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篇关于

寻找平衡

的作文

寻找平衡

初三|叙事|650字

  人们总说,万物是平衡的。春夏秋冬,是四季的平衡;晴雨霜雪,是天气的平衡;日月轮回,是时间的平衡。它象一阵风,发现不了,又随处可见。而我们日复一日地活着,就是为了寻找万物,寻找平衡。

  寻找平衡在路上。那或许是有人向你伸出求助之手时,你递给他的一枚含着爱的余温的硬币;或许是一位盲人无法走到马路对面去而陷入窘境时,你伸出传承爱的双手,然后扶他走过一段短短的路程;或许是有人正要坐在正布满灰尘的公共坐椅上时,你阻止了他,然后递上一张洁白的纸巾。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透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平衡。

  寻找平衡在行动中。那或许是你去郊外野炊时,将生活垃圾随身带走;或许是去餐饮店就餐时,少使用一个塑料饭盒;或许是你无意中发现一只小鸟在窗口无力地拍打着翅膀时,为它疗伤,然后将它放归自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透露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寻找平衡在行动中。那或许是你去图书馆是,保护好每一本书,当发现书有破损时,将它带回家补好,默默地为图书馆作一次护书员;或许是在超市购买水果时,正确选择,当发现自己不需要水果时能够及时的返回“水果坊”,并将它及时倒回原处,而不是随意地藏在某个角落;或许是在使用公用电话时,能轻轻地说,而不是乱吼乱叫,大声呼喊,影响他人。一眼一情,一言一行,透露着人与社会的平衡。

  当我们在路上去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还缺少平衡;当我们在行动中去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仍忽视平衡;当我们在行动中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必须要从自己作起。而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我们会不会发现人性本身的缺点呢?私心、贪婪、霸气、自大,正是这些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失衡。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而我想说,当我们能反思并重新找回平衡点是,能撬起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地球!

 

寻找平衡

初一|日记|400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犹如一个天平上的砝码与物品,有时砝码重于物品,需要游码来调节;有时物品重于砝码,也要用游码来调节;有时却是物品等于砝码,最终结局却是平衡。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现在我就将它改一下,改为“其实世上本没有平衡,可就因为太多的人想要‘平衡’,于是‘平衡’天使降临了,它为了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而来。可人们错误的思想,却将那原本纯洁的好意给玷污了。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侮辱了“平衡”天使。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他讲的是“一个人的自行车被小偷偷走,他也把别人的自行车,可警察当场就把他捕获了。他为了使自己心理平衡,犯下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请问大家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大家猜吧!

  想要平衡,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可是这世界上如果真是如此的平衡,那么怎么会有富人和穷人之分呢?为什么会有正常人和残疾人呢?为什么会有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呢?那就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平衡。

  平衡隐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我们带着纯真的思想去寻找它吧!

 

寻找平衡

初一|记叙文|650字

  有一个寒假,爸爸妈妈要我早上起来参加晨练。一直以来,对平衡木我一直很恐惧,借这个机会,我想去公园的平衡木练练。
   我一只脚踏上平衡木,象征性地伸直双臂,另一只脚也跟了上去。公园的平衡木已不是很新,上面被人踩出一条光滑的银带,脚刚上去,便像用手抚摸瓷器一般无法着力。不到一两秒的时间,我便被滑了了下来。别说走,连站都站不住。
   鲁莽下,接连试了几次,才渐渐明白,图呈匹夫之勇是不足以走平衡木的,惟有用点智慧才可以成功。 
  终于站在平衡木上了,脚底终于有了塌实的感觉,那是一种获得平衡的感觉——踏在了正确的支点上的着力的感觉。开始走了,身体向左倾,稍转,又向右倾,就这样鸭子似的,摇摇晃晃,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可也有掉下来的时候,这是需要多走几次才能解决的问题。 
  就这样,我学会了走平衡木,掌握了走平衡木的诀窍,找到了身体的平衡点。实际上,走平衡木也就是寻找平衡点的过程,找到了平衡点,也就能顺利走过平衡木。所谓平衡,可能就是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点吧。
   古人有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意味着忍让、等待的意思。当年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就是最好的诠释。“伸”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意”。说得俗一点,有本事的人都会为自己的理想、志向而奋斗。是雄鹰就要翱翔天空,是花草就要欣欣向荣,是有志向的人,就要学会展示自己。“毛遂自荐”中的毛遂,平常的平凡他忍了,而一等到机会来临,就如把锥子放入口袋一般破袋而出,展现自己的能力。“屈”与“伸”便是生命的一种平衡,而它们所缠绕着的是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
   生命,没有绝对的平衡,只有一个个支点化作一条串连起人生经历的红线,那是人性美,也是成长的方向,蕴藏人生所有的激情。我们能做的,只有牢牢把握紧那根红线,铭记那根红线,平衡地走向人生的制高点。 

寻找平衡

初一|散文|550字

阳光从窗帘细小的缝隙中穿透过来,照在我的书上,形成一个菱形的光斑。
教室里只有老师的讲课声和偶尔翻动的书页声,很静!
我握着钢笔小心地描述着阳光的痕迹,让它在我的书上留下一个菱形。
看了看,不满意,于是我开始描述阳光的线条,可还没等我画完,阳光就跑了地方,看看书上这块混乱的黑斑,突然觉得自己很傻!
阳光在我的书本上爬行,我愣愣地看着,不时挪动我的书,让那块黑斑可以和阳光重叠,阳光开始变形拉长,最后成为一道长痕坠落到地上。
突然有种莫名的冲动,想要拉开窗帘,让阳光可以照耀到我。
抬了抬手,又放下了,冲动和自控在我体内对抗,去,不去,好想去,不能去!
理智战胜了冲动,于是我又低下头,假装认真看书,可思想却不受控制地飘出窗外。
外面的天空是不是很蓝,太阳照在身上是不是很暖,有没有小风吹过,能不能带起一只风筝,空气中有没有泥土混合了青草的味道。
嫩黄的迎春花应该开了吧,粉红的桃花是不是也快开了,春天的雨是不是灰蒙蒙像烟,带着一丝丝清凉与舒爽。
教室里压抑的安静,像太平间里的空气一样,沉闷而死寂!
深蓝色的窗帘隔断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想飞的心情。
好想突然站起来,在老师惊讶,同学羡慕的眼光中,大笑着冲出教室,冲出这个沉闷而死寂的墓室,到外面那个广阔的世界里自由地欢笑与歌唱,放飞压抑许久的心!
我安静地坐着,安静地拿着书,安静地看着老师,只有一颗不安静的心,在胸腔里不停地跳动着。
梦与现实犹如相隔两端的悬崖,我小心地行走在它们之间那根细小的牵连上,努力的维持着,这个脆弱的平衡!

寻找平衡

初三|记叙文|550字

物理老师下了定义:杠杆平衡要满足动力臂乘以阻力臂。

我知道自己的学习生涯,就像杠杆,一边是动力一边是压力……

这次考试又不及格了,我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了,强颜欢笑泪水却不争气的奔涌。为什么怎么学我都在学不好呢?我就真的那么笨吗?不过,想起自己前段日子的学习状态,好像真的不怎么好。

一回家,我就马上拿出纸笔做我的学习计划,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进步。学校订的作业,配套真的很多,之前一写得烦了,就扔下作业玩儿去吧。现在呢,不孤军奋战到十二点我是不会让自己睡觉的。很多时候,好想偷懒,写作业写到一半觉得眼皮好重,整个人都快睡下去了,也还坚持着,不愿自己放弃,真的好幸苦。看着我最舒适的床却不能飞过去亲吻它。早上六点,闹钟一响,晨读便开始了,在鸟儿清脆的叫声中伴着我的朗诵声。很多时候,我是基本不愿意离开我的床的,那确乎是人生中最不快的事了。可我又暗自告诉自己:起来吧起来吧,只要从床上做起来,就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夜晚的脱缰野马式的奋笔疾书平时的打破沙锅问到底,清晨的早起晨读……唉,学习真的好累好累,压力好大。

所以时不时我也会鼓励自己,会告诉自己我就是最棒的,可以战胜一切,就学习这点小事,难不倒我的!偶尔也会犒劳一下自己,听听音乐逛逛街,顺便让老妈给我买一些补补脑子补补身体的吃。身体是学习的本钱,精神是学习的支柱,什么都不能跨!

在动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我终于还是不负众望的,暂时平衡了我的“学习杠杆”。

于是,我给自己下了个定义:学习杠杆要平衡,要同时具备动力和压力!

寻找平衡

高一|演讲稿|550字

寻找平衡在路上。那或许是有人向你伸出求助之手时,你递给他的一枚含着爱的余温的硬币;或许是一位盲人无法走到马路对面去而陷入窘境时,你伸出传承爱的双手,然后扶他走过一段短短的路程;或许是有人正要坐在正布满灰尘的公共坐椅上时,你阻止了他,然后递上一张洁白的纸巾。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透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平衡。

寻找平衡在行动中。那或许是你去郊外野炊时,将生活垃圾随身带走;或许是去餐饮店就餐时,少使用一个塑料饭盒;或许是你无意中发现一只小鸟在窗口无力地拍打着翅膀时,为它疗伤,然后将它放归自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透露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寻找平衡在行动中。那或许是你去图书馆是,保护好每一本书,当发现书有破损时,将它带回家补好,默默地为图书馆作一次护书员;或许是在超市购买水果时,正确选择,当发现自己不需要水果时能够及时的返回“水果坊”,并将它及时倒回原处,而不是随意地藏在某个角落;或许是在使用公用电话时,能轻轻地说,而不是乱吼乱叫,大声呼喊,影响他人。一眼一情,一言一行,透露着人与社会的平衡。

当我们在路上去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还缺少平衡;当我们在行动中去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仍忽视平衡;当我们在行动中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必须要从自己作起。而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我们会不会发现人性本身的缺点呢?私心、贪婪、霸气、自大,正是这些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失衡。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而我想说,当我们能反思并重新找回平衡点是,能撬起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地球!

在流行与传统中寻找平衡

初一|散文|800字

如果我问你情人节怎么过,你会侃侃而谈;如果我问你NBA球星你最喜欢哪个,你也会脱口而出是艾弗森;如果我再问你最近最流行的电影是什么,你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是《致青春》。
这时,我们换个话题:你知道多少有关巴金、老舍、鲁迅的故事?你知道多少有关《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浮士德》的情节?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哑口无言。
这就是荧屏和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这些自诩为新新人类,寻求个性、独树一帜的年轻人,面对传统的尴尬与无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发展是极为不平衡的。
所以,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便趋之若鹜,而对传统文化却越来越淡忘,这是一种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传统,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这种不平衡看似不伤大雅,然而,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文化就会一点点遗失或是磨灭,即使流行文化再怎么蓬勃发展。
重新找到我们知识结构的平衡吧!不期望每个人都如郭沫若一般把《红楼梦》倒背如流,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对历史的传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人抱怨名著的过时,试问,相对流行歌曲,《论语》《孟子》经大浪淘沙,还被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诵着,这算过时吗?相反,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够穿越时空,这样经久不息呢?
2011年,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中“大撤退”,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当然,社会在发展,人们也应该接受流行文化,但社会再怎么发展,也绝不能丢失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从现在起,重拾那些遗落的传统文化,做一个知识结构平衡的现代人,这才是真正的新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