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语文课
今天是初二开学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我和同学们很早就吃完早餐,坐在教室里边看书,边等待新老师的到来。我们心里既期待又紧张,因为有同学不知道哪里听来的消息,说语文老师换了一个。这使我们觉得很新奇。
我们等了一会,只见一个大约40岁的女教师拿着教科书,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了教室。我仔细的打量了她一番,她留着短发,眼睛炯炯有神,穿着很体面,原来是以前初二的级长!我们都很惊喜。她站在讲台,向我们鞠了个九十度的躬,然后说:“同学们好,我就是接手你们班的语文老师。”然后她又自我介绍了一番,声音十分响亮。引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之后她让我们全班同学一个一个走上讲台做自我介绍,相互之间认识一下。这使我们都很紧张,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各个都跃跃欲试,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敢第一个上讲台。老师看了,就让我们按顺序,从第一组开始到最后一组。比我前的那些同学自我介绍都很不错,有的声音响亮,有的畅通无阻,还有的与众不同。这样我就更紧张了,心跳越来越快。还差六个、五个、四个……离我越来越近,就要该我了,我焦急万分,忙想着说什么好。终于轮到我了,这时,我的脚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极了,怎么走都好像不太自然。到了讲台,我学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样子鞠了个躬,然后自我介绍了起来,我鼓起勇气,声音越来越大。终于是讲完了,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回到了座位。等全班同学都说完后,老师表扬了我们所有人,她语重心长地说:“我让你们自我介绍,不光让我们互相更进一步的了解,也锻炼了你们的勇气、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次全班人都敢上走讲台,无论说得怎样,都是值得表扬的。”同学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这一节课是初二的第一节语文课,也是最值得难忘的语文课。这节课不仅使我认识了老师和许多同学,还使我增强了勇气和信心,使我经受考验,得到锻炼。真值得我一生难忘。
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我很开心,同时也很紧张。
事情是这样的:上课前我准备好了语文书、本子等一切语文用的东西,就等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却说:“来,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一下子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的向老师看去。老师不慌不忙的说:“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同学说出自己来自哪个学校、叫什么名字。第二个同学把第一个同学的和自己的一起说出来,以此类推。’四个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站起来说。”我是我们组第一名,结果老师一开始就叫第一名起来说。从来没有在这么多生人面前说过话的我不得不和我同桌换了一下,我一下子从第一名变成了第四名,要把我们组所有人的名字都报一遍。我心想:“这样的话,就算到我了,恐怕也下课了。”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听完了第三名同学的。愿意为老师会让第二名去读,结果老师直接叫第四名同学去读,“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我心想。说着说着,一紧张竟然忘了我前桌叫什么了,我前桌就把她的名牌往我能看到的地方放了放,我下意识的笑了一下,就听到旁边议论纷纷,但我还是把它说完了。说完后坐下就感到非常尴尬,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
今天我好紧张,不过我战胜了恐惧、战胜了自己。
在今天,我将翻开人生的崭新一页,步入初中的学习生活。今天,我迎来了我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它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记忆犹深。
随着上课铃的打响,我们回到了座位,等待着新语文的到来。片刻,一位约莫40岁的女老师抱着教科书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了教师。我仔仔细细的打量了她一番,她披着长发,脸色看起来不太好。身穿一条有着牡丹花的裙子,脚上穿的是一双橘色的高跟鞋。这个老师,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没有自我介绍,而是直接进入正题。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个老师。
她首先给我们提了她的要求。我一边抄一边想:“啊?怎么那么多要求的。真烦死了。”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完黑板以后,把粉笔一丢,走上讲台,扫视了一下全班。她了当的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要与你们相处三年,希望我们能好好相处。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写作文。首先我问一下,同学们在写作中,有什么困难。”
全班50个同学除了我外,异口同声的回答“选材”。其实我觉得选材没什么难的,而是开始结尾,还有的是结构。没办法咯,我的声音被这49份声音淹没了,只能装作也是被选材困扰的同学。
语文老师激情地挥动着手臂,说的津津有味,我们在下面听的也津津有味。她的声音时而像吹响的号角,雄浑有力;时而像流淌的河水,轻快清脆……她的神情,时而紧缩眉头,时而笑容满溢,时而面无表情,时而满带疑惑。
这堂课在下课铃声中被迫结束,语文老师向我们点了点头,笑了笑,便离开了教师。但是,却留下了带不走的深情。
周五,是家长开放日,爸爸或妈妈能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当然都特别高兴!
我们上了语文课、数学课、体育课、英语课和音乐课,音乐课时我们举行了“四三班的音乐会”;最后一节课时,我们还和四四班举行了一场垒球友谊赛;但那一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课。
这节语文课,张老师给我们讲的是《第一次抱母亲》。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作者的母亲生病住院了,他去照顾,当护士去换床单,他第一次把母亲抱起来时,却发现一直以为“力大无穷”的母亲竟是那么轻,这使作者感到很愧疚。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烛光里的妈妈》,老师带领我们逐段学习了这篇文章,通过学习,让我们懂得母爱的伟大,理解了母亲养育子女的不易。
大屏幕上们,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母爱,人间最无私的爱;
母爱,人间最慈祥的爱;
母爱,人间最宽容的爱;
母爱,人间最伟大的爱。
张老师问同学们:“母爱多么伟大,那我们怎样才能报答母亲呢?”“孝顺----”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张老师又问:“大家觉得,怎样才是孝顺呢?”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给母亲洗脚、给母亲捶背、帮母亲做家务、好好学习……等等。这时陈源基同学突然“腾”的站了起来,转向坐在教室后面的妈妈,深深地鞠了一躬,并眼含热泪喊了声“妈妈,您辛苦了!”这一声,得到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很多家长和同学,包括我都落泪了。
张老师也很激动,就让同学们去拥抱一下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家长没来的同学就用一张纸,写下对爸爸妈妈的祝福。我也跑过去拥抱了我的妈妈,并对她说:“妈妈,我爱你!”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
这节语文课太有意义了,我要永远记住它!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四年级:鹏瑞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牵着我的手飞快地跑着,我不想长大,想挣脱开它的手。可不想长大的孩子终究要长大,我带着一种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迈进了初中的校门。
我酷爱语文,喜欢那些优美隽永的文字,自然对语文老师有了一种遐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
上课铃似乎格外漫长,全班每一位同学早早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我们的语文老师。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一位和蔼可亲、长发披肩的女教师,手拿一本语文书和教学资料走上讲台。她看起来很亲切,穿着朴素,散发着一种文化气息。
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四周扫视一圈,观察每位同学的坐姿和学习准备。一分钟后,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两拳头大小的“陈”字。“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老师。”陈老师的声音清脆响亮,同学们一个个都坐得笔挺,认真聆听她说的每一个字。“请同学们默读《散步》这篇课文,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室里只有老师清脆的声音在回荡,四周同学都在仔细地阅读文章。
过了一会儿。“谁能说一说文章最后一句中‘世界’一词的表达手法?”话音刚落,有人又拿起书反复阅读,有人挠挠头皮,有人则眼睛发直,不知该如何回答,没有一双手举起。“学习语文其实很简单,上几届的同学为学习语文概括了四个字――‘死去活来’,意思是死记硬背、活学活用。”陈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潇洒地又写了四个大字――“死去活来”。真是有趣极了,班里像炸开了锅一样笑声不断。陈老师没有让笑声停止,而是继续用她清脆的嗓音讲课:“‘死去活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们要尽情地表现自己,学会做‘演员’而不是‘观众’!”
这一番话让全班76颗“黑宝石”发亮了,在那一刻顿悟了。只见小手一双双举起来,大胆表现自己。“运用大词小用的手法,表明中年人承前启后的重任,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几个男生争抢着踊跃发言,小组讨论更是激烈。而此刻陈老师就在同学间来回走动,指导大家关于这类问题的回答格式,耐心细致与那积极讨论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更是擦出了火花,每次展示后老师总是会心一笑。当有同学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老师总会说:“没关系,再想想,再想想。”当听到完美的回答,老师总会给予表扬和鼓励。
下课了,陈老师的结束语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出色的‘演员’,演绎出属于你们的精彩人生!”
这堂课受了陈老师的点化,大家都开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尽情释放内心的想法,我们对这堂课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爽!
这堂课上人人都记住了这位教学严谨、略带幽默的陈老师!
同学们的笑声、掌声传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在干什么呢?是在猜谜语吗?是在搞贴鼻子游戏吗?还是在举行拔河比赛呢?都不是,我们五(1)班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只见老师一声令下,辩论赛便开始了。正方是支持重建圆明园,反方则是不支持了。我有幸成为了正方的小编手,我方的小彭同学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起了个头,不知反方谁反驳了一句。由于我是辩手2号,轮到我说了,我心里像十五只掉桶打水——七上八下。我要是说错了,怎么办?想到这我变得哑口无言。正当我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时,只见老师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鼓励与期待的光芒,我顿时觉得精神百倍,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是那么鲜艳,那么耀眼;他是由为了祖国能够有美好明天壮烈牺牲的勇士用鲜血染红的,我怎么能被这么点困难吓倒呢?我鼓起勇气,滔滔不绝的辩论着。小辩手们个个精神抖擞、跃跃欲试,展开了唇枪舌战的辩论。
一场精妙绝伦的辩论赛就这样结束了,“最佳辩手”的称号小彭当之无愧。如今的语文课真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再也不会让我们觉得枯燥乏味。语文课上的辩论赛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而且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是一堂多么令人难忘的语文课啊!我久久不能释怀。
江西宜春康乐镇中心小学五年级:永恒之心的贝壳
在这漫长的四年级生涯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的我已经忘记了,但有一件事,它仿佛是一块发亮的钻石,无论时间的锋刀怎样磨,但它还是如此美丽……
我上过无数节各种各样课,它们就像一艘大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有的让我学到了新知识,使我视野开阔;有的教会了我写作文,让我思想深邃;还有的让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令我大开了眼界……总之,这些课都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过要说我最喜欢的,就属四年级时的那节语文课了,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一天下午,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赵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门口,她清了清嗓子,说:“上课!”这一声使正在吵闹的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接着她翻开课本,生动流畅地读起《触摸春天》来,她的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有时缓,有时急,我仿佛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读完课文,她把生字写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十分秀气。学完生字后,她带领我们走进了知识长廊,让我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知道安静是个盲童,这让我们有点通信,但是后来我们知道,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的内心世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后来老师让我们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我们都战战兢兢,后来老师和蔼可亲地说:“同学们,别怕,说错了我不会怪你们的。”听了这句话后,我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下课铃响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这节课我的收获是:无论失明还是残疾,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灵的窗户,就会看见心灵的宝藏。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灵的窗户,就会看见窗外的美景。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灵的窗户,世界的花儿和树木,灯火和鸟儿才会一一飘进窗来,这是你的内心世界该有多么动人啊!
岳阳楼记虽是名作,但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我有话要说.现在搬出来晒晒拉.
一:"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Mr张去过大江大湖的人就知道了……
细细回想,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啊,见识过大海,也去过千岛湖.可怎么好像见识就没增长呢
有时仍会目光短浅,小肚鸡肠,是不是没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呢
只记得刚见到大海时并没有想象的惊喜,并不是海不够美,可能是自己太漠然了吧.
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Mr张这是至高境界,都成佛了……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种"至高境界".生活本来就是五彩斑斓的,由许多东西组成.喜和悲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是达到了最高境界,外界的因素怎么也影响不到你了,生活不就平淡无味了吗
那有什么意思呢
再说了,按我自己来说吧,每当考试失败了,学校的排名啊,胜利者的荣誉啊,这些都刺激着我的神经,可只有这样,我才会更加努力,争取下次考到更好的成绩.可要是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是会让人不思进取呢
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Mr张这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这句话我非常喜欢.但以前乍一看,有点同情作者.可仔细一想,觉得作者真伟大.毕竟不同于我们平名百姓啊,有伟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我相信,作者要是当了官,一定会造福一方百姓的……佩服!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呵呵……)但岳阳楼记既流传至今,就是一篇千古流芳的佳作,对于作者的某些思想,我们仍要学习.
漫步在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北欧小镇”、“奥古斯邦城堡”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洋名字。实际上这些小区与外国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毫不相干。开发商给小区起个响当当的洋名,无非是想抬高身价,暗示自己小区的环境好、档次高,潜意识中流露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崇洋心理。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窃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国酿造的“千日之酒”闻名遐迩。有个在当地做官的鲁国人财迷心窍,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酒浸泡,逢人便说是地道的中山酒。鲁国人都信以为真。终于有一天,那位店家闻名前来品尝,结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们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自认为沾上点洋气,“糟粕”就变成“精华”了。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肉食者鄙”。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文化起个很好听的名字。仅以号称北京老三大药铺的名字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讲究的是一个济世的医德;鹤年堂取《淮南子》中“鹤年千岁,以极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远;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之句,来自千芝堂留存老药目中的话,一样道出了对生命与道德的尊崇。其古风悠悠,文化与道义同在,经时间风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无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鲁迅先生的“拿来”,少一些鲁国人的“窃糟”。这也是我在生活中学到的语文。
江苏南通通州市金沙中学初二:包振罡
今天上午的语文课上,董老师为了让同学们了解错别字的危害,特地从网上找来一些有关错别字图片及错别字的故事制作成幻灯片放映给同学们看。
首先,董老师展示了几张街头错别字的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图片中的错别字,并叫了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把错别字进行改正。图片展示完后,董老师说:“错别字的不但会影响城市的环境,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接着,董老师又给同学们展示并讲解了一篇有关错别字危害的文章:有一个农民不小心食指被蛇咬伤了,没有及时到医院去医治,肿烂起来后才到医院医治。医生诊断后,说:“你的食指必须切除,不然的话还会糜烂下去。”这位农民实在舍不得,可是又没有其他办法,无奈之下便答应了。医生在开处方时将“切除食指”误写成“切除十指”,当这位农民从手术室出来时,好好的十个手指不见了,成了终身残废,丧失了劳动能力,还引发了一起医疗事故纠纷。
看完有关错别字的图片和文章,听完老师的讲解,我对错别字的危害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决定以后一定要仔细认真,不再写错别字了。
江西九江龙山小学五年级:贾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