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500字 650字 900字 1000字 800字 700字 600字 350字 450字 550字 300字 250字 400字 200字
年级:
全部 高三 初二 高一 高二 五年级 初三 初一 三年级 四年级 二年级
善良高三作文推荐
  • 时间荏苒如白驹过隙,四月的天空飘着细密的雨,盈润的雨丝洗净尘世的铅华,带着些许朦胧,像一个没睡醒的孩子眼中的世界,纯净、朦胧、有爱……记忆中的她还在那棵老槐树下吗?依稀记得她明媚的笑颜,记得她的朴素与善良。 雨水渐歇,在雨后晴朗的天空下漫步是一种享受。那当儿,明媚的山水和小城,带有我很熟悉的那种愉悦的味道……这种味道,我想起了爱笑的她。与她的熟识是在车水马龙的长街,我透过稠密的人群,注视着戴着红色...

共找到10篇关于

善良高三

的作文

善良的孩子

高三|议论文|250字

不要渴望别人完全理解你,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第二个你;不要浪费时间做繁琐的解释,行动比言语更具有说服力;不要拒绝学习,拒绝学习就等于拒绝前进;不要总想着自己,别人与你有同等被尊重的权利;不要无所事事埋怨人生的无聊,意义不是等到的,是创造的;不要把过去看得太重,它不能被改变,也不能改变现在。要...

查看全文

善良

高三|叙事|450字

善良,是生命中的一种成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善良都是孤寂的独旅。权贵与财富的显赫,固然可以排遣孤寂,但是,我疑惑它们未必能让一种热爱的情绪高涨起来。一个在时尚、喧嚣中成长起来的人,也许可以永无寂寥之虑,但他的生命往往会流于平庸,而一个懂得善良,甘于平淡,耐的清贫,绝不随波逐流的人,就会于沉默中酝...

查看全文

守住生命中的善良

高三|散文|900字

小孙同学:你好!很高兴看到你在朋友因害怕受骗而拒绝行善时还是支持向路边女孩伸出援手!是啊孩子,善良有时就好像用一只竹篮打水,看似没有获得什么,实则在行善的过程中你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孩子,请相信:岁月只能衡量生命的长,只有对他人、社会无私的奉献才能换取生命的宽度和重量!当然,我的人生也曾被名利的油花...

查看全文

善待善良

高三|叙事|650字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善良,从此,善良在很多人心里落了根。他们虽然非常的善良纯真,没有一点害人之心,但是往往也没有防人之心。那些人就像是温室里长的花儿,认为自己只要善良就好,只知道要善良,而不会善待自己的善良。不单是人,动物也是如此。它们的本性就是善良,比如关心同伴。但是,动物的善良被人类所利用,好人的...

查看全文

莫使善良惹尘埃

高三|议论文|800字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善良惹尘埃!善,乍一品来,无色无味,然而浅斟慢酌则饶有趣味,我们欣羡善良能春华秋实,秋沙洗月,莫使善良惹尘埃!台湾着名小说家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里有这样一句话:“你不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根本不注意自己的邻居吗?”这句话,给我带来很深的思考,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

查看全文

我选择了善良

高三|叙事|650字

我死了,进入了黑暗无边的地狱。我见到了满脸长长胡须的司命之神,他笑着对我说:“根据你生前的事迹,你的来生将还是人。”我问他:“我来生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回答:“那就看你的选择了,你跟我来!”他把我领到三扇门前说:“你可以进入一扇门!”“第一扇门是权力。你从这儿进去,你就可以拥有巨大的权力。你可...

查看全文

变味的善良 

高三|议论文|900字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

查看全文

我懂得了善良

高三|叙事|450字

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的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是这样,小孩子...

查看全文

善良的沉默者

高三|议论文|650字

从前,有一个人送给国王两个金人,让国王猜一猜哪个金人更有价值。国王找来最好的工匠却发现两个金人的大小和重量都一样,最终,一位老大臣给国王出了一个主意,让国王向每个金人口中塞一枚铜钱,铜钱落下时没声音的那个金人比较有价值。以前我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时,对这个观点很是赞同,但今天我却对这个观点产生了质疑。我...

查看全文

善良的本源

高三|议论文|1200字以上

善是什么,是与恶相反的么?先追朔到远古的时光去看证一下“善”,在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有两位重要代表分别提出不同看法,以论证人之间的善与恶。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他认为人一开始都是善良的。可荀子不同,他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善于恶难道就没有定义了,不,其实非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