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家居住在农村,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常常跟妈妈去竹林里挖竹笋,这可是一件有趣的事。
走进竹林,只见一棵棵竹子,有的粗、有的细,青翠碧绿,郁郁葱葱。从竹林往上看天空简直就像看竹叶盖。一棵棵长满绿叶的竹子好像一个个小姑娘相互梳理头发的样子。它们头挨着头,肩并着肩,仿佛就像一对对亲密的朋友。
在这片竹林里面到处都是钻土而出的嫩竹笋。睡在地上的竹笋起床了,一棵棵探出头来了。我想是春风,还是春雷把破土而出了呢?刚刚出土的竹笋密密麻麻的,从远处望简直像一只只活生生的青蛙趴在泥土上。
我妈妈挖竹笋真是够讲究方法的,妈妈必须先看看从哪一个地方挖才好,而且要挖得干净利落。妈妈开始挖第一棵竹笋的时候我呆呆的看着,妈妈先用铲子把泥土铲开一点,然后一挖过去,就可以了。在旁边呆呆地看着,我不停地赞叹妈妈:“妈妈,你真是太厉害了。”妈妈笑着说:“太容易了,这没什么?”这个星期妈妈挖回来了很多竹笋,我就帮妈妈把笋壳刨开。我们把刨开了壳的笋用开水煮,煮了之后用东西垫在地上,就把煮了之后的笋放在地上晒干。晒干的竹笋是一种美味的食物。
我经常跑到了郁郁葱葱、茂盛的竹林里去。风微微一吹竹子好像在和我招手,在一片竹叶里我好像沉浸在欢乐之中。
下一篇:我品尝了,被忽视的滋味
我喜欢初春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竹林里空气清新,弥漫着春的气息,一株株春笋在雨后拔地而起,此时的竹笋是最为鲜美、口感正佳之际。苏轼曾在《初到黄州》一诗中道明“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人世间,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我最爱的美食——竹笋,在这正当好的时节,我怎能错过青葱翠绿的竹笋与舌尖上味蕾的碰触。妈妈似乎看出了我对竹笋的念想,带我去奉化溪口品尝最美味的竹笋。正月初七,我们一家人走进饭店,各式各样美味佳肴琳琅满目,见识了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农家野味。妈妈随即点了我最爱的竹笋,据说这是当地最为特色的“笋”,各地游客对此也是有口皆碑。一会儿,服务员就为我们递上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竹笋菜肴,名曰“春笋炒肉丁”。经过油的爆炒,笋和肉的外表披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油衣,鼻子一吸,就可以闻到春笋炒肉的清香,细细品尝,宛如有一股股雨露般的甘甜,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仿佛置身于绿色森林之中。没过多久,这盘特色竹笋已被消灭一光,还想再来一盘。竹笋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小区的山上有一片竹林,上面长满了高大的竹子,郁郁葱葱,十分诱人。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山脚下,坚硬的水泥路的裂缝中冒出了一点笋芽。今天,天气晴朗,我正和左邻右舍的小朋友踢足球,不知谁叫了一声:“哎呦!”我们连忙跑上去查看,生怕发生了什么事,还好只是擦破了皮。这么平整的水泥路,他是被什么绊倒的呢?我们仔细寻找。终于,在一条细小的裂缝中发现了一点笋尖,我们大伙都吃惊极了,纷纷议论,这看似弱小的竹笋,却用自己的力量冲破了如此坚硬的水泥地,这竹笋的力量究竟该有多强大呀!我带着好奇心,回家查了查资料,原来竹笋是个大力士呢!上面压着100斤重的石头,它都能把石头顶翻,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伙伴们,他们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那样子怕是能吞下一个鸡蛋了!后来,我们做了个实验,竭尽全力地搬了块近70斤重的石头,压在裂缝上。这块对我们来说是异常沉重的石头,那小小的竹笋能顶翻它吗?我们每天都去观察,一天,两天……时间长了,我们就把它给忘了。忽然,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人们围成一圈,正议论着什么,挤上前去一看。啊!是竹笋,它顶翻石头长出来了!我激动地跑去告诉小伙伴们,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根小小的竹笋却有如此大的力量!这件事以后,每当我看到竹笋就会想起,那些虽然外表看似弱小,却用自己的力量顽强拼搏的人们,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为他们鼓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看到那高大的竹子,口里不禁吟诵起来。可竹子小时候是什么呢?当然是美味的竹笋啦!在南山竹海中,最多的就是竹子。小巧的竹笋和哥哥姐姐们靠在一起,显得十分可爱。只见他矮矮的,静静地沉睡在泥土妈妈的怀抱里,身上像裹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绿衣服,尖尖的小脑袋露在外面,好像在倾听着大自然那美妙无比的声音。他的哥哥姐姐们早已长成高大的竹子,围在它的身旁,安抚它,保护它,以免受到伤害。有时,山上吹来一阵微风,竹林随着风摇摆起来,小小的竹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乖乖的随着他的家人一同摇摆,仿佛在跳一段海草舞。如果你站在这片广阔的竹林里,听着鸟儿嬉戏时发出的声音,闻着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必定会将一切烦恼抛向脑后,令你心旷神怡。据说竹笋的作用可大了:它不但滋味清新,含有丰富的络氨酸,对于辅助治疗抑郁症、宿醉等均有一定的功效,而且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肥胖的人群减肥,甚至对于没有干劲的人来说,也能够给予干劲哟!可以这样说,竹笋是春末夏初最好的应季食材呢!我爱竹笋,更爱它的价值!...
我家住在山区,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常常跟爸爸一起去掘春笋,这可是件最有趣的事。走进竹山,见满山的竹子,有的粗,有的细,青翠碧绿,郁郁葱葱,竹山就全被这绿色笼罩着,站在竹子底下,简直望不见天,一杆杆长满绿叶的竹子活像一个个顾不得梳头的姑娘,她们头挨着头,肩并着肩,仿佛一对对亲密的朋友。就在这些竹林里,到处都是破土而出的春笋。清明前后,笋可多了,躲在地下的笋几乎都钻出了土,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催出土来,还是一声春雷帮助它们破土而出呢?出土的笋一律黑褐色,不过有的笋须是嫩黄色,可能是昨天半夜才出土,还没有照到阳光的缘故吧。出土的笋密密麻麻,远远望去活像春天田野里的无数青蛙歇在泥地上。爸爸掘笋可真快。他先轻快地刨开一边的土,然后用力一掘,笋就掘出来了,而且都是齐根的,真是干净利落。我正奇怪,爸爸开口了:“掘笋要找根,先要看看笋须朝什么方向,如果笋须朝左,笋的根就在左边。不过有的笋须是直的,你一时看不准,这就要看旁边的竹梢朝什么方向啦!”怪不得爸爸掘笋时只要刨开一边的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天,爸爸掘来不少笋,我就争着去剥笋壳。这不光因为嫩笋鲜美可口的味道吸引了我,还因为我想研究研究它哩。我一边剥,一边把笋壳一张一张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接着又剥第二个,第三个……数一数每个笋剥下的壳,都在四十张左右。这使我记起:有一次,我在竹山仔细数了竹枝从底到顶的节数,几乎每支竹都是四十节左右,只是竹节长短不同罢了。我向爸爸请教,才知道原来一张一张笋壳裹着的笋节就是竹节,笋长成竹了,笋节就成了竹节了。有几天我没跟爸爸去掘笋,后来我上山一看,笋都长高了,有的要抬起头来才望得见尖端。真难想象这是竹鞭时长出不久的春笋变成的。竹娃娃长得可真快呀!立夏前,我又上山去了一次,今年的春笋已经长成新竹了,表面附着一层绒毛,翠绿可爱。一棵棵都是那样清秀,那样挺拔。新竹节环是白嫩的,叶子细小狭长,颜色绿时略带乳黄。而去年长成的竹子,已是一身青绿。没有绒毛,竹节环上的白色也已退去,变得油光光的了。再看三年前长成的竹子,却是黄绿色,三年以上的竹子,皮简直发白了,可是它们的叶子却绿得发黑,像涂了一层油。太阳出来了,竹山上绿色的缝隙中漏进一道道金光,微风吹来,叶子轻轻地摆动着,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向我点头微笑,又像无数姑娘在翩翩起舞。面对这苍翠的竹林,我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中。【简评】《竹笋》写的是作者家乡的竹笋,文中既介绍竹笋的生长过程,也讲述了掘笋,剥笋壳的知识,作者娓娓道来,讲得津津有味。介绍竹笋的生长过程,着重写竹节,竹须,竹叶等的变化,写得很细致,很具体,很美,时而寄情于物一会儿把它比成竹娃娃长得可真快,一会儿又说它“像无数姑娘在翩翩起舞”。在作者笔下,家乡的竹笋完全被拟人化了。这种饱含感情的笔墨一直贯穿在文章的始终。介绍掘笋的方法和剥笋壳的联想,前者用爸爸的话一笔带过,后者则详细地写了自己的实践,从剥笋壳联想数竹节,终于弄懂了“一张一张笋壳裹着的笋节就是竹节,笋长成竹了,笋节就成了竹节”的道理。这样写详略得当,既节省了文字也使得文章显出情趣,童心可掬。...
一头尖、一头圆。穿着好多件棕色的外衣,真像一枚小火箭。我脱去它十七件外衣,它露出嫩黄色的肉。这时候,它多像一座小宝塔呀!我用银光闪闪的刀竹笋切成两半,它的身体里面是一格一格的。如果把它们横放,就像两条小船在水里横行,假如把它们竖放,就像两幢奇特的高楼大厦;要是把它们斜放,就像两架消防梯子。它的造型多美啊!竹笋可以给人们烧成美味的菜肴,也可以烧成可口、鲜美的汤。竹笋长大成了竹子,人们可以把它做成竹笛、竹筏、竹房、鱼竿、篮子……,还可以给人晾衣服。竹笋的用处可真大呀!...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梅岭山间,新笋萌出,拔节有声。笋,竹的嫩芽是也,看似毛茸茸,水灵灵,却有着极强劲的生命力,它能掀翻斗大的岩石,顶倒千年古木。清明出土,谷雨成林。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竹笋深藏土里时,笋箨呈淡黄色,猫儿似的模样,肥大鲜美,山里人称“猫儿头”。古人张定叟在《煮笋经》中赞曰:“江西猫笋未出尖,雪中土奴养新甜。”竹笋在头年秋天便开始萌芽,初冬开始采挖,直至第二年清明。熊荣在《西山竹枝词》写到挖笋的情景:闲携长鑱过山腰,十月龙孙未有苗。巧向竹根寻稚子,夜来酌酒倩侬烧。另有注脚云:“山人巧于刨笋,冬日未出土时,长鑱一过,取如探囊。拙者竟日遍锄,不获一株。”有经验的山民,看竹叶的多少,知笋的多少,观竹枝的伸展,晓竹鞭的走向。用铁鑱试探,一凭感觉,二闻笋香。山里的孩子砍柴时,也是念念不忘挖笋的,走在路上,猫腰一径寻去,看见地面隆起有裂缝处,用柴刀刨土,一会儿,露出一个黄酥酥的笋头来,那股高兴劲,如今人王任叔《说笋之类》所写:“有时,于无意间,与姊妹戏于竹林深处,或采毛莨咀嚼,或筑石为城,翻动乱石,忽见‘小黄猫’出现眼前,那真大喜过望,莫不号跳回家,携锄入山。真有‘长鑱长鑱白木柄,吾生托子以为命’之慨了。”挖笋,的确给我童年的山居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竹笋,味恬淡而清鲜,气美醇而蕴藉,清脆鲜嫩,莫过于此物,自古有“寒土山珍”的美誉。它的吃法有很多种,可荤可素,可炒可煮,也可加工成笋脯或玉兰片。青山不老,笋味长存。...
我家住在山区,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常常跟爸爸一起去掘春笋,这可是件最有趣的事。走进竹山,见满山的竹子,有的粗,有的细,青翠碧绿,郁郁葱葱,竹山就全被这绿色笼罩着,站在竹子底下,简直望不见天,一杆杆长满绿叶的竹子活像一个个顾不得梳头的姑娘,她们头挨着头,肩并着肩,仿佛一对对亲密的朋友。就在这些竹林里,到处都是破土而出的春笋。清明前后,笋可多了,躲在地下的笋几乎都钻出了土,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催出土来,还是一声春雷帮助它们破土而出呢?出土的笋一律黑褐色,不过有的笋须是嫩黄色,可能是昨天半夜才出土,还没有照到阳光的缘故吧。出土的笋密密麻麻,远远望去活像春天田野里的无数青蛙歇在泥地上。爸爸掘笋可真快。他先轻快地刨开一边的土,然后用力一掘,笋就掘出来了,而且都是齐根的,真是干净利落。我正奇怪,爸爸开口了:“掘笋要找根,先要看看笋须朝什么方向,如果笋须朝左,笋的根就在左边。不过有的笋须是直的,你一时看不准,这就要看旁边的竹梢朝什么方向啦!”怪不得爸爸掘笋时只要刨开一边的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天,爸爸掘来不少笋,我就争着去剥笋壳。这不光因为嫩笋鲜美可口的味道吸引了我,还因为我想研究研究它哩。我一边剥,一边把笋壳一张一张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接着又剥第二个,第三个……数一数每个笋剥下的壳,都在四十张左右。这使我记起:有一次,我在竹山仔细数了竹枝从底到顶的节数,几乎每支竹都是四十节左右,只是竹节长短不同罢了。我向爸爸请教,才知道原来一张一张笋壳裹着的笋节就是竹节,笋长成竹了,笋节就成了竹节了。有几天我没跟爸爸去掘笋,后来我上山一看,笋都长高了,有的要抬起头来才望得见尖端。真难想象这是竹鞭时长出不久的春笋变成的。竹娃娃长得可真快呀!立夏前,我又上山去了一次,今年的春笋已经长成新竹了,表面附着一层绒毛,翠绿可爱。一棵棵都是那样清秀,那样挺拔。新竹节环是白嫩的,叶子细小狭长,颜色绿时略带乳黄。而去年长成的竹子,已是一身青绿。没有绒毛,竹节环上的白色也已退去,变得油光光的了。再看三年前长成的竹子,却是黄绿色,三年以上的竹子,皮简直发白了,可是它们的叶子却绿得发黑,像涂了一层油。太阳出来了,竹山上绿色的缝隙中漏进一道道金光,微风吹来,叶子轻轻地摆动着,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向我点头微笑,又像无数姑娘在翩翩起舞。面对这苍翠的竹林,我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中。...
竹笋出土急钻天,草笑肤浅易冒尖。 树说若非根基深,难从石缝向外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