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张霁月)每当打开抽屉,看到那张有着我们一大家人的合影照片,我就会想到春节过年时奶奶家热闹的情景,那一幕幕热闹的情景,直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过年了!”随着我和姐姐的欢呼声,奶奶家门前的鞭炮声也响了起来。窗外,鹅毛般的大雪慢慢地飘落下来,把新年的人间打扮得如同仙境。虽然很冷,但也阻挡不了奶奶家过新年的热闹气氛:奶奶和姑父忙着做年夜饭,还不忘与我们谈笑;姐姐在布置房间;我和光风妹妹给小狗也穿上...
作文《过年》
过年(张霁月)每当打开抽屉,看到那张有着我们一大家人的合影照片,我就会想到春节过年时奶奶家热闹的情景,那一幕幕热闹的情景,直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过年了!”随着我和姐姐的欢呼声,奶奶家门前的鞭炮声也响了起来。窗外,鹅毛般的大雪慢慢地飘落下来,把新年的人间打扮得如同仙境。虽然很冷,但也阻挡不了奶奶家过新年的热闹气氛:奶奶和姑父忙着做年夜饭,还不忘与我们谈笑;姐姐在布置房间;我和光风妹妹给小狗也穿上...
今年除夕了,你在那面过的还好吗?我想你,一直很想!想想去年想想过去,你把我捧在手心!想想以前,你忙碌的身影,今年全都不在了,今天都在。唯独缺少了你,明天上午我去看你,前几天梦到你了!看你过的好,有吃有喝有玩的,就没和他们说!其实小时候挺能惹你生气的,可是现在,多想叫你一声爷爷!可惜也叫不上了,你也听不到了。想想童年时,夕阳西下依偎在你怀里。甜甜的笑容,早已远去。今年冷冷清清的,你不在缺少了欢笑快乐,前几天唱那首爷爷还哭来着!今年是除夕了,我想要压岁钱。想要你问我,孩子明年你说要多少压岁钱,想要我天真的说爷爷今年压岁钱不够花,明年多给我一点。还记否,你曾答应我,今年发工资了给我2000压岁钱呢!可惜七月三日夜,你就这样走了!现在好想哭,好难过。想吃你做的酸甜排骨,想吃你炖的鸡汤!想吃你做的蛋炒饭,想吃你种的瓜,一切一切都想,我明白这一切早已不再来了!18年了,你陪我走过了18个春夏秋冬。可是第十九个你不在我身边了,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呢?你答应过我看我结婚,你答应过我替我抱孩子的,你答应过我太多了。内心抑制不住的想念,眼泪也抑制不住了!多想和你在一起,多想你还能陪我在身边!
爷爷我想你了,很想很想!
孙儿:美峰
初三:王小熙
过年是什么?一帮人一桌菜几瓶酒,噼里啪啦一阵鞭炮,一个个红包,就这样过年。都说过年了,每个人都是满怀兴奋,却又是那样寻常地度过。还能怎样,只要图个气氛嘛!老祖宗真发明了有个好东西,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在一年内闹上一下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啊!
童年时候最爱过年,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过年能有红包拿拿`烟花放放而已罢了。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一堂,欢声笑语,最甜的孩子们大声念着颂词,眼睛却早已盯上大人们手中的红包。尤其是拿到钱的那一刻,心里乐得早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过去真是美好啊!还是童年值得回忆,毕竟那份小孩子气,想想真挺美好的。
现在,同样过了年,气氛也有,但不像过去纯了。红包也变得有味了。算起来也过了十几年的春节了,这些年虽然无法跟上一代人比,但变化也蛮大的,过年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重要,好像只是一种点缀说真的,我们这一代人并不太想过年,觉得没什么,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隔阂。毕竟没吃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懂得过年意义,或是阅历太少。总之过年这玩意像是可有可无。现代化生活使得人们居家理念变了,情愿一家三口过个年,也不愿回去一家团聚。唉,气氛少很多。到了我们这一代,不敢想。还是句老话,不能丢老祖宗的本,这是中国人的根啊!
一眨眼又过了一年,无论过得怎么样,一家都要团聚在一起的,谈谈心,向家人进行汇报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在新的一年里有计划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想没能回家团聚的也难免不出生一些孤单和伤感。一年之计在于春,期盼在新的一年更美好。
在这里我向大家拜年了,祝大家兔年吉祥,工作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广东省茂名信宜市教育城初中部初三:陈林欣
整整365天的日子里,大家都期盼着这一天。2013年2月9日,家家户户都是喜庆的氛围。例如;大家伙儿都把福字倒着贴,意在福到(倒)了。这一天,大家总会把坏事往好的地方想变得异常乐观起来。例如;碗摔碎了,大人们会说岁岁(碎碎)平安。这让我感慨原来大人们不再古板而滑稽了起来。当然,这一天绝对不能少的就是鞭炮声,人们即将轰轰烈烈的送走龙年迎接蛇年。
今天是除夕,我们把奶奶接到我们家来,一家三代同堂呀,洋溢着无比的温馨,我们共同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一天午时大家伙儿都一一换上新装,欢欢喜喜的摆弄着。然后便是摆桌,将清蒸蟹油炸虾还有满满的一锅甲鱼火锅都摆上了桌。当然,奶奶吃素不能吃这些个野味所以老妈特意炒上了盘点心给奶奶吃,之后我们便一一入座,每人举起倒满红酒的杯子畅饮了一杯酒各自饱餐了一顿。
一顿佳肴过后,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CCTV1的春晚,话说“我要上春晚”这一小品还真不错看,我们七嘴八舌的点评着。
当然赌是今晚不能缺少的娱乐项目,奶奶很喜欢热闹,当孙女的我当然要陪她尽兴咯。于是老哥老弟也一起凑热闹,我们四人则凑成一桌麻将。我手气异常的好,不是自摸就是暗杠,老妈则是在奶奶的一旁帮她指点指点,老哥在那哎哎的叹息,引得我们发笑。一番麻将结束后,奶奶依旧兴致勃勃的要与我们打三公,老爸也过来当上了头家,所以我们便成一家子在赌了,所谓打三公,也不过就是玩扑克牌,老爸一句:“大你,钱来钱来”我们哎哎的说着。
我们尽兴过后,奶奶从口袋里掏出3个大红包依次分给了我老哥老弟。老爸也从口袋里掏出4个红包,给了奶奶和我们三兄妹。奶奶推辞着,最终奶奶妥协了。我满意的回了被窝,将红包塞在枕头底下睡着了,开始期待明天初一春节的汤圆咯。
初三:吴吴3k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年中最隆重的事情莫过于过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记得童年时,每逢过年,那是真乐呀!最爱听的是鞭炮响,那是最美的音乐;最爱看的礼花飞,那是最漂亮的画面。
到了少年时,再逢过年,那就要比谁家买的火鞭多,谁家买的大雷响,“新年到,新年到,姑娘爱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这顺口溜谁不会说!小伙伴们口袋里看谁装得火鞭多,黄的、黑的火药染得口袋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我也是个火鞭迷,练得胆越来越大,用大雷顶盒子,“咚”――铁盒子飞上了天,接着是连蹦带跳的狂欢声;更过瘾的是手扔大雷,捻子越点越短,扔得越来越高,当然响声也越来越大!可那次刚点燃就炸了,没扔出去,右手中指连炸起两个血泡,那个疼呀,麻呀,真是钻心!又怕大人批评,躲到大庙场麦M垛下拾头打滚,那狼狈劲你体会去吧!
那时过年最美味的菜肴就是大桌子底下那个老大老大的大盆(几乎家家都有一个),里面装得满满一盆白菜帮烩海带。从年夜饭开始,舀上半锅,放点丸子,火上一热,就是最好吃的了。我一直纳闷:那时的白菜怎么光长帮,不长心呢?那海带咯咯吱吱怎么就是煮不透呢?难怪乡下的小学生问老师:中央的干部还不天天吃丸子啊!
青年时,那是69年吧!生产队里冬季轮流站岗,除夕夜安排我与队长一班,队长当过海军,又是党员,干啥都认真,和我一班大概是看上我正直、单纯,又是曲阜市基干民兵团的民兵。再者,谁乐意大团聚的时候不在家呢!那夜我们俩就睡在羊圈里,羊圈棚子里在梁上有搭的吊铺,卸了耙齿的耙竖起来当梯子上下,躺在吊铺中听队长讲故事,什么羊膻味、羊屎味并没觉得难闻,半夜几次起来,带着手电,提着短棍巡逻,从生产队的仓库到牛栏院,直到全队的各个胡同,为了让全队社员过个平安年,真的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任北风吹,牙打颤,狗都怕我们,别说猫啦、鼠啦!
过年都兴贴春联,怎么说我家也算个“书香门第”吧,曲师大最有名的书法家包备五先生曾为我家写过春联,还是隶书呢!“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那是大门上的一幅;着名的书画家许叶翎先生也为我家写过两年春联。等我能拿起毛笔,为自己家写春联的使命我是当仁不让了。现在妻子也常提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贴在大门上,一写就是好几年,也不换换词,照她的话说,年年无难事,年年净难事,年年登攀,你不肯也得肯。横披当然就是“莺歌燕舞”了――形势一派大好!
中年过年,那担子就重了,上有老,下有小,啥都用钱又没钱。记得是77年吧,生产队里杀了一头病猪分食,每人9两,2斤7两病猪肉过的年。吃完肉染得圈里的两头猪患病,打针、吃药花了不少钱,真是越渴越给盐吃。
大翻身是在87年,为迎新年,一进腊月就为那八个垛的土坯屋糊报纸,那可能是第九层了吧,图的就是新。买了14寸黑白凯歌电视,结束了领着孩子去邻居家看电视的历史;买了两只凤阳沙发,让屁股也享受享受;尽管是冬季,也买了金龙台扇,电气化从此进我家;春节那天,领着孩子,陪着妻子进城逛逛,又在古楼门照像馆拍了一张全家福,那张黑白照片中的人至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转眼之间,五十已挂四个零。党的富民政策好,社会发展快。过年呢那可今非昔比,吃、穿、住、用样样不愁,孩子皆已成人,女儿教书,是优秀教师;儿子在企业工作,是模范职工;小外孙一岁多,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常来看望我们,尽享天伦之乐。正逢鸡年大年将至,愿普天下老百姓鸡年大吉,过年快乐,身体康健,越过越好!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小三口去了妻娘亲家过年。
早在腊月初,妻就电话告知了岳母。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岳母就开始掐指算日子了,还不时打电话催问究竟哪一天才能到。
因妻单位放假晚,直到腊月二十九,我们才得以动身。原本计划中午就能赶到岳母家的,没曾想,在中途南京转车时,因临近年关三十,车票极其紧张,根本没法买到,所以我们不得不滞留于车站。这让我焦急万分。怎么办?情急之余,我拿起手机,拨通了妻弟的电话,告知他我们到了南京买不到票的情况。妻弟知晓后,即刻关切地叮嘱我们千万别着急,他将很快开车到南京接我们。这让我感动不已!因为妻弟性格内向,一向不善言辞。这次有如此举动,着实意外,实属难得。
回到岳母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到家放下行李,方知一家老小三代早中饭都还没吃,一直在等我们一起呢!
看着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我的心一下子热乎得沸腾起来。因为我知道,在这一饭一菜里,包含着妻娘亲对我们浓浓的亲情。饭菜很香,个个胃口都很好,不大工夫吃了个净光光。
吃好饭,为过好大年,大家一边说着话,一边又忙开了。好在,很多的准备,妻弟、弟媳均已考虑周全,年货也已办置妥当。
晚上,妻与岳母同床共枕,谈话到了很晚很晚。我一觉醒来,她们还在窃窃私语。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上午,妻弟一家小三口、我们一家小三口一同去了岳父墓前拜祭。在岳父墓前,妻弟拜了又拜,头磕了又磕,其情至深,其孝至真,明月可鉴。而我则在心里默默地对岳父说:“二爷,您知道吗?这些年我们一直好想念您啊!您放心,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很好,孩子也已长大,身体结实着呢!二爷,我们知道,您就在我们身边的某一角落,无时不刻在瞧着、在保佑着我们。二爷,您不用牵挂我们!有您在天之灵保佑我们,我与妻儿一生一世都会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与妻儿跪地叩拜过后,我们又将那份对岳父无尽的难以割舍的思念深深地埋藏于心底。
中午,我们在岳母家吃了午饭。考虑到这次年假时间紧,有很多亲戚家,我们只能走下过场,不能久留。我与岳母商量:“妈,我们年三十计划不在家吃年夜饭,想去陪小舅妈一家吃,因为小舅已不在了……妈,您不生气吧……”小舅在世时对妻娘亲家最顾惜,对我们也最疼爱,如今小舅不在了,门庭不比以往热闹,相比之下冷清了不少。岳母赞同并支持了我的想法。
吃过午饭,我和妻就直奔小舅妈家去了。到了小舅妈家,小舅妈见着我们,深感意外,还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小舅妈问长问短,像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的到来,可高兴坏了小舅妈!
此刻,小舅妈家很是热闹,很是温馨。一家人没一个闲着,大人们都在忙着年夜饭。表弟媳妯娌俩配合默契:一个在切配;一个在灶上烧菜。小舅妈则在灶下添材烧火。俩表弟一个在写对联,一个在忙这忙那。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玩耍,一个个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崭新擦亮的玩具汽车和飞机,两小眼瞪得大大的,对之充满好奇,对之爱不释手。一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很温暖。
趁小舅妈一家都在忙碌的当口,我和妻就去了小舅墓前拜祭。小舅已走了近六年,但在我们心里,他就像没走一样,平常有事无事,我和妻总能提及小舅在世时对我们的好。
小舅不在了,过世了,门户就由俩表弟支撑。表弟兄弟俩很和睦,什么事情都商量着来做。这让小舅妈省了不少心,亦深感欣慰。
吃年夜饭之前,大表弟将对联、窗花一一贴好。大表弟写得一手令人好生羡慕的毛笔字,所以每年自家对联都是他亲自写就的。每年的此刻,整个屋子内外都弥漫着那久违了的墨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贴好对联,俩表弟开始“祭灶”,即拜“灶王爷”。这是一项在中国广大农村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司命灶君”,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大表弟极其虔诚地把他写在红纸上,两旁附着“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如意。
拜完“灶王爷”后,俩表弟接着又去土地庙祭“福德正神”,也就是“土地爷”。表弟点上蜡烛,插上香,摆满贡品,燃放爆竹,跪地叩拜,祈求“土地爷”保佑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畜兴旺,免灾免难;保佑一家人身健体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
拜祭完诸神,又祭祖。俩表弟一刻也不停。为了一家老小来年平安、幸福,俩表弟累着,但也心甘着、快乐着!
忙妥这一切,年夜饭就正式开宴了。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一大家人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大家不分老少,相互夹着菜,相互敬着小酒,相互祝福着,尊老爱幼的传统此时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劝吃声,劝酒声,谈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此时此刻,幸福装满了一屋,有的还偷偷从门缝窗户溜了出去,跑得很远很远。我想:要是这样的相聚永远不散,那该有多好啊!
吃好年夜饭,舅妈百般挽留我和妻一起与表弟表弟媳打打小牌,一边耍,一边守岁。我和妻惦记着岳母,想着妻弟小夫妻俩肯定已被同村年轻人邀去一起打牌去了,她老人家没人陪着挺寂寞的。于是,想趁天黑前回去陪陪岳母说说话,与岳母一起守岁。说了我们的想法,小舅妈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接连点头,说:“去吧!去吧!”妻一一为表弟孩子和小舅妈包了红包,发了压岁钱,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舅妈家。
岳母家村子与小舅妈家村子相隔大约二里路,中间无障碍物,甚是宽旷,两村相望隐约可见。
与妻出了小舅妈家村子不远,妻带着心疼的口吻对我说:“你看,妈站在河塘埂朝我们这边看呢!”我说:“哪里啊?我怎么就看不见呢?”“你等一下子再瞧,肯定是我妈在盼我们回家。”妻很有把握地说。
妻眼神好得出奇,没出嫁前,每次舅舅家有人去她家,出了村口,妻就能看得真真切切,一次也不会看走眼。
我们一路顺着弯过来曲过去的小田埂向前走去。到了一半路途,妻又让我往岳母家门前塘埂方向仔细瞧,这下我瞧清楚了,是岳母的身影,岳母站在塘埂最高处翘首相望着我们。见此情景,我不由得一下子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与之相比,那是何等的一致啊!
是啊,一年到头,妻至多与岳母相处不过小几日,岳母怎么能不盼呢!想到这儿,我们脚下的步子不知不觉加快了许多。
到了岳母跟前,我刚要张口问:“妈,您怎么站在这里啊?”还没等我开口,岳母就关心起了我们:“你们怎么回来了?不在小舅妈那里多玩会儿?怎么没打牌?晚了就不要回来,在小舅妈家歇息一晚也好吗!”我笑着说:“要是不早点儿回来,不知您还要站这里望多久呢!”岳母笑而不答,只说妻弟小夫妻下午四点左右就被村子里的好友邀去打牌了。听了岳母这一说,我和妻对视而笑,都说:“妈,我们早预料到您一人在家,才回来陪您的。”岳母听了,又连声说:“不打紧!不打紧!还好,伢在家呢。”伢是妻弟孩子,性格与他爸爸一个样:忠厚谦和,不善言辞。我和妻一听,忙说:“那好呀,就我们四个打麻将呗。”
到了家,取出麻将牌,三代凑一桌打起了麻将。在吵闹声、欢笑声、搓麻将声、鞭炮声中,我们连战了四个多时辰,最后战局挺崩溃:三个大人输给了伢。
伢兴奋得前俯后仰,手舞足蹈……这哪还是昔日那个“三棍打不出个闷屁”的伢呦?
三个大人输了钱,见伢如此高兴,心里虽有不服,也只能自我安慰: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输点儿小钱算个球啊!过年,快乐最重要。如此一安慰,心里顿觉舒畅多了。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焰火照亮了整个夜空,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极其真实地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此刻,妻弟、弟媳打牌回来了。看脸色,不温不火,估计麻将战绩平平。果不其然,听妻弟媳说,他们俩赌局一开始,手气相当的不错,可到后来,据赌规调了方向,换了座儿,牌运就停滞不前了,一开始赢到手的钱在最后时间又吐了回去……唉,真是……可惜,可惜!大家说罢,一笑了之。
屋外爆竹声一浪胜过一浪,夜空在烟火的妆点下绚丽无比。大家尽情放着鞭炮烟火,喝着浓郁的香茶,吃着甜蜜蜜的糕点,嗑着香脆的瓜子,庆祝新年的来临。
大年初一,晚辈们相继来给岳母拜年,甚是热闹。上午妻弟小夫妻忙着做饭,我和妻一边陪伴岳母谈心说话,一边招呼来拜年的客人抽烟、喝茶、吃糕点、嗑瓜子。午饭,大家没敢贪杯,只草草吃了些饭菜,就收碗拾桌子了。因为大家都惦记着下午打麻将赢钱,得好彩头呢!
打了一下午麻将,几乎没什么输赢,大家皆大欢喜。
散了麻将,我与妻陪伴岳母随表弟回到小舅妈家吃了晚饭。晚饭过后,由表弟开车送我们到居住在县城的妻妹家。
初二在妻妹家待了一天。
初三一大早,表弟开车送我们至南京,然后我们转车回到了淮安。
这个春节,我们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
2014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春节再过不久就要到了,我是既烦恼又高兴。
有人或许就有疑问啦!过年买新衣服,和家人回家过年,,好吃好玩的,多么高兴的事啊!烦恼什么?
烦恼什么呢?还不是过年的这点事!
第一烦:买新衣服。买衣服对别人或许是种幸福,但对于我来说却是种煎熬。每次进入服装店,我还没看衣服,售货员就热情的飞到我的跟前,向我介绍各类衣服,我看的是眼花缭乱。看来看去,试了好几件,却没有一件我喜欢的。我只能尴尬的拉着老妈走处店门口,人家那么热情招待,结果我却一件未买,实在不好意思。每去一家,我就要不好意思一次,这对我来说是绝对的煎熬。
第二烦:和家人回家。回家又有什么烦的呢?不为别的,只因为——晕车。我是个怕坐车的人,每次回家过年,我的内心都要经过一场激烈的争战。到底是要不要回去?回去,我晕车,那感觉真不是人应该受的。不回去,又想老家的亲朋好友,不会去拜拜年,不厚道。好烦啊!
第三烦:去玩。去哪里玩?和谁去玩?真的让我很头疼。故乡变化很大,许多路都改变了,对于一个路痴的我,能去哪呢?朋友很多,但都很少联系,找谁呢?
烦!烦!烦!过年真的好烦啊!
但是过年有真的好好!对于我这只馋猫来说,过年的美食大餐又怎么能错过呢。没事的诱惑对我来说是无法抗拒的,所以过年当然要好好吃几顿啦!
过年前的除夕夜是最美的,因为那夜空中五颜六色竞相开放的花朵是令人沉醉的。
好!好!好!过年真的很好!
初三:雪地之灵
回家过年,这本是很简单的四个字,却是许许多多游子一年中的期盼,当然,这也包括那些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们。
在外瓢泼久了,多想回到家乡看看为我们牵挂的父母亲人。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及这些,我们可以做的只是一壶浊酒而后在心底默默的祝福与思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到头,隐藏在我们心底的除了深深的牵挂还剩下什么呢?一年到头,又有多少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喜欢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还不用担心作业是否已经完成。而今我们盼望着过年,却只是那短暂的团聚,可以陪父母陪亲人说说心里的话。同时我们又多么地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尤其是害怕看见父母那满头乌发渐渐泛白,甚至脱落。虽然我知道,人没有不会老的,但看见父母脸上渐添的皱纹,和那渐渐泛白的乌发,心中总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自己的学业、工作离开他们,透过父母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可曾读懂父母心中的那份牵挂寂寞?那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期待的泪水。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工作,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充满了期待,而我们却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们失望。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团圆夜”,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回家,于心何忍?
一年中的守候,一年一度的团圆。在期待中我们过完了一年又一年,也渐渐地长大了,父母却渐渐地老了。都说“小孩盼过年,父母怕过年”,而如今却成了“父母比小孩更盼望过年”,其实父母盼望的不是过年,只是那一年一度的团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小时候,常听老一辈人这样念叨着,也在盼望着,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点回家过年,哪怕你回家什么事都不干,只是成天的摸麻将、打牌、闲逛,但只要见到你在身边,父母总是笑咪咪的。
鞭炮备好了、年夜饭备好了、麻将备好了、扑克备好了、茶水点心也备好了,一切都准备停当,只有父母仍在翘首期待,期待着团圆的时刻早点到来。而当团圆的时刻到来了,他们总是会兴奋地像个小孩,为自己的儿女忙前忙后。
大家肯定有这样的经历,也许这种现象到现在还广泛存在,“回家过年时父母喜笑颜开,而当正月里离别的时候,父母的脸上却停止了笑容,甚至会悄悄地抹眼泪。”父母老啦,身板也没以前那么硬朗啦,他们需要子女的陪伴,就像以前我们需要父母的陪伴。
回家过年,回到家中,不要一昧的只知道打牌娱乐,也抽点空陪陪父母聊聊天,就像小时候,父母也会经常陪你聊聊天。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次旅行。在这过程中,有痛苦的、有内疚的、有浪漫的,不过更多的还是开心……
今年过年我回老家了。对于老家,我可是一点要概念都没有。一路上,我兴奋极了。看着车窗外块块农田,我好奇地问爷爷:“怀远(安徽)有什么?好不好玩?”在我想象中,怀远是个很穷、很落后、很遥远的地方,就连白雪可能都不愿去……
近了近了一座被皑皑白雪装扮过的城市,道路的两旁,高楼大厦星罗棋布,繁华的街市人来人往,哦这里与南京一样呀。
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伴着拖拉机的“嘟嘟”声,我回家了。我贪婪地嗅一口干冷新鲜的空气。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不顾一切地跑过去“卟嗵”摔了一个大大的跟随头。正好一排小鸭“嘎嘎”的从我身边摇过,哼!它们也笑我。啊!山羊。我迫不及待的爬上羊背,山羊“咩咩”叫着,拼命地奔跑起来。我吓得急忙抱住山羊的脖子,闭上眼睛,任凭它怎么振动,就是不松手……好不容易从羊背上下来,我已满身是汗了。可当见到树旁贴着“四畜兴旺”的牛棚,刚才的那股恐惧,又丢掉九霄云外去了。有牛啊!可得好好看看。唉!就因为这个想法,我差点没了奶奶!我一头钻进牛棚,没顾着脚下。一脚踩进牛粪里,那个样子,真是狼狈不堪。
奶奶见了连心忙把我从牛粪里拉出来:“怎么这么不小心,快把裤子脱下来。”奶奶打来半冻着的井水,啊好冷!可奶奶还是把裤子洗劫干净了。裤子洗劫好了挂哪呢?奶奶犯起了难。我眼尖,一眼看到树上有根“线”。“奶奶,那边有线,就挂那儿!”奶奶笑了笑,准备把裤子挂上去。刚一碰到“线”就被打了回来,啊!是电线。我吓傻了,周转的亲戚连忙围住奶奶:“没事吧?!”奶奶缓过神来说:“哎……哎,没事!”这下我彻底安静了下来,任何玩的心情都没了……
今年,是我从小到大过得最开心又最内疚的一个年……
以前,一提到过年,我就兴奋的不得了。因为过年可以吃年糕,包饺子,,还可以拿红包……然而,最令我向往的还是放鞭炮、燃烟花!那震耳欲聋的“嘭啪”声和色彩斑斓的“流星雨”,仿佛在向人们报告:“过年喽!过年喽!”
到了除夕夜,我可等不及了,
就拉着家人一溜烟地跑到外面去放鞭炮。点火,闪开,捂耳朵。只听一阵急促的“嘶嘶声”。接着“嘭”的一声,烟花在夜幕中画出一道银弧后炸开,并发出一束耀眼的火花。“嘭”,“叭”又是烟花的爆炸声……我高兴得又蹦又跳,不知什么时候,外婆也出来了,我拉着外婆的手,连声向她说“新年台词”,祝她在新的一年里,喜上加喜,外婆高兴得眼睛都眯到了一起,直笑得合不拢嘴。
一串串烟花腾空而起,如花绽放。23点30分左右,燃放爆竹到了高潮,好像全市的人民都在放,天空明亮得如同白昼一般。爆竹仿佛在和我开玩笑,趁我不注意时,突然在我的头上方炸响。惹得我又躲又闪,又喊又叫……当时那心情呀,甭提有多高兴了。好久没放烟花了。嘿,放烟花的感觉真棒!
过了新年,我又长大了一岁,我应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多工夫,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出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不会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