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校园种着一排排柳树。明媚的春天来到了。春姑娘给垂柳脱去灰白的衣裳,又换上淡绿的外套,让绿色的翡翠飞上枝头,让轻柔的枝条婆婆起舞。那柔嫩的枝条像许多纤细的小手,愉快地接受春姑娘的爱抚,它时而随春姑娘跳起婀娜多姿的舞蹈,时而直垂向地面表演着精彩的杂技,每个动作似乎都在向给它生机的春姑娘表示感激之情。春天的柳枝这么美丽,让我想起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柳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文《柳树》
柳树
我们校园种着一排排柳树。明媚的春天来到了。春姑娘给垂柳脱去灰白的衣裳,又换上淡绿的外套,让绿色的翡翠飞上枝头,让轻柔的枝条婆婆起舞。那柔嫩的枝条像许多纤细的小手,愉快地接受春姑娘的爱抚,它时而随春姑娘跳起婀娜多姿的舞蹈,时而直垂向地面表演着精彩的杂技,每个动作似乎都在向给它生机的春姑娘表示感激之情。春天的柳枝这么美丽,让我想起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柳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每至假日,我总是一个人,骑车到外婆家,悠闲的在那儿亭中,享受独一无二的自在。外婆家的后院是特别设计的,一小片池塘,弧形的花园环绕四周,中间孤立一座小亭,放眼望去,还真有点雅致;花园种的植物也别具一番特色,不是娇艳富贵的牡丹,不是俨然气派的松柏,是一棵棵摇头摆尾、风姿绰约的“柳”。
也许是受到文人外公的薰陶吧!自幼就喜欢柳的感觉,它并没有什么抢眼之处,也无香气的迷幻,只有那纤细柔美的身影,是值得观赏与称许的。外公在我儿时,经常对我谈贤说圣,论古判今,说些词诗,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折柳相送罢”……稚幼天真的我,只知道柳条很软很好玩,用力折它还不会断,风吹时会低头过弯,让风姐姐任意拨弄它的秀发,也不会生气。
上了中学,开始接触文言文,才发现,原来和蔼可亲,顺流朴实的柳,竟然有如此深层的意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奥妙的涵意,又让对柳枝嬉皮笑脸的我,有更崇高的敬意,又看到五柳先生那般认真自得的个性向往不已,它象征的,不只是我儿时的回忆,更有着广阔无边的真理。
如果问我:待人处事应当何为?柳,就是最完美的诠释。它没有华丽的叶瓣,却有着不可亵渎的高雅,令人感到清新脱俗的气质;它没有扑人鼻息的迷香,只有淡淡摇曳,彷彿从远处用小扇,轻动流云而带来的清幽;它没有高傲的枝干,挺立风中,而是谦卑垂下腰,不卑不亢的随性飘动,风来了,就摇曳着身段,不与人对抗,安分守己的缓缓带走。君子的风雅,圣者的清高,贤人的谦逊,这不就是做人最极致的境界吗?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凉亭,吹着地面的微风,观赏着柳叶、柳枝、柳条,三者规律的摇动,轻拂地面,一波波涟漪渐渐扩散开来,宛如小小的浪头,拍打着朱红的凉亭,心情也随波逐流,一晃一晃的摇着,望着如此宁 静安详的景致,柳枝也陶醉其中,薰薰然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有手注佳茗,天上之乐乐何如?
我们家楼下有一颗柳树,一年四季,她都是那样挺拔、美丽。
不知不觉之中,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临了。春姑娘给柳树穿上了棕褐色的衣服,把柳条戴上了翠绿色的发卡,把柳条打扮的更美了。那翠绿色的发卡则是那嫩绿色的柳芽,看,是多么漂亮啊!
不久,夏姑娘接过春姑娘的班,夏天就到来了。夏姑娘挺会打扮柳树,看,夏姑娘一到,柳树就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微风吹来时,枝叶随风飘荡。夏天的晚上,楼上楼下的小朋友们都下来玩儿,当我们个个都跑的满头大汗时,就坐在柳树下面乘凉,不一会儿就会回到先前的状态,院子里又充满了笑声。
秋天到了,叶子渐渐的变黄了。一阵阵秋风吹来,叶子就一片接一片地往下落,好像是有人被起降落伞往下跳。叶子落在地上,远远看去就像铺了一块黄色的地毯。
秋冬之交,冬阿姨悄悄的来了。她呼呼地吹着寒风,剥去了柳树的盛装,它光秃秃地站立在那里忍受着严冬的寒冷。下雪的时候,树上堆积满了雪条。远远望去,树丫可就变成一根根银条了。非常美丽!
我爱我家院里的柳树。
我的门前,
有一棵柳树,
仿佛涂(披)上了绿色的大衣。
嫩绿的枝头上,
你没有自己的花,
但是你依然美丽,漂亮。
就像绿色的河水在空气中流动。
在万籁俱寂中,
挺立着这棵柳树,
在金灿灿的夕阳中,
闪着晶莹的露珠。
柳树四周流淌着
温暖的阳光,
它向绿油油的枝头
又抹上了一层淡金色的光华。
操场上有一排柳树。远看像一大块碧玉,近看一条条柳枝像一条条绿色的带子,柳叶像眉毛。人们有的在柳树下chéng凉,有的看报纸,还有的小朋友快乐地玩。
山西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高思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难怪唐朝诗人贺知章要为婀娜多姿的柳树挥毫泼墨。柳树果真极具小家碧玉的风范。你看它:妩媚端庄,仪态万方,雍容典雅,宛如亭亭玉立的绝世美人。每当和煦的风儿吹动它的枝梢,它便用美妙的舞姿来答谢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有时它那无与伦比的美丽也会惹起天空的明月对它的爱恋。它便轻柔的把明月揽入怀中,轻轻地爱抚这个为之倾慕的恋人。
柳树是春的信使,它总能最先把春的捷报传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小河旁、池塘边……
哦!这河畔的柳树,
风一吹,你就随风跳起婀娜多姿的舞蹈。
春天把你们唤醒,把你们吹绿,
也希望你们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哦!婀娜的柳树,
我想在上面架个秋千,在秋千上摇来荡去。
柳枝随着秋千摇晃,我随着柳枝飞扬,
心境也别样的清净。
哦!柳树你不仅外表秀丽,
而且还有朴素坚韧的性格。
随手摘下的柳枝,插在哪里,
它就在哪里存活,从不挑剔生长的环境。
哦!美丽坚强的柳树,
我喜欢你!
喜欢你的美丽,
喜欢你坚忍不拔的精神。
六年级:漆世昌
在我生长的小村子的村北头,有一棵长得十分茂盛的柳树,它把根扎进了我的心里。
柳树长成在涝池边,每年春天,她第一个披起嫩绿的长发,向人们挥起温暖的手;夏天,她就像穿了碧玉的裙,婷婷玉立的偎依在池塘边,任她的倒影把池水迷恋;秋天,大风呼呼而来,她仿佛用尽全力,扯开嗓子呼喊,把贪玩的孩子赶回家;冬天,一夜飞雪,她又打扮成冰清玉洁的新娘,站在朝阳的光波里楚楚动人。
树旁边有一座只有顶和四根柱子的小房子,房内有井,井上有辘辘,记得小时候,全村子的水都由这口井负责供给,无论每天凌晨还是黄昏,总能听到吱吱的绞水声和铁桶相互碰撞的声音,大人们把水担往地上一搁,坐在一起,一边用孩子写过的作业本撕成一绺一绺卷着抽老旱烟,一边没东没西的谈论着。每每此时,我便和同伴们坐在大柳树下,一边欣赏着辘辘演奏的音乐,一边用石子抓羊或者玩狼吃羊的游戏,等待着爸爸妈妈把一桶桶甘冽清澈的水装满。
每天中午放学后吃过饭,我就牵着我家那头耕地的老黄牛,和其它同伴一起,扑踏扑踏慢悠悠地往池塘而去,老黄牛和着大柳树翠绿的叶子,贪婪地把自己干瘪的肚子咕咚咕咚灌得圆鼓鼓的,然后抬起头来,东张张西望望,看欢快的孩子在草坡坡上翻跟头。
那年,我们村子里在山沟底,盖起了房子,购置了抽水设备,砌了一个圆圆的大水池,压上了水管子,用水泵把水抽到塬上的蓄水池里,从此,人们不用再去井旁排队了,慢慢的,那口井被人们逐渐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因一个贪玩的孩子不小心掉下水井,大人们才慌忙将水井填埋,井口盖上了厚重的石板。从此,水井从人们的记忆里彻底消失了,只留下那个池塘和池塘边的大柳树成了一道风景。
如今,原来坐落在大柳树旁边的人家,都陆陆续续地搬到塬面上去了,只有在每年夏收时,那些从山间小道上驴驮人担的运送麦子的村民们,远远地就望着这棵在风中摇曳的大柳树,鼓足劲一口气到了树下的平台上,就把肩上的麦子放下来,惬意的站在柳树的浓荫里,让微风把劳累拂去。
每次回家,总不由自主的要向那棵柳树张望,仿佛从她身上可以寻找到童年的足迹,从她身上可以觅得一丝记忆的情愫来,从她身上可以听到人们对生活的憧憬来,甚至从她的身上可以闻出曾经的村庄味道来。
尽管到后来,我见过很多很多的大树,像崆峒的栎树、华山的松,还有那许许多多生长在各地的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树木以及那无边无际、密密层层的林海,但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村口那棵柳树。
乘着夏季的绿色正浓,把她的倩影以及和她相依的池塘捕捉来,永住我的空间里,让那些记忆深处的画面、文字还有那沟壑纵横的山梁,以及长满庄稼的梯田,也展示一下质朴而美丽的风采。
有两个季节,特别引起我们对柳树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来和残冬将尽的时节。年复一年,我渐渐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
历来的人们对于柳树不知作过多少描绘和评价,但意思大抵都侧重在一个字上,那就是“柔”。
《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依依”,就解作“柔也”。此后,以柳树状柔美,妩媚的景物,寄缠绵悱恻的情怀者,更是多不胜举。
如果单讲姿容体态,柳树也着实很柔弱,千丝万缕,轻盈委婉,同刚直,壮烈的情调,确乎是迥然异趣。然而,刚柔相济,在自然景物中,刚与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时节到过洛阳龙门,伊阙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巍峨的东西两山,双双对峙。烟波浩渺的伊水,在两山间汹涌奔流。山苍苍,水茫茫,雄浑恢宏令人神志飞扬。再看伊水岸边,几处细柳低垂婷婷袅袅;水中柳影摇曳,婀娜多姿。岸上岸下,形动影随,好像对镜凝睇的少女,又如舞袖飘飘的仙子。这轻盈柔美的风姿,为山河增添了多少妩媚!
但是,轻柔并不是柳树的全部特点,柳树的性格,还有坚韧不屈的一面。说来也许荒唐,树木有时也和人似的,要在特别的时刻,方才显出它特有的品行。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时序更替,寒暖骤变,正是自然界大动荡,大变迁的特别时刻。在北京,这种变化尤其显得急促。每年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塞外寒风像冲破牢笼的猛兽,狂呼怒啸,狼奔豕突而来,自然界顿时陷入一场无情的洗劫,真是个“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许多看上去比柳树坚实,强壮得多的树木,顷刻间都变得枝残叶凋,褪下葱茏的装束,现出摧败的模样,没有胆量和风霜较高下。倒是姿质荏弱的柳树,身处逆境,从容应变,披一身碧绿翠带,在风矢霜剑中奋力支撑。历来被视为弱者的柳树这时却成了临危不惧的强者。虽然比不得经冬不凋的松柏,却也表现了以弱御强的精神。树木中如果也流行着各种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话,那么,难免会有一些树木,要讥笑柳树枉作徒劳的动力,不知变通之道,是老实疙瘩死心眼儿。果真如此,那一定会有另一些树木,赞美柳树在风云变色的时刻,坚贞不屈,临难从容,值得景仰和仿效。
有句农谚,说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实,五九,六九在北京,还是相当寒冷的,冬将尽而未尽,春欲来而未来,加上严寒潮不时南袭,河面一片冰封。这时候,许多树木挺着光秃秃的枝杈,过着“冬眠”的生活,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静观时局的变化。直到春晖融融,冬寒尽消,大局已定,万无一失,才肯发嫩条,吐新芽,铺叙锦绣文章。这些迟迟不肯发芽的树木,又大抵是落叶甚早的树木,退不为人后,进不为人前,它们倒真够得精明练达,老成持重。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时节,就早早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地披起娇黄嫩绿的新装。沿河望去,枝梢间烟纱雾彀,一片生机,这情景仿佛一首动人的歌,一首热烈向往春天的歌,一首报告春的信息的歌,一首表达美好信念的歌。我在想:既然迎春花被人称作报春花,那么,柳树可不可以叫作报春树呢
春来了,万千柳枝在春风中袅袅舞动。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
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美丽,然而,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枝叶茂密的夏天虽然迷人,可是,金叶满树的秋色却更爽气宜人;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勃勃的景象,白雪皑皑的冬天固然可爱,但是,瓜果飘香的金秋却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秋天来到了树林里,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对的金色的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把我的思绪从绿色的夏日带到了金色的秋季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地一片秋叶呀!它还没来得急完全退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柿子弯下腰鞠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荔枝妹妹太胖了,撑破了衣裳,露出了鼓鼓、白白的肚皮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或豪放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土豆的兴奋也许太高了,把它那绿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舌头秋天来到了花园里,这儿成了菊花的乐园它们也许是喜欢这沉甸甸的金色,才选择在秋天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菊花的颜色真不少:黄色、粉红色、白色……那大大的花朵,卷曲的花瓣,像一个卷发的小姑娘流连菊园或独自欣赏一盆艳菊,慢慢地陶醉在那股股清香里秋天,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给蓝天送去棉花似的云朵秋风,清凉如水,带着一丝寒意染黄了世界。
三祝小学六年级:王姗
秋日的午后,和几位朋友相约到漳泽水库一游。行进的途中,堤坝旁一排排整齐生长着的柳树引起了我的注意,驻足片刻,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告诉我柳树一般栽在河堤上用来固土。
固土?原来柳树还有如此的作用。固土——“故土”。回到家中,身处异乡的我陷入了对故乡的怀念。
在中国西北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柳树随处可见,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
能看到炊烟的地方,几乎就能看到柳树,它们的根深深扎在土中,守护和陪伴着那里的人们。
我从小就喜欢柳树,儿时的多半光阴便是在她的陪伴下度过的。农忙时节,父母亲将我和弟弟妹妹留在家里,出不了门,院外挨墙生长的一棵柳树便成了我们兄妹三人的好去处,弟弟蹲下,我踩在他的肩上先爬上去,然后用手把他和妹妹两人也拉上去,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后来,本家修房子需要用椽,便把它伐掉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难以适应没有它的生活。
童年的记忆里,柳树经常出现,春天上学的奔走,嘴里总是含着一支用柳枝制作而成的口哨;夏天饭后的休闲,头上总是顶着一片大柳树遮挡形成的阴凉;秋天周末的外出,身后的背篓里总是盛满柳叶用作冬天火炕的燃料;冬天雪后的帮活,总有一项是到林子里捡回柳树的枯枝用来当烧饭的柴薪。这样的生活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而柳树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爱柳树,不光是因为它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随处可见,更是因为它那无华的品性。众所周知,柳树是名副其实的平民树,在西北广大的农村地区,它的主干被多少家庭用作房顶支撑天空的椽,它的枝条被多少家庭编成了箩筐,它的树叶被多少家庭烧暖了火炕……柳树的一生,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一直默默地为黄土高原上的人民奉献着自我。
因而当我身在异乡,看到柳树时,总会引出一些复杂的思绪。尽管城市的柳树多为垂柳和白柳,被作观赏之用,但还是从它们的形态中勾起许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故乡”这个词我是不常用的,我一直认为这是迟暮之年才敢用的字眼,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用“家乡”。后来有次和朋友闲聊,他告诉我,“母亲在,家乡存;母亲逝,故乡魂”。原来母亲的离世竟已让我失去了“家乡”,此后我便一直用“故乡”了。
故乡的柳树,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柳树。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当母亲的轮廓逐渐变得模糊,故乡的柳树是我梦里出现最多的事物,她已然像是母亲灵魂的寄托,一直陪伴着我。梦里的黄土地上,乡亲们的头一下又一下,扬起阵阵的土雾,打骂声、嬉笑声不绝于耳,我穿过土雾,放眼望去,什么人也没有,一排柳树立在那里,在风中尽情摇曳着自己的枝条,这是一种惟有自己才能读懂的幸福。
故乡的柳树不仅是平民树,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西北农村的丧葬风俗中,当逝者出丧的时候,晚辈(侄子和外甥等)会手持符节,上面满是用白色的纸花缠绕,这些符节是要到坟前烧纸时搅火用的,大多数人会选用柳树的枝干来制作。等下葬完成后,人们会把它们插在坟旁边的空地上,若干年过去了,几棵大柳树生长在坟的两侧,为逝者遮挡阴凉。多好的柳树啊,人们借着你寄托了哀思,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
耳边传来费翔的《故乡的云》,每一句歌词都深深触动我的心,原来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还有故乡的柳树,是否也在呼唤我的回来?
我一直喜欢柳树,也喜欢它极强的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柳树不仅是我灵魂的寄托,更是我人生的楷模,我的生命也应像柳树一样,能够在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身边的人们奉献自我,哪怕只是在炎夏撑起一片阴凉!
柳树,故乡的柳树,请收起你对我归来的呼唤吧,因为我从来都没有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