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在你的记忆深处,是否有一种味道,让你忘不掉。有的人觉得是妈妈亲手烹饪的红烧肉,有的人觉得是迷人的花儿香味儿,可我却喜欢外公身上那淡淡的茶香。
外公生来爱茶,所以身上总弥漫着茶的清香。淡淡的,确很清新,让人忍不住再深呼吸一次。茶香和外公的特点一样,平淡、很具有亲和力。
在简陋的客厅里,在空旷的院子里,总能见到外公品茶的身影。一次我与外公学习喝茶,看着墨绿色的茶叶在滚烫的水里慢慢吐露出芳香,然后舒展开枝叶,舞动着沉入壶底,茶水也随之成绿中带黄,又似黄中带绿的变化,然后倒入茶杯。外公深吸一口,慢慢喝起来,轻轻的点起头来。我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并没有特别的感受。外公又喝了两口茶,感觉茶的味道是如此的好,他说:“茶的滋味一开始感受到的是苦味的,但到口渴时喝一杯茶,就会变成其它味道了。这些味道要慢慢品,不能心焦,不然就会喝到苦茶了。只要用心去品尝,就一定可以品尝到茶香,这种香让人心情平淡,心情平淡就可以品尝到更深处的香……”我再喝一口,慢慢的,仿佛也感受到了茶的清甜。
外公待我们很好,常常与我们姐妹一起玩耍,谈笑风生。在我们姐妹的心中外公的位置十分重要。他那慈祥的面容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
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外公身体不好,日渐消瘦,身形佝偻,病痛折磨着他,让他连呼吸都很困难。外公尽管病成这样,却依然坚持陪着我们一起玩耍。有一次,我和姐姐在和外公玩打针的游戏,我装模做样地用牙签给外公打针,命令外公睡觉,装作医生的口气命令说:“你的病情不重,多多休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外公睡着了,谁知道他再也没有醒来。
“外公,外公,快醒来,别睡了,快陪我一起做游戏”,不管我怎么推外公,他老人家都没有醒过来,我靠在他肩上,依旧闻见那淡淡的茶香。
“孩子,你外公死了”。旁边的人默默地告诉我。那时我年少无知,不知道死是一个什么概念,外婆哭着告诉我外公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再也见不到他了,再也不能陪我们玩耍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
现在,每当闻到这淡淡的茶香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想起我慈祥亲切的外公,记忆中最深的味道。
下一篇:我最喜爱的格言
它是一道菜,静静地躺在餐桌上;它是一座桥,连接几代人的心;它是一份情,承载着“我们”浓浓的爱。青菜豆腐,它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菜,它不及外面那些山珍,那些海味,可在我心里它重千斤。在太外婆家,它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小时候,经常吃却从不厌。翠绿的青菜与白嫩的豆腐相结合,再一勺盐,就是这样的简单,朴素,淡雅。正如我的太外公所说,做人就要像青菜豆腐一样,清清白白。太外公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我妈常说,“他要求我们一定要将背挺直,要抬头挺胸做人,不然就会挨批甚至挨揍。”确实,太外公这一生都是挺直腰板,无论顺境逆境,哪怕得了重病,哪怕年过耄耋。在太外公离开后,太外婆依旧烧着那道青菜豆腐,餐桌上它的位置从未改变。记得每年回老家过年,不论有多少菜,多少美食,最先端上桌的总是它——青菜豆腐。未吃时就开始咀嚼它的味道,临上桌一声“青菜豆腐来了!”不论男女,不论老少大家都一起动筷,吃着,谈论着一年过往,说笑着新年期望。那时,它将我们连在一起。那时,世界只剩美好。一次次的回家过年,团聚的人也愈来愈少,只剩下了太外婆与我们,可它却永远都在,伴着太外婆,也伴着我们。新年时,走访各处拜年,在各处亲戚家吃饭时,它也存在于每一个餐桌上。在阿公阿婆家,阿婆炒着它满面笑意。在舅公舅婆家,表舅妈教着表妹创造神奇。在舅舅舅妈家,表弟捧着它甚是顽皮。在自己家,我也开始探索它的秘密。虽然这些它的味道不同,卖相不同,虽然人也不再是那些人,物也不再是那些物,但那些过往,那些教诲,那些人和事却永存心中。有些人即使离开了,却到处都是他的痕迹。它只是静静地躺在每家餐桌上,却将我们紧紧相连。...
我轻轻地走在校园里,心中充盈着莫名惆怅。这是最后一天了。永恒的最后。美丽的分校,这座美丽的分校,拜拜咯!不管走到哪里,我还是会爱这里的红瓦,爱这儿的老树,爱这里风中独特的味道。我们学校的人很多,总校的教室实在不够用,另外安排了几座小小的楼房给我们当分校。于是,总有一个年段的学生在分校学习。分校虽小、旧,但是这里位于城市的老街区,比较偏僻,所以很安静,很适合学习。空间小,可是我们快乐,下课漫步于树阴之下,流连于花香之中,总能感觉乐趣无穷。在分校,还可以避免一些活动的杂声。这里,被我们称为“世外桃源”。以往,只有毕业班的学生才能享受这份悠闲与宁静。可是,因为去年毕业班人数多,分校教室不够,所以让我们这些五年级的学生去分校上课。我们笑啊,跳啊,心像长了翅膀的小鸟。一年一晃就过去了了,转眼,我们也成了毕业班……我们又如愿坐在了分校里。可是,过了几天,老师遗憾地告诉我们:“由于某种原因,我们要与五年级的对换教室。也就是说,我们要回总校上课了。”……谁也没想到,与“世外桃源”的分别竟是如此急迫而不容许有一点点悲伤。早已习惯了分校的自由,回总校会如何?也许,会因为不适应严格的规定而违反规定,也许,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想念“世外桃源”。这应该是最后一次走在这儿了吧。因为这里是列在城市规划之内的,所以分校因噶不久之后就会被拆了。我黯然地想。这里的红砖,在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常常因不小心碰到墙而在衣服上留下痕迹而苦恼。但久而久之,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在现在看来,那些红砖不仅不让人讨厌,反而是“世外桃源”的代表,一大特色。那一棵老树,仿佛校园忠实的守望者。每天一动不动地站立着,令人敬畏。他身上层层叠叠地长着许多绿叶,枝干上不满杂草、青苔。大家都喜欢在树下乘凉,美丽得让人不敢去面对离开。我最爱的,是这小小的天地,是带着一股纯朴、回归自然的气息。早晨的风,淡淡的,不带任何花香,只含着一点露水的味道。一点点潮湿,一点点清凉加上百分百自由加快乐的味道,就是分校早晨的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正是这早晨的风。穿过重重房屋的阻挡,掠过房顶,飘进教室,充盈校园。忽而风驰雷掣,忽而袅袅纱纱。记忆中那片“世外桃源”,可能不久后就会消失在记忆深处。六年级了,必须选择抛弃一部分记忆了。但是,只要吹到风,看到红砖,记忆中流淌着风的味道,就再次将完美的记忆呈现给我。...
回忆起童年时光,好像有一大半都是在姥姥家度过的。那是名副其实的老房子,有绣着喜鹊报春的布窗帘、涂着米黄色掉了皮的油漆剥落的木门和盖着花布的脚踏式缝纫机。一切都带着自打我记事儿起就安置妥当了的约定俗成,就和她的习惯叫法是“姥姥家”而不是“姥爷家”一样,无从问起。可回到这里,我总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再次回到姥姥家,迎接我的还是那熟悉、亲切的味道。屋子很干净。新添置的等离子电视让不大的客厅显得很新、很亮。姥姥坐在沙发上频繁地换着台,像个不知疲倦的小孩子。我记得原来那台频道不多的电视是爸爸买了搬来的,我和哥哥曾经挤着小板凳废寝忘食地看三姨妈录的《还珠格格》。当时我俩有专用的小餐盘,上面画着小鹿、小熊和金黄金黄的阳光。如今,傻小子和小丫头都已经上了高中,不再会为谁坐板凳左边而大打出手了。突然间,感觉屋里很安静,我这才发现原先的那台洗衣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崭新的乳白色全自动洗衣机,搂着衣服静静地转啊转。不禁有点想念小时候。因为那时的我和哥哥姐姐都是可以肆意玩闹而不会受太多责骂的。年幼的我就曾在哥哥的指挥下溜进后屋,从床底下的纸箱里拿椰汁喝;踮着脚尖儿和姐姐从冰柜里抢雪糕。傍晚时分,我会在大浴缸里明目张胆地注入一大缸水。因为爸爸一会儿就会回来,带着几条刚钓来的活鱼。于是,在“人工池塘”里,出现了我把鱼甩来甩去的身影……唯有弥漫了几十年的气味没变,那特有的暖暖的香。我永远记得这老房子,记得她的每一个细节。灯绳还是那样别致:客厅的灯绳上挂了个袖珍酒瓶,大屋的灯绳上有个小药瓶,这样屋里再黑也能摸到,心里头踏实。小玻璃柜里还摆着巴掌大的大象和孔雀,那是已离去的姥爷当年用捡回来的贝壳粘出来的。真的。这里处处都有我的回忆。拉开抽屉,里面还留着我练字的字帖和画水粉画时用过的干粉块儿,还有被我“蹂躏”得残破不堪的《新华字典》。玻璃夹板里有我从小到大的照片,狼狈的、生气的、大笑的,全是我成长的足迹。它们都静静地躺在那里,伴着书柜里泛黄的旧书页,散发出亲切的味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人成长,也有人离去。岁月,静静地,都让这老房子藏了起来。那便是我记忆的味道,是我儿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