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生活处处有课堂,课堂就是小社会。在那里我们学到了无尽的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增长了我们的智慧……
公园也是个小课堂。那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在公园里散步。我看到那碧绿的草坪里有一朵鲜艳的月季花,心生欢喜,想摘下来带回家好好欣赏一番。我正想上前摘下时,看见那插在草坪中间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足下留情,小草怕疼。手下留情,小花怕痛。我立刻想到了:小花小草皆有生命,我要是为了自己高兴,摘下了那朵美丽的月季花,岂不是残害了一个生命吗?想到这,我打消了摘月季花的念头,继续散步。
走着走着,我的头上冒出了汗。我拿了一张纸巾擦那满头的大汗,擦完正要随手把那纸巾扔在地上时,妈妈赶紧叫住了我:“且慢!你看!”我怔住了,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前面垃圾桶旁的警示牌上面写的——不要让文明只差一步,文明要你我共同创造。我明白了,立马冲向垃圾桶把垃圾扔进去。我想,要不是妈妈提醒我,我就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了。此时,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活离不开环保,我们从小就要做环保小卫士!
那以后,每当我看见小弟弟或小妹妹把吃的棒棒糖的糖纸扔在地上时,我会立刻拾起糖纸扔进垃圾桶,并告诉她不要乱扔垃圾;每当我看到过路的人想要践踏花草时,我会上前劝阻,告诉他花草皆有生命,不要践踏他们,它们会疼的。
公园也是个课堂,在公园里我学到了文明,学到了环保。生活处处是课堂,在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下一篇:胜似亲人
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课堂,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是授予我们知识与人生哲理的另一位老师,生活处处是课堂。春天,杨树上挂满了绿色的小叶片,各种植物动物贪婪地享受春光。可,万紫千红的春天,只有杨树耐得住寂寞。杨树为我们带来夏的繁盛和根中的沉默。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人们的头顶上,人们耐不住这高温,躲在了杨树底下,杨树用它那碧绿的大叶子为人们遮住了难耐的暑气,自己却忍受着太阳的灼烧,它带来的是可爱的浓荫,也带着一种奉献。秋天,大多数植物的生机与活力都不同以往了。高大的杨树,也已被秋风染成了金黄色,风一吹,片片树叶落到了地上,落到了脚下,令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些许悲伤,但也有些许盼头。因为树叶将被土壤吸收作为第二年杨树的养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照了叶化春泥更护杨。它带着养分,也带着一种感恩。冬天,万物萧条,杨树也露出了光秃秃的树干,但它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枝干上负着积雪,更显示出它的苍劲有力,坚韧不拔。它带来了一种坚韧与刚强。在大自然中我因杨树学会了沉默、奉献、感恩与坚毅,并让我在生活中去做一位正直的像杨树那样的人,屹立在天地之间!...
课堂并不只是在一个小空间里,以黑板、课桌、书本和笔组成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课堂,在那里我们学到了更多不平凡的知识。那天天气很好,天空万里无云,微微的暖风把树叶吹得沙沙响,时不时有几只麻雀停在树上,抬头只能望见金黄的阳光和一个橙红的太阳。我和爸爸去了上海听讲座。我们去的还早,就在附近转了一会儿。偶然发现一个小巷弄,老上海的感觉扑面而来,我和爸爸好奇地走进去。那个巷子很破旧了。老式的楼房掉了好几层漆,变得灰灰的。楼上的窗外面装着老式的防盗窗,也已生锈了,上面还吊着几根脏兮兮的细绳。昨天刚下过雨,墙面上还淌着水。路面还是青石板的,虽说住的地方看似荒凉,可巷子两旁都种着鲜艳的花,上面还藏留着水珠,看得出主人对这些花很上心。我听见前方传来笑声,走过去看了看。我看见两位老人,好像是一对夫妻。他们面对面坐在,木质的小板凳上。中间摆着一张小木桌,桌上是黑色白色的棋子,错落有致地摆在上面,好像正在进行激烈的竞争。还有两杯清茶摆在桌上,这幅画面看起来是那么恬静,那么令人舒心。老爷爷观察着棋子,不紧不慢地放下一颗黑棋,完事后还满意地笑了笑,那位老奶奶也揣摩着局面,想看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棋局。我忽然就被这场景打动了。上海,一个多么繁华的都市!时间冲淡了色彩,却没有冲淡爱,没有冲淡人们的情怀。在深深的巷弄里,这样的平凡却又幸福的生活有几人能有?这幅画面,远远超过了讲座带给我的东西。这何尝又不是课堂?这堂课教会我平凡的美好,教会我花花世界中静守于心的珍贵,教会我时间能染白头,却染不白人们心中那简单的快乐,淡淡的幸福。...
深秋,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只留下纯粹的蓝,宛若随手打翻的蓝色墨水,深蓝浅蓝一点一点晕染开来。柔和的风如丝绸般轻轻划过人们的脸颊,带着丝丝秋的凉意。我在小道上漫步,踩在金黄的落叶铺成的长廊上,传来“悉悉索索,悉悉索索”的声响,我享受着这大自然演奏的音乐会。不经意抬头,我看见一片已经枯黄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无论秋风怎样吹动它的身躯,它始终挂在枝头,其他叶片纷纷落下,它成为枝头最后一片叶。细细再看,它还没有我半个手掌大,可就这样一片小小的树叶,此刻却像个巨人屹立在山崖边。可能它已没了养分,可能它已没了生机,但它紧紧抓住树枝,成为枝头最后一片精彩。注视这片顽强的叶子,我不由得想起我自己的行为,遇到困难,还未尝试就放弃;开学时制定的目标,还未过几天,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新买的课外练习,一般都还没做完,早已不见踪影。很多事情我都没有坚持,总是半途而废。我站在深秋的这棵树下反思,我是一个有思想、有生命的人,难道我还比不上一片渺小脆弱的树叶吗?小小的枯叶给我上了一课。我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一片誓要“永远”挂在树上的枯叶,把照片挂在我床头,每天醒来,我用这幅照片激励我自己要坚持。如果想要成功,那么就要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让自己时刻铭记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正如著名伟人毛泽东说过“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我也用这句话来自勉。大自然,也是课堂。在大自然的课堂中,不需要悬梁刺股,不需要忘寝废食,只需要用心去贴近自然,感悟自然,就会受益无穷,受用一生。...
美味的粉丝里,不仅溶解着盐和味精的咸味,还蕴含着同学们合作时的欢乐。——题记大篷下的八口大铁锅正冒着滚滚黑烟,木材,树枝和干草在石灶下熊熊的烈火中“噼里啪啦”地炸响,一个个“黑脸大汉”趴在地上,不停地添着木材。期末考试一结束,我们全班就一起去旗山社会实践,而这一个任务就是自己做一顿饭。还没开始煮,我们组里就激烈地争吵了起来。“炒菜不好吗?像你这样煮,又要煮到猴年马月?”我坐在石椅上,敲着石桌,怒气冲冲地瞪着对面的小杜。小林一拍桌子,“就是,炒菜的味道肯定比煮面好,一盘盘的难道不方便?”小杜冷哼了一声。拎起水壶把水倒进了锅里。耍起了他的无赖脾气,“那又怎样?我是班长,你们都要听我的!”他的眼睛瞪得像牛眼一样大,脖子上青筋暴起,伸着手指着我们,“服从命令!”看着双方剑拔弩张,小李终于过来当和事老,“消消气,水都倒下去了,也只能煮面是吧!”小林不甘地坐在石椅上,“好啊,我倒想看看你能做些什么。”见此情景,一向反对煮面的我,一言不发地和小芳走出了大篷。我们顺着一排排石灶向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亭子里。一个头发半白的老爷爷,正慢慢地匀速转着石磨,旁边的老奶奶每隔一会儿,就往里掺一点水,被清水沾染的石墨显得更加深邃。“这是什么啊?”小芳用手支着下巴,好奇地问。“这是在磨豆浆。”老爷爷和蔼地笑着,又拿起脚边的袋子。“哒哒哒哒”一颗颗圆润的黄豆从袋中滚落,撞去在漏斗上,滑进了磨孔里。老奶奶又拿起水瓢,细流从壶中轻巧地跃出,无声地钻进豆群中。黄澄澄的豆浆从石磨的小口里流出,不时还滑出一坨豆渣。“那这些豆渣怎么办?”老奶奶拿出了一个有细网的兜,将捞出的豆渣装进了另一个桶,“这些豆渣加上鸡蛋正好可以做豆饼。”原来豆渣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法使它变得有另一种价值。想到这,我又开始在水渠的另一边捡起了树枝、干草、棕榈叶,交给了在添柴的小杜。小林也正用铲子拨动着锅里的面。那天中午,我们围坐在桌旁难吞虎咽地吃着美味的粉丝。这何尝不是课堂呢?滚滚的浓烟和豆浆的醇香中,在堂课让我铭记终生!...
春天,阳光正好,风儿不躁,一阵一阵地掀动着小草,吹拂着大地。我们来到黄山湖放风筝。这里已有不少人,一个个五彩的风筝挂在空中,地上满是奔跑的孩子,追逐着,笑着,叫着,热闹极了。我的心直痒痒,急忙取出我的“飞燕”。找到了顺着风的方向,我托起了风筝,慢跑起来,跑出一段,双手向前举,将风筝送了出去。原本以为“飞燕”可以像空中其它风筝一样展翅高飞,可让我没想到的是,“飞燕”起起落落,跌跌撞撞,始终飞不起来。是我跑得不够快?我加足马力,奋力飞奔,可风筝像和我唱对台戏似的。没过多久,飞燕在我后面仍落了下来。沮丧的我发现妈妈轻而易举地把风筝“送上了天”,我很不甘心。再试一次,我拉着风筝慢跑了比刚才更长的一段,飞燕渐渐地被风吹了起来,可是,只腾空了一小会儿,便开始摇晃起来,好似一个刚学会飞行的小鸟,摇摇颤颤,再一次落到了草坪上,又失败了。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珠不住地往下淌,疑惑着为什么在顺风这么好的条件下,风筝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飞不起来?“宝贝,不要放弃,要不你逆风试一试?”妈妈在一旁提醒我。“逆着风飞?”我疑惑不解。我用衣袖擦掉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试着让风筝逆着风飞翔。我拿起手上的轮盘,慢跑着将风筝拖了起来。尽管风势较大,风筝有些不稳,可仍然没有下落的趋势。迎面吹来的风好似一只大手,将风筝轻轻托起,那初次学飞的“小燕”,似乎羽翼丰满起来,变成了成熟的“飞燕”,且愈飞愈高,愈飞愈远……看着高高飞翔的“小燕”,我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风筝逆风飞,反而飞得更高?”妈妈笑着说:“因为逆风飞,它能迎难而上。”琢磨着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在不断尝试的碰撞中,总有一个方向,是属于你的。不要因循规蹈矩而错失机会,更不能因一点恐惧而停止探寻的脚步。生活不仅需要顺境,同样需要逆境的打磨,它会练就你更为有力的翅膀!...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不是教育家。但是除了上学、上辅导班以外,我的生活里处处都是课堂。生活处处是课堂的观点来自我的母亲,这事说来话长。我的母亲家里有6口人。由于种种原因,她读完初中便不再上学了。她缺失了一种很重要的生活能力——“说话”。虽然她不口吃,咬字发音也清清楚楚,但就是稍微缺少语言运用的驾驭能力。每个母亲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我的母亲也一样。有一次抱着与老师沟通的想法在微信上打字交流。母亲认为三个月为“最近”,所以在开学两个月后再微信上写道:“……最近孩子天天在家里打游戏……”而那位老师是我初一时的班主任。因此,在那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都认为我缺乏自制力而“特殊照顾”。对于亲人这样的“诬陷”,无疑是对我深深的打击,像一条鸿沟烙在我的心上,不过现在想来,这么小的年纪就使我的人生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我对他人渐渐有了广泛的接纳程度,且整个青春期再没有过对他人的大的情绪宣泄,我看待任何人及其行为都没有无法接受、理解不了的。我突然发现,那个事件如同是对一颗钻石的打磨,它本该埋藏在土地下不为人知,可是一次晴天霹雳,把它的沉重外壳打碎了,它再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可是,当你换一个角度看它时,它已经照射出了耀眼的光芒。我不禁想问自己,这次难得的历练经历,是课堂吗?母亲在语言运用能力的缺失上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表现。母亲会在不经意间偷换概念。母亲温柔善良却极为执拗。当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接收到一本正经的偷换概念的信息时,难免会流露出本性。可这时,母亲则会展现出从未有的“暴脾气”。现在想来,这不仅锻炼出了我的好脾气,更重要的是使我更注重信息的表达和与人沟通的方式。我不禁想问自己,这些家常琐事,是课堂吗?原来,我的生活就是课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是课堂。为什么我们在电视节目里总能看到某农村妇女比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生更胜一筹?为什么我们在现实中总会听到俗世奇人的故事和知识分子仅因感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事故?因为生活是所有人最好的老师。有些人一生没读过书,却是生活这位老师合格的学生,而他们在生活这个课堂里学到了生命的真谛。...
大自然,像一位老师,它时时刻刻都在展示自己的魅力,不知不觉中就为你演绎一场生动的课堂。每一天。我都喜欢独坐在溪边的槐树下,看着夕阳西下。夕阳以它独特的余晖使世间万物沉浸在它美好、缄默的下落姿态中。每一天注视夕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感觉到时间从我的指缝中慢慢溜走,就像眼前潺潺的溪水缓缓流淌。我抬头看着夕阳,它仿佛在催我回家。而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突然在耳边响起。夕阳,教会了我惜时。我也喜欢故乡的青松,每次回返故乡,总要在阳光底下仰望着它。因为它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在悬崖上挺立着。四季变化,花开花落,叶盛叶衰,唯有它保持原态。但是在群花绽放的繁春有它的一抹青翠,在万里白芒的严冬也有它不变的颜色。繁花似水,青松却依旧。青松,教会了我坚持。有一年盛夏,我邂逅了大海。在珠江的入海口,我看着那蔚蓝的天空,飞翔的海鸥。深蓝的大海就在我的眼前,令我浮想联翩,仿佛自己如海鸟飞翔在天空。俯瞰着下面江河与大海的碰撞,滚滚不尽的江水流进了这恣肆的汪洋。我脑海中只回响着四个字——“海纳百川”。大海,教会了我包容。在这广袤的大自然中,有许多不同的风景在默默的为人们上着课。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也是课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光是课堂上可以获得知识,在课外更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机会,有时甚至能获得比课堂上更多更深刻的知识和道理。一天傍晚,我来到小区对面的公园里玩。那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坪,令人心旷神怡,我便在那里闲逛。在月光的照耀下,草坪显得格外清新,我深呼吸了一口气,一股含着露水、落花、芳草的味道沁入心脾。我跑到了树下一块大石头上坐着,仰望着天空中残云掩盖着朦胧的淡月,显得格外宁静,来广场上的人熙熙攘攘。忽然树梢一动,发出了一阵声音,如疾风穿过树梢。我仰头一看,只见一只大蝴蝶从树梢掠过,它那雪白的大翅膀,展开的宽度可达一百毫米左右,在翅膀的下边还有一条青色的纹理,显得是如此对称。我再也忍不住了,起身去追赶那只大蝴蝶。起初我拾一块石子向大蝴蝶扔去,但并没有扔中,我追着蝴蝶,可她一会儿化作一道黑影不见了。真可以用"儿童急走急追白蝶,飞入树梢无处寻"来形容。回到家,我通过手机浏览器上网搜索,发现这一种蝴蝶名叫水青粉蝶,又称波纹粉蝶、戏波迁粉蝶,显然它是属于凤蝶类。这一种蝴蝶雄性翅膀为白色,在翅膀边缘有青黑色的花纹。为了对这一种蝴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去请教了我们班昆虫专家——大笨鸟同学。从他的口中我又知道这种蝴蝶喜欢赏花、嬉水。他还告诉我,这种蝴蝶原产于菲律宾,在中国见到可是稀少。只要有一双发现之眼,有钻研到底的决心与毅力,大自然、社会、宇宙……一切事物都能告诉我们知识,其作用有时远远超过书本、课堂上获得到知识。生活犹如万花筒,处处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