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多岁了,头发像被霜染过一样额头上的皱纹像一条条的蚯蚓爬在上面,又像被刀刻过了一样。外婆是个越剧迷。她每天去公园练习唱越剧,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寒冬还是炎夏,外婆都坚持去公园练。外婆站在草坪上,就像演员一样,有模有样地演唱,她美妙的歌声把树林里的小鸟都吸引过来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说:“你唱的歌真好听!”有一次,我生日的时候,外婆准备了我最爱吃的排骨...
作文《外婆是个越剧迷》
越剧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多岁了,头发像被霜染过一样额头上的皱纹像一条条的蚯蚓爬在上面,又像被刀刻过了一样。外婆是个越剧迷。她每天去公园练习唱越剧,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寒冬还是炎夏,外婆都坚持去公园练。外婆站在草坪上,就像演员一样,有模有样地演唱,她美妙的歌声把树林里的小鸟都吸引过来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说:“你唱的歌真好听!”有一次,我生日的时候,外婆准备了我最爱吃的排骨...
我写下这个标题突然心中就蔓延开了越剧的柔情,那婉的唱腔和动人的旋律让我痴迷。以前小时候我不知道这般让人痴迷的声音叫做越剧,但我就是喜欢这种旋律,感觉她和其他的音乐不同,在她的萦绕中我能安眠,我能沉醉,我能飞翔
我不知道自己怎会深爱越剧,尤其是我的同龄人对此不屑的情况下我的爱好与他们显得格格不入。我的耳边充斥了太多的流行音乐,那些音符充满了嘈杂、不安,让人心生浮躁。但人们很享受这些,或许这是个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年代吧。既然如此,我就把我的房间布置上越剧的柔美、祥和吧。
我的房间有着很多越剧的光碟,也有很多网络上收集的精彩唱段。轻轻拧开音响,一缕柔美在房间蔓延、舞蹈,我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那缕柔美就随着我均匀的呼吸进入我的鼻孔直达心灵。仿佛间听到了妈妈炒菜时清唱的《九里桑园叫算命》,我没有刻意地了解戏剧要表达的意思,我亦能感受她的美好,甚至我能闻出妈妈炒菜的香味;有时候我闭上眼会展现一个裙袂飘飘的世界,那是我以前在乡下看戏的日子,场景和鲁迅先生描绘得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不在乌篷船上而是离得舞台很近至于偷偷蹲在戏台上看着飘然的身影在我身前动作,伴随着天籁的声音每次的场景也不尽相同,因为对于我来说每段越剧唱段早已附上了我的回忆,加入了我对美好的理解。
越剧亦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看过《梁祝》,那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让我感受了相遇知音的喜悦,《十八相送》的难舍难离让我感同身受,祝英台的唱词中流露的无奈和疼痛同样也直达听者心;《红楼梦》的《葬花》其中蕴含的凄美,彷佛间我置身于落英缤纷的花间,见证了它们的生命历程;《盘妻索妻》中的《官人好比天上月》的唱词感人异常,夫妻间的情谊原是如此深切,每次爸妈对唱我都感触颇深,同时很是幸福。
总之,越剧对于我有着无比的魅力。我有感于她的美好,因为她是历史的沉淀,那些大行其道的流行音乐怎敌她的蕴含,相信当世间的浮躁褪去,她的美好将发出耀眼的光芒。
很喜欢越剧,喜欢听这优雅清丽的乐曲,喜欢看这高雅优美的动作,如此古老的乐曲,竟让人有一股如沐春风的神韵。
小时候,从不知何为乐曲,只因外婆喜欢,懵懵懂懂地跟着她,搬一条小板凳,在简陋的戏台下观看。我们那里只是一个小镇,没有什么电影院,只搭了一个露天的台子。演员也不过是几个村民,纯属自娱自乐。我坐在外婆的怀里,听上面依依呀呀的唱,腔调时高时低,有种难以描述的美妙。我嚷着要外婆将我举起,透过黑压压的人群,只见几个身穿古装的演员,也不知在唱什么,只是觉得新奇,竟高兴得手舞足蹈。我问外婆这是什么,外婆笑了笑,用粗糙的,布满茧的大手摸摸我的头,“这是戏文。”我听外婆用浓浓的乡土音说话,一时间竟听不懂,只是隐隐约约听出“蚊”这字来。“外婆,为什么叫‘蚊子’?”外婆慈祥的笑了笑,用粗糙的大手捏捏我的鼻子,“傻孩子!”我痴痴的看着外婆暖暖的笑容,皱纹一圈圈荡漾开了,在我的心中竟也荡起一圈圈涟漪。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当我长到和外婆齐肩高的时候,外婆的怀抱再也装不下我了。可我还是那么想念外婆的怀抱,想念她衣服上淡淡的气息,像极了越剧演员脸上妆粉的气息。我还是喜欢和她挤坐在一条小板凳上,依偎在她身边。我已经13岁了,可在她眼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尽管我不在向她提出那些幼稚可笑的问题,但仍经常听她提起,每次说起这些趣事的时候,我总能看见荡漾在她脸上的笑容,我的心也暖洋洋的。我凑近她的耳边,偷偷的说:“外婆,我也喜欢看戏!”外婆的笑容又绽开了,我听到了满世界的越剧歌声,悠扬而动人。
外婆老了,我总看见她步履蹒跚,但她还是那么喜欢越剧,可惜她再也走不动了,我仍旧经常省些钱,给她买些越剧的碟片,我总看见她欣慰的笑容,那是迟暮老人的感动。我还是喜欢越剧,从我被外婆高高举起的那一刻起,我便和越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村子里的戏台子拆了,戏班子也散了,我的学习负担也随着时光的脚步加重了,但我仍坚持了这个喜好,平时有些空闲时,便看些片段,每次听到歌声的时候,眼前便浮现出外婆慈祥的笑容。
我爱越剧,爱外婆的越剧。
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1942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着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二是观众群体少,范围窄。越剧观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轻人很少有人问津。三是目前越剧自身剧目老、节奏慢,缺乏改革和创新,一成不变,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会争企业投入少、关注少,不重视。
在越剧走向衰落的同时,我仍然欣喜地看见,越剧界人士为振兴家乡艺术执着地奋斗着。他们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越剧表演,用现代舞台、音响、灯光营造现代化的气氛。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剧本的创作也力求创新,如现代越剧《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确给越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舞台越剧没落的同时,社区里、广场上戏曲演员的表演却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越剧,我家乡的艺术,你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今天阳光灿烂,气温宜人,我们开展了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黄龙洞民俗园,寻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观赏越剧《拾玉镯》。家委会的爸爸妈妈们还非常热心认真地设计了很多关于越剧的问题,打印在纸上,每个同学一张。由同学们去现场采访演员和观众,来取得答案。现场观看越剧的几乎都是老年人,他们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哼唱几句。对我们的采访也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来回答。通过采访我知道了一些关于越剧的知识,比如:越剧有几大流派,越剧有哪些代表作等等。我们也看了越剧,虽然台上咿咿呀呀唱的我没怎么听懂,但是他们的服装很漂亮,演员表演也很认真。我看了个热闹也挺好。
活动结束了,我在想为什么喜欢越剧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呢?为什么越剧明明是用南方话唱的,但我听不懂呢?回去我要找一下资料,争取多了解一些。
越剧,大家总不陌生吧。越剧是我国流传较广的一种地方戏曲,发源于我们的家乡——嵊州。越剧唱腔优美、抒情。
我是一个乐感不好的小女孩。歌曲中的旋律、音符,对我来说,是一窍不通、视而不见。可偏偏今年是越剧诞辰100周年。各种频道相继播出了关于越剧的节目。绍兴三台的越女争锋;嵊州台的《飞花如蝶》;绍兴大剧院中的各种节目……而我妈妈又是一个越剧爱好者。闲暇之余,就卧在家中津津有味地看越剧,家中弥漫着一种越剧的韵味,我也不禁被感染了。
一次,我问妈妈:“妈妈,越剧有那么好听吗?”妈妈应道:“你只要以心,以神去品它,你会发觉它是非常妙的。”“哦!”我似懂非懂,就走进房间,打开电视机,用心去品味。傅派的唱腔缠绵细腻,余音缭绕;徐派的唱腔奔放高亢,充满热情;尹派流畅舒展,感情深沉。正当陶醉时,爸爸进门说:“越剧好比是一碗清水平平淡淡,可是当你渴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水呀!越剧是在嵊州发源的,每个嵊州人应当都会哼一两句。”我点了点头,便向妈妈学唱一些简单的词句。
是啊,越剧100周岁了,我们希望越剧能永远传承下去,同时也祝愿嵊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老家是嵊州,盛产越剧
我们没有带来任何一句台词
这里的嗓音都土生土长
那个假扮祝英台的女子
一甩水袖,就让我的心里
乱敲鼓板,梦里也在化蝶
村边那个没有名字的公园
一到夜晚,浮雕和树
会用夜幕或者月光罩起来
趁着鸟和花准备睡觉
牛鬼蛇神纷纷出笼
皇上开始微服私访
我的娘子就告别新婚的娘子
赴京赶考
有时候她叫李秀英
但送凤冠霞帔的不是我
我在大理石上,保卫龙袍和百裥裙
那些已老或未老的老旦们
脱掉工作服,用胭脂抹平年轮
摇身一变。我没有看清楚
娘子是什么时候变为丫鬟的
还会长胡子,比高跟鞋还高的
朝靴,让她好多次扭伤脚脖子
她们就这样搭台子,拆台子
总得把小姐和相公唱团圆了
才肯把早晨还给太极拳
把黄昏还给街舞和情侣
把阳光还给风景,然后
把公园的名字留给自己
同学们,你们对戏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我猜你们会说:“那太老土了,简直是老掉牙的玩意儿!谁还会去学这么无聊的东西?”对,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可自从那天我们与越剧零距离接触后,顷刻之间改变了对它的看法,可以说是360度的改观。
当我的脚一踏进教室,就已隐约发觉今天的课堂必定非同寻常——只见课堂上放着各种生、旦、丑、净的面具,还有那美丽的服饰更是吸引人的眼球。
今天我们要上的就是戏曲课。老师请到了她的妹妹小林老师来指导我们。这时,我心中有点慌了,因为我根本不会唱戏。再说了,那戏的有些腔调实在太快,有些音太长,我们能跟得上节奏吗?我不自信!
在唱戏之前,老师先为我们介绍戏剧的类别,令大家收获了知识,然后选出两位同学扮演宝玉哥哥和黛玉妹妹。哇!这美丽的服饰为他们增添了几分精神,眼前仿佛真的是英气逼人的贾宝玉和柔情似水的林黛玉呢!
瞧!小林老师唱得多动听,那手上的动作可真柔美,就像是仙女下凡一般。这时,我发现戏中有很多字与现在的念音很不一样,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的“个”唱“锅”,“骨格”念“刮嘎”,“娴静”读“盐津”等,真是太有趣了!我们听了都忍俊不止。
林老师开始逐字逐句地教我们唱,这音时长,时短,时缓,时急,时激昂,时含畜……渐渐地,我们心中的紧张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开心,同学们的脸上也流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
哈哈!我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了——男女对唱大PK!只听我们的宝玉哥哥高声唱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音之尖,这节奏之快,令人惊叹!这不,宝玉哥哥还没唱完,我们这黛玉妹妹就马上接上去:“只道他……”“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虽然这对唱得是很快,但我们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只见大家额头上都还挂着汗珠呢!
突然,我心中又萌发出一个点子:长大后当一名戏曲演员,那一定会有很多的粉丝追着我签名,拍合照……想着想着,心里便美滋滋的。直到下课铃声把我拉回现实。这真是一堂弘扬中国戏曲文化的课!
俗语说:“想知道梨是否甜,还得自己尝尝”。是啊,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像戏曲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一直弘扬下去,让戏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越剧在中国五大剧中排第二。这一次的作文课,林老师让我们有幸真正了解了越剧。由于平时沉浸在流行音乐之中,戏剧淡出了我们小孩子的世界,我基本零关注,但自从与越剧邂逅,让我对其有了新的认识。
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越剧,它起源于浙江嵊州,有许多流派,如:尹、袁、徐、王、傅等。各个门派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戏剧更浓缩着一方风情的灵魂和精华。粗犷厚朴的黄土地适宜于秦腔;茂密火红的高粱田孕育了二人转的品格;温山软水的江南无疑就是越剧,其拥有千回百转的河流和湖泊的美丽。这次,我非常欣赏的是小林老师教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一片段。
那天,我刚踏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头饰及许多生、旦、净、丑的面具,大约有五十副左右。还有一套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服饰。同学们兴奋地讨论着,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期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视频一下子将大家带入十八相送的趣味佳境,听醉了。小林老师开始教我们了。这声音,如百灵鸟在唱歌一般,真动听!开始教片段了,一开始我们都咬文嚼字,一点一点地在脑子里记着,反复思考。但其实有好多字的发音很不一样,如“个”唱作“锅”,“骨骼”唱为“刮嘎”,甚至有的音白字标不出来,我们都和丈二和尚似的摸不着头脑。在老师耐心地教导下,我们基本能唱了,教室里的余音仿佛可绕地球赤道三圈。我们尝试和着调子唱,一遍下来,大家都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我们都不气馁,充满斗志。
小林老师又挑了两名同学分别扮演林黛玉和贾宝玉,让他们戴上面具和着唱。之后老师又让台上的两位同学对唱,谁知男同学反而太腼腆,不敢去对唱。
今天的教室里充满了天真无邪的笑声与柔美婉约的越韵,每个人都很满足!我仿佛沉浸在戏剧的世界,聆听着各式戏剧盛宴,享受着天籁之音……
今年外婆70岁了,一米六二的个头,瘦瘦的身材。外婆笑的时候,就像一个盛开的菊花。外婆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越剧,她算得上是一个越剧迷。
每次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外婆在家里看越剧片,她一会儿拍腿,一会儿“咿咿呀呀”的哼唱。还真像那个样子呢!
天气好的时候,对门的刘爷爷和我的外婆去公园唱戏,刘爷爷拉二胡,外婆跟着音乐唱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眉毛也在手舞足蹈。天上的小鸟听见了外婆的唱歌。也“叽叽喳喳”的唱歌,在跟外婆伴舞。
有一次,外婆把饭蹲在煤气灶上,打开煤气灶。就去书房里,打开电脑。带上耳机,听起了越剧,直勾勾地盯着电脑屏幕,津津有味地跟着电脑人物唱了起来。忽然,外婆闻到了一股糊味。她“呼”地站了起来,跑到厨房,打开锅盖,看饭糊了。
怎么样,我的外婆算得上是个地地道道的越剧迷吧!
人物:皇帝贵妃皇子先生奴婢太监侍卫乙侍卫甲蜻蜓老师路人道具:皇帝的帽子和黄色的衣服贵妃的裙子和王冠先生的胡子蜻蜓老师的万米写书一摞黑白报纸打板布置:舞台中央有一块石头偏左边有一张课桌课桌上边有笔和一张有毛笔字一嘎达美元
路人在舞台上拿着报纸,边吆喝边从舞台的左边上台,然后走到偏右的前面,表情极其浮夸:“号外号外!大名鼎鼎的蜻蜓老师竟然被一块石头绊的穿越了!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呦!”蜻蜓老师迈着小碎步,走上舞台,一手抱着万米写书,一手推了路人一把,吼到:“干么呀你!你个死肥猪!你才穿越了呢!穿越剧看多了吧!赶紧到小荷医院去治疗吧!”路人指着蜻蜓老师说:“哼哼!我画个蛋蛋诅咒你!”蜻蜓老师打出手来,摆了个枪的手指,瞄准路人说:“看枪!”(说完后,对着枪吹了口气)路人连滚带爬的跑下了舞台。蜻蜓老师往石头的位置跳去,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唱着:“小荷写书(两只老虎),写的好(跑得快),文章文采飞扬(一只没有眼睛),选材新颖有趣(一只没有耳朵),真棒呀(真奇怪)!”蜻蜓老师被石头绊倒,“哎呦!”了一声。蜻蜓老师暂时下台。皇帝、贵妃、皇子、奴婢、太监上台。太监跟在皇帝后面,低着头。奴婢扶着娘娘在皇帝的后侧面。皇子则跟在皇帝的后边,听着皇帝的批评。皇帝气急败坏,走到课桌面前,一手拍下去,指着皇子怒斥道:“不争气的东西!难道先生就是这样教你写作文的吗?!”皇子低着头,缩在贵妃的怀里,小声的从牙缝里挤出:“先生让写真情实感,我就把事实写出来了!”皇帝在舞台上,恨得咬牙切齿,拿起作文纸来,大声朗读:“《致二十年后的我》:今天,天气不错,我和福晋带着爱子去春游,在路边看见一个老头,浑身脏兮兮的,衣服又破又烂,我们都离那个人远远地,结果福晋把身上的银子全给他了,他抬起头,我一看,这不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嘛!这这这!这就是你写的作文,混账!你个败家玩意!”说完,就把作文纸扔到地下,手撸着胸口,屡一下情绪。贵妃说:“好啦,他也是无心的……”贵妃还没说完,皇帝就打断了她的话:“无心!呵?这也叫无心!他没把我写死就算好的了!”皇子发出低低的啜泣声。贵妃细语道:“改天给他换个先生,说不定作文就会有进展呢!”这是,两个侍卫把蜻蜓老师押上舞台,带到皇帝他们的面前,侍卫双手抱拳说:“皇上,有一个不知来历的人闯入皇宫!”蜻蜓老师连忙说:“不不不!那,那个啥!我,我,我只是来打酱油的(说着,就想挣开侍卫的手)。我就料到今天会有大难,结果穿越了耶!不过,这些人都早已化成灰儿了,没事,姐不怕他……(掐指一算)”皇帝:“咳咳,看你仪表堂堂,你若是教好我儿子,我便饶你一条狗命。”蜻蜓老师:“渣!我一定会教好的,我可是大名鼎鼎的老蜻蜓哦!”(说着,便很自信地竖起了大拇指)贵妃:“你若教好他,我便赏你黄金千两,你若教不好,赏你一——丈——红!”(前面部分语气柔和,后面无比狠辣,并且在后面部分,演员适当的加入搞笑动作)蜻蜓老师小声嘟囔:“一丈红?好像是《甄嬛传》里面的一句台词哦!在第几集来着?唉,忘记了,算了吧……”皇子:“么玩意儿?”(皇子突然间和像兔子一样蹦出来,眯一只眼睁一只眼,用搞笑的语气说道)皇帝怒斥道:“休得无礼!(皇帝气得把帽子扔到地上)还有你!(指向先生)你教的么玩意啊?!哪凉快哪呆着去!那个谁!侍卫!把他拖到一个凉快的地方乘凉去吧!”(把手一摆,然后双手背后,来回溜达)贵妃:“好啦,消消气啊!”皇帝:“知朕者,莫过于爱妃啊!”(凶神恶煞的看着,拽了拽贵妃的一缕秀发)蜻蜓老师撇着嘴:“秀恩爱,屎得快!我什么都没看见,我什么都没看见……”(在‘我什么都没看到’的那一句话声音越来越小)贵妃和皇帝深情的看着。皇帝:”你一定要好好教教这个混账东西,一个月后,我要看到他的作文有提高!“(皇帝恨铁不成钢的咬着牙)蜻蜓老师行了一个礼:“渣!”蜻蜓老师小跑下台,此时皇帝一群人马也浩浩荡荡的下台了。路人拿着着打板,嬉皮笑脸地说:“第二回合:Onetwothree……(做出思考的样子)嘿嘿!那个单词忘记怎么读哩。”上台的时候根据舞台安排。皇帝:“你可教好?”蜻蜓老师说:“当然哩!”(一想到银子,口水就往下流。)皇子附和着说:“嗯嗯!”(用力的点头)皇帝在蜻蜓老师手中拿过作文:“……”(老师搜一篇《致二十年后的我》的作文,此时朗读)皇帝:“恩,不错蛮(用土话说)!”贵妃:“本宫说会赏给你黄金的,来人。”(把手一招,示意让奴婢拿下来)两个侍女把美元拿上来。贵妃指着美元说:“这些,足够你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蜻蜓老师赶紧一张张的辨真假,亲个不停。蜻蜓老师一个劲的傻笑:“嘿嘿!”(演员再加入适当的动作)所有人都下台。路人跑到舞台中央:“第三回合——广告:Onetwothree……还是忘记咋读了。”蜻蜓老师上台,用绕口听的语气读:”……“(还未拟定广告语)
五年级:任晓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