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手工课。手工课的内容是捏橡皮泥。教室一下沸腾了起来。我先视察了一下,男生们那边的主题是“植物大战僵尸”,他们都捏着“植物大战僵尸”的植物、僵尸,还有人把农夫都捏了,很是热闹;我们女生这边的主题是美食,只要是食物,都可以捏出来。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看到有人不会就叫他怎么捏,大家忙的不亦乐乎。我也开始捏橡皮泥。我准备捏五样美食:汉堡包、棒棒糖、冰淇淋、薯条和披萨。我先捏最简单的棒棒糖,...
作文《手工课》
手工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手工课。手工课的内容是捏橡皮泥。教室一下沸腾了起来。我先视察了一下,男生们那边的主题是“植物大战僵尸”,他们都捏着“植物大战僵尸”的植物、僵尸,还有人把农夫都捏了,很是热闹;我们女生这边的主题是美食,只要是食物,都可以捏出来。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看到有人不会就叫他怎么捏,大家忙的不亦乐乎。我也开始捏橡皮泥。我准备捏五样美食:汉堡包、棒棒糖、冰淇淋、薯条和披萨。我先捏最简单的棒棒糖,...
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阳光暖洋洋的,贺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不过,这节课却非比寻常,因为我们要动手做橡皮泥。
老师让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我很开心,因为我最喜欢这些小东西了,于是马上拿出橡皮泥开始动工。 老师拿出前几天“宁老师”教我们做好的成品,展示了几个制作良好的工艺品,有许多美丽的小花,有一个抱着篮球的男孩子,还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得我目瞪口呆。 大家开始动工了,偷瞄一眼,有的在仿照刚才投影上的作品;有的还在苦思冥想,不知道等下会做成什么;有的还在窃窃私语,交流着自己的想法。我动作比较慢,不敢再耽误时间了,便马上动起来。 没过十几分钟分钟,有一个同学居然做好了!真让人大跌眼镜啊! 不一会儿,其他同学也陆续完成了任务,有的是花,有的是人,还有的是小动物。 我捏的是一朵黄色的小花,可爱的叶子,美丽的花骨朵。虽说不是特别好看,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丁零零,下课了,大家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炫耀。这节手工课真有趣,只是我们的手上都粘满了橡皮泥。哈哈,不说了,现在我还要给我的橡皮泥锦上添花呢!
山西 太原 小店区六年级:昔年boy
青岛57中学初一四班 王怡锐
我这个人向来是喜欢做手工的,做出来的手工也不错。这不,这回儿初中组手工比赛,老师又把我给添进去了。
和我一同去的还有另外几位同学,都是班级学习里的佼佼者。(当然我也是。)来到了多媒体教室,找了个空位置坐下。教室里的大屏幕散发着莹莹的白光,同学个个都紧皱眉头,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气氛不同寻常。
老师给每班的五个人发了五张白纸,一把尺子和一瓶胶水。又讲了比赛规则,原来,我们的任务就是做一座桥,把它放在两面桌子的中间,一个一个地把砝码放上去,使砝码不掉下去,最后放上砝码最沉的一组获胜。
老师一声令下:“开始!”
刚刚还安安静静的教室,立即沸腾了起来,讨论声,争吵声,撕纸片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而我们,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奋斗”。班长用他那精确的数学头脑,把纸安排得非常到位,接下来,就是“做”了!
说做就做,我们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递纸筒!”
“拿尺子!”
“给我胶水!”
“纸不够了,赶紧接上!”
……
在我们当中,班长是最忙的一个,他一会儿测量长度,一会儿粘上纸卷,忙得不亦乐乎。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制作已接近尾声,但,好戏才真正上演呢!
接下来是评比,我们都像怀里揣着很多兔子一样,心砰砰直跳,都不敢先去测。最后还是初三二班给我们开了个头。
他们把桥放上去后,台下的人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能吞下一个鸡蛋。只见他们的桥长40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放在桌上稳稳当当的,看到他们高超的技艺,我不禁为我们的作品捏了把汗,又打心底地佩服他们。
看!他们开始放砝码了!因为桥面有用来固定的圆纸筒,所以参差不齐,放不上单个儿的砝码,他们的队伍陷入了沉思,突然,一个看似班长的人打了一个响指,果断地说:“放不了单个儿就放整盒的!”我下了一跳,心想这是你不要命还是这桥不要命了?一整盒可是一千克啊!看似是耍酷,其实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他的手在微微颤抖。不过,桥并没有塌,而是依旧稳稳当当地接受了这一千克的挑战,不过,接下来就没这么稳了,他刚放上下一个砝码,砝码便和桥一起坠落在地,在安静的教室内发出了“咣”一阵响声。
我们顾不得管他们,因为接下来是我们,班长把桥放在桌子间比划了一下,坏了!不够长!于是他马上把折进去的一部分用做固定的纸又折了出来,把它放在桌子中间。开始放了!班长先放了一个,糟糕!桥摇晃了一下,不过没掉,我呼了一口气:不会没成绩了!班长又开始放第二个,第二个还比较顺利,接着是第三个,由于班长手的颤抖,砝码放偏了0.1毫米,可就因为那0.1毫米,使整个桥身瞬间垮了下去,掉在了地上,我的希望也随之落空。
“唉!”我们边叹气边往教室走,我的心情因此灰暗到了极点,只有宣传委员兴奋地说:“打起精神来啊!各位!失败这一次并不代表永远失败了,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还学到了很多东西呢!”
是啊!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我们的路,还长着呢!
指导教师:乔永奎
今天,我创造了一个极其失败的手工。
上一堂课,美术老师叫我们这堂课带一些纸盒和瓶子过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一个作品,在班级里展示。在家中,我就早已经构思好了一切。我的打算是这样的:将四个薯片筒装在牛奶盒子上,再把一个长长的装羽毛球的长颈瓶安在另一面,再把两个小盒子按在长颈瓶上,并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并用彩色卡纸进行装饰,这样,一只漂亮的长颈鹿就做好啦!
尽管我的构思看上去天衣无缝,但是一开始做起来,我就发现我的构思只不过是废纸一张。第一个大问题是牛奶盒子根本不买双面胶的账,薯片筒怎么也安装不上去,这可急的我满头大汗。要是薯片筒按不上去的话,长颈鹿怎么能站起来呢而长颈鹿如果不能站起来的话,那么这个作品还有什么意义呢最后,我只好出大手笔用很多胶带纸把长颈鹿的腿捆了上去,这才勉强让长颈鹿站起来了。这下,我的作品第一步才勉强完成了。
而下面,我又一次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牛奶盒子很大,什么东西安上去之后都会掉下来。好不容易捆好长颈鹿的腿之后,它的脖子又没法安上去了。它仍然不买双面胶的账,根本装不上去。所以,我只好用老办法,把一大团胶带纸用了上去,终于又捆好了长颈鹿的脖子。而现在,我的第二步也勉强完成了。
下一步是安装头部。我知道,用双面胶是根本装不上去的,我吸取了教训,继续使用胶带纸,毫不费事的捆好了头部。可是,被这些事搞的头都大了的我并没有心思在贴尾巴和画斑点了。就这样马马虎虎的交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老师将一个“良”送给了我。唉!谁让我这么马虎的呢真是可惜啊!
但是糟糕的还在后面,不一会儿,长颈鹿就开始散架。很快就完全报废了。我收拾着长颈鹿的残骸,心想:唉!今天我做的手工真是个废品啊!
时间一年又一年匆匆的过去了,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在老家吃的手工面。想到那种面条就口水直流,百吃不厌。以前我爱吃,我妈妈经常会给我做。可是现在不同了,吃不到这种面,正因为妈妈工作——忙。
有一天,我们一家人坐在聊天的时候,又提起了这面条。我恳求妈给我做一餐美味的手工面。她终于勉强地答应了。这一天我最高兴了。骑自行车上学校都好像更轻松,路程都更近。“铃铃铃”放学了,我一个箭似的冲出校门口。一路上,脑子里总是浮现出我们一家人在吃手工面的情景。
正当我处于那种极端兴奋的状态时,妈终于来开门了。“宁,你今天怎么这么快就回家是不是早退了。”我说:“没有啊!妈面条有没有煮好。”妈回答说:“不好意思,宝贝儿子,妈今天做事时不小心割伤了手指,不能搓面粉,改天行吗?”一听,我马上变脸了。“砰”一下子把门关上了,不管妈咋叫我就当做没听到。过了十来分钟,我的思想斗争完了。打开房门走到厨房一看,妈妈正用一只手在和面粉,用另外一只手艰难的在打面。这时,我觉得这样做很对不起妈妈,
越想越多,我不敢再想下去了。还是向妈道个歉吧!没过多久,妈就给我装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手工面。
我一边吃,一边总是哽着。虽然今天的手工面没有以前的薄,没有那么均匀,但是我吃得还是很有滋味——香味.辣味.酸味.甜味,什么味都有。特别是“酸”得我直流眼泪。
从小,我就十分好动,总是喜欢去捣鼓一些小东西,比如说钮扣啦,或者是一些没有用的小盒子啦什么的,然后把它们修改修改,做成一个精致的小玩具,正是这些经历,使我爱上了手工制作,成了一个手工制作迷。
还记得上次那节劳动技术课,老师带我们去了物理实验室,揭晓了要制作的东西——木飞机。着课把我们高兴坏了,家里放装饰品的木柜子上正缺着呢!我可以把木飞机放进去呀!
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讲着步骤,同学们都听烦了,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我可跟他们不一样,为了把木飞机做到十全十美,我要仔细听,免得做错。
终于开始做了,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拿起木块,酝酿了一番,拿起笔,仔细地描绘出一个圆弧形的机翼,画到满意了,再用美工刀认真地刻木块,切割开来。啊,一个漂亮的机翼在我手中诞生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心地笑出了声。
接下来要打磨了,我怕会把木块弄碎,只好轻轻地磨。打磨这个步骤是需要耐心的。我不是非常细心,但是耐心我还是有的,这一步当然能做好啦!
最后一步是做机身,还有粘贴,我的力气不大,这一步就比较困难了,只好叫旁边的同学帮忙,这才完成了机身。
现在要粘贴了,我真是十分激动。看着我亲手做的木飞机,我心里竟然涌出一种成就感。有些同学跟我开起玩笑,要来动我的么木飞机,我用双手紧紧护着,免得被他们破坏。
哦!我爱手工制作,手工制作真让我着迷!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去过学校的实验室参观手工制作品,让我们参观的目的是让我们手工做的越来越好。 开始参观的时候,我看见那些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手工,真是让我眼花缭乱。还有那墙上挂着老师们写的书法,更是让我羡慕不已,那字写的太美了。
我最喜欢的作品还是我们班张雯雯做的鳄鱼。那鳄鱼做得很逼真,活灵活现,就仿佛一条凶猛的鳄鱼出现在我眼前。 还有一件手工品是六年一班做的葡萄,看到那葡萄真是让我垂涎三尺。我还看到我自己的作品了,可是我觉得自己的作品却有些逊色,应该向他们学习,把手工做的更好。这时候,我被一位同学的目光所吸引,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一幅用黑豆做的粘帖画,他做得太精致了。还有一位同学他正在看挂在墙上的书法,手一直在比划,他好像被陶醉了。
这次参观手工制作品我的感受是只要认真观看,才知道自己做的也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六(2)班
唐钰
手工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在我八岁那年就和手工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天,我在书桌前把剪刀在纸上这剪剪那剪剪,一会儿就胡乱剪好了一只“花猫脸”,我把花猫脸盖在脸上去照镜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还真吓人。我想如果我把花猫脸戴在脸上去吓人,那该多好玩啊!想着我就“嘿嘿嘿嘿”地笑起来!说做就做,我把花猫脸用绳子套起来,带在脸上,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妈妈,我悄悄地走到大厅,紧接着我走到妈妈的面前张牙舞爪,把在看电视的妈妈吓得大叫几声。妈妈知道了我喜欢手工,便给我买了一本厚厚的《手工大全》,还有一桶橡皮泥。以前妈妈从不买这些东西给我的,这是为什么呢?此后,妈妈对我说:“唐钰,以后要好好学习手工啊!听后,我回到房间,一蹦三尺高,差点把屋顶捅破了。以后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剪纸,捏捏橡皮泥,每次放假后我都会照着《手工大全》做一件小制作。从此,手工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一次,放假玩的太久了,没时间做一件小制作了。我就在《手工大全》中找来一个最简单的来做。晚上,我欢喜的把小制作拿给爸爸看,心里还想着爸爸会怎样表扬我呢?哪知道不是表扬我,而是批评我呀!爸爸严厉的对我说:“怎么做的,一点也不认真做,你看,这哪叫涂色啊?简直就是乱涂乱画,难道《手工大全》里没教怎样涂色吗?真是太不像话了!”当时,我的心里很难受,觉得自己不争气。后来我想了想,是自己不好,把好好的一件小制作给破坏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手工!
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在艺术的百花园里,我对手工情有独钟。
“丁铃……”随着一阵急促的上课铃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教师跑去,因为这是一节自习课,同学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的做手工,有的写作业,有的看书,最多的还是做手工.做手工的同学正在埋头用小刀制作“花园小景”,我也是第一次手工制作.
我先按书上要求把各部分剪下来,把要挖空的挖空,又找来胶水,先把蓝天和草坪之间的折线对折压平,然后开始粘.我先把“苹果树”粘在绿绿的草坪上,又把房子折好,涂上胶水向下一压,再一按,房子便粘稳当了.“篱笆”最不好粘,粘上去又掉了.我就一个一个地粘,用手稍用力一压,便粘好了.最后一个“篱笆”可不能乱粘,要看序号,一个粘在墙壁上,一个粘在蓝色上,这样“篱笆”才算粘好.粘好后,我又开始粘小花.我在剪好的小花下面弄一些胶水,放在相应的地方,向下一按,小花也就粘好了,就全部完成了.
我真的很高兴了,因为我第一次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件手工品,而且成功了.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坪,白墙红瓦的小房子,一棵硕果累累的苹果树,漂亮的篱笆,美丽的小花朵: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手工制作啊!
我的绝招是做手工,我做出来的手工,妈妈奶奶都很喜欢,让我来给你说一说我的绝招吧!
开始我先练习折各种基本图形。基本图形能折得像模像样的时候,我就开始折双正方形,双三角形,双菱形那种“双个”的图形。渐渐的,我把所有的基本图形都折得比较精致的时候,我就买了一本手工书,认认真真地折简章的东西了。折了不久,我几乎不用照着手工书就能把小人、千纸鹤、蜗牛、房子折好。后来又折比较难的东西二胡、小床时,不是忘了折了柱子,就是忘贴在另一地方,总之,我不是忘了这儿,就是忘了那儿,现在我已克服了这个缺点。
还有一次,我在家里折蜗牛时,我似乎得健忘症似的,老是把曲折忘了,结果一剪,整个蜗牛都散成了一张张纸片。结果我反反复复折了5、6次都没有曲折,我急了,连忙打开手工书一点一点的看,才发现原来我没有曲折啊!叹!我还以为是纸有问题呢!
才不久,我的成果已经做出来了——笔桶。那东西一点也不好折,我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工的,整整做了8小时。又剪又贴,用了三十多张A4纸才够。现在,笔桶放在电视旁,一看到笔桶我心里喜滋滋的,因为那是我亲手制做的!
有了这个绝招,不仅仅能让手变的灵巧还锻炼了我耐心。
商店里的鞋子琳琅满目,可很难买到人工纳底的布鞋。由层层叠叠碎布粘成,底面上是针脚密密的线,这种鞋子的“出售者”是母亲,却不以金钱定价,而是以“爱心”售出,所售的对象也多是自己的儿女。我就是穿母亲做的布鞋长大的,那是农村人眼里极为普通的手工布底鞋。就像地里的农活一样,哪个季节做什么针线活都在农村女人的心里,她们有条不紊地追赶着日出日落,随着我们兄妹的增多,母亲在慨叹一双双大脚的同时,更多的是自豪和喜悦。
以前,布底鞋很流行,母亲们心灵手巧,挑灯夜战,儿女们穿在脚上很自豪,似乎不是比试脚上鞋子的精巧,而是在比试谁的母亲手更巧。当生活好起来的同时,渐渐地,这种鞋子悄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名牌皮鞋。如奥康、意尔康、康奈、特步、红星尔克……不说城里,就是乡下也极少有人再做布底鞋,它几乎要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被收藏进历史词典之中。
春天天气晴和,风高气燥,这时还没到农忙季节,正是一年当中备鞋底、鞋帮的最佳时节。母亲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包裹,打开包裹,露出了做鞋的各种工具,木鞋楦、木垫板、铁锤、铁针夹、铁顶指、针盒、纳鞋底的蔴线、叠得整整齐齐的碎布。蔴线是将蔴砍倒剔掉蔴杆,用水将蔴浸泡再剥掉蔴皮,晒干后所得较白的蔴,将蔴搓成线后就是蔴线,因蔴线极其牢固,纳在鞋底上,就算常常被水浸透也不易烂掉。碎布多是从坏得不能再穿的衣服上裁剪下来的,也有少量新的花布块点缀其中,就像单调的日子里有节日相伴一样。那一块块碎布被母亲用米粉糊一层层粘在门板上,布块之间严密无缝,也就粘贴三四层,抚平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屋檐下,只须一个晴天就干透了,揭下来就形成了一张完好的布壳。把鞋帮纸样定在布壳上,依样剪下,将布壳夹在选好的面、里料中间,搭配合适的上口料、鞋边料,用针线手工缝好,针脚越短越漂亮,然后在木垫板上敲平,接着再在布壳上剪下鞋底样,剪下三四层布壳后叠在一起,用麻搓成的线一针针地纳起来,鞋底纳好后,把先做好的鞋帮与鞋底缝合,再用楦头定型一个晚上,第二天便可穿着。那时我们家七口人,一年的单鞋、棉鞋就够母亲一人忙活的了,经常半夜醒来还看见母亲在冒着黑烟的油灯下,哧啦哧啦的抽着麻线,每纳几针便将针在头发上擦一下以防卡针,但针还是常常会卡在鞋底里,不得不用针夹将针取出,然后又继续飞针走线……有时铁顶指没能将针从鞋底里顶出,反而铁顶指穿了,指头上会冒出点点殷红的鲜血,母亲便含在口中,那动作便定格在我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缝好了一双又一双、弟弟的、妹妹的……只要邻居有什么新款鞋子穿出来,母亲便会在两、三个晚上加班加点赶出。随着我们的脚板一年比一年大,母亲手上的老茧也一年比一年厚,裂口一年比一年深,多少慈爱、多少希望都纳进了鞋底、熔在了老茧里、渗透进裂口中。记不清母亲为我们兄妹做了多少双布鞋,记得清楚的是母亲做的鞋漂亮、合脚、穿着舒适,就这样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走完了从小孩到青年时的第一段里程。
定婚后,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年前都会收到妻子手工做的布鞋,似乎妻子的手艺更胜母亲一筹。有时想起老电影《乡情》歌词中唱到“阿妹给阿哥写封信,不拿纸笔拿线针……一行行针脚一行行字,行行都是相思情。”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后来在轧花厂上班后,第一次用半个月工资买了一双“火箭”式皮鞋,感觉洋气多了,后来又换成了两接头、三接头、系带式、扣带式、一脚蹬,随着款式的不断变化,脚病也随之而来,比如脚痛、烂脚丫、脚板掉皮等等,便翻出尘封已久的布鞋换上,走在办公楼道里,常常招来男男女女惊异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看向自己的脚上,啊!明白了,我脚上的布鞋太老土!我便会风趣地说:是不是羡慕我的布鞋漂亮?想拿皮鞋换布鞋?我才不换呢!
原来妈妈、妻子给我做鞋,觉得这是她们的责任,只是没有用心去感悟,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回想起来,布底鞋不知纳进了多少爱、多少柔情。原来布底鞋穿着舒适,是因为里面有看不见的“爱”、要用“心”才能感受到的“情”。今天的市场上名牌比比皆是、款式多得数不胜数,但呈现在我眼前的仿佛是一双双手工布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