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春节每年一次,而每年的味道各不相同。随着我们逐渐的长大,我们对“年”的体会和理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小时候的我们根本不懂得年的滋味,因为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讲,每天都是年。长大一点后才发现春节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有发生在春节这段时间里,才会别有一番风味。
春节最热闹的要数放烟花了,和哥哥姐姐一起手持花炮,在大年三十晚上相互比拼。今年春节却让我感到很郁闷,奶奶家所在的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炮竹。本来计划提前去多准备些各式各样的花炮,只等着除夕夜的来临,通过肆意的燃放来迎接新年。当我兴冲冲的走上街头,期待着满载而归时,琳琅满目的商品堆里唯独少了花炮。不甘心的我一个劲的催促爸爸去问问哪里有花炮卖,得到的答复总是一样的:“今年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不要买了,对安全和空气质量都有好处。”空手而归后我感觉非常不理解这种规定。
除夕夜里,一家人异常兴奋的品尝着满桌的菜肴,大人们滔滔不绝的聊着家常,而我却被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所吸引,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为表演者点赞。突然脑海中联想到了往年的情景,以前的除夕夜春节晚会简直就是个悲剧,窗外连绵不断的爆竹声完全淹没了电视的音量,只有在初一后看重播时才能知道节目中的对话。忽然感觉少了噪音的干扰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我们可以尽情的欣赏节目带来的快乐,每一个字语都清清楚楚的传递到我的耳朵。这个年味有点爽。初一早上,推开窗户的瞬间,一股清新香甜的空气扑面而来,再也没有浓浓呛鼻的硝烟味,细细品尝下感受到了年味的清甜。
打开新闻报道,总会看到有些地方由于不恰当的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伤人事件和火灾。春节本身是幸福团圆的日子,健康和安全才是年的本意。
通过亲身感受才理解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意义,不仅控制了噪音发生,而且可以保持空气不受污染,减少了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们要大力提倡低碳环保,让我们生成的空间更加干净和环保,这个年的味道综合起来就是——文明。
下一篇:我眼中的春天
过年啦!天知道,我有多期待今天!现在,就是现在,我甚至觉得呼吸着的每一口空气都是温暖的!过年的时候,路上的车流少了,也许他们都往家的方向去了;过年的时候,路上的行人少了,应该大家都和亲人团聚在一起;过年的时候,街道旁的红色多了,红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还有那红红的对联;过年的时候,楼房里显然热闹了,时不时就能传来几阵大人小孩的欢笑声,还偶尔弥漫出令人垂涎三尺的饭菜香。这真是个从眼里一直暖到心里的好日子!今天,我有自己要坚持的“小传统”。清晨,和妈妈一起换下挂了一年的旧对联,然后将那红光闪闪、庄重大气的新“福”字仔仔细细地贴在大门正中央,就能点亮我一整天喜气洋洋的好心情。给在瑟瑟寒风中为我们守护家园的保安叔叔送平安果,我已坚持了三年,因为我知道,我们可以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大觉,可以享受一家团聚的幸福离不开他们在岗位上的日夜坚守。当然,向长辈鞠个躬、拜个年是今天的重头戏,感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又一年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我把自己对他们的爱也一齐包进爸爸妈妈孝敬给他们的红包里。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我向外望去,忽然觉得一天时间就经历了许多,懂得了许多,长大了许多。这时,奶奶在叫我:“豆豆,收红包啦!”这一刹那,我明白,红包不仅仅是红包,它包住的是祝福,是温暖,更是爱!噢,这应该就是年的味道吧!...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是大团圆的日子,也是个喜庆的日子。每年我都期盼着春节能早早到来,好不容易盼到了除夕夜,也就是守岁夜。每年的除夕夜,大人们可忙了,妈妈一早就为晚上的丰盛晚餐开始做准备,爸爸也没闲着,在大门上贴上一幅大红色的春联,又在小门上倒着贴上一个福字,你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因为它预示着“福到了”。处处都是大红色,浓浓的年味来了。除夕夜的大餐肯定是丰盛的,一大桌子的好菜上桌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开吃。每年妈妈都会说,宝贝,吃点鱼,年年有余,爸爸吃点藕吧,新年路路通,大家都吃个团圆点心,让我们年年团团圆圆。过年我最期盼的还是收红包和放鞭炮,放烟花。当12点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大门打开,妈妈说是为了“迎神”然后,我和爸爸开始放鞭炮,噼啪噼啪的鞭炮声响彻天空,直入云霄。五颜六色的烟花也在天空中尽情的绽放,编织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图画。辞旧迎新的时刻到了,真是爆节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的早晨又是在鞭炮声中醒来,一眼就看到床边妈妈给准备的新衣服,我感觉特别兴奋,美美的穿上新衣,妈妈说,换上新衣,祝我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接着就开始和爸爸走亲访友,大人吃吃喝喝,谈天说地,我们小孩子忙着放个鞭炮,追逐嬉戏,总之,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春节还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了,没想到电影院的人真是超多,看来现在的人生活条件一年比一年好,这就说明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了。春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婆家乡的龙灯盛会,它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妈妈都会带我去看。2米多高的龙头重达50多斤,色彩斑斓,威武霸气。浑身金光灿灿,还有大马、小马、高照、那场面真是太热闹了,真是人山人海。人们向龙王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我每年必看的一个节目,感觉没有它就没有了春节的气氛,看完它也就预示着这个春节也结近尾声了。每年的春节都过的大同小异,但是我每年都期盼着春节能早早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给亲戚朋友拜年、收红包,春节就是这么的热闹!这个时候也少不了各地的风俗来增添新年的气氛,让春节过得更有味道。我们老家让河村有一个国内绝无仅有的习俗,那就是正月十一“迎花树”。活动起源于明朝,村民们将纸做好的花绑在树上让大家争抢,抢到花就是种吉利,预示来年有个好运。每年过了正月初六,各家各户就开始采购彩色的花纸,绞尽脑汁设计各种花型,一空下来就着手做花。通常花都是由家中的女性完成,而男人们的任务是在初九这天上山挑选自己喜欢的树,砍来合适的大枝条,将做好的花装点在自家的“花树”上。正月十一早上9点左右,只听大礼堂那边锣鼓震天,还有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两树绑有超级大花和子孙球的花树被四五个大汉抬了出来,原来是“娘花树”出来接它的“子树”们了。各家都已准备好花树在路边等待着“娘花树”的经过,然后有序地加入到队伍中。随着“娘花树”在村中穿梭,队伍也越来越长,最终在水月庵寺的外面集合。等到所有的花树聚齐,从上往下看那真是一片花的海洋,有月季花、玫瑰花、荷花、茶花……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美不胜收。这时一位道长左手拿着水盆,右手拿着柳叶枝不停地向每树花上洒水,口中念着各种祝福语。据说洒完水后花才具有灵性,给抢到它的人带来美好的祝愿。仪式结束后花树边上已经是人山人海,等待着吉时一到能抢到自己心仪的花。道长一声“吉时已到”,等待已久的人们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轰而上,没到两分钟所有花树被抢一空,只剩下了一根光秃秃的木棍子。最后村民们拿着木棍子放进寺庙并燃香向观音娘娘还愿,给整个迎花抢花的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这次我也混入了人群抢了两朵花,把我乐得不行,特别的有成就感。“迎花树”和抢花真是个有趣的习俗,给我的新年增添了不少快乐的味道。...
每年一放寒假,我和小牛都回外婆家过年。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乡下每家每户都要在这一天“除尘”。外婆给我和小牛头上包上毛巾,换上旧衣服。外婆把墙壁上的蜘蛛网等先撩干净,而我和小牛负责擦桌子、扫地。大家一起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以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尘”过后,新年的脚步便越来越近。村里每户人家开始打年糕、包粽子、杀猪、宰鸡剖鱼。小孩子穿梭在各家的厨房灶头间,相互打闹嬉戏。除夕在我们的翘首期盼中终于像个大姑娘一样姗姗来迟。一大早,爸爸先给大门换上新的春联,挂上新的大红灯笼。外婆从冰箱厨柜里拿出年前准备好的各种食材,开始烧年夜饭。外婆家有一个很大的土灶头,据说用这个灶头烧出来的饭菜会特别香。阿姨用稻草点火,爸爸妈妈负责摘菜洗菜。只见外婆先在大锅里注满水,烧开后,爸爸把剖好的土鸡、土鸭、大块的牛羊肉、猪舌头等一骨脑儿地投进沸水里,再洒上盐、老酒、八角、花椒等香料,开始慢慢地炖。阿姨先往灶头里塞进一些晒干的豆杆子,只听见豆杆燃烧发出“噼里拍啦”的声音,火苗一下从灶口窜出来,像舌头一样舔着锅沿,偶尔还会蹦出一颗大大的火星,把我和小牛吓得连连后退。外婆让阿姨往灶头里加一些粗点的干木头,让火可以持续燃烧,并从阁楼里找出两只竹编的小火炉。只见外婆将燃烧过的灰烬铺在小火炉的底部,中间用铁钳从灶头里夹出烧透的红木炭放上,上面再铺一层薄薄的灰烬,最后盖上铁栅盖,递给我和小牛取暖。阿姨从地窖里找了几个小地瓜让我们埋进去。不一会儿,我就闻到了地瓜烤熟的香味。大火整整炖了三四个小时,大锅里的肉冒着热气在“咕咕”地叫。香味透过厨房、飘过客厅,一直窜到院子里。外婆从锅里捞出一根猪尾巴填到我们嘴里,问我们好不好吃。我们俩鼓着腮帮子,一边抹着嘴角流出的油水,一边含糊着说“好吃、好吃”。我和小牛吃饱又跑到院子里去撒欢,而大人们则开始热起油锅炒菜。厨房里不时传来菜下锅时发出的“嗤嗤”声。伴着烟囱飘出的阵阵炊烟,外婆大喊一嗓子:“吃年夜饭喽——”...
春节是我最喜爱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那么的喜庆,它预示着过去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夜幕低垂,姥姥和妈妈正在包饺子,我突然灵光一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能不能包个糖心饺子?”因为每年都只包硬币,但是我却从没有吃到过。妈妈说:“当然可以啊!”我想:“怎么才能吃到糖心饺子呢?”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饺子上用指甲做了一个爱心的标志。饺子终于煮好了,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特殊的饺子,我如愿以偿的吃到了糖心饺子,开心极了!据说吃到糖心饺子,这一年的生活就会甜甜蜜蜜。吃完饭后,我们一家人到楼下放烟花,爸爸用火机点燃烟花的引线,那绽放的烟花如仙女撒花般绚烂,时而像飞舞的彩蝶;时而像含苞欲放花朵。红的象征着喜庆、蓝的象征着智慧、绿的象征着生机、黄的象征着温暖、紫的象征着浪漫……五颜六色,叫人陶醉,使人迷恋。我和弟弟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哇,烟花太美了!放完烟花回到家,我们一家人坐在沙发上观看春晚,随着一个个精彩节目的结束,我渐渐地有了困意,倒在沙发上进入了梦乡。这就是年的味道,它甜甜的,它让人铭记,甜在嘴里,记在心里,让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因为它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快过年了,妈妈说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我问妈妈:“年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妈妈说:“走,我带你去看看。”说走就走,妈妈骑上车带着我就出发了。走出小区,一上马路,就堵车了。宽阔的江北大道,往常汽车行如流水,今天的车子却像蜗牛一样慢慢前行。公路两旁摆满了各种水果,喇叭不停叫卖,人行道上挂满了等待售出的红对联,十分热闹。好不容易来到了大桥头,我一眼就看见大桥的转盘那里摆上了各种各样的吉祥猪和大大的灯笼,还有几个大字写着“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大桥的另一头上面装饰了一条大火龙,漂亮极了!终于来到城里面了,结果城里面和江北街道一样堵,妈妈把车子放下,带我走上天桥。我们站在天桥放眼一看,天哪,每条街道都堵车,不光车多,两旁的人行道上的人也是非常拥挤的。白天鹅广场上人山人海,那里也挂满了对联,地上放着红红灯笼和福字,还有一些卖玩具和衣服的商贩,也用大喇叭喊着。看了一会儿,我们下了天桥,走进商场,奇怪、商场的人也多,走到哪儿人都多。走累的我问妈妈:“妈妈,年的味道呢?”妈妈说:“你不是都看见了吗?”“在哪儿呀?我没看见。”“我们走路上看到的和天桥上看的呀!”“难道是被堵的车辆,拥挤人群?”妈妈笑着点点头说:“还有呢?”“哦,我知道了,年的味道是红红的对联和灯笼,还有那各种水果,和热闹的大街”。后来我们走进了超市,看到最多的还是人了。晚上,我们回家了,路边的小树上挂着各种彩灯,有蓝的,紫的,白的……漂亮极了!年的味道真是无处不在呀!...
今年春节,我们随爸爸回到了他的家乡——安徽。一到家,我就像风一样钻进房间,激动地环顾四周。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张发黄的旧照片上。照片上一家五口人美滋滋地看着镜头,两个女孩羞涩地站在一个小男孩的两边,瘦小可爱的男孩手上握着一把玩具木枪。小男孩肯定是我爸爸,他小时候的梦想一定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威武的军人,保卫祖国的边疆。这不,我帅气、阳光的老爸正是一名空军退役军人。这张照片,我的爷爷奶奶始终保存着,放在房间最醒目的地方。年的味道就是根的怀想。在爸爸的老家,我吃得最香的就是爷爷做的蛋饺。爸爸告诉我:这蛋饺是他们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平时吃不到,只有过年才有蛋饺吃。长大了出门在外,最思念的就是父亲做的黄澄澄的蛋饺。如果爸爸在姜堰也能吃到这样的蛋饺那该多好啊!我决定向爷爷学习做蛋饺。我们一家人围在炉子旁做起了蛋饺。爷爷用肥猪肉放在炉火上的汤勺里,我用筷子煸出猪油,爸爸将两勺搅拌均匀的鸭蛋液撒到汤勺里,我不停地上下移动勺子使蛋皮成形,妈妈放上爷爷精心调制的肉馅,我对折蛋皮并轻轻压平,一个宛如橘子瓣的蛋饺就完成啦。它精致诱人,香气扑鼻,我恨不得一口把它生吞了!年的味道就是那黄黄的蛋饺香。晚上,我们一起放了烟火,一朵朵缤纷的花在空中绽放,一家子相拥着载歌载舞。年的味道就是美美的团圆。...
年的味道是过年时的喜庆,是团圆时的记忆,是家人间的温存。年的味道是熟悉的,是温暖的。老房子的年味儿年的味道带着热闹与忙碌。从春运开始,年的味道就在回家的道路上为人们指引着方向。父母问候的电话期待着团聚,等待着儿女归来。回家团聚就是年味。所以,对我而言,姥姥的家——那一直等着我们回家的老房子就是一种年味儿。姥姥家的年味儿年味儿是团聚,更是大年三十晚上餐桌上熟悉的味道。也许有人会觉得年夜饭不过是一顿寻常的家常菜,味道也普普通通。我却认为这种味道叫作爱。家里的饭菜往往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情感,它有独特的浓厚的家的味道。年夜饭代表着团圆,而团圆就意味着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中国人餐桌上独有的味道与故事。每次回家过年,我都特别想念姥姥炸的茄盒儿。在我心中,这就是年的味道。吃饺子的年味儿大多数人在春节时会吃饺子。中国人之所以过年离不开饺子,是因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流传与继承。从我记事起,每年姥姥都会包小鱼形状的饺子。小时候,姥姥会手把手教我,并在我耳边轻声呢喃讲解包饺子的步骤,而我摆放着小鱼一样的饺子,发出咯咯的笑声。长大后,我学会了包小鱼饺子。而我也知道,每包一次饺子,我又长大了一岁,姥姥又年迈了一岁……大年初一的年味儿大年初一这一天,亲戚们会相互串门道声:“过年好!”年三十的值班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回不了家的人都赶了回来。就像我的小姨,她在医院工作,年三十还在值夜班,只有大年初一才能带着姨夫和表妹回来。那时姥姥家就更热闹了。大年初一,见证了多少人家的团聚……年的味道就是小家与大家的味道……中国年的味道,就是家乡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