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初冬的晴天,我并不很喜欢。只因它本已失去了春夏那长久不断的活力与生机,阳光却还要来打扰它的寂寥与宁静。
我走在这不知是走过多少遍的路上,几缕残损的阳光终于不见了,天色渐暗,路上只有几个行人,他们身上穿着时兴的灰黑色冬衣,与灰暗的天空融汇着,整条街像是只有我一人了。
过了马路,便发觉周围的店面几乎都紧锁着,少有的开着的铺子,看店的年轻人手中是手机和电脑,脸上毫无表情。几步又摇晃到楼下,我并不急着回家,便在周围找一处墙靠着,拿书包顶在墙上,权当是支撑自己的身体。
环顾周围,环境确乎算不上好。树上脱落的树皮散乱地落在路旁,零食的袋子也在其中交缠,袋子里的物品似是在吐着浊气……闭上眼,眼前所浮现出的又复而成了成绩单上白纸黑字的冰冷符号。想起考试前的争分夺秒,觉得自己的努力还真是可笑。“不是所有的汗水,都是有价值的。”我在心里这样想着。
犹记得期中考试之前,每天晚上除了写当日的作业,便是对于化学与英语的大量练习。临考前两天,每日几乎都熬到很晚,第二天支持不住了,便冲杯咖啡来喝,课间有时背书,有时爬桌上休息。与人的交际少了,话也少了。然而成绩单“84”分的化学成绩却仍似医生的病危通知书,怎样做,有分别吗?或者说这日复一日的孤独前行,有价值吗?
天色渐渐暗了,心也逐渐暗起来……
熟悉我的人可能会知道,表面上大大咧咧说说笑笑的我实际上挺喜欢一个人待着。因为这样我无人可以交谈,心也就渐渐平静了。然而此刻的一个人,在这灰暗的灯光下,却显得很寂寥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苏轼的名句。当今的很多人何尝不是这样?像我这样的人一个人出生,一个人度过童年,一个人逐步成长,一个人背负压力,再一个人适应这规则。新时代的人仿佛都很忙,交际少了,人与人之间便有了无形的障壁。可见的而触摸不到的人,似乎都孤独地在世界上生存着,前行着。
《三体》一书中的罗辑是我为数不多的喜欢的小说人物,在晚年时期他作为“执剑人”,几十年来独守在地下,守卫着地球的最后防线。即使孤独,但是坚持。倒不如说是因为孤独,所以坚持。他在这孤独中守着目标与自己的心,没有止境。
生而为人,我们不也有着所谓必须背负的东西吗?家庭的期望,社会的责任,他们使我们不再孤独却又逼着我们用孤独地前行在守护。或许终点遥无边际,但只要是正前进着的,便是所谓生命的绽放与交织。旅人们用这种方式,化解着孤独,承受着孤独。人生经历浅薄的我,有资格就此承受不住,消沉下去吗?
我揉揉脑袋站正了,朝家走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明天不允许消极和沉沦,所以,该继续了。
天色更暗了,心却亮了起来……
下一篇:忘不了的情味
孤独是人的天性,在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包围着我们。孤独是什么?当你被边缘化时,当你独处时,一种带着刺痛的苦涩感就会慢慢涌上来,这就是孤独。我的孤独,是最浅显的孤独:边缘化、一个人。这种感觉已经伴随了我很久很久,每一次被孤独包围时,像是在深海里挣扎,无法呼吸,孤独带来的只有悲伤和无限的恐惧。这孤独是从何而来的呢?我说不清楚,好像是从“那件事”开始时就有了这种孤独吧。大概一年以前,我被年级一个很强势的女生“霸凌”了,心理上第一次感受到凉意和恐惧,并被这样的感受包裹着,一层又一层。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在她的挑唆下疏远我,甚至帮着她一起骂我。原因是什么?我一直无法知晓。直到现在,这件事情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学校,我依然害怕,也深刻地感受到被“边缘化”的滋味。我与其他人之间好像有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不被人关心也不被人在乎。孤独不是独处,孤独是心灵上的深切感受,也不是有一个人在你身边你就不再孤独了。有时越热闹越孤独,它只是在独处的时候被放大了而已。而我,像是被困在一个孤独的堡垒里,有时这感觉让我尖叫,快把我逼疯了;有时让我哭泣;有时让我烦躁难安;有时又让我感到无力和无可奈何。在这个无止境的被浓雾笼罩的迷宫里,我出不去。犹如被重重枷锁捆绑着。我也不敢再去回忆,那些回忆里尽是苦涩的毒药,一点一点侵蚀着我,渐渐地感到疲惫和痛苦。我真的太累了,再也跑不动了,于是我放弃了。曾用过十分极端的手法伤害自己以换来清醒,但我又像是进入了一个怪圈,在清醒与迷失中一遍遍循环。就这样吧,我什么都改变不了了,也许再也回不去了,我选择跳下这悬崖——坠落……直到在这深渊里彻底消失……耳畔突然想起那熟悉的旋律,它像是黎明的一点曙光,雨后初晴的一道彩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在我将要坠落到底的前一瞬间抓住了我的手,把我拉出了深渊,我的恐惧、苦涩和刺痛逐渐消失。我似乎找到了迷宫的那道出口,在琴键和长笛按键中找回了那个迷失的自己,原来,我并非一无是处;原来,我也并不孤独!音乐是我的精灵,赶走了我所有的孤独。音乐是我最好的朋友,最懂我所想。音乐,让我所有的情绪都能够得到宣泄,所有的伤痛都能被治愈。就这样,我在音乐的陪伴下慢慢走了出来。因为痛苦,所以选择忘记。但曾经的伤,又何曾不是最珍贵的财富呢?我已能坦然面对不堪的过去,也在试着踏出那条我与他人的分界线。虽然在一些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还是会悄无声息的出现,但我已经不再害怕,我开始享受这孤独,因为它也是一剂助你静心思考的良药,带给你的也有启发与感悟。我要感谢音乐拯救了我,我也要感谢我的孤独,它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我曾坠落,也曾迷失,但这一过程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课。经历了,我变得更加坚强,也在无形中完成了蜕变。我已经学会接受这天性,这孤独。我清醒了,也成长了。...
夜幕降临,“黑暗”来到这里。我非常恐惧,害怕,因为我怕;此时抬头仰望天空:一片漆黑,让我感到总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一种前所未有的念头在我脑海里晃动,这到底是什么呢?我自问到.我在黑暗中,感觉到的是孤独吗?当我回望四周第一感觉——就是孤独。在这黑暗中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我退了几步不敢面对漆黑我静静的驻足在这里,在这里我什么也看不到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洞”。我想要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到,我一次又一次的去尝试去做但一次又一次给我的是失望,我感到害怕因为我是孤独的,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我只能静静的——站着站着,一动也不动等待着日出——等待着·······等待着——日出,光照大地。这样我就不会害怕——以为有光和热,给我温暖;不会孤独,有花有草,给我生机;不会胆怯,因为有风,给我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常常觉得自己无所遁行。走在这个世界里,我曾留恋着喧闹,渴望着精彩。但是时间久了,就觉得倦了,想要有自己的空间。然而在这个空间里什么都不重要,需要的是感受寂寞和孤独的一种情怀和品位。咖啡在这个空间里,我需要有一种氛围,一种浪漫而又感性的氛围,而咖啡就是很好的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如今在为学习忙碌的日子里有几乎没有时间停驻触摸一缕阳光穿过树桠,细看一片落叶悠扬的生命弧线。但是我愿意静坐于家中,看着手中暖暖的杯子里逸出的清香袅袅升起,消磨时光,享受一刻清闲带来的惬意。这个世界上孤独的人有很多,然而能够享受这种孤独的人并不多见!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段或几段时间你注定要孤独面对,我亦如此。曾有一本书中说“孤独是一种生命至深的体验”,我颇为认同。一直以来,我觉得孤独的时刻是人最冷静、最细腻、最真实的时刻,在孤独里,我可以整理生命中很多的情愫和思绪。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思考,审视自己,观察他人,生命因此而丰富多彩。于是我逐渐明白英国诗人布莱克说的:“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中观天国手掌中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音乐品味音乐的感觉,象三月的清晨--不知名的花在田野中开放,淡淡的清香从花蕊中静静地散发出来,带着一丝凉意,沁入肌肤,沁入骨髓,沁入心灵象九月的和风--心就象风铃一样,被旋律的风柔柔地吹动,发出清脆的声音,低低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渐渐地消失,留下一点若隐若现的尾音。人常说,音乐可以解闷。依此,孤独也就可以解除了。在我个人看来孤独不是闷,真正的孤独也无从解。巴赫的管风琴,亨德尔的赞美诗,自天而降,不绝于耳孤独在颤动。贝多芬的英雄呼唤,李斯特的浮士德意志,卷土而来,电闪雷鸣孤独在激愤。勋伯格的难以追踪的变奏,韦伯恩的短小的生命动机,不平而鸣,欹重欹轻孤独在痛苦。肖邦的忧郁夜曲,德彪西的闪动意象,沁脾而入,光色不定孤独在怅惘。所以孤独离不开音乐,真正的孤独者每时每刻都在寻找音乐,在生命中等待音乐,在音乐中等待生命。窗外因为我的房间里有两扇窗户,所以不知不觉间竟喜欢起凭窗远眺的感觉。看着窗子外有限的空间,我反而觉得我有许多的幻想。我喜欢做一个仰望天空的小孩,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只需要仰望那一窗的天空就够了,看着蓝色深邃里的无奈,听到云卷云舒的告白,它们说:“我们就要沉下来。”此时孤独又好似风景,孤独在窗外,孤独拨响了微语和弦,对于我来说孤独并不是伤害。我有时喜欢窗外无边的黑夜,黑沉沉的就象自己的心一样,看不到光亮,而那时的感觉才是最为真实而透彻的。有人说:“窗外的世界那么大,那么辽阔,那外面有我的梦,一切‘人’和事都是属于窗里的,窗外只有美好和自然,在窗外的世界里是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的。”那我想现在窗外一定要再添一样东西了,那就是孤独,只在我的窗外。孤独,是一种享受,你可以用一种浪漫的方式改变它孤独,是一种生活,你可以得到安静,得到一种轻松孤独,不苦,孤独,不累,孤独,不哭,孤独,并不可怕。,孤独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心境。而我只是在我的空间组合了一下,一杯咖啡,一段音乐,还有一扇窗……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四小附中初三:雒佳...
华容县实验小学初中C154戴应幸子也许是因为上帝的垂爱,不忍让我独自开始我生命的旅程,于是,我一生下来便成了一对双胞胎中的一员。从小就听人家说:“有一对孩真好,无论怎样都有一个伴儿。”是的,小时候的我不孤独。每次见到小伙伴们吵着要父母陪他们时,我总认为:我是双胞胎中的一员,这是我值得骄傲的“资本”,至少,我不会在孤独面前暗自垂泪。现在,我才知道,我想错了。无情的岁月带走了我们的幼稚,余下的是成长中慢慢积存的成熟。然而成熟,它使我感到了孤独。长大的我们开始走入自己的世界,原来紧牵的手,轻轻一拔,便可断开,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思想的我们,开始渐渐生疏,有话不能对对方说,总是小心翼翼地护着自己的情感,不允许它有一丝泄露。看见对方有心事,也不能问,自己也尽量不去触碰她筑成的高墙。也从未想着跃过它,窥视对方的世界,与对方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无论忧愁和喜悦。如孩童时代一样,心照不宣,能领会对方的每一个动作乃至眼神。现在的我们,面和心不和……那天,那个雨天,我去问她一道题目,她翻开作业本,飞快地拿着另一个本子,盖住了下面的答案。我茫然。她侧过头看着我,眼中透出一丝鄙夷的神色,“别想抄!”,我的精神在那一刻崩溃。这真的是我的亲人,我的双胞胎姐姐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来自她的一丝温暖和理解。我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压抑的泪水冲出了眼角。我知道,那个抽泣的女孩是解除一切武装后的真正的我。从那一刻才知道,我们之间有多厚的屏障;从那一刻才知道,没有人陪伴自己,充其量是寂寞,而没有人理解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孤独;从那一刻才知道,我们之间已没有信任;从那一刻才知道,在别人面前的强颜欢笑,只不过是想填补心中的空白,从那一刻才知道……抹干泪水,呆呆地坐着,一缕失落弥漫在空气里,看不见,却能感觉得到。我了解自己,即使知道了孤独的根源,也无能为力。也许是长大了的我们变了,曾经最信任的人,现在成了最值得提防的人,想到这里,鼻子不禁又一酸。捂着隐隐作痛的胸口只感觉好孤独,姐姐那尖利的语言在我的心上划了过去,让我置于最无助之地,在我心上留下了一道伤口,很长,很长。孤独,是因为别人给了太多的诠释,所以我们就照着别人下的定义去理解。现在,我抛开了它。我原本以为从此可以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有更多新的体验。可以发现真正的孤独后,世界仿佛注满了这小东西,让我尝到的,更多的是心酸。如今,我尽力与姐姐多沟通,希望有一天,她又能把嘴轻轻凑近我耳边……辅导老师:李建国...
孤独不仅是人生成长的一种必然,也是人生成长的必要。罗曼·罗兰曾说:“在连绵不断的行动和感情的急流里,你们应该为自己保留一间单房,离开人群,单独幽居,以便认清自己的力量的弱点,深入思考,然后像安泰那样,重新接触大地。”因此,孤独是一个锻炼人的过程,在孤独中收获,成长。然而对于我来说,那一份孤独就是一个人整天面对着喧闹的城市的一种空虚感,或许这也是一种寂寞感,一个人无所事事,就望着窗外发呆,看到外面的世界灯红酒绿的,有时也会感到厌倦,并且常常在想:为什么人们每天都要在这座喧嚷的城市中浮沉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认为孤独有时也是一个人的狂欢。在这个过程中,你并不需要想外界的人一样行走于热闹的城市中,你可以静静地享受着醉人的音乐,想一些值得让你回味的事情,沉醉在这寂静的环境中。说真的,我并不害怕孤独,因为孤独使我成长了许多,感悟了人生和世界,使我懂得了我该怎样走出我自己的人生路。但另一方面,我却非常害怕孤独,害怕在我快乐的时候没有人与我分享,害怕在我悲伤时没有人与我一起分担的那种孤独。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时地为自己准备一间空房子,在里面享受一下孤独的狂欢,感悟一下人生,学会在孤独中成长。...
回头望一望,其实我并不孤独。我或许曾孤独,或许现在依然孤独,或许将来也会孤独。但现在的我们,其实都不是很懂孤独。孤独,在中国文字里的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须接受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一种圆融的状态。而我的孤独,大抵只是等于一个人。当父母外出,剩我一人在家时,是一个人;朋友们聊的欢了而不经意忽视我时,是一个人;有些事必须独自面对独自完成时,是一个人。而这些,多多少少都会给人以一种所谓的孤独。孤独,从听起来便知道会让人不好受。但一个人拥有孤独,是莫大的幸运。当一个人的时候,孤独的世界时无比安静的,你可以尽情地思考,又或是回味生活。只有一个人孤独了,才会明白自己于世界的位置,于生活的位置,于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回独一无二的王者。...
中午十二点五十分,我拧开钥匙。果不其然,没有人在家。又是我一个人。老爸又一次出差,老妈又一次加班。失落的气息萦绕着我,空气里弥漫开来的孤独开始发酵。偌大的空间里,整齐的家具那么严肃,那么一丝不苟,雪白的墙,玻璃窗上的透影,它们像一双双奇怪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浑身地不舒服。十二点五十五分,端起饭碗,我如同嚼蜡。旧冰箱在凝固的空气中发出巨大的嗡嗡声,水龙头在这缓慢的时间里滴落一滴又一滴的水珠。滴答,滴答……吵,吵死了。我并不清楚秒针为什么转的那样慢,让人看着心慌:也不清楚在这一片寂静中究竟是什么叨扰着我的耳朵。我只觉得心头恍若压了一块重物,它让我无法喘息,让我无所适从。我讨厌这孤独。初三:蓝眼格格巫...
我常感觉到那伴我至今的孤独。它应该滋生在我还年幼的日子。妈是教师。记忆里她老带毕业班。难得的礼拜天,学校却总是组织毕业班补课。她没有时间照顾我,又放心不下,便每天花一块钱让我待在书店里看书。她想用文字来打退我的孤独。但,似乎并未见效。偌大的书店,确实有很多的书,只是我没有她期盼中那么高的情趣——可以一个人在文字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我还小,三四岁的样子——我需要的是和同龄孩子一起玩,无论是捉迷藏还是丢沙包,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而不是麻木地看着一排又一排书脊。我常常是费尽全力才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抽出一本书,坐下,翻阅。不知过了多久,我知道我累了,或是厌了。可天色尚早,傍晚我才能回家。通常,妈妈给我准备好面包、水,从早晨到傍晚,我只能一直待在书店。于是,我换了一本又一本书看。眼前看书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终于,书店快关门了,妈也来接我了。我会激动地扑上去喊一声“妈妈”,因为我一天都没有说话。现在想来,妈妈那时是因为担心我一个人在家不安全与孤独,热衷于读书的她想到的便是去书店看书。可是,对于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来说,一整天,真的是一整天啊,一言不发,换一本又一本书,看时间送走一批又一批来看书的人,那才是他最大的孤独啊!这大概就是如今的我为什么如此喜欢与朋友在一起的原因——惧怕孤独吧。妈总是对我说——人要学会孤独——语重心长,并对我常去找朋友玩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是童年的阴影根深蒂固,还是我真的不会独处?我只知道独处时,特别是干完了什么事情时,心里常会猛地一沉,深感孤独,却又不知这感觉从何而来。每每这时,我总会拿起一个布偶,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用不同的腔调说话,然后便觉得心里又轻松了。有个问题我一直在想:当我有事干时,便不会孤独,可是儿时在书店,明明有看不完的书,为什么还会孤独?或许是腻了,烦了,已无法再静心去阅读,孤独便趁机注满了我的心。我知道这孤独无法摆脱。它随时会来,但我得学会尽可能地把它挡在心外。或许,多年后,我再回望今天,也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慨叹:我那时是多么孤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