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全部 高三
感怀高三作文推荐
  • 有人说,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那前生该如何才能换来今生三年的朝夕相处?非一家人不能也!匆匆之间,三年的高中生活已经结束了,只留下一点点记忆和一缕缕忧伤。是啊,三年朝夕相处的人儿,而且是同患风雨,共经荣辱的,就这样天涯各一边了!是命运弄人,还是我们在捉弄自己?毕业了,当大家再度聚首时,融融却似一家人,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拘谨与严肃。不分男女,忘记恩愁,嬉闹不顾左右,真的很让人回味。但现实是...

    作文《假日感怀
共找到10篇关于

感怀高三

的作文

感怀青春

高三|散文|800字

曾经青春!

向往着无限自由的空间,追求着美好诱人的未来,渴望趋势纯洁的情感;仰慕所有正直与豪侠,憎恶一切的邪恶与虚伪。

尽管那时一无所有,可总觉得将来会非常富有;尽管那时不懂得什么是爱,可总觉得自己爱的最真最纯;尽管那时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悲伤,可伤心起来却总觉得是最不幸的人。快乐时将歌声传给鸟儿,优伤时将烦恼融进诗行,叠成纸船随流水漂向远方。

那时拥有一颗诗心,“康桥的柔波”“雨港里的油纸伞“是我的真爱。那冬夜的一册小书,夏夜的一片星空,秋夜的一帘细雨都成了我最深的陶醉。于是雨中漫步,雪中流连后,“矮纸斜行闲作草”。那时常会做一些令自己感动的事情。记得有一次看了一个陌生人的作文,读到了一些伤感的故事,忽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很平凡、很平淡,便一个人走到街上了,买了张色调温暖的“金秋”明信片,写了一段赠言:“鲜花以瑰丽多姿的给人以美的享受,小草以平凡的本色给大自然以无限生机,请忘掉一切的苦恼和怅惘,用一颗纯洁的爱心去拥抱硕果累累的金秋呢。”然后把它放在别人送我的明信片中,当时想:只要默默地关怀,只要我愿意不一定要别人知道。那时有梦想,有激情,有坚忍不拔的经历人生苦难的气概。

十四岁生日时,我在日记中写到:“也许我的人生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但我绝不会让它停滞而干涸,而要使它成为一股激流,不管前面是高山,还是荒原幽谷也要无悔的冲过去,跃进大江,奔向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海!”

是啊!那时总觉得自己的力量是无穷的,勇气是无比的。那时怎会能料想攀登“高山“与”跨越“荒原幽谷”的艰辛,那时又怎能料想在奔向“大海”的途中,还有既不是“高山”也不是“幽谷”的不可料及的情景。

如今我天天可见灿烂可爱的青春笑靥,触及朝气活跃的青春思想,这些让我感动,也让我感慨;如果青春激情中能多一些成熟的思考,那么在奔向理想的途中也许就不要翻越太多的“高山、幽谷”,如果今天老成的思维中能多一些青春的情愫,也许生活就会多些亮丽和色彩。可这两者的结合有时真是十分的不易。无奈啊!我终将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历浪又狂吹折了花冠也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那海潮漂漾,漂漾到那无边的地方……

现如今我只能面对青春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望天感怀

高三|议论文|1200字以上

多年以后,是否还会记得你在哪?天,晴朗的天,忧郁的天,仰望的天。我会在哪,天上还是人间……

把过去,关于青春的梦,浓缩成一枚太阳下褶褶生辉的胸花,或者,一叶褪尽张扬和绚烂后枯槁的梧桐,夹入尘世厚重的过往。书签,只为了合上这段曾经莫名过的欢乐时光,也许,感伤还不足以在年少时伫足,留下标记,就象那座,一直魂牵梦系,却又未曾到达的古老村庄。

关于憧憬,每时每刻都有美好的愿望,默默地祈祷,奢望和实现,往往,仅一步之遥。望着天,这是永恒向上的姿势,脸庞定是平静如水的容颜,就象山谷里的鲜花,深海中的蓝鱼,孤岛上的一方顽石,清澈,微笑,冰冷中带着刚强。

因为谦卑,所以仰望,因为虔诚,所以仰望,因为以匍匐的姿态,还不足以把崇高和景仰献给上苍,献给主宰过去未来的神来之笔,于是,青春,在静默中燃烧了能量,通体炽热,只是和平地慰籍了躁动不安的灵魂,并以无比凝重,渴望换来重生的尊严。

荒芜,曾经是最怕涉足的一尺薄冰,颓靡,只能躲在阴暗角落里嘘吁。不想否认,曾如此眷恋于灰色天空里的翱翔,不想拒绝,红色血液澎湃血管、交响黑夜带来的快感,可,不能预支的生命里,沉溺黑暗的日子,阳光,也在慢慢缩短,和夜的交战。

站在地表,海拔意味某种程度的高度,与天或远或近,或密集或疏离,而天,绝对以鸟瞰的方式绽放博大,当一切尽在其中包容之时,天时地利,成了人和的必然。我们,只有一种坦然来面对,面对如此神圣的至高无上,不仅精神为之一动,放纵五体横陈于天脉之间,这,才是立与行的完美呈现。

天,烁古镬今的存在,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旺盛的青春昭示。我不知道,人的活力缘何而来,由何而动,但我肯定,天之于必然,如同天之于人,人是必然之人,人,周而复始,自然存在于天的庇佑之中,并以天地的灵气有了生的契机。人,是制造快乐的机器,人,也是自我折磨的困兽,这一切,都是生的表现,因为生,永远是丰富多彩,不论个体,还是社会与社会的比照。

与天斗是不对的,天,不是敌人,更不是诅咒。天物合一,物竞天择,在物欲的洪流里,唯有天,可近可疏,可奔涌磅礴,可委婉曲折,天与物的融合,天与人的接触,人,可以与物相亲,也可以与物相离。我们可以尽情欢娱于物欲的性感,物欲,随时挑逗一腔热血为之蠢动;我们可以归隐一方田地,物欲,仅是身后红尘里的俗事。我们不可能预设何种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在心灵的底线筑起怡情的藩篱。在没有选择以何为信仰的年代里,不妨以天为忠诚的根本,景仰和理想并重,生死一线的忧虑,不如石落浮尘的踏实。

望天,即使哭泣,那也是天的一种神奇。万事万物仰仗天的馈与,春雨如油,雪舞银蛇,北极之火燃烧夜的蛊惑。

望天,绽开笑意,冷冽寒风,霹雳烟花,以后的生命,因为曾经的经历而有了期许。

天,永远在撕扯着文明与荒蛮,天,不断戏弄真理的法则,我们有理由不回顾过去,我们却没有理由不仰望天际的那一刻,那一刻仰望带来的铭心记忆。

白昼的天恢宏,夜晚的天静寂。在动静间,有一刻属于我们自己。

读一本书,其实是用心灵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飘逸,还有生命的沧桑与美丽。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么,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分就是一切,一切为了考分。在考分的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提高自身修养,更何况课外阅读似乎成了课内阅读的自然延续,什么名着,与考分没什么关系,搁在一边。如此恶性循环,将会造成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孰不知书本中潜藏了多少意想不到的知识。

书在于阅读,阅读意求精深,精深方能达真智。书海茫茫,孤舟独荡,任意东西,实为快哉。然而再美的景致也有看腻的时候,再可口的饭菜也有吃腻的一刻。当我们整天整日地埋头于所修的功课,看惯了繁复的数字符号,看烦了那“理还乱”的语法,疲惫之余,开启书的扉页,缕缕的墨香如醇醇杨柳风,朦朦杏花雨,在心田上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透过杨柳杏花,我们可以看见远方有青山绿水,红莲婷婷,枫叶彤彤,梅花傲雪。

读书是在如画风景中拾捡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读路遥《平凡的世界》,便如西湖泛舟,你随手可以摘到生命启迪的莲子,人物的内心独白如西湖翡翠般的水,有一澄到底的清澈,觉得生命是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画,沉重中蓄含着精彩,黯淡中酝酿着灿烂;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如漫步雪峰,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青松的坚强,红梅的不屈。这雪峰上的生命正是保尔精神的浓缩,寒风中的雪莲绿草,将人生的不屈和坚强在雪峰上深深定格,聆听生命春天里的莺歌燕语,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活着的意义。

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写到的:读书以博采,以怡情、以益才。真正的学者在读书之时必三者皆备。当我们翻开课外书籍,在其中遨游一番时,我们会发现:有时犀利的文笔不如幽默的调侃,林语堂似乎更精于此道;有时直抒胸臆不如含蓄的譬喻,纪伯伦教会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采摘人生的醇美,用灵思去体悟不可言传的事理——这位诗人兼画家的灵魂,以及对人性的呼唤,对爱情的渴望和赞美让我们屏息。东山魁夷就是这样,他让你看“一片树叶”,让你听一段“心泉”,然后抚平你心中芥蒂,还你一片空灵的心境。

至于一本好书在手,你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难以割舍,于是敛思凝虑,心无旁骛,细细地展阅。随着一页一页地翻过,书的妙味连同它的芳香会浸入肌肤,随着你的血而流淌,奔涌。你的情绪也会在意境中摇曳,波动——笑、叹、痛、愤、苦,诸态纷呈。虽难为人理解,却能自得其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滋味,尽在红日西下的晚归途中!

“云何是福,书是也。”在茫茫人海人潮涌动,只有书才是一方净土,也只有书能净化你的心灵…

感怀秋日

高三|写景|800字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夏季带来的是躁动,冬季带来的是萧索,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喜欢一个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或者是铺满青苔的空巷,任思绪被秋风渐吹渐远,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也只好随宋玉同叹一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

秋天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每次读起古人的诗句,总是会被浓浓的悲秋情绪紧紧包裹,却又不欲挣脱,独自啜饮慢慢膨胀的忧郁与失落,也不知这到底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个,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诗人曾留下过怀秋舒怀的诗句吧。

《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到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此词稍加引发,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令人迷离惝恍、怅然若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无助。韦应物的《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则是怀人思乡的落寞情怀。相比以上对秋的无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尽显了豪放诗人的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总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凉,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然而换了不同的心境,诗句也会大不相同。刘禹锡就在秋风中找到了寄托,从感时伤怀中解脱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旷达,到了下一个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嚣夏日后的清新宁静,漫漫寒冬前的短暂芳香,多去体会“秋风之性劲且刚”的豪迈,少去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无奈。也会被秋而“感”,却不再为秋而“悲”了

七绝 邻人植树过界感怀

高三|诗歌|50字

有缘相聚成邻里,

怎奈痴人事事争。

恶霸乡邻非好汉,

拔桩拆陇让三分。

汶川余痛未消停,雅安地裂又伤民。

忍悲及时安存逝,举杯邀君祭亡灵。

七绝 生日感怀

高三|诗歌|50字

百曲千折五十秋,空留遗恨藏颊皱。

亲情期待多几许,梦里年华付东流。

劳动节感怀

高三|诗歌|50字

春种秋收五谷丰,四体不勤仓廪空。

平凡岗位显身手,劳动创造最光荣。

感怀友情

高三|议论文|1000字

我站在风的缺口,遥望着曾经逝去的岁月。我知道我不可能回到从前,虽然心中有些许遗憾,有些许悲哀。事以至此,我还抱着蓝色的梦期盼什么呢?

我最害怕的中考还是来到了。它来的悄无声息却又让人窒息,它来的炙热躁动却又让人悸动。这一年中考,我们用题海努力填补自己心中的空白。当大家再回到学校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丝惆怅。直至最后的分散,我们才猛然记起还未曾为即将中断的友情做最后的告白。罢了,罢了,离别匆匆,情谊绵绵,全部化作孤星泪。

回忆,回忆,我的眼角布满泪水;思念,思念,我的照片开始发黄。如果你没经历过那段酸涩的初三生活,请不要妄自评断我的文章毫无价值。我曾答应你们要记录这段青春,现在我做到了,我的朋友们你们究竟身在何方?小静,还记得我说的话吗?有一次,你突然问我,如果我写的文章没人看怎么办?我笑了,笑容中带着无奈的忧伤。可我却坦然的回答你,我要为自己而写。如今,我尝尽了人生的孤独,开始期盼读者,小静你会是我的读者吧!

我步入高一了。陌生的校园,已不见我熟悉的身影。在班里我不知道谁是谁,就像我不知道世上究竟有没有天堂和地狱一样。所以我把他们称作“那谁。”或许我是受了郭敬明的传染,也或许是我长大了,每当夜晚来临时,一些不为人知的忧伤总是不断的翻涌而来。因为中考我遗失了我的好友,因为高中我倍感孤独。从此泪水是我长久的伴客,无言是我一贯的表现。有人曾经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我是否能为了友情也如此呢?这是个永远也不会有答案的问题。我要努力学习,考上重点大学,这是我从步入高中的那刻起就已烙在心里的使命,挥之不去的残酷。

一直以来我都是学习的忠实守侯者。为了学习几乎什么都可以舍弃。记得老师说早恋会影响学习,所以我尽力把自己的心压成平静的湖水;记得家长说上网会影响学习,所以我尽力让自己的精力不多在网上驻留。后来,我在这些“记得”中变的真的记得。然而,成绩的打击总是使我遍体鳞伤。我知道,只有坚强的走下去,才会成功。尽管每天我的脑海来里可以找出一百个我坚持的理由,可是,我好想成为弱者。不,我不能,我的身边已没有朋友心疼的眼神,净是些竞争与超越的目光。庆幸的是我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在未来的日子,我脚下的路不管有多么坎坷,我都要一直走下去,这是不可更改的使命。我不会再做无谓的徒劳。

离开的朋友,你们也一定在同我一样接受命运的考验。我会永不放弃,我知道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但是,但是,我真的好想好想你们!

后记:友情是一个人疲惫时可以停靠的心灵港湾。每个人都需要友情。请看到此文的朋友,珍惜你身边的挚友。我在某一天接到了朋友的电话,我感觉到阳光照在我身上很温暖。

街边一角感怀

高三|记叙文|1200字以上

清明节过后的通渭,在远处黄土高坡的野桃树也在默默的绽放着花朵,尽情地释放着溢人的花香。却在通渭的每个角落仍然感觉不到温暖的迹象,刺骨般寒风依然咆哮不休,疯狂的席卷起垃圾池里的朔料袋冲天乱飞。路边大树的枝稍也在不停歇的摇摆着,整个天空犹如笼罩着一层灰纱, 整个世界也夹杂着一股扑鼻的尘土气息。我们居住已久的活动彩钢房也在狂风的助兴下摇摆不停地晃动着,紧关着的窗户也嗡嗡吱吱的作响不休,好像隧道凿岩机的风机声一样的难以入耳。墙外建筑工地上的女工也用纱巾把头部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了一双眼睛,而勤劳的双手仍然在不停歇的做着粗陋而简单的支体劳作。炎红的阳光却丝毫没有热的感觉,出行的人们总要穿着那拥簇的冬装打扮,看来离真正春天日子的距离视乎还有些遥远。

原本计划上午就去监理站办理业务,由于恶劣的天气缘故又推迟到了下午才动身踏上行程,决定步行前去正好给眼睛饱受早春的风景及拥挤过往人群的热闹气氛。于是在办理完盖章手续就直接奔往监理站的方向而去。穿越在一条刚好修筑不久的公路上,南来北往的车辆飞速般擦肩而过,孩童背着书包正在上演着天真烂漫的童年年华,一副红彤彤的脸蛋洋溢可爱的笑容。在路边去年拆迁而形成的一大片空地也瞩目的进入人们的视线,往日光秃秃的泥洼地和树边广告牌搭成的瓦砺摊原来不堪的一面,今天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另外一个世界,在紧靠广告牌的前面便大大方方地停着一辆蓝色的小货车,在昔日这片不堪的空地眨眼就变成了一个市场,到处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皮鞋、布鞋、运动鞋花花绿绿的商品。在车上端的广播里用标准的普通话喊着厂家直销处理之类动听的喊声,还挂了一条常常的横幅,规规整整的写着,厂家直销,降价处理等醒目的字样。三个工作人员也在不停的整理着产品的摆放陈设及销售业务,过往的行人却也很少有人前来光顾,但他们却很有耐心地等待上着上帝的降临。虽然他们使用一再降价的方法使劲的大力宣传,但仍然原封不动依然的在鞋摊上摆着。。

在昔日商品奇缺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再也不会买衣服需要用布证,买粮食还需要粮票。而今就连想穿新衣服的念头已不再是新鲜而稀奇,只是追族流行思茅的着装倒却到也盛行,质量好和落伍的款式已经淘汰的衣服已经进行便宜降价处理,而今便宜降价处理已经成为当今销售人员的头等难题。社会的进步使农村人大批地蜂拥般进入城市,急切地想方设法来摆脱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力求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不再回家种地耕田,上山砍柴的日子。人们为生存便绞尽脑汁的拼命的做生意攥钱,而承担了面对的一大堆商品要推销卖完谈何容易。想来工业生产过剩时代的生意人弃农从商的心里往往是多么的急切,面对商品销量远远大于人们生活需求量的情形下想来堆产品的生意要比农村种地的艰辛相差多远呢?看来这么艰辛及微薄的利润,却使人们就为了这点利润往往拼的头破血流及你死我活,争地盘、躲城管、往往为了卖出一件商品,佯装地陪着笑脸,客气热情的态度迎接光顾每一位来客,费了多少口舌的说东西的好处和经济适用、舒服耐穿,质量保证的话语,说的天花乱醉,在表面看来虽然没有利润可赚,但实际人们的日子仍然一如既往的向前走着,他们还出门有车,穿的也流行思茅,不管挣多挣少各自都有各自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可能由于我们是外行的缘故,暂短的目光看到了目前生意萧条的现壮而感到悲观失望,而真实的情况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也真的不识庐山的面目。农民种田还有丰收的季节,何况生意也有淡季和旺季之时!虽然他们这些小商小贩本身够不上什么奸商,但在某个时候却毫不客气的同样卑鄙龌蹉的手段来从中谋取暴利,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把你把大把大把的钞票想方设法地掏出来进入自己的口袋,不然会有那么多的人都喜欢出来做生意呢?他们的脑筋比谁都聪明,做事比谁都灵活,城里人看不上的东西乡下人会要,城里卖不动的东西拉到想笑来买,目前眼看着这一车的商品销售是不容乐观,或许在某一天他们的运气便会降临,就一天的功夫就会卖掉的一干二净,甚至还会卖个好的价钱来狠狠地大赚一笔。想来当今社会发展就因为鞋子的质量好导致鞋子滞销难卖,如果人们都像我一样的消费将不知有多少企业要面临着关闭停产的可能,有多少工人将要面临着下岗失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笨拙地不开窍,才挣钱么的艰难不易,只有用艰难节俭来维持生活。虽然在表面看来各行各业都在艰难的环境下为维持活者而努力,为自己的生存而费尽心机。或许我们的经济收入还比不上这个及其普通的卖鞋人,甚至我们的生活水平比他们差距还很远……

雨夜感怀

高三|叙事|1200字以上

半夜醒来,屋外起了连绵的轻响,我知道,又下雨了。

下雨的日子,心情总是格外淋漓,善感。或许,人的心情被打湿了吧,记得有首歌名叫《潮湿的心》。卧枕听雨,有一种别样的感动和温馨。

一夜连绵的春雨,明天,小巷深处该许又有杏花的叫卖声了。哦,那印像来自两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杏花的叫卖声穿越千年,飘过季节的河流向我涌来。小巷尽头烟村几处,烟村里杏花几缕。粉色的杏花在春雨的洇润下,定是更加清新婉约。一如清纯素雅的江南女子。

听着屋外雨打青瓦的轻响,十多年前的往事恍若昨天。那时我在城里读书。每逢下雨的日子。常有落寞的感觉袭上心头。折磨得人憔悴不堪。后来,读到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才悟到,那种情绪,其实是一种寂寥之美。那悠长而寂寥的雨巷,那蒙蒙飘坠的银丝,那擎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满怀怅然的心情,漠然走向小巷的尽处。那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眼神和心情,从此定格在我记忆深处。也从此,我懂得了,我的心性深处有着与雨割舍不断的联系。

三十年代,戴望舒的那首《雨巷》,不知浸润过多少读者的心扉,同时我也理解了诗人那个年月里迷惘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无奈与伤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的一首《夜雨寄北》,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离愁别绪。巴山,雨夜,诗人滞留秦巴山中,却设想着日后与故人重逢的喜悦景况。屋内诗人孤灯独坐,屋外是萧萧秋雨,秋池水满,怎个大唐帝国许是都在雨的浸润之中。窗棂外,萧萧雨声充塞怎个天地,试想,满溢的池水中。根根残荷挺立,片片枯叶浮于池面,窗口那盏孤灯淡淡的微光,氤氲在雨雾里,在这寂寥的夜,各外醒目,仿佛昭示诗人的落魄与孤寂。

听着屋瓦上细碎的雨脚声,那位旷世的才女走进我的心域。堪可叹,国破家亡,她孤身一个弱女子流落南方,丧夫之痛,改适之苦,种种灾难致使她憔悴成了风中的一朵黄花。借酒释怀,然而更添愁绪。一夜风雨,海棠花满地狼籍,诗人卧中便知“绿肥红瘦”,卷帘的丫头又哪知这位奇女子的无限哀愁。“寻寻觅觅”,到头来依然“冷冷清清”以至于“凄凄惨惨”。在那样一个秋日的黄昏,大雁飞过,牵动诗人愁怀。往日的和美,今日的伤痛。“怎一个‘愁’字了得”。更哪堪“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双溪的舴艋小舟又哪能载得起这位才华横溢,美颜无比的女子的无限哀愁?

诗人蒋捷的一首《听雨》,解读了游子一生的漂泊与心情。少年轻狂,不识人生多沧桑,千斤买笑,醉卧红楼,那叫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人到中年,万事缠身,肩头多了几许责任,奔波于世事的风雨中,心已沧桑可,而志气却更豪壮。壮年,听懂了雨,那是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几分苍凉,几分悲壮。人到老年,万事皆定,心情复归平静,对生命世事的理解更趋成熟,不过也多了几许无奈与凄凉。“老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一任介前点滴到天明。”

雨哟,无论你温婉还是奔放,无论淋漓还是缠绵,我都对你倾注了生命的挚爱。你一如一个性情多变且善解人意的竟灵,浸润过古今多少优秀的灵魂。

雨哟,我读懂了你,你也融进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