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兔今年已经成年了,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它选择了到大城市去打工。还好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小白兔挣了九千多动物币,这足够小白兔家庭里的生活开支了。小白兔特别的高兴,这不马上就要过年了,单位也已经放假了。小白兔为爸爸妈妈买了一盒精品的胡萝卜,这可是今年最流行的兔子美食了。小白兔带着这盒精品胡萝卜上了火车,高高兴兴的开始了回家的旅程。上了火车之后,小白兔想这回家还有十几个小时的路程,就决定先睡...
作文《小白兔回家过年记》
小白兔今年已经成年了,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它选择了到大城市去打工。还好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小白兔挣了九千多动物币,这足够小白兔家庭里的生活开支了。小白兔特别的高兴,这不马上就要过年了,单位也已经放假了。小白兔为爸爸妈妈买了一盒精品的胡萝卜,这可是今年最流行的兔子美食了。小白兔带着这盒精品胡萝卜上了火车,高高兴兴的开始了回家的旅程。上了火车之后,小白兔想这回家还有十几个小时的路程,就决定先睡...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据说,压岁钱还有这样一个来历,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经常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晚上坐着不睡觉,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金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都这样做,孩子就平安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
过年的习俗还不止这一个,贴对联就是家家户户每年必做的事。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和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谐音“楹联”,因古时大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千古。
今年过节,我家放了很多鞭炮。放鞭炮也是我国古代着名的习俗。为什么古代要放鞭炮呢?那是因为相传古时侯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你只要让我在你家住一晚,我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去传承它,让它们以更新颖,更文明的形式出现,使我们的节日更有特色。
指导老师:冯克玲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挣钱”,从年头一晃就到了年尾,守着元旦,就已望见了年的背影,年成了一个不速之客又要到了,让我感到有点恐慌和伤感,心下不禁叹息一声:——又老了一年。
我明白,那个缠着大人要压岁钱的小孩,现在已变成发红包的人;昔日过年,那个等着母亲喊吃饭的小孩,现在已经变成喊小孩子吃饭的父亲,再也找不到儿时盼过年那种急切的期待,那种纯真的快乐;再也找不到过年时萦绕在心头的那种亲切的问候、新年的祝福、浓厚的亲情、熟悉的乡音;取而代之的是麻将声盖过了鞭炮声。年夜饭如常,春晚依旧,无忧无虑的那种心情,早已被岁月的劲风洗涤得荡然无存。倒不如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才是真正的快乐,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然后蒸、炒、煎、炸忙得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都用农产品做成半成品,招待客人时稍经加工便成了一道菜。如糯米淘净后,用清水浸一天再手工磨成米浆,经过滤凝固成面团状,再做成一个个圆饼干大小,放锅内蒸熟,便成了“圆子”,待冷却后用冷水浸泡,经常换水可以长期存放、随时食用;将黄豆手工磨成豆浆,过滤掉豆渣,再将所得纯豆浆在锅内烧开,将石膏捣成粉状再过细筛,所得细石膏粉用清水调和于大缸内并不断晃荡,使其不沉淀,再用水桶装烧开的豆浆迅速冲入晃荡的大缸内,需一次完成,若有两桶豆浆则要两人同时冲入,所以这个工序至少需二人同时操作,静置一会儿就可用布过滤压在两扇门板中间,滤干水后便成了豆腐,将豆腐切成长条用油炸成半成品称为“生条”,豆腐切成小块经过发霉后拌入盐、辣椒酱再做成“豆腐乳”;花生、蚕豆、红竽干等都要在过年前炒熟、存放,便于农忙时在田间地头方便食用;麦牙糖的制作,从温水浸米、煎熬、拌入爆米花,到切成小块成品,需要十二、三小时;真正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们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炸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长工、短工,二十四日才可满工;祭祖用的纸钱,则要从一刀纸里每次数出五张或七张,只能是单数不能成双数,裁成十到十三厘米宽,再叠成三折后略象一个正方形,然后用铁钱凿在纸钱上凿五行,每行五个印,但必须在上午操作,在下午打纸钱必须点一枝香,是何原因,不得而知。铁凿总体高度、上截粗细同圆珠笔差不多,下端是圆的,如一元硬币大小,中间还有一个圆点,凿印后还真的有的象钱。接下来是写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每道门上,都要贴上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楣上的称为横披,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记得在县民劳局(民政局与劳动局合在一起办公的机构)当局长的大伯,书法自然了得。那时他大权在握,要是有人想安排、调动工作,只须他一句话、一纸书函便能如愿,上他家活动的人不少,拿东西的人不少,如愿的却极少,他铁面无私,公事公办,常常将提东西的人拒之门外,或是逐客令驱走,唯独乡亲们拿来红纸请他写春联乐此不疲、照单全收。大门上一副对联是每家必要的,只要你告诉他要写几副房门对联,然后龙飞凤舞、一挥而就,大门上诸如“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之类,房门上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利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写给灶王爷的则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每年的过年前都要忙活好几天,甚至邻村人家娶亲嫁女或别的喜事,都愿意星期天来求汪局长的一副笔墨,更有人以此为借口请他过去“坐坐”,大伯则要看这户人家是否另有目的再作决定,我那时候非常羡慕大伯,写几个字就能换上一餐美食,可大伯却总是推辞,我们小孩子当然不懂其中的玄机。有人请吃请喝,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每年正月去县城大伯家拜年时,看到他家对联都是买现成的。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清洗餐具、打扫卫生、贴对联、贴门神,贴年画,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完毕,才可以吃年夜饭,平日里吃不到的鸡、鸭、鱼、肉,蒸、炖、煎、炒、炸,贫也好,富也罢,童年的天真和欢乐,这时候在饭桌上显露无遗,可以无所顾忌地左挑右拣,唯一无法挑拣就是酒,那年代也就只有一种零散的白酒,只是档次高低不同,用盐水瓶到小店里打上一斤酒,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要加上几汤匙白糖,晃一晃就是甜酒了,呡一口辣得直吐舌头,更不知饮料为何物。吃过年夜饭,穿上肥肥大大的新衣,还是觉得很高兴,因为父母要我们穿的新衣至少要能过二到三个新年,那时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了。爆竹则是从一个三百响或五百响的编爆上一个个折下,然后点一个扔一个,也没有什么擦爆、甩爆,也没看到有人放过焰花。初一或初二就是拜年、走亲访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年才算过完。接着便是各村庄请戏班唱黄梅戏,一直唱到农忙,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很少看到舞台上活神活现的表演艺术了。现在麦牙糖、豆腐、炸生条市面上随处可见,“蒸圆子、打钱纸”已变成遥远的回忆,也很少有人写对联了,只有炒花生、唱黄梅戏还在延续。回忆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儿时过年的情景更令人难忘,年年过年,年年忙碌,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以前我特喜欢过年,过年多好啊,有新衣服穿,有好饭菜吃。近些年是愈来愈怕过年,甚至希望可以逃离这个圈子。
先不说别的,说说浪费的事情。我也算一个环保主义者,平时非常讨厌别人铺张浪费。本来自然资源就这么点,还拿他不当宝贝,浪费的头头是道。这种人别让我见着,见着你就死定了。而过年,这种人多得我都麻爪了,浩浩泱泱十几亿在那么干,打着习俗的旗号那么干,我在那掺和算个什么玩意啊。
早晨放鞭炮叮叮当当,到处硝烟弥漫,红红的一地鞭炮屑。且不说放鞭炮有多么的危险,这种空气污染能力足以让化工厂大哥汗颜。声音污染更是让人忍无可忍,家里有老人和心脏病人就要特别小心,过年本来就图个乐乐呵呵,提心吊胆的过个年算什么!而每年因鞭炮而受伤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大多数为儿童和老年。早晨这些鞭炮只是牛刀小试,晚上的烟花爆竹才是压轴戏。没过八点,各处的烟花争先恐后的往天上窜,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炸成了无数小碎屑。记得原来见过一个问题:警察朝天鸣枪后的子弹都到了哪里,那么大的速度自由落体会不会砸伤人。联想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问这些星星之火是否有燎原之势。最好没有。每年因为放烟花而导致的火灾是在足以让麻木的人清醒过来。
过年期间,想睡懒觉是不可能的,鞭炮那高分贝的闹铃足以让一头把死人炸活。初一早晨拜年,是踩着“红地毯”去的,昨晚和今天的战果足以让看门的大爷忙活一天。从初一到十五,就是烟花爆竹的天下。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年都更新的春联,车库和仓库的春联,大部分是不过几个月就“残疾”了,再过些日子,恐怕连尸骨都荡然无存了。而防盗门上的春联还和新的一样。库房的春联贴和没贴一样,防盗门的春联换和不换一样。如此说来,春联的作用只是为了让我们高兴,让我们感受到喜庆。但事实上呢,除了买春联时看看上面的话,以后基本都不看。也没听说谁做客时看主人家的春联写得好不好。现在的春联差不多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所以有时候买春联时也不怎么用心,反正都是那些话,颠过来倒过去说。现在每家至少要贴一幅春联,我简直不敢想象全国要用多少对联,对联也是纸做的啊!如果是我们平时用纸,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对联的命运不是被风刮飞就是被撕掉,根本没有再利用的机会。我们如此公开的浪费纸,这个习俗是否应给改一下!每年因为对联而浪费的纸,数量不会太小吧!
用电也是个大的浪费项目。过年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当然很漂亮,而且我们这里的习俗在除夕夜还要把家里所有屋子的灯都打开,而且彻夜不灭,亮亮堂堂。其实打一两个灯就够了,打那么多根本没用。彻夜不灭更是浪费,睡觉嘛,开着灯干什么,影响睡眠质量。就算每家只开一盏5瓦的灯,只开十二个小时,也许那只不过区区几分钱,谁家短这么几分钱呢。但是这是最低的标准,况且要分担到十几亿人的头上。数目将多么巨大!也许这与彻夜不眠的路灯相比相形见绌,但这是一次全民性的费电行动,不得不令人深思,这么做到底有没有意义。虽然现在已经西电东送,但是别忘了,无论怎么送,无论送到哪,那都是咱们炎黄子孙的电!正月十五的灯饰为了节日气氛而点的,举办灯会还可以制造经济价值,那各家彻夜不眠的灯带给我们什么呢?
再说说咱们特有的人情问题。
过年最令人愁的还是送礼,送压岁钱。每年到年根,家家户户都开始盘算,今年王家帮了咱不少忙,李家不讲义气坑了咱们……对于送礼,我并不是很了解,那是我哥哥的事。现在送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要啥有啥。有个姨夫是个不大不小的官,过年根本不办年货,姨夫家的姐姐颇为高兴的领着我去她家库房,指着春联说:“有个叔叔实在不知买什么好了,就送了副春联。”我一看还是手写体,“怎么样?是书法家亲笔所提呢。”惊讶!我对“今年过年不收礼”颇为疑惑,就算你不想收,送礼的人还是有办法让你收。送礼的学问,如果写成一本书,将会成为风靡全球的“最有使用价值的书”。
我只管收压岁钱,这可是看似简单的事,其实这也是们很大的学问。给多少压岁钱和孩子父母对自己家做的贡献!来往程度是成正比的。我家和姨家这边的走得比较近,所以压岁钱给的也多。相对的,一些不经常走动的亲戚,连压岁钱都没提前准备。家里比较宽裕的,给的压岁钱也比较多。而过的困难的,也没法逞强。记得以前我和姐总是喜欢把压岁钱算来算去,谁给的,给多少,不仅自己心中有数,还要给父母汇报。父母听了以后,也就知道自己给别人孩子的压岁钱多还是少。给压岁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过年送礼压岁钱都是再还人情债。
吃喝玩乐是组成过年不可或缺的成分,就像是人体中占97%的元素。这时候无论玩成什么样子都不会有人骂你不务正业,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这样。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么。常常听到长辈们说小孩子:“赶紧做作业,做完过年玩。”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只有过年时可以不写作也不上辅导班不挨骂,尽情玩尽情闹还有钱拿有好吃好喝供应的时候。有个妹妹曾经感叹道:“要是天天过年,哪怕只活十天我也乐意!”那时,她才三年级。而我已经是高中生了,早已对此木然。
我们的年,还要这样过多久?
年关已近
地铁动车
机场盛况空前
到处人山人海
天下游子
都在蜂拥
回家过年
千年不变
一家团圆
故乡的妈妈
盼儿回家
已盼瞎了双眼
守望在村前
大柳树下
是那熟悉的
略有佝偻的
年迈的身影
泪眼流连
妈妈呀,
儿不孝
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
为了妈妈少受累
儿得留下多挣钱
为了妈妈病弱的身体
儿得挣出您的
养老钱
妈妈
儿不能回家过年
年关将近
儿课已排满
今年生源
盛况空前
从早忙到晚
忙得儿无时吃饭
虽苦犹甜
妈妈
尽管
我黑白颠倒
苦命赚钱
但我干一时
就够爸妈赚一天
再累
儿也心甘
妈妈
年夜饭
别再等儿
爸妈过年吃好
儿才心安
等过了年
课讲完
儿就回家
给您拜年
妈妈
儿不能
回家过年
您不要泪流连连
趁年轻不吃苦
哪有甜
再锻炼几年
你儿就
不比从前
妈妈
展开您的笑脸
高高兴兴过年
儿虽不在
但有儿奋斗
在前
爸妈后顾无忧
团圆饭晚吃几天
又有何难
弟弟我们等你回来
弟弟你今年犯了好多错,你知道吗,姨妈伤心死了,你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你的父母。他们该有多么伤心啊,你知道他们失去的不止是钱,更是你的光明,一个活生生的儿子。
弟弟,你不知道姨妈姨夫多么伤心,他们整天以泪洗面,我看了心里真寒啊。
弟弟你今年能回来陪家人过一个好年吗?
弟弟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能收起你玩的心,什么时候才会长大啊,姐姐我知道我是没有太多资格教育你,可是你知道我也是实在无法忍了,你说你被人骗了还是这样
长大啊,姐姐我知道我是没有太多资格教育你,可是你知道我也是实在无法忍了,你说你被人骗了还是这样,你是有什么原因不能和你父母说,你可以和我说啊。说,你可以和我说啊。
今天的你能和过去的你来比吗?记得那时你总会跟在大姐后面,还记得我爸爸30岁生日那天吗?我,大姐,小弟还有你我们四个(小妹还未出生)我们去买冷饮,大姐说“两点之间距离最短,我们就跟着她斜着走,可不料那是虚泥,我们都陷了下去,你最聪敏只陷了一只脚,我穿着拖鞋,鞋陷进去了好不容易才拔了出来。我们都笑了。
想想时间过的真快啊,十几年过去了,我们都变了。
人是可以变,可不能变的是我们的心。弟弟你说对吗?
新年是我们一年之中最富有期望的一段时间,年又叫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我们全国的人们都参与进来,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全国上下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2015年到了,我们都长了一岁,但你们知道吗?过年的背后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呢!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过年的习俗,在那个时期有一个野兽叫做年,他为祸乡里,大家都很害怕他,不久,他做的坏事传到了天帝的耳朵里,天地为了惩罚他,把他关在山洞里,一年只能出来一次,那就是现在过年的那一天,在这一天里他获得了自由,于是为非作歹,在这一天街上没有了往日的欢笑,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紧闭的,大家也曾派遣勇士去杀了年兽,但是有去无回,几年以后,又是年要跑出来的日子,大家纷纷携幼带老逃到山上去,这时,村里来了一个乞丐身上背着一个大包袱,大家都忙着逃命,还哪里有时间来管一个乞丐,有一个村民心肠好,劝告他赶快上山逃命去吧,这位老人信心满满的说;“只要你肯把房子让我住,我保证帮你们把年兽打败。”那人半信半疑的瞅了瞅老人,已不再管他。
那天晚上,年按照长来到了村子里,发现村子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只有一家亮着灯,年走了过去,一开门,只见门上贴着红色的对联和福字,一位老人穿着红衣服站在院子里,年往后退了三步,老人点然了爆竹,年逃回了山上。
第二天早上,村民回来看见院子里未燃尽的爆竹,和满地的红纸便明白了年的弱点,第二年,年又来下山,还没到村子里,看见了满村的火光,吓得再也不敢出山。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高三:魏绍文
日子一页页的翻着,转眼间又过年了。
对于充满传统节日色彩的中国来说,“春运”这个词已经并不陌生了,也就是这个时刻人口流动量最大。忙着备年货,忙着赶车回家。
回家过年已经成为人们的夙愿,无论在哪里读书,在哪里打工,在哪里漂泊,都要回家过年。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避风的场所。一年到头,在外漂泊,忙忙碌碌的,辛辛苦苦的打工赚钱,为的是这个家庭的生活日子;为的是能够在这段时间多陪伴在父母亲身旁;为的是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城市虽灯火辉煌,却不是我的家,却不是给予我们最踏实的地方。家虽在偏僻的农村,我们那个地方却充满这祥和的乡土气息,充满这最为温暖的记忆。城市的魅力也诱惑不了回家的人们;城市的精彩也耐不住回家的步伐;城市的砖瓦也禁不住回家的心声……
人如潮,车入海的车站忙忙碌碌的。城市的打拼工们整理整理行李,做好手头最后一份工作,也是年末的最后一份工作,就连忙着买车票甚至提前一些天的时候就买了车票了。
车站的人们,排着老长的队伍,等待着能够买到回家的车票,能够买到车票,家的距离就接近了。人们等待着,焦急的等待着,甚至连顿饭都顾不上吃。
此时此刻,车站响起了音乐《常回家看看》,听着熟悉的旋律,弥久不衰的歌曲,在这一刻会引起多少归心似箭儿女的共鸣。是啊,常回家看看,但是因为生计,因为要过上美好的日子,所以只能够一年到头,过年回家一次。陪伴父母身旁,说说在外的日子,和家里的情况。尽享家庭的天伦之乐。
伴随着耳机的音乐《坐上高铁去北京》响起时,高铁列车启动了。也许,这一刻激动的旋律打动了我激动的心情,引起我的共鸣。
高铁快速的行驶着,美妙的旋律在耳畔轻快的响起。我坐在靠着车窗的一侧,我边看着外面的风景,一边听着歌曲,别提多欢心了。也许,这就是最为愉快的旅途吧,刚才排队买票、等车的疲惫早已烟消云散了。人生本是这样的一次旅途,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够变得格外的轻松。
随着音乐的深入,高铁的前行。想起自己以前小时候盼着过年的场景。爸爸在外打工,只有妈妈陪伴着我。小时候的我,通常喜欢扳着手指头数着爸爸什么时候回家,还有多少天就应该过年了。也许,那充满七彩的童年给予我对过年的祈盼,和最为美好的回忆。
我看了看手机,奥,今儿个是腊月二十三。小时候,通常妈妈在这个时候教我的那段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此时此刻,我再也忍耐不住温暖的眼泪,触动深情。
是啊,现在自己长大了,父母们却老了。我记得,当我出去上学、打工的时候,当列车从家乡向城市出发时,站在窗外的妈妈哭了,向我挥挥手,我也在挥挥手。爸爸却站在一旁不说话。我知道,这时无声却胜有声,爸爸虽有千言万语的叮嘱,但却保持了沉默……
这让我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我在想象或许母亲在这一年中又流下多少思念儿子的泪水啊;或许在这一年中,头上的银丝又会多了多少根;或许在这一年中,又有多少心酸欺瞒了我……
是啊,好久没回家,不是我不想家,只是为了工作;只是为了学习;只是因为为了赚到更多的报酬来孝敬您二老;只是为了让爸妈早点享享福;只是为了让你们早点看到都市的繁华……
我也曾愿望: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去感受大千世界的魅影。”我希望我的梦想定能够实现的。
慢慢地,突然才发觉,列车已经到站了。随即,我下了列车。在人群中看到了爸妈。随即我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了等候我多时的爸妈。这一刻,我的泪水又流了出来。我看到了妈额头上的皱纹,我看到了妈妈大多数的白发,我看到了我那不老的父亲额头上也有了皱纹,乌黑的头发上也冒出了白发。感觉一下子变了,我不在的这一年,爸妈似乎老了许多。
是啊,是变了,不仅仅是爸妈变了,老家也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巨变。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沙尘的马路变成了柏油路。荒地变成了地产项目;一座座房子统一的粉刷成白色的;一些些农田变成了蔬菜大棚……
这一年,家乡的人为了建设新农村一定吃了不少的苦,是啊,没有苦哪有幸福的好日子,没有苦,哪有精彩的人生呐!
回家过年,充满着虽曲折的途径,但却依然前行,找到属于自己梦幻的家。是过年,才让我们祖国许许多多的家庭团聚,一起享受这天伦之乐;是过年,才让我们过的开心、安心;是过年;才让我们一起对未来的夙愿,对家庭的夙愿;是过年,才让我们知道这蹉跎的岁月能够让人慢慢变老……
时光的车轮还在前行着,这红红火火的日子也过的越来越有滋味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就让这红红火火的中国梦实现吧!
今年的年味似乎很浓,早早地就弥漫到了我家。
究其因,大约是因为我“闲”了下来。
元旦前后着实昏天黑地地忙了一阵子,效果是明显的,今年有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假期,尽管其间被一个会议忽悠了一下,差点又在年尾巴尖上去出差,但是最终会议离奇取消,原定出差的那一天,我美美地在温泉池子里泡着呢。
休假是要下决心的。
雪儿按惯例做了一次散瞳验光。在和雪儿弱视斗争的过程中,很显然让雪儿吃了不少苦,我的心里五味俱全。所以我下决心在散瞳视力恢复之前陪着雪儿,当她的眼睛,这是我真正能休假的动力。
但是我有一些不适应假期了,所以开始的几天过得有点“羞羞答答”的,好像别人都在上班而我就休假了有点见不得人的样子,所以每天只是在家里活动,只在心里盘算着,春节了如何如何,忽然有一天醒了愣怔着的时候醒过神来了,为什么非要等到某个日子呢,现在啊,就是现在,所有的计划都从现在开始。
逛商场去,雪儿不感兴趣,选择和小朋友在家里给“大观园众人”上课,我带着妈妈去逛商场,逛得挺辛苦,最后大约是以购买一个游泳帽标志了不虚此行。
泡温泉去,这个,妈妈不感兴趣,带雪儿和她的朋友去,玩了一整天,不亦乐乎。
逛超市,这次终于是全体出动了,收获也是大大的,只是,超市人好多,太多了,雪儿因此得了家乐福综合症,一听超市就做出一副怕怕的表情,坚决划清界线,再也不肯去了。
买年货,家乐福买得很不爽,雪儿提出去当代,那里确实是一个清静之地,只可惜太宰人了,我们只是美食一顿,闲逛一逛,转身离开了,在我的游说之下,雪儿和我去了天意——我保证那里是一个能买到东西的地方,果然,虽然停车很难,可是我们坚持到了最后,买了不少好玩的东西,而且买到了雪儿梦寐以求的生肖气球——虽然回来以后发现其中只有5种属相。
布置家,买来了热热闹闹的玩艺,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布置家了,雪儿画了福娃画和福字图一起贴到了门上,家里红灯笼高挂,彩条飘飘,气球花到处盛开,果然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开心,何必非要等到某一刻呢!过年前,我们象过年一样开心。
大年三十,回村里过年,刚下车,日,踩一脚屎,都说踩狗屎吉利,可惜我踩的是人屎。
唉,又过了一年,又老了一岁,今年依然延续了我过年不上网的传统,往年都是因为没条件,可今年不同,条件有了,但反倒不想碰电脑了,看着就麻烦。
对于电脑来说,只想在家里和时光玩,因为时光可以和朋友玩对战,至于家里嘛,就和内裤一样,自己的电脑自己玩,自己的内裤自己穿,不能和别人混用,否则用起来不舒服,嘎嘎。
三十晚上8点,群发了30多条短信,一下给发关机了,9点半就睡了,12点起来开机收几条短信,接着睡。5点起来后,吃饺子,和往年一样上坟啥的。初一1天真TMD的长,初二8点起。好多事,接这个送那个的唉,年终于过完了对了过年还有压岁钱,嘎嘎。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挣钱”,从年头一晃就到了年尾,守着元旦,就已望见了年的背影,年成了一个不速之客又要到了,让我感到有点恐慌和伤感,心下不禁叹息一声:——又老了一年。
我明白,那个缠着大人要压岁钱的小孩,现在已变成发红包的人;昔日过年,那个等着母亲喊吃饭的小孩,现在已经变成喊小孩子吃饭的父亲,再也找不到儿时盼过年那种急切的期待,那种纯真的快乐;再也找不到过年时萦绕在心头的那种亲切的问候、新年的祝福、浓厚的亲情、熟悉的乡音;取而代之的是麻将声盖过了鞭炮声。年夜饭如常,春晚依旧,无忧无虑的那种心情,早已被岁月的劲风洗涤得荡然无存。倒不如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才是真正的快乐,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然后蒸、炒、煎、炸忙得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都用农产品做成半成品,招待客人时稍经加工便成了一道菜。如糯米淘净后,用清水浸一天再手工磨成米浆,经过滤凝固成面团状,再做成一个个圆饼干大小,放锅内蒸熟,便成了“圆子”,待冷却后用冷水浸泡,经常换水可以长期存放、随时食用;将黄豆手工磨成豆浆,过滤掉豆渣,再将所得纯豆浆在锅内烧开,将石膏捣成粉状再过细筛,所得细石膏粉用清水调和于大缸内并不断晃荡,使其不沉淀,再用水桶装烧开的豆浆迅速冲入晃荡的大缸内,需一次完成,若有两桶豆浆则要两人同时冲入,所以这个工序至少需二人同时操作,静置一会儿就可用布过滤压在两扇门板中间,滤干水后便成了豆腐,将豆腐切成长条用油炸成半成品称为“生条”,豆腐切成小块经过发霉后拌入盐、辣椒酱再做成“豆腐乳”;花生、蚕豆、红竽干等都要在过年前炒熟、存放,便于农忙时在田间地头方便食用;麦牙糖的制作,从温水浸米、煎熬、拌入爆米花,到切成小块成品,需要十二、三小时;真正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们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炸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长工、短工,二十四日才可满工;祭祖用的纸钱,则要从一刀纸里每次数出五张或七张,只能是单数不能成双数,裁成十到十三厘米宽,再叠成三折后略象一个正方形,然后用铁钱凿在纸钱上凿五行,每行五个印,但必须在上午操作,在下午打纸钱必须点一枝香,是何原因,不得而知。铁凿总体高度、上截粗细同圆珠笔差不多,下端是圆的,如一元硬币大小,中间还有一个圆点,凿印后还真的有的象钱。接下来是写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每道门上,都要贴上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楣上的称为横披,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记得在县民劳局(民政局与劳动局合在一起办公的机构)当局长的大伯,书法自然了得。那时他大权在握,要是有人想安排、调动工作,只须他一句话、一纸书函便能如愿,上他家活动的人不少,拿东西的人不少,如愿的却极少,他铁面无私,公事公办,常常将提东西的人拒之门外,或是逐客令驱走,唯独乡亲们拿来红纸请他写春联乐此不疲、照单全收。大门上一副对联是每家必要的,只要你告诉他要写几副房门对联,然后龙飞凤舞、一挥而就,大门上诸如“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之类,房门上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利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写给灶王爷的则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每年的过年前都要忙活好几天,甚至邻村人家娶亲嫁女或别的喜事,都愿意星期天来求汪局长的一副笔墨,更有人以此为借口请他过去“坐坐”,大伯则要看这户人家是否另有目的再作决定,我那时候非常羡慕大伯,写几个字就能换上一餐美食,可大伯却总是推辞,我们小孩子当然不懂其中的玄机。有人请吃请喝,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每年正月去县城大伯家拜年时,看到他家对联都是买现成的。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清洗餐具、打扫卫生、贴对联、贴门神,贴年画,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完毕,才可以吃年夜饭,平日里吃不到的鸡、鸭、鱼、肉,蒸、炖、煎、炒、炸,贫也好,富也罢,童年的天真和欢乐,这时候在饭桌上显露无遗,可以无所顾忌地左挑右拣,唯一无法挑拣就是酒,那年代也就只有一种零散的白酒,只是档次高低不同,用盐水瓶到小店里打上一斤酒,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要加上几汤匙白糖,晃一晃就是甜酒了,呡一口辣得直吐舌头,更不知饮料为何物。吃过年夜饭,穿上肥肥大大的新衣,还是觉得很高兴,因为父母要我们穿的新衣至少要能过二到三个新年,那时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了。爆竹则是从一个三百响或五百响的编爆上一个个折下,然后点一个扔一个,也没有什么擦爆、甩爆,也没看到有人放过焰花。初一或初二就是拜年、走亲访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年才算过完。接着便是各村庄请戏班唱黄梅戏,一直唱到农忙,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很少看到舞台上活神活现的表演艺术了。现在麦牙糖、豆腐、炸生条市面上随处可见,“蒸圆子、打钱纸”已变成遥远的回忆,也很少有人写对联了,只有炒花生、唱黄梅戏还在延续。回忆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儿时过年的情景更令人难忘,年年过年,年年忙碌,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