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夏日的午后,阳光下的海浪懒懒地拍打着沙滩,时不时传来几声海鸥的叫声……海上音乐会已经开始了……
这,是大自然的活力,给人希望。
纵观古今中外,这个奇妙的时空,每一个坐标上都曾激荡出坚定有力的声音震撼着、感动着、激励着我们。
听,19世纪奥地利的维也纳也纳奏出了一曲震撼心灵的乐章。这足以让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活跃的旋律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然而,你是否知道,当时的他听力已近乎丧失?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静心去想一下,这就是生命的最强者。尽管贝多芬的生命孤寂困苦,亲情无奈、爱情远去、国家黑暗,他没有倒下,没有懦弱。相反,他用自己的遭遇谱写着《欢乐颂》安慰人们的灵魂,传达着圣洁和和谐。这声音就是生命的力量。
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无声地呐喊感动和鼓励着多少人。对,这就是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声音,1岁半时,无情地病魔便夺去了这个幼小生命的全部色彩。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痛苦。她用触觉去感知这个多彩的世界,并用自己独特地视野去记录,书写她不一样的生命,成就自己并为世界做着动力的源泉。她的生命是奇迹,而她也告诉我们,生命的奇迹在于创造,用毅力和信念去演奏奇迹之歌。
听,又是一曲美妙的钢琴曲,从维也纳金色大厅传来。对,演奏者就是“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断臂王子——刘伟。正如颁奖词所说,“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他的人生在歌唱,歌唱生命的赞歌。
听听这些声音,生命的火焰由此点燃吧!请不要再说,“我不行”,不要轻视生命的力量,请在心里默念:听听我的声音。
蔚蓝的海浪在阳光下翻腾着,那声音扣击着心灵,给你我的生命注入了活力:听!
下一篇:听听那声音
从春秋到楚汉,楚汉到明清,历史长河滔滔流淌着,然而,身处21世纪的我们是否静下心来,聆听古人的心声呢?屈指春秋,已近三千年,三千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春秋的马嘶音哑了,秦汉的明月黯淡了,明清的身影远去了……一切都在岁月中风化、褪色……然而有些人,有些事却在岁月的冲刷下愈加清晰,我们的心被震撼被感动。黄昏雁归,清风吹拂着衣带,长发随风飘起,她默然地回头看了看她的故国。塞北的风见证聆听她的心声,她对民族国家和谐期盼。大漠的沙石聆听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她仅仅是一位女子,一位柔弱的女子,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弃自己的幸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无与伦比的美丽,听听大漠的琴音,遥看它所散发的光芒,这光芒,让所有男儿汉颜,让堂堂的东汉愧色。昭君的琵琶,声声扣心丝丝传情。凤凰浴火方能重生,幼蛹破茧才能成蝶。朔风冷冽,他与冷月为伴,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间;黄沙漫漫,他与孤冢为伴,放眼远望,将“千金俸禄,高原官职”的引诱忘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心里却沸腾着热血——精忠报国。他是苏武。在繁华热闹的都市,夜深人静去听听他的经历,你定会豁然心安,他将光秃秃的旌节升华的一段不朽的佳话,是他将苦守的羊群定格为一段千古传奇。飞沙刻画他手掌的皲裂,他仍是坚持,聆听苏武,我们定会珍惜我们今日的成就。静静汨罗江,守护着他的灵魂,煌煌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诉说什么是爱国精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系百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用心在诉说自己的忠贞。聆听屈原那忠实的爱国,你定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他与日月争辉,他在诉说自己的忠贞。静下心,静静地认真去聆听王昭君的不舍,苏武的坚守信念,屈原的爱国精神。镜的对照,心的震撼,越显得清晰,听听那些黯然了的声音,让心灵的心扉打开,迎接着美好的世界。...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歌从小学开始唱,直至今日都还记得。可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是“只有妈妈好”我觉得父亲也很好。听听,那声音,是父亲的闷哼声。记得是在上小学时,有一次,父亲带我去一位叔叔家,平时不怎么带我玩的他牢牢的抓住我的手,不让我乱跑,可是我还是找到了机会逃脱了“魔掌”去不远处的墙根处捡两颗乒乓球般大小的弹珠,刚起身就听见“咔嚓”一声,然后不知怎地,传来一声闷哼声,父亲就突然出现在我跟前,然后就看见几块碎玻璃从父亲背上落下,上面的血色触目惊心。那一幕我至今难忘。直到近些年,我才改了从那次之后就乖乖站在父亲身边绝不乱跑的习惯。听听,那声音,是父亲离开前的发动机声。上小学六年级那年,父亲由于工作需要就在“家委会”批准后去买了个摩托车。从那天之后,伴随父亲离开的就是那发动机声。养家育儿无怨无悔。上了初中后,老爸、老妈怕我来回骑自行车不安全,就找朋友替我在学校安排了一个宿舍。从那开始,一周才回一次家,记得有一周回家后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看到父亲将行李扔在客厅,我问后才知道,原来明天老爸就要出远门挣钱了。我暗自庆幸回来的恰是时候。可晚上妈妈才偷偷告诉我:“你爸原本今天就走,可知道今天是星期五,就推迟了……”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却只是又听见汽车发动机声。急忙跑出去,却跟母亲撞在一起。我问为什么不叫醒我,可母亲却说,父亲不让,因为我念了五天书肯定累了……听听,那声音,是父亲的唠叨声。去年的我,由于对高考缺乏重视而从头再来。今年,我发现,老头子唠叨起来也挺可怕的。我想可能是年龄大了吧。每周回去,《新闻联播》完了之后,老头子都会亲手冲一包奶给我。我曾多次提出要自己动手的意见都被保留了。虽说我不大爱喝奶,可每周回去都觉得也挺甜的。周日归校时,老爸就在一旁叮咛,说这一周气温变化,还有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平时决不乱花一分钱的老爸嫌中央台天气预报只能预测两天的天气才订的——提醒的天气变化,平时记干了几天活都要母亲帮助的老爸竟然将天气预报记得清清楚楚。而后又叮咛到了县上让我买些奶,多注意保质期等等。我曾怀疑是不是老爸受老妈传染了!体无饥寒地坐在这不会被风吹雨打的教室,回想起老爸我觉得心底又生出一涌动力,让我不断奋斗听听,那声音,是老爸妈的真爱之声。...
在生活中,我们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听到了各种各样自己不想听的声音,总是抱怨。然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想听的声音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仔细去听而已。静下心来,让我们去聆听那爱的声音,那感恩的声音及正义的声音。听,那是爱的声音。胡忠和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去高原支教,他们放弃了城市优裕的生活而甘愿在贫穷的地区教学。这就是他们的爱,胡忠曾说过:“在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们的到来或许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并且向人们表示说:“我会永远留在这里支教。”这就是爱的声音。他们的人生追求超越了一般人,同时也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人格与境界,并且吟唱出了感人肺腑的爱之音。有了爱,同时也就有了感恩。感恩就是人们受到别人的爱时产生的感激的心理活动。接着,让我们去聆听感恩的声音。2011年,动车脱轨的这一天,温州人彻底未眠。不管有钱没钱,温州人自发地来到血站排起了长队。24小时后,温州血站失采集了近14万毫升的血浆,有1700多人参与了献血。这是寒冷的一夜,也是最温暖的一夜。而后,获救的人都发出了“温州人,我们并不认识你,但我们谢谢你。”的感叹,这就是感恩的声音。获救之后,发出深自肺腑的声音,这是最真诚的,也是最美的。“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是2011年9月北大吴校长说出的。就是针对扶起摔倒老人而被起诉而提出说法。在这道德日渐滑坡,社会日渐冷漠的时候,仍有人用正义去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这就是正义的声音。正是这正义的声音,才维护了不少因为爱心而被讹的人的权利;正是这正义的声音,才让那些不怀感恩之心的人产生畏惧感。正义之声音,就是保护爱的声音而生的,也是为惩罚不怀感恩的声音而生的。听,慈祥的爱之声音,温暖的感恩之声音,勇敢的正义之声,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去聆听各种声音。此时,你会发现,各种声音所代表的音符,绘成的一曲歌谱,在社会这五线谱上形成了一首美丽动人的歌曲。...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自古至今,不分尊卑,不分肤色,不分职业,只论有无。听听那回荡在历史长河中的声音,那是爱国之音,也正是那不绝不如缕的声音,他们才走到了一起,才共同谱写出了“那声音”的“乐谱”。林则徐创作了“虎门销烟”的凯歌,他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避趋之。”是的,他首先是个国民,是个中国人,他不可以已之利而“避趋”,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头头,他舍小我,将“福祸”抛在自己利益之后,把国家利益看得比生死还重,即使他被罢官了,但“爱国之声”却空谷传响,经久不息。“我是中国人”,与其说是时代铸就的,倒不如说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驱使的。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前去美国考察实业,有那里他发现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他去邮局寄东西,却被告知不知道中国在那里;有人告诉他,说自己是日本人,就会被礼遇,他没有那样做,倒是用一块木板写上“我是中国人”,游走于美国各处。有人说他小题大做,可谁会懂他那是对敌对者最有力的抨击,是强烈的爱情情怀驱使他去反抗,反抗所有蔑视中国的人或事。“我是中国人!”一声呐喊,字字铿镪,因为那是爱国宣言,透露出不屈的筋骨;一声呐喊,字字高亢,因为那是爱国心声,捧出赤诚的心;一声呐喊,字字嘹亮,因为那是宣誓之声,传达出爱国情怀。爱国若变成一声呐喊,便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刘德华2007年6月5日在日本举办了小型歌友会,但他拒绝用日语向大家问好,接着又拒绝了主办方安排的日语歌曲,并把所有曲目改成普通话。他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并告诉主办方“以后介绍我请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中国人。”音乐无国界,音乐家是有国界的,他的拒绝不仅是对自身爱国的彰显,更是对所有华夏儿女,尤其是抱有拳拳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启示。爱国,就要能于呐喊出自己的身份,那是最美妙的乐章。环境虽然很嘈杂,但听听那声音,若不是对国的挚爱,它又怎能振动出令人敬仰的旋律。听听那声音,它的美在于心。...
我们每天需要听很多声音,听风听雨,听小鸟鸣唱,听叶落花开,这些自然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奇。然而,还有一种声音,它最值得我们聆听,它能奏出人世间最清亮的音色,那便是爱的声音。汶川地震,一个我们永远无法抹平的伤口,那一声轰隆巨响留下太多的伤痛。然这其中却有一些声音,让苦难得以温暖。有人在房屋倒塌的一瞬间,发出声嘶力渴的呼喊,警醒并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他自己却闭上了双眼;有人在废墟下为孩子们撑起一方空间,即使体力透支也坚持给他们唱歌、加油,不要放弃生的希望;还有人,他们的家人全部遇难,自己却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各个救援地,以期解救更多生命,当被感谢时他们揩一把汗说:“我不累,大家的危亡才更重要。”这一声声朴实的话语囊携着爱的温度不断注入人心,让那段沉勇煎熬的日子不再灰暖。全球最年长义工许哲,90岁时,她从清扫大街的工人变成了志愿者。她为残疾人四处募捐,为几千家孤儿院送去物资,她每月定期看望艾滋病患儿,呼吁更多人关注并保护弱势群体。100岁时,她加入全球志愿者协会,把希望带给更多贫困国家。如今,她还醉心于自己的志愿者工作。当接受采访时她微笑说:“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个保洁工人,我的人生才刚起步,我要把快乐捎给更多人。大家幸福,我自己才不觉得遗憾。”倾听许哲微小却有力的声音,倾听她那温暖中透着坚持的声音,我们便懂得有爱就年轻。像这样饱含着爱的声音,我们的社会处处都有,生活中更是如此,母亲的一声哀叹,是她给予的深深期许,父亲的一声不经意的鼓励,是他表达的积攒内心深处的爱。一声声嘘寒问暖、一声声启发教育,这些时常萦绕在在耳边的声音,或许我们早已习惯,却应明白那是该被珍惜的财富,爱的财富。认真聆听那些声音,让爱在心中碰撞、交融,化成一股股温厚的暖流,奏响人性最动听的旋律。...
夕阳的余辉不知何时将整个田间笼上了一层轻纱,风轻抚过耳际,绵绵地;條尔又去了远处的白桦树,叶子被吹得沙沙作响。似乎在诉说那些曾经的往事。曾经,汨罗江边,你带着不屈的灵魂纵身一跳,留给后人的是千古绝唱的《离骚》;曾经,浔阳江边,你转轴拔弦的三两声,激起了无数人心中早已干枯的梦想。不屈的灵魂手拿芙蓉,你踱步在汨罗江边,胸中那一腔热血却无处挥洒。屈原,何苦呢?原本自为楚国贵族的你,而今却又为何落得到如此之势呢?你问自己,何不释然一点?当然,你也想衣袂飘飘独行风中,然而你头顶的天却是灰色的。你不甘于此,于是主张革新政治,联齐抚秦,谁料又遭到奸人的诽谤。纵使爱国之心豪情万丈,却斗不倒奸诈小人。你不愿就此堕落,于是,那日,你用灵魂激起了汨罗江的千层浪花!去吧,让你的理想和忠贞伴着水的咆哮去奔腾吧!思妇的琵琶浔阳江边,枫叶荻花,寂静悠远,你怀抱琵琶弹奏着心中的不悦。却恰巧被送客而过的乐天听闻,或许是同为天涯沦落人的缘故,你们相异的心思却被同曲的琵琶所道中。你低眉信手的随意,你轻拢慢捻的娴熟,你嘈嘈切切的圆滑,每一声,每一弦似在诉说着埋藏在心底的无限苦痛。你怨,怨商人重财轻情的无情,怨命运世事的不公,怨韶华的飞逝,这些怨恨,那也该是足矣。弹吧,将你所有的思念与不悦用这琵琶尽情挥洒吧!命运的呼唤你原本是徜徉在音乐海洋里的精灵,贝多芬,可是命运不公,当你26岁的时候,你的听力渐渐衰退,四五十时耳朵失聪。要知道,失聪,这是对一个钢琴者最大的惩罚。然而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你沉默和隐退。在这个无声的世界,没了外界的干扰,你用心,用满腔热血的激情谱写出了《第九交响曲》,这其中的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你对命运的呐喊,正是这无数声的呐喊才让那些失去信心的人重拾信念,这其中的呼唤,我们又怎会听不到?风,依旧在耳边吹拂,这次我却听见了汨罗江的咆哮,浔阳江边的琵琶和那莱茵河边的呐喊,我知道,这其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们用灵魂和信念所谱写的,而我们,又怎会听不到?...
声音传递的是感情,而我倾听的却是整个你。——题记趟过江南的温柔小镇,路过田间的飘香小路,看过战场的热血厮杀。我千万里追寻你的声音。听听那声音,是从江南水乡传来的温柔瓷音,是在绵绵细雨中淋湿的忧伤。你用古朴的画笔将《青花瓷》一笔笔地刻画。你用婉转的旋律将等待一丝丝演奏。每字每句都如花针般绣出一个温柔女子的形象,每个跳动的音符,都在解说那不变的等待。你说自己是无意惹了江南的忧愁,却始终放不下心中那如青花般的女子,而你执著的等待,终换回了红颜一笑。落在瓶底的款印终为爱情见证。听听那声音,有乡间小路上昆虫的鸣叫,有孩子抓到蝴蝶后的欢笑,还有的是对家的眷恋呼喊。一曲《稻香》,不知又换起了谁对家的想念?你背着吉他在飘着麦香的小路上为小鸟歌唱。你躲着蜜蜂的叮咬地回家的路奔跑。你告诉我,跌倒了不要怕,站起来就好,想想自己比很多人幸福。你告诉我,受伤了不要怕,我们还有家这座避风港。恋家,是你纯真的体现;恋家,是你的始点与终点。你用简单的旋律唱出了心中的那份眷恋,也让远行的人将家装在背包中,安心上路。听听那声音,是子弹脱壳后的激烈敲打,是机枪上膛时的厚重摩擦。你用《最后的战役》将我带到了残酷战场,在那里,只有满地的焦虑与弥漫的销烟,在这个本不该有感情的焦土上,你却仗着兄弟情,将满身血污的战友托起,你忘记了死亡的恐惧,只记得上战场前答应了他一起回家乡,你忘记了战火的烘烤,只记得你们儿时许下的同在一起的心愿。你让我懂得兄弟情谊的伟大,你让我懂得同生共死的意义。待弹烟散尽,焦土返绿,重新踏上这片战场,双脚的弹壳叙述是不变的友情。我追随着你的声音,领略了小锁的温柔,嗅过了田间的麦香,懂得了战场的残酷,我懂的还是太多,我还在努力的读懂你,我还会听听那声音。...
微风轻拂,叶子发出“沙沙”响声,这响声勾起我的无限回忆,思绪在刹那间飞转,定格在那一天……那一天,时间刚刚迈进冬天的大门,稍有寒意,心情也不知为何极为烦躁。索性扔掉笔,独自在街头漫步。风掺杂着秋天的丝丝凉意向我袭来,冰凉在心中散开,拉拉衣领,试图抵挡,却是徒劳。环顾四周,零零星星的人飞奔着,冬天留给我们的萧瑟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来独享。埋头,打算同他们一样匆匆而过。但是却不知从何处飘来一声又一声弹奏,一点点刺激着耳膜,双腿寻声而去,终于在一个路转弯处找到了声音的来源。一位慈祥的老爷爷正手抚琴梢,陶醉般地弹奏着,似乎一点也未发现我的到来,一曲终后,我看见他歇了一会儿,又准备弹奏,于是我打断他问我可以听他的弹奏吧,他才反应过来,忙在地上摸索着板凳。他竟然是个盲人,然后他用手比划着示意我坐,他还是一个哑巴,于是心中的敬意又多了几分。老人开始抚琴,清澈的歌曲如潺潺的流水般一点点击荡着心灵,又如一缕阳光一点点地给予我温暖,那弹奏似是天籁之音,又像是山黛间鸟儿清脆却不失灵动的绝美之曲。冬天的寒意依旧侵袭我的心底防线,但我却不再寒冷,老爷爷的弹奏让我的心间迸出一阵阵暖流,给予我温暖,心也随着他的弹奏慢慢舒缓,变得平静,失却原来的焦躁。是的,老人的确是一个又盲又哑的人,他失却了唯一与人沟通的渠道,但他依然用音乐与我们进行沟通,那弹奏则是他心晨最真实的反映,他弹奏的那份纯真,浅然则是他最真实的心声。我静心倾听,那一刻,我们的心灵相通,我懂得了他的心声,而老人也为他拥有我这个知音面欣慰。抬头,环顾四周,才猛然惊觉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阐述他们的心声,尽管他们不能用平常的方式传递他们的心声,但他们依然用最美好的心声与世界进行沟通。的确,他们是弱势群众,但又有谁能否认他们是世界的一份子呢?所以,让我们放下匆匆的脚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聆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音,让他们感到欣慰。铃铛声在耳边荡开,拉回我的视线。谢谢你,老爷爷,我会带着你的心声,带着一颗敏感的心去倾听尘世里被遗落的心声,让他们的世界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