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一早,大家就忙开了,贴对联、福,打扫卫生,准备年夜饭……好不热闹。
下午我们就要开始做米粿了。米粿类似于北方的饺子,可米粿却要比饺子大多了,差不多吃三四个就能饱了。米粿也不像饺子那样什么时候都能吃,它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
奶奶把洗好的米拿了出来,和水一起放进了机器中,乳白的米汤就从口子中流了出来。爷爷把米汤放入锅中蒸,没过多久,香喷喷的粿面就出锅了。
一下子,大人和小孩们都凑了过来帮忙。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包米粿,谁也没闲着。包出来的米粿各式各样: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南湖菱,还有的像半颗爱心……千奇百怪的米果摆在一块儿真好看。包着包着,只见叔叔偷偷地往米粿里面掺什么,我不解地问:“叔叔,你在干什么呢?”叔叔神秘地说:“我在包特殊的米粿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不就是个米粿嘛,能特殊到哪儿去?我不再问了。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米粿终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麻麻的,还带点辣。我正在琢磨着。爸爸看见了说:“快点把它吃掉,这样新的一年才会有好运。”“这个里面还有籽,”妹妹说。大家还以为什么呢,凑上去一看,原来是妹妹吃到了甜莓干。“我吃到糖了!”“我吃到年糕了!”笑声与祝福声掺杂在一块儿,传的很远很……
下一篇:这就是我的舞台
灯火阑珊的街市,每一张洋溢着的幸福的笑脸,每一个贴在门上的火红“福”字,每一盏挂在街头的大红灯笼……都透着新年到来的暖暖幸福感。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又长大了一岁。今年是我的本命年——猪年。留在杭州过年,街上的行人很少,有些冷清,但我已经习惯,因为家人陪伴的时刻就是温暖。大年三十这天傍晚,我们家三人正赶着去奶奶家过除夕。爸爸开车行驶在路上,我一路望着车窗外。突然,一位路边的老奶奶映入我的眼帘,她瘦小的个子,满头白发,孤孑地站在路上,好像在自言自语什么,转眼我看见了她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有她家人的微信以及联系电话,我思量着,这位老奶奶不会是走失了吧。今天可是大年三十,她的亲人肯定会担心。想到这,我不由分说地和父母一起下车。趁我爸妈和老奶奶对话的时候,我拿起手机一扫,果不其然,是她女儿的微信,通过联系,电话那头的儿女们正为了寻找走失的母亲而焦急呢!寒风中等了许久她的子女赶来了。这么远的路途,要是没有这个脖子上挂着的二维码,有健忘症的老奶奶怕是回不了家,一家人都会在寻找亲人的痛苦中过年。老奶奶的儿女们一个劲的道谢,并祝我们新年快乐。爸爸妈妈也很高兴,老奶奶终于和子女团聚,不用在寒风里找不到回家的路。看着老奶奶一家,儿子搀着妈妈,媳妇推着车,三个人渐渐走远的背影。此时我心想:“原来快乐是这么简单,只要一家人一起,过一个团圆的春节,吃一顿年夜饭。”我继续踏上去吃年夜饭的路,路上车辆、行人都形色匆匆地赶路,此刻我的心里充满着暖意。心中感慨:每当一个新年的来到,寒冬就会变成早春,大年三十这一天,天气还是那么寒冷,多么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每家每户能够暖暖地团聚在一起。听着车上的电台,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了家乡,还有那些兢兢业业,工作在岗位上的高铁司机们,还有那镇守祖国边境的边防战士们。祖国大家庭里无法团聚的人们,他们在岗位上和自己的战友同事们一起过年。灯亮起来了,菜端上来了,酒杯举起来了,每个家庭团团圆圆,回不了家的,都在祖国大家庭里一起团圆。想着这些,在不知不觉中,心间的温暖充满这个有意义的冬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时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每次读这首诗,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因为我家的春节亦是如此。大年初一,家人们都早早的起床,换上提前准备好的新衣,等待八点的迎新!八点一到,大人们点燃大型爆竹,四面八方立刻响起噼哩啪啦的爆竹声。穿着新衣的我们在平地上,合着爆竹此起彼落的鞭炮声,蹦着、跳着,玩的不亦乐乎!这就是年味!紧接着就是扫墓,孝顺的爸妈和阿姨姨夫们带上大捧的鲜花、蜡烛、元宝,上山祭奠去世的长辈,并许下新年的愿望。祭奠完了就会点燃爆竹,告诉去世的人,他们已经来探望过了。这也是年味!接下来就是去亲戚家拜年。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地坐在一张方桌边上,一个紧挨着一个,虽然有些挤却丝毫不影响心情。各种各样的瓜果小吃也摆上了桌:新疆的库勒梨、陕西的冰糖心、江西的橙子、江苏的橘子、广西的桂圆,还有武穴的酥糖,自己家翻炒的花生、瓜子等。大人们围成一团,聊着天,聊出满地的果屑,聊出盘旋在头顶上空的阵阵大笑。我们小孩子也抛开了平日学习的烦恼,或是吃着零食,或是欣赏动画片,或是放鞭炮。屋里屋外,一番其乐融融的景象。这不正是年味?最令我期待的团圆饭终于开始了,菜有好多种:八宝鱼,梅干菜扣肉,帝王蟹,大龙虾……各式各样!盘子多得连转盘都快挤不下了!大人们在饭桌上喝酒,你来我往,你劝我,我劝你,大家笑啊,喝啊,喝的个个脸颊通红,像是挂起了红红的灯笼一般,处处彰显的主人的热情;我们在一边喝着饮料,吃着美食,一边唱着《新年快乐》歌,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就像绽放着花朵。这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呢?我爱春节,更爱她的味道,她的味道是热闹的,她的味道是欢乐的,她的味道是团圆的。年是家的味道,年是爱的味道。正如冯骥才所言:“年的珍贵,往往就是因为人们把生活的企望实现在此时的饭桌上。那些岁月,年就是人生中一年一度用尽全力来实现的生活的理想呵!平日里把现实理想化,过年时把理想现实化。这是中国人对年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对啊,过年的意义不在于东奔西走,吃喝玩乐,而是在于品尝爱的味道,品尝团圆的味道,家在哪儿,爱就在哪儿,反之,爱在哪儿,年的味道就在哪儿!...
我日日盼,夜夜盼,终于把那姗姗来迟的碾盘来了。除夕那天,一觉醒来,我看着枕边躺着一个红包,我真心觉得:“年级来啦!”爷爷与爸爸正在往门上贴春联。奶奶和妈妈在厨房里洗洗切切,为年夜饭做准备。而我却坐在锅灶前,为奶奶烧灶。我将烧着的干草塞进灶里,再放入一根干柴。等干柴燃烧后,再放入两三根干柴。火越烧越旺,我坐在灶前,看着火舌一下一下地跳跃着,舔着锅底,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当爷爷将春联贴好后,我们的年夜饭也做好了。我们一大家人围着圆桌而坐,一边夹着菜吃,一边端着酒杯谈笑风生。一家人吃菜的吃菜,喝酒的喝酒,谈天的谈天,每个人都毫不拘束,谈着各自的话题,真是其乐融融。我想:要是天天都能与家人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或许,这就是年q味儿吧。饭后,是烟花的主场。我看着那一颗颗流星似的烟花飞上天空,又在那空中炸开,将那美丽的瞬间,定格在了那黑夜的天空中。放完了烟花,我们一家人躲进屋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一起看着春晚。阵阵欢声笑语从屋里传了出来,我好像又嗅到了年的味道儿。洗漱完毕后,我坐在床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守岁。看着看着,一股睡意袭来了,迷迷糊糊间我看见天边的鱼肚泛白。可我也支撑不住了,身子一歪,躺在床上睡着了。梦里,我又感受到了守岁带来的年味儿。除夕这一天里,年味儿就藏在那贴春联里,躲在那里年夜饭里。年味儿就藏在那烧锅灶里,跳跃在那怒放的烟花里,躲在那守岁里。这年味儿,可真是愈来愈浓,愈来愈浓……...
天呀!我望着电子秤上显示的数字,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就过了个年,我居然胖了这么多!看来,“每逢佳节胖三斤”在我身上应验了。你要是问我是被谁喂胖了,那我就告诉你:是年的味道。今年过年,我是在外婆家过的。我的外婆家,在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一个叫衢州的历史文化名城。那是一个年味儿十足的地方,也是一个美食云集的地方。有著名的“衢州三头一掌”,香气四溢的烤饼,香糯可口的水晶糕……今年外婆会给我准备什么好吃的呢?刚走进外婆家的那条小巷子,一股浓浓的糯米香伴随着淡淡的粽叶味钻入了我的鼻腔。嘿!那定是外婆在包我最喜欢的粽子了。外婆做的粽子与众不同,既不是猪肉馅的,也不是豆沙馅的,而是芋头馅,你猜不到吧。芋头粽一口咬下去,浓郁的土猪肉香、软糯的糯米香和柔滑的芋头香一起在口中绽放,轻轻咽下,一阵满足感和幸福感暖上心头。外婆还有一个拿手好吃就是发糕。外婆做的发糕用料很地道,有自家磨的米粉、土冰糖、土猪肉,比外面买来的更香、更糯,更有嚼劲。发糕一般都蒸着吃,但我更喜欢外婆做的油煎发糕。把发糕切成薄片,用外公亲自打的菜油煎,把发糕两面煎得金灿灿的,就可以出锅了,光看这样子就十分诱人,那味道更是一级棒了。我一口气可以吃掉一盘,外婆煎的速度都赶不上我吃的速度。几天后,我们又将依依不舍离开外婆家,踏上回家的路程。但美食的味道和亲情的味道将陪伴我一整年。年的味道,也就是爱的味道!...
“爸爸,你看我已经穿上新衣服啦,漂亮吧?”“漂亮!新年新气象!走,我们一起去找爷爷奶奶开始祭祖吧!”这就是我家最有特色的除夕夜,穿上自己喜欢的新衣裳,祭祖,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当然,你们一定觉得很奇怪,大过年的为什么要祭祖呢?爷爷曾告诉过我做人要懂得孝敬与感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祖祖辈辈通过努力得来的,所以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开始一定不能忘了感谢和怀念我们的祖先。祭祖开始了!爷爷奶奶端来了丰盛的饭菜,爸爸倒上了美味的老酒,我和妈妈点上蜡烛和香火。接着,我们一家人开始一个一个地祭拜我们的祖先。轮到我啦,我双手握着三支香,聚了三个躬,祈祷祖辈们保佑我们全家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幸福快乐。祭祖结束后,我们开始享用丰盛美味的年夜饭。鸡、鸭、鱼、肉各种菜品琳琅满目,让我看得应接不暇。我拿起筷子尝尝这个,又尝尝那个,每个菜的味道都是那么鲜美。就在我刚想说,真是让我美餐一顿的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声,抢红包开始啦,我赶紧拿出手机。只见几个群里的红包像下了红包雨似的映入我的眼帘,我开始不停地点红包,不一会儿有人提议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谁抢的红包数额最大,谁就开始发红包,我高兴地点起赞来。这时远在贵州的姑妈和湖州的舅妈和几个弟弟妹妹也加入了抢红包游戏,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我心想:现在的科学技术真是发达!这发达的科学技术让远在他乡的亲人虽然不在我们身边却同样能感受到我们的温暖和快乐。看着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想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春节每年一次,而每年的味道各不相同。随着我们逐渐的长大,我们对“年”的体会和理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小时候的我们根本不懂得年的滋味,因为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讲,每天都是年。长大一点后才发现春节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有发生在春节这段时间里,才会别有一番风味。春节最热闹的要数放烟花了,和哥哥姐姐一起手持花炮,在大年三十晚上相互比拼。今年春节却让我感到很郁闷,奶奶家所在的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炮竹。本来计划提前去多准备些各式各样的花炮,只等着除夕夜的来临,通过肆意的燃放来迎接新年。当我兴冲冲的走上街头,期待着满载而归时,琳琅满目的商品堆里唯独少了花炮。不甘心的我一个劲的催促爸爸去问问哪里有花炮卖,得到的答复总是一样的:“今年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不要买了,对安全和空气质量都有好处。”空手而归后我感觉非常不理解这种规定。除夕夜里,一家人异常兴奋的品尝着满桌的菜肴,大人们滔滔不绝的聊着家常,而我却被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所吸引,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为表演者点赞。突然脑海中联想到了往年的情景,以前的除夕夜春节晚会简直就是个悲剧,窗外连绵不断的爆竹声完全淹没了电视的音量,只有在初一后看重播时才能知道节目中的对话。忽然感觉少了噪音的干扰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我们可以尽情的欣赏节目带来的快乐,每一个字语都清清楚楚的传递到我的耳朵。这个年味有点爽。初一早上,推开窗户的瞬间,一股清新香甜的空气扑面而来,再也没有浓浓呛鼻的硝烟味,细细品尝下感受到了年味的清甜。打开新闻报道,总会看到有些地方由于不恰当的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伤人事件和火灾。春节本身是幸福团圆的日子,健康和安全才是年的本意。通过亲身感受才理解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意义,不仅控制了噪音发生,而且可以保持空气不受污染,减少了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们要大力提倡低碳环保,让我们生成的空间更加干净和环保,这个年的味道综合起来就是——文明。...
过年啦!天知道,我有多期待今天!现在,就是现在,我甚至觉得呼吸着的每一口空气都是温暖的!过年的时候,路上的车流少了,也许他们都往家的方向去了;过年的时候,路上的行人少了,应该大家都和亲人团聚在一起;过年的时候,街道旁的红色多了,红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还有那红红的对联;过年的时候,楼房里显然热闹了,时不时就能传来几阵大人小孩的欢笑声,还偶尔弥漫出令人垂涎三尺的饭菜香。这真是个从眼里一直暖到心里的好日子!今天,我有自己要坚持的“小传统”。清晨,和妈妈一起换下挂了一年的旧对联,然后将那红光闪闪、庄重大气的新“福”字仔仔细细地贴在大门正中央,就能点亮我一整天喜气洋洋的好心情。给在瑟瑟寒风中为我们守护家园的保安叔叔送平安果,我已坚持了三年,因为我知道,我们可以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大觉,可以享受一家团聚的幸福离不开他们在岗位上的日夜坚守。当然,向长辈鞠个躬、拜个年是今天的重头戏,感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又一年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我把自己对他们的爱也一齐包进爸爸妈妈孝敬给他们的红包里。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我向外望去,忽然觉得一天时间就经历了许多,懂得了许多,长大了许多。这时,奶奶在叫我:“豆豆,收红包啦!”这一刹那,我明白,红包不仅仅是红包,它包住的是祝福,是温暖,更是爱!噢,这应该就是年的味道吧!...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是大团圆的日子,也是个喜庆的日子。每年我都期盼着春节能早早到来,好不容易盼到了除夕夜,也就是守岁夜。每年的除夕夜,大人们可忙了,妈妈一早就为晚上的丰盛晚餐开始做准备,爸爸也没闲着,在大门上贴上一幅大红色的春联,又在小门上倒着贴上一个福字,你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因为它预示着“福到了”。处处都是大红色,浓浓的年味来了。除夕夜的大餐肯定是丰盛的,一大桌子的好菜上桌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开吃。每年妈妈都会说,宝贝,吃点鱼,年年有余,爸爸吃点藕吧,新年路路通,大家都吃个团圆点心,让我们年年团团圆圆。过年我最期盼的还是收红包和放鞭炮,放烟花。当12点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大门打开,妈妈说是为了“迎神”然后,我和爸爸开始放鞭炮,噼啪噼啪的鞭炮声响彻天空,直入云霄。五颜六色的烟花也在天空中尽情的绽放,编织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图画。辞旧迎新的时刻到了,真是爆节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的早晨又是在鞭炮声中醒来,一眼就看到床边妈妈给准备的新衣服,我感觉特别兴奋,美美的穿上新衣,妈妈说,换上新衣,祝我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接着就开始和爸爸走亲访友,大人吃吃喝喝,谈天说地,我们小孩子忙着放个鞭炮,追逐嬉戏,总之,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春节还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了,没想到电影院的人真是超多,看来现在的人生活条件一年比一年好,这就说明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了。春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婆家乡的龙灯盛会,它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妈妈都会带我去看。2米多高的龙头重达50多斤,色彩斑斓,威武霸气。浑身金光灿灿,还有大马、小马、高照、那场面真是太热闹了,真是人山人海。人们向龙王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我每年必看的一个节目,感觉没有它就没有了春节的气氛,看完它也就预示着这个春节也结近尾声了。每年的春节都过的大同小异,但是我每年都期盼着春节能早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