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中秋节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全家来奶奶家过节,吃完晚饭。我和家人一起出来赏月。今年中秋的月亮又大又圆,地上仿佛铺了一层银纱。
我们在桌子上准备了月饼,水果,还有圆形糖果,我看到月亮有时冲破乌云,有时变暗,有像光圈一样的光泽,远远看去,月亮上有隐形的图片,真像一棵大槐树。我还看到了一架小飞机呜呜地飞了过去,这使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飞行的速度应该比飞机还快吧,嫦娥飞到月宫上去,谁和她一起过中秋节呢?
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想起了苏轼的坎坷,自己的父亲,母亲,姐姐堂兄,表弟都离开了人世,只有他的弟弟还在,虽然只有咫尺之遥,但是已经七年没见面了,苏轼是多么的伤心啊!但是苏轼还是能认识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多了不起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祝愿全天下人民幸福平安,都能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那天,我从高楼林立的长春回到了美丽富饶的农安老家,我们刚走进院子,就听见小狗汪汪的叫声。
下了车,就看见了爷爷奶奶的笑脸,我一下子就扑到了他们的怀里,然后,我又去看我那95岁的太奶,喊道:“太奶,我来啦,我想死你了!”太奶乐得合不拢嘴,连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不一会,爷爷就摘来了自己家种的葡萄,这可是纯天然的啊,我伸手就要抓,可妈妈却拦住了我,说:“现在不能吃,等到赏月的时候再吃!”我一听要赏月,高兴得手舞足蹈,我问妈妈,什么时候赏月啊?妈妈说,要等到晚上,明月升起的时候,我先去看电视了。
我等啊等啊,终于听到妈妈和奶奶的声音,吃饭喽!吃饭喽!我闻到了阵阵香味,饭菜很丰盛,我急忙跑过去,和家人一起吃完晚饭。吃完晚饭,月亮也越升越高。我们在院子里,摆上了小桌子,围坐一团,吃着月饼,葡萄,你一句,我一句,讲着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忽然,月亮被乌云遮住,过了一会月亮冲破乌云,又重新显露出来。我发现此时的月亮分外的明亮,皎洁。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吃了灵药飞上了月宫,过上了孤独的日子。我感觉嫦娥一定很后悔吧!可是,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我又想起了大诗人杜牧的一句诗:“嫦娥应悔偷仙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句诗足以表达嫦娥后悔的那颗心。多么美的夜晚,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中秋节快要到了耶!我的心情真的是又紧张又高兴.哇!中秋节终於要到了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妈妈带我们去斗六准备东西我们买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我真的好想再买下去喔可是妈妈说买这麼多吃不完啦.
中秋节这天终於来了今天晚上我们邀请了所有的亲戚来我们家玩因为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大家都很尽情的吃喝.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说要放鞭炮可是大人说先烤肉吃东西再放鞭炮否则就没时间吃东西了我们只好答应了.在烤肉的过程中大家都拼命的吃拼命的玩.有的人急著想放鞭炮连吃都没吃一口就跑去放鞭炮还放到大马路上我也跟著去放大家都玩的惊叫连连有的人还吓哭出来大家都玩的非常开心.
今天真是太开心了大家团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一起玩乐这种感觉真是幸福我真的希望每天都是中秋节也希望明年中秋节也可以像今天这麼快乐.
中秋节到了,爸爸买了一盒月饼。里面有8个,各种味道的都有。今天晚上,爸爸把月饼摆在桌上,我们围着桌子坐下。开始吃月饼了!我说:“今天我来分月饼。”我把两个大的给爸爸,两个大的给妈妈,我自己要了两个小的。我说:“剩下的两个给姐姐留着吧。”爸爸说我长大了,懂事了。我高兴极了。
一个多么愉快的中秋节啊!
中秋的月亮是明亮的, 又是圆圆的,真好看!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很有道理。虽然今天因为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但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它大如金盘,圆如月饼、亮如明镜,光华灿烂,像娃娃的脸,稚气十足。她好似与你捉迷藏,一会儿明亮,一会儿让你找不到它。远处飘来了一片薄云,渐渐遮住了她那可爱的脸,像给她蒙上了一层面纱。过了一会儿,薄云变得越来越厚重,慢慢地升高,她象一个调皮的孩子,东跑一下,西跳一下,她也在用尽全力要逃出黑云的包围,终于,她又一次的露出了她那又大,又圆,又亮的脸,不再和我们捉迷藏了,她静静地看着大地,把光辉挥洒,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啊,我好像看见了月亮里隐隐约约有人活动,好像嫦娥在跳动优美的舞蹈;玉兔在旁边一边捣药,一边欣赏着嫦娥的舞姿。
啊,中秋的月亮真好看!
今天又是月圆之夜,天上那散发这寒意的大玉盘,把深蓝色的天空装饰得无可挑剔,旁边的星星又像是在点缀大玉盘,美的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你有仔细观察吗?我想,你应该有吧到了晚上,月亮害羞的盖着层层面纱,渐渐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我仔细得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人们用圆圆的桌子摆成了一块正方形的月饼,月饼上还有许多的小点点,像是在装饰月饼的小饰品,一块块大月饼旁边还有一些小蚂蚁,那些小蚂蚁似乎在搬运大月饼上的小饰品,然而,那些小蚂蚁就是——人散发着还以的大月亮在夜空上游走,似乎在查看每户人家的情况,月亮没走每户人家的门前,似乎在休息,又像在等待人们的祭拜。
港内学校六年级:林琳琳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天是中秋节,在我的死磨硬缠之下爸爸终于答应带我回老家了!激动地我一想到明天能回老家就胡乱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天一亮,我、爸爸妈妈和堂姐,还有王叔叔和娜娜妹妹,我们一起打车去老家。
回到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田里看望正在忙着收割的爷爷奶奶,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在田里了两圈没找到爷爷奶奶,一路上是农机轰鸣,我好奇的停了下来仔细观察起收割机怎样在田里匍匐前进,它的脚下留下半截儿高的稻草茬儿,黄澄澄的稻谷已装进准备好的蛇皮袋里,一会儿就被人扛进了前来收谷子的大卡车,农民叔叔伯伯们忙前忙后的侍候着忙碌的收割“机器人”。回来的路上我还观察了向日葵和玉米没成熟的果实。回到家才发现爷爷奶奶早已等在家里了。
吃完中饭,我和两个妹妹还有几个不认识的小男孩玩起了过家家和荡秋千的游戏。
晚上,我们去参加爸爸妈妈的同学宴。吃饭时,大人们坐正席,我们7个孩子从家里搬来桌子,摆在外面。哈哈,好边吃饭边赏月呀!我坐在桌旁的小板凳上,借着皎洁的月光,我看到桌上已经摆上了两碗油光滑亮的颗粒,还以为是花生米呢,凑近瞧瞧原来是中秋赏月的必需品石榴。这晶莹剔透的石榴被人精心的剥了出来,漂亮至极。等大家都吃完了饭,我们几个又捧来哈密瓜、月饼,开始像模像样的赏起月来,那一轮初升的圆月,饱满、丰润,月色清清如流水,虽没有弯弯月的婀娜多姿,但她的清纯朴素远远的胜过了弯弯月儿,圆月是多么的美丽啊!“月亮又升高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和我们一起吃饭的一个小妹妹,她又说今晚的月亮好圆好亮呀!旁边的姐姐说:“中秋节的月亮最圆最亮了,象征着团聚”;一个小妹妹嚷道:“幸亏,我们吃的是哈密瓜和提子,可不能吃梨子呀!”逗得大人们哈哈的笑了。这时我才发现,大人们已经宴罢都聚拢到我们的四周,也不知谁送来了一盘水灵灵的提子。我捡了几颗提子和一把石榴送给妈妈吃,又和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们一起赏起了这多情的圆月。大家就这样欢欢乐乐的、说说笑笑的目睹着月亮的美资慢慢的往上爬着。
过了很久,妈妈喊我和娜娜妹妹回家,我们才依依不舍的跟大家说跟老家、跟今晚的月亮来一个离别的拥抱。
2013年9月19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请你也不要忘记我这个在中秋节赏月的小孩子!
注:《快乐的中秋节》于2013年9月21日晚发布于我的个人空间,9月22日发布于费尔教育网站,10月2日发布于儿童博客。
月饼,
是长长历史的纪念。
千古的结,
主题永远是团圆。
漂泊的游子,
思乡泪淌成了河,
母亲慈祥的笑脸,
父亲手中的酒碗,
八仙桌旁古老的故事,
还有童时月光下的戏玩。
节是故乡美,
月是中秋圆!
在我的老家——彭泽,每逢过节,家乡人都要做一种特别好吃的特色美食——蒸米粑。这可是我们那里最有特色最美味的美食了,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我一次能吃一大碗呢。
爸爸告诉我,我的家乡彭泽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是水乡泽国的鱼米之乡哦。自古以来就盛产大米。而以大米加工做成的米粑,古往今来传留民间。每逢年节喜庆婚丧寿诞,均以各样的米粑为佳肴款待来宾。米粑中尤为蒸米耙别具特色,这种米粑可是只有我们家乡才有的哦。
过节前夕,爷爷奶奶知道我们要回老家。就早早准备好了给我们做蒸米粑的“材料”。蒸米粉,粑馅,还有做米粑的工作都准备齐全了。我们刚一回家。奶奶就把这些东西拿了出来。忙乎着做粑了。嗯,蒸米粑好吃,可准备工作很繁琐了的哦。我将蒸米粑的制作方法告诉大家吧:
选用上等灿米、淘洗用清水浸泡一小时,滤干后放蒸笼里蒸七成熟。之后,将蒸好的米冷后细磨成粉,再用开水泡粉、揉粉,一直揉到粉团不粘手为止。做粑时,先将揉好的米粉做成汤圆大小的粉团,再用小木板压成圆粑皮,之后粑馅包进去,做成饺子形状后放入蒸笼蒸。20多分钟后就可蒸熟并食用了。粑馅可根据四时不同上市的蔬菜取用,一般以白菜、萝卜、豆角掺以肉丁、豆干、粉丝、香菇和适量的作料掺和。蒸熟的蒸米粑美味可口。好吃极了。想吃的朋友可以到我老家来尝尝哦,保证你吃了还想吃。嘻嘻……
庐山区二中初一:许逸文
翻过八月的日历,就快到中秋节了。日历上那三个红色小字,在一瞬间就抵达了身体里最柔软的部分,让人感觉温暖,却又有微微的刺痛。
想起在故乡,想起在父亲母亲身旁,儿时的我,绕着他们的膝,听他们讲一些关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那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对于一个七、八岁孩子的诱惑力,远不如一块小小的月饼。所以往往只听到一半,我便吵嚷着要吃月饼。母亲便会从衣橱里变戏法儿似地取出月饼来。多半是在村里的杂货铺里买的廉价的月饼,一两角钱一个。现在,怕是连一块饼屑儿也买不到了,于那时,却是非常奢侈的享受。
记得,那时的月饼好像并没有馅儿的,有的,也只是里面夹裹了一两块浑浊不堪的冰糖。那乡村简陋的杂货铺,以及父母亲口袋里拽了又拽的零碎的角票儿,都只能承受那样的月饼了。一次买上七八个,分给我和几位姐姐。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父亲母亲便会在一旁幸福地相视而笑了。
我递过去一块说:“妈妈,您也吃啊!”母亲就摇摇手,“我们老了,牙齿不灵光了,你们吃吧!”那时,我还天真地以为父亲母亲真的不想吃,便只顾自己解馋了。把自己的那份吃完后,还胡搅蛮缠地去说服姐姐们让给我一些。而到现在我才发现,在时光流转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之后,母亲“变得”那样爱吃月饼,她的牙齿出奇地好。
看我们吃完月饼,母亲便到厨房张罗起夜宵。灶前灶后,黑滚滚的浓烟将母亲的面容熏黑了不少,也熏出了她的皱纹和花发。荷包蛋、咸鸭蛋、皮蛋,母亲挖空心思,实在无法做出更多的食物。但,还有什么比那更丰盛呢?还有什么,比母亲精心地做完这一切后,对着自己的孩子们露出一个舒心、得意的,又略带些许歉疚和羞涩的笑容更重要呢?
屋后的葡萄架下,皓月当空,月光把一串串葡萄装饰得晶莹剔透。晚风轻拂,光影浮动,一切都那么生动美好。父亲自斟了满满的一杯白酒,母亲和我们则端起麦饭石(一种饮料),“来,干杯。团团圆圆,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父亲不擅言辞,也没有什么言语会比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方桌上团圆更具意义。我们一饮而尽。
如今,我们已举家迁离故乡十余载,而我与父亲母亲也相隔百里,见面的次数不多,一年难得几回。母亲有时会打来电话,问及一些我的近况,我知道她是想我了,她也该知道,儿也想他们。
母亲是不是又站在路口,眺望我回家的身影呢?
韶关市十三中六年级:吴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