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作文和文章是截然不同的,只有老师逼着我们写的才叫作文,而自己愿意写的则叫文章。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说自己在写作文的。
其实每个人都该清楚的,小学的品德书实是摆设罢了,不过有时倒也发挥点小小作用。
我就有一次看到表妹的老师发信息来,大意是要同学们好好复习准备期末考,信息末尾却还有这么一句:“并记住要带上品德书”。
我便不解了,不过思忖一番后,倒也明了了。老师们深明白要用尽手头的一切资源,这品德书怕是用来做垫板了罢。但在万能的学生手中,这品德书却也能发挥更多用处。
而现在的小学试卷坑爹至极,数学英语还有些人道主义,唯独语文试卷,放眼望去,到处是背默(当然我说的是小学),默古诗的释义,默鲁迅爷爷文章中的某个文段,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猹”“闰土”“迅哥儿”这类东西全部装入脑中,毕竟没人知道要默哪个文段,而且还要推敲一下是用鲁迅爷爷文章中的原字还是现代文字,那些错别字硬是被当成了通假字印了出来……在我们班默到关键之处时,可能就有那么一两个字想不太起来了,随便写个谐音的下去,恐不行,人鲁迅写的错别字就是通假字,而我们写的错别字就只能是错别字了。
这自然不是黑鲁迅爷爷,不过老师们硬是要让我们厌恶上鲁迅爷爷,因为在学生眼中,“判别文章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凡是要背要默的都不是什么好文章”。但想想也是,文章是用来看的,是用来鉴赏的,爱背不背是人家的自由,能因为某个名家有背书的习惯就来逼着我们背?!
再看看作文,现在学生写作文,基本上就一个式样,每篇都写得那样优美,却跟韩国女人一样,随便找几篇作文,之中该有多少不名的契合之处。这还要归功于我们辛勤的园丁,他们千辛万苦搜来各式各样的“优秀作文”,然后就让我们把开头结尾背个滚瓜烂熟,然后再将其中的“优美句子”背下,到了考试时,谨遵“园丁”教诲的“一定要有头有尾,开头用排比,用比喻,用拟人,中间要有优美句子,结尾总结,一定要有深刻哲理和真挚的情感”,于是大家在考场上便都起笔飞舞,“让我感动的事有很多,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快乐的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我从中挑出一颗最闪亮的……”这样屡见不鲜的“星星”便都出现了。然后下文便是叙说意见老师提供的万能素材,再添上各种各样的名言名句,优秀句子,最后再说上一坨跟上文没一点儿联系的“总结”,就这样东拼西凑,好歹是弄出一篇“优美”的不知所云的作文。
然而老师的标准也甚为简单,什么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齐了就高分了……额,跑偏了,再回到品德书上来。
我想就万能的同学们,必定是会想到用品德书来查不懂的字的,本人也多次受益于此;而在做完试卷后的无聊时光中,用品德书来打发时光也甚是好,不用担心会太快看完,品德书的皮厚得安倍都得甘拜下风,毕竟那是一种页数比数学书还要多得多的强悍物种。也真是想不通为什么会出现品德书,其中那些东西我们在背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写作文结尾时,恐怕也早就会了吧。语文果然是博大精深,小学的语文更是博大精深,融合了品德科学生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于一体,这还要归功于老师们总让我们被中心了吧~~
不过科学书,品德书这些在小学时出现还是比没有要好些的,毕竟好学的我们都会在闲暇时看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之外的所有书。出版这些书的人可能也料得到的,对中国人来说,凡是要考试的科目都要往死里读,而不考试的科目死了也不读,就只是发发课本做做样子。也许功课表上的还会有品德,科学,美术,体育这样的东西,那我就冒昧地问一句:你们上品德课被课文中心,上科学课默写英语单词,上美术课要先算算角度,还有,上体育课都在教室里,都先进成这个程度了?!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一个星期能有两节不是语数英就谢谢上帝了。
然而听说上级要来检查时,又鼓动同学们,说是被叫去问的时候,一定要说:一个星期有超过4节的品德课,老师大力支持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大家都学得很开心。
对诶!大家活得的确很开心!!你当上级都是傻的,当然也有那么几个,毕竟多少的上级都是花钱买来的。
然后上级就写了篇报告:该校师资丰厚,素质特别高,学生面对提问,均镇定自若,对答如流,滔滔不绝,据说学生的活动比考试还要多啊,大家都很开心诶!该校的学习氛围真好呀!
没错,全国的学习氛围都真好啊!
下一篇:你们不懂小新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