妈在厨房里那忙碌的身影,以其脸上那劳累的神情,情不自禁的心疼了,连忙挽起袖子,帮妈妈洗菜。妈妈看到这儿,会心地笑了。我们把好吃的饭菜送到了医院,爷爷吃了我洗的菜,夸我到:“我家的孙女长大了,真是一个会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是的,孝心无价,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要时刻铭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广大,做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第一小学四年级:黄芷璇
孝!何为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一个人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首先就是做到“孝”。
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在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孝心,一个人的孝心有多少则他就离成功有多近的距离,成功以否都在于这个人是否有孝心。
现在社会中有许多有孝心的儿女都有这样一个愿意,希望父母能身体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当我们成就一番事业时,当工作不忙的时候,当儿女成人之后,我们一定会给父母更多物质上的富有,一定会多陪陪我们的父母让父母能开开心心的享受天伦之乐。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也别忘了人生有限,时间的短暂,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流逝,而我们双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披上了银发,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生命的终点。当我们认为有时间.有条件尽孝时,“子欲孝而亲不在”。孝敬的大门永远永远地关闭了,这样一来留存在你心中的是无法弥补的悲伤.遗憾和悔恨!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粗心懈怠而错失尽孝的良机,最后万般的伤悲。“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这就提醒我们要记得“忙碌是不能不尽孝的理由和借口,我们作为儿女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挤出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下我们年迈的父母,以表达我们的孝心和报答养育之恩。
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问题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孝心。有钱尽孝固然是很好,但孝子大多都是出自贫穷家庭里的孩子最多,此所谓“家贫才能出孝子。”虽然说“孝”与金钱有些内在的联系,但是孝心和金钱不能等量的来看待,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有钱的人就拿山珍海味的的来‘孝顺’父母,而生活条件差的人就谈不上什么山珍海味了,只能从精神上来报答父母了。其实父母并不希望吃什么贵重的食物,虽然“民以食为天”,但是父母更多的是希望精神上的满足。儿女大了各各都出去工作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家中,这让他们感觉很孤独.很寂寞,他们理解儿女的工作繁忙不能永远地陪在身旁,为此他们多很希望节假日的快快来临,这样就可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啊!这就是现代所有母亲的心愿。父母处处都为我们着想我们怎么能不为父母着想呢?所以说我们忙是打个电话报声平安,不忙时“常回家看看”这样也是‘孝’的表现。
‘孝在我心中’光
这样说是没有用的,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实际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尽孝这样才是真正的做到孝顺,如果光说不做那是没有用处的啊!所以说“实践行动才是检验孝顺的为一标准”。在我们父母还年轻的时候,在一切都还来的及的时候好好的孝顺我们亲爱的父母。在此也别忘了时间是残酷的;别忘了人生是短暂的;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是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您将永远无法尽孝,无法报答父母的恩情,因为尽孝是不能等候的。
初中时代,青春年华,一切都随着风散去了。只有你,“追求”在我心中永不磨灭。
我是舟,你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经历了一番波折后,水静了,船翻了。我苦苦挣扎着,却还是逃脱不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浪花。我只能在一片沉静中被你埋没吗?
我又再一次感到茫然。“山那边真的有海吗?”人生在世,梦想如何,追求如何?这次的月考失败了又如何。如何,又如何?我日日努力,最终却换来了失败,这是为何?追求,真的值得吗?
萧瑟的落叶悄无声息的打到我的头上,我被这一点悲凉牵动了心弦,心中不免掀起一股悲凉之情。我抬眼望去。只见,在落日的余晖下,蝉在不住的鸣叫,它们挣扎着,想要极力挣脱掉这暗无天日的牢笼。它们在鸣叫,在咆哮,它们在为自己的追求,努力破土而出。萧风不住的吹刮,雨水无情的敲打,鸟儿不住的嘲笑。花儿在雨水的敲打下,卑微的低下了头。的确,它卑微,但是绝不卑贱,它在为自己的追求而努力与雨水斗争。风静了,雨停了,它依然美丽。
此时,我的心里好似升起一颗永不坠落的太阳,在它的照耀下,心中的苍凉不知不觉中消散了,剩下的只有生机、希望……
我明白了,你才是舟,我应是水。成败取决于我,在梦想的道路上,只有我步步经营,把握好尺度。永远载着你,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狂风暴雨,都不要在心中掀起浪花,把你从心中剔除。而要轻轻的载着你,缓缓的行驶,划向终点。
追求,你永远在我心中。因为我知道,只要把你装在心中,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心中载着你,一起驶向终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梦已成为一个响应的话题。中国梦是由多个公民的梦想共同组成的……在我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
——题记
我着实希望在完成学业后,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拯救许多病人,这是我人生的价值。但价值终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生活的方式有千万种,回溯生命本源,我们面临选择:是做以奉献为乐的露珠还是做靠恩惠为生的乞丐?是做大兴安岭上伸展枝叶的参天大树,还是做泥沙中慵懒过活的寄居蟹?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但梦终究是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不能只空想而不学习。因为活在梦里只会带来一时的安逸,却能带来一生的悔恨,我要把梦化在我心中。让它在我疲倦是提醒我保持清醒,时刻迎接挑战。
或许现在的我不够优秀,但我已经开始努力。相信梦将不只是梦,而是成功之时眼中激动的泪花。有时我也怀疑自己,但是梦告诉我:不管怎样相信自己拼一下吧!
于是,我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梦已与我融为一体,它已在我心中融化成无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