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如果把幸福装进心里,你就会拥有幸福……小时候,他总记得邻街对面小卖部里卖的雪糕。每当妈妈给了零花钱时,总是兴冲冲地跑到小卖部。挑上一只最好看也最好吃的雪糕。将雪糕放入嘴中那一含即化的感觉,仿佛令人上了天堂。于是,他明白那就是幸福。只要心里快乐,就拥有了幸福。后来,他长大了,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工资并不高,而且还很忙。但他倒也过得开心。因为,他明白充实的去过每一天,时常保持乐观的微笑,就是幸...
作文《理解幸福》
理解你
有人说,如果把幸福装进心里,你就会拥有幸福……小时候,他总记得邻街对面小卖部里卖的雪糕。每当妈妈给了零花钱时,总是兴冲冲地跑到小卖部。挑上一只最好看也最好吃的雪糕。将雪糕放入嘴中那一含即化的感觉,仿佛令人上了天堂。于是,他明白那就是幸福。只要心里快乐,就拥有了幸福。后来,他长大了,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工资并不高,而且还很忙。但他倒也过得开心。因为,他明白充实的去过每一天,时常保持乐观的微笑,就是幸...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有人说,父亲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抽烟。在他人心中,父亲如风雨中昂立的军人,父亲是悬崖边挺拔的青松,总之父亲是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在我心中,父亲只是一个烟鬼,正宗的烟鬼。他那早已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如今还一刻不停地夹着一支卷烟。
父亲爱抽烟,一直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在他的身上都有一股浓浓的烟味,让我无法承受的一股烟味。此情此景,真让我欲哭无泪,欲恨不忍。难道这就是我的父亲?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他如此的“伟大”,我还有何话可说呢?
又一次父亲送我来校,临走时,他照旧没说什么,连一点笑容也没留下,转身便走了。面对如此冷淡的父亲,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突然产了一个念头:去偷偷地监视他。正当他走到转弯处时,他停了下来,回过了头,只见他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哦,是想再看一眼他的儿子,然而却没看见。他又转过头来,我终于被他发现。从他脸上终于隐隐呈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笑容如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短暂,一样难得。从他的那双眼中,我终于发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私的爱。
从此,这一精美的动作便深入了我的记忆宝库。多感人的一次回头!
终于,我彻底领悟了:我不是缺少父爱,而是缺少发现,那烟味充满浓香,那回头充满深情。同时我也理解了父爱: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冷淡的外表里装的是颗赤热的责任心,是颗真诚的爱子之心。
试问父爱今何在?尽在一缕浓烟中,尽在回头一瞬间。
初二:付永强
长大,也许是拿到身份证的那种喜悦;长大,也许是一声叹息的那份醒悟;长大,也许是体谅父母的心疼;长大,也许是看透人世的那份沧桑……对于我来说,长大的征兆,就是对于幸福含义的理解。从小到大,我一点点懂事起来,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在一点点变化着。
刚入学时,我是一个很喜欢“胡思乱想”的女孩。那时,我总是傻傻的看着蓝天白云,煞有其事的思考着某种问题。幸福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得到了一根棒棒糖;是和爸爸妈妈去旅游;是上课时被老师表扬;是能够吃到又大又甜的奶油蛋糕……甜蜜与微笑,是幼时对幸福的诠释。
到了三年级,对“幸福”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不过还是十分童真幼稚,用妈妈的话来说,叫“吹毛求疵”,用外婆的话来说,奶味儿还没退呢。对于“幸福”这个神秘莫测的词语,我的理解是:幸福就是考试得了一百分;幸福就是妈妈不再唉声叹气;幸福就是小伙伴们需要我;幸福就是爸爸妈妈不再吵架;幸福就是放学后外婆准备的点心……这时的“幸福”定义里很多有了父母的身影。
我小学生涯中最为艰难,最为失败,最为伤心,最为黑暗的一个阶段是五年级,在几次重大考试中,我全部考砸了,生活像掉进了无底的深渊般恐怖,这时,幸福的含义就变成了:伤心时小伙伴们的一声安慰;疲惫时外婆的一番劝告;气馁时父母的一个鼓励;失利时老师的一份信任……我终于明白了,“幸福”的大敌是骄傲,是失败,是任性。
就要面临毕业,这六年的小学生活,有喜有忧,有笑有泪,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这时,对于“幸福”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幸福其实很简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一种幸福;和自己所爱的家人在一起,这是一种幸福;能够平安一生,过平静的日子,这是一种幸福;不虚度光阴,努力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这也是一种幸福。
越长大,越理解幸福。成长的旅途中,每一个脚印,不论深浅,不论大小,都盛满了幸福。这些足迹,这些满载着幸福的足迹,都无不再喷涌着一股暖流,让人温馨,让人感动。
因为长大,所以我看到了——那满载着幸福的足迹,正一点点向幸福的远方延伸着,延伸着,去追寻真正的幸福。
“没想到又是她真讨厌”,“对啊,真是死性不改,以后我们都不要理她了。”听到同学们的议论,我的心里烦着一丝莫名的痛楚,她们正在讨论我的好朋友小静偷东西的事情。思绪又回到了昨天。
事情发生在昨天中午,我们都在宿舍睡午觉,随着阵阵吵闹声,我睁开了睡眼看到小静正在和小丽吵架,“怎么了?‘我下了床焦急地问道。“她偷了我的手机!“小丽愤怒地说道。”我没有,婷婷相信我好吗?“早上,我们都去上课了只有你自己在宿舍睡觉,不是你又是谁,难道是我自己故意藏起来陷害你吗?小丽大声说道。我沉默不语,小静跑出了宿舍,其实我明白小静是经常偷东西的,虽然我们是好朋友,我也不下一次的劝过她,我也都原谅了她,我整理了一下思绪,对小丽说:”找找看是不是掉到哪里了?“翻遍整个宿舍,最后的结果让我气愤不已,我在自己的床铺下找到了手机,谁都知道我和小静是同铺,不是她干的,那又会是谁?她居然栽脏给了我,我绝不会原谅她的陷害,绝不!
下午的课,我一直在想着中午的事,老师讲的什么我也没听进去,四节课过去了小静自从走后就没回来过,晚饭我只是草草的吃了几口,就回去睡觉了。翻来覆去整整三个小时我都没有睡着,满脑子都在想着小静会去哪里?有没有出事?她吃饭了吗?是不是回家了?其实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在意她的,所以我决定不再怪她,给她一个改过的机会,我知道她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或许她有什么苦衷呢?毕竟我们以前是那么的开心快乐,哭、笑、难过、沮丧的时候都是她陪着我度过了充满坎坷的初中三年。想到这里,我微笑着睡下了,明天我们还是好朋友,明天是一个新的开始。
上午第二节课,小静带着满脸愁容走进了教室,伴着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我想她会改过吧。放学后,小静刚要离开,我拉住她的手说:”一起去吃饭吧。“小静充满以后的看着我说:”你不怪我了?“我点了点头,小静感激的说:”对不起。“我抱着她说:”以后不要这样了好吗?”她含着眼泪点点头,我们又仿佛回到了以前的日子。我们还是好朋友。
同学们都不能理解我的做法,甚至有人说我傻,但我相信,我的这份宽容和理解,小静会明白的,她会变好得,我相信自己会打动她。不管以后的道路如何,我和她仍会一路同行!
初三:孙素婷
虽然这是一件上学期的事情,但我仍然记忆犹新。
那天早上收作业时,突然想起采蜜本没做,怎么办?我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这时,一条“妙计”从我的脑海里一闪而过:把前面一课摘录后老师批的等第擦掉,下次做时就做两次。
但是,没想到的是:我那招“弄虚作假”法还是没有逃过老师的法眼
晨会课下课后,卢老师把我喊出教师,她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问:“你的‘采蜜本’是什么时候做的?”我再也忍不住了,吞吞吐吐地说:“卢老师,我的‘采蜜本’没做!”卢老师亲切的问:“为什么呀?”“因为我一般‘采蜜本’都是在学校里完成,而上一星期课堂作业多,没时间做,回家后,就忘记了!”刚说完,眼眶里就擒满了泪水。卢老师并没有惩罚我,而是理解地对我说:“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一定要尽力而为。”然后,卢老师又把“采蜜本”递给我,悄悄地对我说:“回家补好,回教室吧!”我点点头……
“理解”两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在社会上,多些理解,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礼仪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但是现在人们好像对礼仪存在一些误解,比如我最近看的一片文章就讽刺了人们对少管闲事这个词的误解。
一位父亲平时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少管闲事少惹麻烦,不是自已的事不要管。有一天这位父亲去商场买了一袋米,但不小心把装米的袋子给勾破了,虽然儿子见了但由于平时爸爸的“教悔”已牢记在心,所以就没有给爸爸讲,等那位父亲到家后才发现满满一袋子米变成了小半袋,他质问儿子为什么不告诉他米袋破了一个洞,“这不是我的事,我不用管。”儿子的回答让父亲气的哭笑不得。虽然这只是一幅小小的漫画,故事情节也有点夸张,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值得人深思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多管闲事就是帮助他人,帮助他人就是乐于助人,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乐于助人的人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再说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假如人人都为自己,不为他人着想,那世界就会冷冰冰的,那该有多可怕啊!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了温暖, 自己得到了快乐。所以为了我们有一个美好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美德,我相信,只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礼仪之邦,变成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
“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题记
那一次冬天的夜,寒冷又可怕。透过窗户看那微弱的灯光,妈妈正与弟弟玩得开心。她让我看书,写作业,却从来没有对弟弟说过这些话。我又发现,我发烧了。一时,一个疯狂的念头在我的心里产生——离家出走。于是,我带上仅有的零钱,称他们不注意时,冲出了家门。到了外面我才想到,要住哪儿?大雪纷飞,寒风吹着,我一个人再小区的路上走着,每每想到妈妈对弟弟好,对我严格,我就拼命的往前跑,想摆脱每天的唠叨、每天的严格。妈妈似曾没有对我笑过。走着走着,我没有地方睡,只好在长廊哪儿将就一晚。躺在上面,远远没有在床上的舒服,风雪像刀子一样刮着我的脸,可还是没有我的心,疼。那一次,我恨透了妈妈。到了第二天,我睁开眼睛,发现我正躺在病床上,妈妈趴在我的腿上睡着了。她皱着眉头,两鬓的白发似乎也比以前多了,她那双粗糙的手也布满了皱纹。以前,我怎么没有这样近距离观察过妈妈?也许是以前,也许我忘了。我正准备抚摸她的头,可是她醒了。我赶紧装,因为我没有脸见到她。一会儿,好像是爸爸进来了,具体说了什么我也没有听清。总之,妈妈泪流满面,她好像在自责,好像再说我是永远不会理解她的。不,妈妈。那一次,我理解了你……
我不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是很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但是我不理解这位小姐姐。
小姐姐,你是很寒冷,很饥饿,又在那样的环境下,的确容易被冻死,但是,你为什么不用坚强的意志挺下来呢?小姐姐,如果意志坚不可摧,是可以创造医学的奇迹!
小姐姐,你不要说“死了就能摆脱人世间的苦恼”。你想想,只要你还活着,一切都还有希望改变啊!包括看起来再不可逾越的困难!小姐姐,活着比一切都重要!那些困难,怎能和活着相提并论?小姐姐,大家今天读你结局悲惨的故事,是会同情你;但若是你“坚强的活下来了”,大家就会敬佩你!
小姐姐,在困难面前,你为什么就不能学学简·爱和鲁滨逊?面对困难,简·爱执着向上,永不言败,若是她当上轻易放弃,何来最后的幸福结局?面对困难,鲁滨逊勇敢坚强,乐观积极,若是他当时自暴自弃,又何来最后能重返英国的“幸运”?遇到困难,“强者抗争,弱者屈服”!小姐姐,当初你为什么就不能努力奋斗,再坚持一下呢?说不定,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啊!
小姐姐,中国有句古话,叫“好死不如赖活”,你知道吗?
小姐姐,如果可以,我一定要穿越回你的年代,陪着你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日子,让你变得“坚强不息”。
六年级:汐沧沐沫
文章讲述了一个有残疾的男孩买狗的全部过程当店主不平等看待那个有残疾的小狗时,让小男孩很愤怒,并坚持付钱,买下了那条友残疾的狗。
有残疾的动物和人都需要所有人的理解和同情。残疾的人和动物也有尊严,不希望人们歧视他们,希望得到人们的理解。
观众席中坐满了各个学校的(同学、老师、评委,黑压压一片。因为主持人的报幕,原本还安安静静的观众席一下子炸开了锅。
“这可难了,万一不能客观评判,加入主观因素,大家标准不同,就不公平了……”
的确,这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我也只是静静地等着,又有谁理解她们呢。
帘幕打开,灯光亮起,音乐响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渐渐清晰,缓缓而来。随之而来的,是身着鲜绿色舞衣的女孩们。她们手拿花圈,面带笑容,从舞台一侧鱼贯而入。
观众席安静了些。他们开始目不睛的盯着舞台,我也是。
女孩们将花圈举过头顶,逐个拧倾旋,连贯地迈着小碎步,渐渐地走成同心圆,而后又一字排开,如同一朵花,自如绽放。她们一齐蹲下,把花圈拿在胸前,踩着音乐的爆发点,低头,套头,抬头。随着音乐的起承合,她们的舞姿不断变化着,将柔与刚放大、融合,一切都十分和谐。
观众席已基本安静。我被他那么轻盈的舞步,连贯的旋,多变的队形所吸引,渴望理解他们更多。
虽然舞步、队形在变,音乐、灯光在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她们的笑容。灯光在哪里,笑容就向着哪里。好似笑容追随着灯光,又好似灯光追随着笑容。但毫无疑问的,是她们眼中璀璨的光芒,闪耀如钻石,自信坚定。又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响起。这笑声和她们的笑容一样,自然纯朴,这笑声和她们的笑容一起,扣人心弦。看着这很多选手都缺少的笑容,我心中猛地一紧却又很欣慰。
观众席彻底安静了。我理解到了她们的自强豁达,对舞台的热爱。
黑压压的观众席中,空中一双戴着白手套的手引人注目。这双手左右配合,不断变换手势,随着音乐打着节拍,做着目标性的与台上一致的动作,好像在敲一面无形的鼓,果断有力,敲出别人无法理解的节奏。
剧场里人头攒动,我目光所及之处却仿佛只有女孩和老师们。我理解到了他们默默的付出之多之重。心中顿生一股敬意。
这群来自特教中心的女孩们,不知遭遇过什么不幸,但我知道,面对这次比赛,她们和老师一起努力。每一个人都尊重、重视这次比赛,付出了精力和汗水,每一个人都想赢得胜利,渴望被理解,更想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肯定,而并非同情或质疑。
随着最后一个尾音消失,表演结束,赢得第一应是没有悬念的。女孩们稍稍欠身,头总是抬着的,笑容总是在的,自豪幸福。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响彻剧场。
这次比赛后,我和他们的距离更近了,我不同情不质疑他们,相反我理解到了他们的自信热情、坚强乐观和锲而不舍。但总还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天堑。我渴望理解,理解他们更多。
最近发生了一件令我无法理解的事情。
爸爸的一个远房舅舅去世了,他的儿女捎信给爸爸,请爸爸参加葬礼。爸爸没有空就让我和妈妈去。
一到葬礼现场,我都惊呆了,大门外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一个穿着暴露的女人在唱着欢快的流行歌曲。一边唱还一边跺脚、尖叫。而底下的观众还拍手起哄叫好,就像喜事要降临一般。进了门一看,树上、晾衣绳上挂满了挽幛,彩纸糊的四合院、金山银山、金童玉女、家具、电器……摆了半个多院子,地上还堆着许多元宝、纸钱、冥币,那冥币都是1亿元的面额,我想不通,既然人生前都希望自己能赶快投胎世,但他的子孙后代都为他们烧那么多的纸钱,是要让亲人永远留在阴间花钱呢,还是能把钱带到下一辈子用呢?
“这老汉有福气,啧啧……瞧人家这排场!”
“可不是吗,他儿舍得花钱,人家到阴间也能舒舒坦坦,高高兴兴地
几个老人议论着。
时近中午,亲戚们都来得差不多了,几个男人把那些东西全搬到三米多高的一个墓前,一把火就烧为灰烬了。从坟地回来酒席也摆好了,院里院外足足有三四十桌。大家吃喝谈笑猜拳行令热闹异常。吃饱喝足,个个面红耳赤的散去。
后来我从爸爸口中得知,死者的儿女在他生前非常不孝顺,多少年老人没穿过一件新衣,别人送给老人的衣服,他儿子拿来自己穿。他们嫌老人脏,吃饭不让他上桌,老人都是端碗汤拿个馍,夏天门口,冬天门后,就是家里有客人也是如此。老人病了,得不得医治,也没人照顾,最终因病去世。
夜,已经很深了。我在床上辗反侧,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改革开放许多年了,这些封建迷信,陈规陋习还主宰者人们?大家既不肯“改”也不愿“革”?为什么农村儿女不去在生前孝敬父母,而要充面子花那么多钱去举办丧事?穷养富葬变成富养穷葬,把办丧事的钱都在父母生前孝敬他们,那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我期待这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