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家是什么?家是一扇门吗?也许是!关上门,有杯热茶,有声问候,有声责怨,有声俏骂,有声唠叨,有声愠怒,有一分似水的柔情,有一分宽阔的粗犷,有一份脉脉的恬淡,有一份恣意的嬉戏……推开门,有分顾盼,有分眷恋,有分叮咛,有分牵肠,有分守望,有分期待……
家是什么?家是名词,家是动词,家是形容词。家是美丽的、温暖的、安心的、浓厚的、深沉的……
随着年龄的旅行,我渐渐地明白“家”。 家是什么?家是拥挤中的甜蜜狭窄中的温暖,家不是宽敞中的正襟敞亮中的冰凉;家是贫穷中患难与共,家不是腾达后的财产公正;家是快乐繁衍的草原,家不是恣意寻欢的温床;家是释怀的跑马场,家不是忧伤的密码箱;家可以是两心相依的天涯别离……
我的家是小家,我们的家是大家。我们的家是新疆。可是可悲的是,现在一提到新疆,人们脑子里出现的是;7.5的打、砸、抢、烧,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喀什暴乱……而不是甘甜可口的哈密瓜、味美价廉的巴旦木、甜蜜特别的葡萄干、香脆美味的馕饼、油而不腻的羊肉串……
7.5事件过后,“维吾尔”这个词让许多人厌烦,甚至愤恨。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学过“美丽的新疆”这篇课文,不知几岁起就会唱“我们新疆好地方哎,天山南北好牧场……”爷爷时不时会哼唱“达坂城的姑娘真漂亮哎,两个辫子真漂亮……”或许在那时候,在我心中的少数民族是善良、勤劳、质朴的,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在心中悄悄地扎下了根。
在人山人海的市场里,一位维吾尔族妇女在人群中穿行。她的手上抱着一个小小的小女孩,另外一只手牵着一个小男孩。一位骑着摩托的中年男子也在这人流中缓慢穿行。在这两人交集时,车座后方不知什么尖锐的东西在维吾尔族妇女的右臂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小男孩抬头,望着那个“摩托男”,仿佛在期待着什么。可那“摩托男”面无表情地回过头,冷冷的看了她一眼,眼中仿佛还带着些许轻蔑,厌恶地把头转过去很快就消失在拥挤的人流中……
小男孩用那清如潭水的眸远远地望着那渐行渐远的离去的背影,浓密乌黑的睫毛下,有一双明亮而灵动的大眼睛,可仿佛在掩盖着心中的愤怒。他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眨动,待那模糊的背影彻底消失,他眼中的无辜与悲愤才完全流露。仿佛噙满了泪,闪着奇怪的光彩透着稚嫩的怨气。他在想什么呢?
我很愤怒。所有的维吾尔族人都是坏人吗?所有的维吾尔族人都参与了7.5事件吗?是维吾尔族人发起了7.5事件,他们很过分,很可恶,可是这些无辜的维吾尔平民呢?他们没有错!他们也希望和平,他们不喜欢杀戮。他们不应该因为“维吾尔”这个身份一辈子被扣上“打、砸、抢、烧”的帽子。他们不应该因为7.5事件的发生而遭歧视、遭唾弃!犯罪的人不是他们!该惩治、该歧视、该鄙视、该唾弃的人,应该是犯罪分子,不该是他们!
我不禁想起了那个慈祥的维吾尔族老奶奶,她在捡到我的钱时及时的归还给了我,否则我都不知道如何向我妈解释。我还记得她干枯的手,真诚的眼神和那质朴的微笑。她的善良使我的心如沐春风。
可是现在,面对歧视,我的家人还能和好如初吗?如果没有彼此的关心,没有彼此的宽容,而是在歧视中不断产生误会,不断产生新的怨恨,那家什么时候能和睦?
不管是什么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啊!新疆是我的家啊,是我们的家啊,这一方水土,孕育了我们大家。可是,我们的家人,何时能和好如初呢?
家和万事兴。家是我们永远的归宿。和,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下一篇:家,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