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明白有桌有椅就是课堂;上了小学,我明白操场上也有课堂;而今天,我明白了生活中也有课堂。花丛中,小蜜蜂为了酿出香甜的蜜来,不辞辛苦的来往花丛和巢穴的路途之中。花丛中它们那忙碌的身影,让我明白了:要想有幸福、甘甜的生活,就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在一个景点内的山洞里,有一块石头。这石头上有一个润滑的小洞,这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石头上方的岩缝里不断渗出水来。水滴不断的落在正下的石头上。是,水...
作文《这也是课堂》
也是课堂
小时候,我明白有桌有椅就是课堂;上了小学,我明白操场上也有课堂;而今天,我明白了生活中也有课堂。花丛中,小蜜蜂为了酿出香甜的蜜来,不辞辛苦的来往花丛和巢穴的路途之中。花丛中它们那忙碌的身影,让我明白了:要想有幸福、甘甜的生活,就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在一个景点内的山洞里,有一块石头。这石头上有一个润滑的小洞,这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石头上方的岩缝里不断渗出水来。水滴不断的落在正下的石头上。是,水...
自然是一门渊深的学问,在自然中,会明悟许多,这也是人生的课堂。
曾经,固执的我认为,只有融合那朗朗的读书声、那宽敞的教室、那急促的铃响,以及那本本书籍,才能称之为课堂,直到,我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课堂……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当这吟唱了多少春秋多少泪的名句,又一次回响在这片生机中时,才明白,这堂课已经开始。睁开了眼,星星点点的花,从嫩绿丛中探出了头,展现了压抑了许久的生命力,笑出了一片姹紫嫣红。柳枝上也冒出了新芽,感染着的风吹皱了那一池春水,微波荡漾开去,纤长的柳枝也交错了。枝尖风情万种地挑逗起清纯的池水,又是一片涟漪……酝酿着,舒展着,释放着这小院的勃勃生机。生活是欢快的,像这份青春活力,永不枯竭,回想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又何必执着于此呢?一笑置之。我从这课堂学到了这微笑,它叫作乐观。
不知何时,周围的高温,已烤得自己口干舌燥。蓦然回首,是那寺前盛放的芙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似是受了太阳的熏陶,那荷花也泛上一阵酡红,在无边碧叶衬托之下,更显风姿,比起那春之月季,犹有胜之。沉醉了,在那滚滚热浪中莲花,和着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又顿悟了几许。本来沉重的心仿佛卸下了一切负担,明白了,一切随自然吧。
带着轻快的心,来到了枯黄的世界,那个被词人、诗人凄然落泪的秋,低吟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寂静,在这个世界里弥漫。一切静得可怕,耳里再没了草儿向上钻的声响、花儿开放的微颤,风此刻也停下了欢快的脚步,小心翼翼地从身边走过。然而,也唯有寂静才能表现这一切,心逐渐虔诚起来。自然孕育着万物,任他们开辟天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适者生存”是唯一的法则。看着生命的远去,忽然崇敬起了自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伟大面前,也有了新的认识。有时,这课堂会让你了解,看清自我也是生活的真理!
感叹着生命无常,雪漫天飘落,洁白、剔透的晶体不消多时便堆积在大地上,压住了万物生灵,盖住了寸寸土地,落在了所有建筑上。天地白茫茫的一片,加上刺骨的北风不断呼啸,煞是壮观。时间分秒流逝,当所见的万物都屈服于下时,眼前现出了它——梅,那场雪仍是不能屈服它的傲骨,凛冽的寒风在它面前也束手无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点点傲梅在风雪中是如此无畏。生活的课堂,你要告诉我什么?是在困境中不屈抗争么?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吗?还是决心一争高下的坚定呢?
这也是课堂,生活的课堂,它叫作自然!
作者:宋明
自然,它从地球诞生以来就出现了;自然,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自然,它创造了我们人类,又为我们摆下了丰盛的宴席,让我们成为地球新的统治者。不仅如此,自然还教给我们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从古至今,无数名人登上了一座座名山。像我国的作家李云,他在国内外爬了一百三十多座名山,写下了九十九篇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还有明朝时,出现了一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名山、美水、古村,像浙江、福建等地,黄山、嵩山、五台山、华山、恒山等诸多名山。他还将三十年游玩的经历撰成六十万字的、我国的地理学巨著——《徐霞客游记》。
在书中,他写过许多事件,特别是在游玩一个山洞时发生的故事:一天,他要到一个洞穴里去。可一些村民认为洞穴里有鬼,拉着他不让他进去,怕他会有危险。但是霞客不接受劝阻,硬是进入了这个村民口中的“鬼洞”。但当他进入这个洞穴以后,却发现了一个优美的景象:洞内生长着形状不一的钟乳石,河水清澈见底,可就是没有村民所说的鬼。对自然科学的追求,终究可以战胜迷信;而对于自然的热爱,培养了人类勇于探索发现的良好品质。
还有一些勇士,像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巴解。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软体动物。它不仅偷吃稻谷,大螯还会伤人,便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出了壮士巴解。但由于夹人虫经常来骚扰,严重妨碍着工程的进展。巴解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城边挖了一条围沟,又让手下往围沟里灌进热水。夹人虫一爬过来,就纷纷跌入沟里烫死。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诱人的鲜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壳掰开来,又大着胆子咬了一口,谁知味道非常鲜美,比什么东西都好吃,于是令人害怕生畏的夹人虫便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美味。大家为了感激巴解,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以表彰巴解征服了夹人虫,他是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世人做贡献!
然而,我们现在都坐在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像以前农村里的孩子那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和大自然亲密地接触,只能被关在一成不变的教室里,听着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看着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标本。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由,知识自然很难听地进去。有时还真希望能够回到以前那种时代,即使没有现在这样的生活,但最为宝贵的自由回来了,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课堂外面的课堂,终会有一天,我们能了解它;课堂外面的课堂,终会有一天,我们能再与它亲密接触;课堂外面的课堂,终会有一天,我们能从其中了解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愿这一天能早日来到!
自然,一个多么神圣的词语,一门多么渊博的学问。走进自然,你会领会很多,也会明悟很多,走进自然,你会由衷地感叹,这也是课堂!
“乱花间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当这传唱了多少春秋的名句再次在我的耳边回响,我便知道:春天来了。睁开眼睛,星星点点的小花,从嫩嫩的草丛里探出头,扑棱棱冒出来,笑着、跳跃着;柳丝带黄,枝头的花蕾含苞待放,漾出一片淡淡的粉红与天真。还有那池水,在柔柔的春风吹拂下,泛起粼粼碧波,池边杨柳婀娜多姿,纤长的柳枝交错着、摇曳着,枝尖掠过水面,又是一片涟漪……走在这生命的原野,四处是勃勃的生机,我想到了我的青春、我的活力。回首过去的挫折,又何必执着不放?在春的课堂,我学会了乐观。
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不经意,我们迎来了夏天。在滚滚热浪中回首,一池怒放的荷花映入眼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知是不是感受了太阳的熏陶,那盛开的荷花泛起了阵阵嫣红,在无边碧叶的映衬下,更显万种风情。我在池边漫步,享受这夏日里难得的一份清凉,青蛙在池边高唱、水鸟在叶间嬉戏,聆听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名句,我内心一片清凉。在夏日的课堂,我领会了天然,沉重的心卸下了一切负担。
迈着轻快的步伐,我走进了一个金色的世界。低吟着“秋声万户竹、寒色五凌松”的诗句,感叹着秋的饱满、寂静与萧凉。听着落叶的沙沙声,心渐渐虔诚。自然孕育了我们,孕育了万物,于是看繁花凋零,不再伤感,反而更加崇敬自然。花开花落、草长草枯,凡事都有着不可改变的规律。在秋的课堂里,我认识了自己的渺小与自然的繁华。
裹着阵阵寒风,冬天匆匆来了。大雪漫天飞舞,盖住了寸寸土地,赶走了万种生灵。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刺骨的北风象头猛兽不停地在原野上呼啸。时间似乎也被冻住,当我以为万物都已屈服于冬天时,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抹红色——红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雪压不弯它的脊梁、凛冽的寒风也对它束手无策,那白雪中的点点傲梅,仿佛滴滴热血,在风雪中绽开。在冬的课堂里,我学会了坚持、顽强。
游历完四季的课堂,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课堂,不在那书声琅琅,一片绿叶、一抹阳光,自然、生活……只要能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感悟人生,万物皆为我们的课堂。
学校的课堂不是我想要的课堂,而我想要的课堂却不只是单纯的课堂。我18岁了,正是人生最美的一段时光。我将会紧张和奋斗中度过我的18。
从刚入学的小孩开始,便要习惯如何面徒四壁,如何背唐诗宋词,如何背诵论语。
只到初中,依旧只是如何分析文章,如何写好文章。像是平静湖面上的水,只泛起丝丝涟漪让人挥之则去,乏味无聊。也许应了反应了封建科举的一句诗: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一朝金榜开。
四年前的我是这样认为,而且坚持认为。但是我错了,错的很彻底。
四年前的我在初二,而现在我依旧还是初三。为什么呢?我出去了,抱着路是自己走的,命是自己博的心态的去了,我笑着说,我行,我一定行。而如今我回来了,带着满身疲惫和创伤回来了。
我不后悔我的选择,也许该好好感谢当年的选择。
三年里,我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于是我回来了,离开了我的“课堂”回到了课堂。记得刚刚离开这座生活了十四年的城市时,我疯狂的呐喊,呐喊我终于独立了。我歇斯底里的呐喊,我终于离开了那烦闷的教师,离开了那喋喋不休的父母,离开了这座让我厌烦的城市。和家人彻底闹翻,然后拿着借来的200元车费来到南方沿海的城市。那时候起我就把自己当做了大人。当做个小小成熟男。
其中经历了许许多多,后来挺过来了…
我没从家里拿过一分钱,也倔强的不给家里回一个电话。第二年的春天,我接到了他们的电话,嘴上说的一些话始终和心里想的的做着无力的解释。而电话那头的话却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底隐藏的弦。还记得那晚,我特高兴,因为家人支持我了,我胜利了。
改变我的是一个人,一个好人。
他改变我的想法,改变了我的生活。他死了,死的时候我没见到他。但是他的老伴却告诉我,希望我能回家读书,好好读书,努力读书,这样才有出息,才有出头之日。
没文化可怕,而有机会不好好珍惜更是可悲。
于是我回来读书了,我不只是因为他的死而改变的想法。外面的生活扼杀了一个本来只属于该欢笑的我,让我总是笑不起来。有文化和没文化是天壤之别。父亲母亲老了,真的老了,他们欢迎我回来,支持我回来读书。
坐在熟悉的课堂,回想过往,那时懵懂的自己傻的天真,傻的可爱。其实在外面的日子用回忆串起来之后,无不是一份珍贵的教案,一份只属于我自己的教案,它为我上了一堂关于人生的课,我将永记。也正是这一堂课让我在颓废中振作,在挣扎中解脱。
命运像是在手掌之间跳舞的艺术家,只有真正的掌握和懂得才能创造奇迹。
其实人生无处不是课堂,只是在于有没有好好品味,好好把握而已。
一说起课堂,大家便会想到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场景,而事实上生活中处处都是课堂,只要是能让人获得知识,得到锻炼的地方都是课堂。比如,参观博物馆时,可以把博物馆当课堂,学习这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了解我们的历史;又比如说这次秋游,我们可以把秋游的地点当成课堂,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懂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谢这次特殊的秋游,让我在这特殊的课堂上上了一堂特殊的课。
这一次的秋游不是和往常一样,去到一个如金山、焦山、北固山这样的名胜古迹,走马观花的走一遍,看一遍。而是去了一趟世业州的“开心农场”,自己实实在在的完成了一次烧烤。
那天早上一到学校,孙老师就把我们以每两个家长一组,带着10个同学。而我们组的家长是朱潘喆妈妈以及我妈妈。家长们负责指导我们,而我们则需要一切自己动手。乘坐的公交车很快就来到了“开心农场”,我们来到我们分配好的地方,围着一个炉子坐了下来,并铺上了锡纸,锡纸刚铺上,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把吃的往上放,妈妈立刻拦住了我,并劝导说:“要先刷上油,不然的话食物会和锡纸粘在一起,然后就没法从锡纸上剥脱下来,用力拉锡纸就会破,火也会从锡纸里窜出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再继续烤了。”听了妈妈的话,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在锡纸上刷油,然后再把食物放上去,可能是不熟练,也可能是配合的不好,一会菜烤焦了,一会外面都烤焦了,里面还是生的,一会把纸捅破了,一会油又倒多了……在手忙脚乱当中终于越来越熟练,配合的也越来越默契。我们把菜一个个串好,再把菜递给两位妈妈,然后一些人倒油,两位妈妈再把菜放在上面烤,配合的越来越天衣无缝,慢慢掌握了技巧,齐心协力,终于把食物烤的有模有样了。
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了成功的喜悦,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让我们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倘若问我这一生中最好的老师是谁,我会说:“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这一位老师教会我许多,我不由感叹:“这也是课堂!”
第一堂课
读了《桃花源记》,我与你邂逅在那丹桂飘香的日子里,那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让我看到落春三月的桃花开出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花瓣,宛如一只粉色的精灵在褐色的枝头上好奇的张望。你说,你喜欢桃花的淡雅,希望有着一天一片林子里都栽满桃树,两岸的芳草美不甚收,其间还有桑竹。我知道你爱,但是我和你都知道,待到焜黄华叶的时候,这些落英缤纷都会隐去。那次我问你,桃花隐去,你还会留念林子吗?你说,你喜欢的是淡泊,桃花只是一种寄托。这堂课,我学到了淡泊。
第二堂课
读《老人与海》,我听到了划破时空的声音:“一艘船越过了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饱尽风雨侵蚀却依旧鲜艳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龙飞凤舞的四个闪闪发光的字——超越极限!”桑提亚哥,你用自己的言行验证了海明威的评价。连续八十天未捕到鱼,并未让你失望,也没有动摇你捕的一条大鱼的信心。终于你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你经过两天两夜的考验才杀死它,栓在船头,但这也引来了成群的鲨鱼,在凶猛的鲨鱼面前,你选择了战斗,因为人可以毁灭但不能被打倒。这堂课,我学到了坚强。
第三堂课
读《己亥杂诗》,我面对着汹涌的伶仃洋,看着被捕了的你陷入了沉思。北方已被一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自己亦被捕,南山已陷入元人之手,刚才降将劝你投降,投降,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你不想,因为你是宋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吗?你在心中决定,那天便是你血染伶仃洋之时……这堂课,我学到了尊严。
书这位老师伴我成长,而我也在读书这一课堂中汲取知识,获取道理。
3月30日,我随着四到六年级的同学一起来到了龙岗市的园山青少年活动基地,上了三天没有课室、没有黑板、没有教材的课——军训。
在那里的第一天,我就知道,军训可不是让你胡来的,那里的教官,并不因为你是女生,而对你放松,不因为跟你不熟,就对你可客客气气的。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按规矩来的——基地里不许跑步、未经允许,不得随便进出宿舍、吃饭不能讲话……甚至连上厕所的规矩都让你大跌眼镜。
吃饭的时候,是最吊胃口是时候——前面有椅子,你却不能坐,桌子上有饭菜你却不能吃。一定要教官下达口令:“轻轻拉出你的椅子,然后轻轻地坐下。”才能坐下,如果你声音过大,就必须起立,把椅子放回去,再重来,直到你的声音教官满意为止。坐下之后,要教官说:“拿起你的筷子。”才能拿筷子,还不能吃,“开饭”口令下达之后,才能够开始吃饭。我发现,那里的教官的脑子可不是一般的好使,整人的方式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站着吃饭、蹲着吃饭、左手右手各拿一只筷子让你吃饭、不用筷子吃饭、用一只筷子吃饭……最恨的有两点——1:左手捂住你的嘴巴,右手拿筷子吃饭。2:直接取消你吃这顿饭的权利。我慢慢的明白,这,也是课堂。
3月31日,也就是在那里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举行了一个活动——领导力与责任心。大宋老师担任我们的主持人,活动是这样的:每个连队选出男女领袖各一名,然后由主席台上的一名教官下达: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稍息、跨立、蹲下等口令,要是除男女领袖外的同学做错了,男女领袖就要为这些同学承担后果——几个同学错,男女领袖就围绕整个场地跑几圈。每一个做错的人,都要高举右手,大声地说:“对不起!我错了!”。第一次,我们以为这只是闹着玩的。第一次,我们的领袖跑了26圈,后来我发现,有一些同学都泣不成声,第二次,同学们像约好了似的,都做得比之前好。第二次,我们的领袖跑了18圈。这下,更多的同学因为羞愧,留下了眼泪。等到第三次,第四次结束后,我发现,我的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两条泪痕。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多天了,但是大宋老师的一番话,我还记得一清二楚:人是会老的,人是会累的。爸爸妈妈,老师在为我们承担一切后果,承担后果,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就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伤害了那些保护过我们,为我们承担后果,付出代的人。我明白了,这,也是课堂。
在最后一天的结营仪式上,我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变得有纪律了,掌声整齐,口号响亮。这里的课,比在教室上的好多了,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这,也是课堂。
课堂,哪里都能成为课堂,只要你愿意学。公交车上,能学到让位礼仪;家里,能学到孝敬父母;乡下,能学到勤俭节约……
这,也是课堂。
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军中骄子,唯我六二,唯我六二!
新湖中学六年级:罗琪
生活中,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课堂。不必说探索星空学习天文,也不必说设计高楼大厦学习建筑,单是寒假里出门走亲访友,就能学习到五花八门的“知识”。
课堂一:公交车让座
大年初一那天,我和哥哥姐姐们坐车去泰华,车里人堵得水泄不通,又加上大包小包,活活让人喘不动气。车走了好久,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空位,哥哥姐姐们都照顾我小,让我坐。又过了一站,一位老奶奶上来了,她拄着拐杖,头发灰白,满脸褶皱,晃晃悠悠险些摔倒。这时,车上有玩手机的,有装睡的,有聊天的,没有一个人主动让座,我当时也很困,但还是起身喊了一声:“奶奶,您过来坐吧!”哥哥姐姐们扶着她过来,老奶奶坐下后对我们笑笑说:“谢谢你们啊!”还拿出口袋里的花生给我们吃,我们本不愿拿,但看到老奶奶态度坚决,就拿了两颗。回到家,我们看电视时,正在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公益广告,这时我才想起那两颗花生,剥开尝尝,心里美滋滋的,这花生也别有一番滋味。
课堂二:年夜饭趣味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十四口人欢聚一堂,等饭菜酒肴一切准备就绪时,我们去请爷爷上桌,爷爷坐好了,我们才依次坐下。爷爷看我们坐齐,开始动筷子,爷爷吃过第一口菜,我们才能动筷子。当爷爷举杯说新年祝词时,大家都放下手中的筷子,端起酒杯,靠在圆桌边缘上,静静地聆听着爷爷总结过去的一年,表扬大家取得的成绩,提出新的一年的期望。这时我偷瞄了伯伯、娘娘和爸妈一眼,他们眼神中满是谦虚和恭敬,专注的望着爷爷,这一幕让我心头一震,这不正是《弟子规》里的“父母命,须敬听”吗。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小孩子们吃饱了也没有离桌,一直坐好听爷爷和父辈们谈家常。一直到爷爷说大家都吃好喝足了,去看春晚吧,这才起身请爷爷奶奶到客厅休息。这看似短暂的一顿年夜饭,却是一节家风大课堂。继承长辈的美德,学习做人的良好品格。
课堂三:…………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大课堂,可以学到五花八门的知识,处处都会让你有新的发现!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说到课堂,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只有在那宽敞的教室,有着书声琅琅,许许多多的书籍,伴随着清脆急促的铃声,这才能被称之为课堂。不错,那的确是课堂。然而当我进入了另一个地方,我知道:这,也是课堂……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直到这个学期,我终于踏进了人生第二个课堂——劳技中心。在这里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劳技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其实是我们在除了语数英紧张学习外的生活课堂。四天中,我结识到了课堂里的第二个好伙伴:木头。虽然它仅仅是被作为一种材料,但是它却凝聚了这四天学生们劳动出的智慧……
以前的我对劳技并没有什么了解,甚至觉得这就是大人们的事吧,好像连木头也遥不可及似的!以至于到了劳技中心我只会随便摆弄摆弄木头,因为我根本不抱太大期望。可现在学完后,我想想,却忽然觉得小小的木工教室给我带来了在普通课堂学不到的许多许多。在这里,我每天都能见证自己的劳动成果,各式各样的木头工艺来自于自己的劳动双手。在享受欢乐的时候,我明白这是对我最好的劳作锻炼。
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得好,首先合理的安排木头材料,能做到废物利用,这是对我们的良好分配的锻炼;割据木头的同时需要心灵手巧,这也是对良好耐心的考验;有时的搭建与粘贴,自己并不能完成到最好,这时就考验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偶然间我又发现,自己对这些还有待提高。这只是木头工艺最基本需做到的,然而我想到了以后在社会的工作和生活不是正与劳技息息相关吗?能够做到合理分配,就能让生活井井有条;能有良好耐心,成功就步步到来;有了团队合作,工作就更加得心应手,人与人又能和谐相处。
对于这四天我只想说:我学会了,我懂得了,谢谢你,第二个课堂!
短短的四天劳技,小小的工艺教室……让我明白了劳技的真正意义,让我对生活有了重新的锻炼,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看法。这,不正是课堂吗?生活的课堂!智慧劳动的课堂!
同学们一定认为,课堂就是在教室里,在操场上,有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其实不是的,课堂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去发现,悟出了什么,那么这堂课也就没有白上了。今年夏天在动物园,我就上了一堂课。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动物园参观游览了一番。提起动物园,我就有说不完的话。里面尽是我最最喜欢的动物,像什么长颈鹿啊,斑马啊,老虎啊,豹子啊……不过我最想见的是狮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狮子居然连自己的骨肉也残杀,它是不是那么冷血无情呢?我心中充满了疑问。
狮子果然威风!这是我见到狮子的第一印象。只见一只狮子在笼子里不甘寂寞地来回走动,嘴里也发出咬牙的声音,同时我也听到它肚子里的“咕咕”声。我想要是没有这个铁笼子,它肯定会吃了我的。
我买了只鸡腿,鸡腿散发的阵阵香味把狮子的魂都勾来了。狮子用鼻子嗅了嗅,我趁别人不注意,就把一块鸡腿分给它。狮子把鸡腿卷进嘴里,狼吞虎咽,一口吃了下去,吃完后觉得还不过瘾,就又盯着我手中的鸡腿了,眼里期盼着什么。我又扔了一块。它摇头晃脑地吃起来。这回,狮子吃得很仔细,津津有味的样子。它舔舔嘴巴,意犹未尽。我索性把剩下的全给它。它心满意足地吃完后也不像先前那么充满火药味了,对我像是久违的好友,温顺地像一只小猫。
我忽然明白了,狮子对我态度的变就是因为那只鸡腿。仅仅为了一只鸡腿,就让堂堂的兽中之王不顾自己的尊严,低声下气地去乞求人类,向人讨好。没有骨气的人只配当奴才供人们玩赏。
直到现在,我还很怀念那只狮子。是它,给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