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50字
年级:
全部 初三 高一 初一 六年级
共找到10篇关于

冬至高一

的作文

冬至未至

高一|写景|700字

最后一个夏天,我们明明很在乎,却倔强的说不在乎;最后一个夏天,我们选择了逃避,却没有想象给对方带来的伤害。

最后一个夏天,就在我们跌跌撞撞中过去了。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未来奔波着,也许,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对未来真的很憧憬。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成为世界首富,或者,成为一名宇航员……

离别的秋,很寂寥,很苍茫。街道两旁满是落叶,每一片叶子,都有行人的足迹。在这个季节,总会让人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就像在放旧电影一样,虽然已经过去了,可还是留有我们很多的回忆。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故事。那些都是曾经带给他们感动最深的回忆,在这些回忆里,有欢乐,有泪水。总之,许许多多的事如果忘不掉,就选择应该将他们保留在记忆里。

还没有到冬天,温度就很低了。这真的是老天让我们将那些不愉快的冻结在这个城市嘛?还是让我们感受到失去一切的孤寂?身边的人也随着夏天消失了,唯独留下了那些落叶,上面放映着每一次相遇的场景。

空荡的街道,满地的落叶,是这个冬天的前奏。偶尔会有几辆车通过,在马路上留下长长的车轮的轨迹。

一年前,同样是这条街道,会有很多上班族和学生从这里经过,虽然他们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可却总是微笑着,给人的感觉很温暖。可现在,人们都搬迁了,再没有了原来的影子,从未有过现在的感觉,冷的刺骨,冷的冰凉。

一年前,同样是这个人,会在冬天陪着我走在这条没有尽头的街道,虽然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话语,可是却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感情。可现在,很多角色都变了,再没有了原来的感情。从未有过现在的感觉,孤单,寂寞,无奈。

很多时候,看着老照片,都会有一种满足。也许,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再回到过去了,可是,我们却拥有曾经的美好回忆。那些人,那些事,永远都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无法将他们忘却。

就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我们变了很多,变成熟了,变孤僻了……

冬至的时候,曾经的一切都停止了,离开了虚伪的世界,而我,又该何去何从?

冬至,严冬中的温暖

高一|散文|1200字以上

一个人的时光,匆匆又呆滞。一个人在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宁静的时候,慵懒的忘记了思维,时间在分分秒秒的无声溜走,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仿佛置身在世外,甚至连今天是冬至节都忘记了。要不是中午朋友打来电话问候,提起今天是冬至,还真的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让几年这个节日在我的生活中悄悄溜掉了。

说起冬至,每年我与家人都要认真过这个节日的,因为冬至这个节日本身就很受国人的重视,特别是北方人,更是把冬至这个节日当做过年一样对待的。我是很重视习俗的一个人,对这个节日自然是不例外的。可今年自己一个人在家,浑浑噩噩地生活,竟然忘记了许多东西。

每年的冬至节,家里都要包饺子,还记得去年冬至这天孩子们都来家了,为了想吃几样陷的饺子,我跑遍了几个饺子馆,可由于我去的晚了些,都已经订出去了,结果没办法,最后只在一家驴肉馆买了点驴肉馅儿饺子,孩子们吃的很是开心。今年没有了这样的热闹,家里冷清多了,好像过节也没有了兴趣。直到朋友打来电话,一声问候,心里温暖了许多,中午一个人不能包饺子了,朋友约我晚上一起出去跟大家在一起共同包饺子过节,这份友情自然在我的心里生起了许多温暖,驱散了冷清和严寒。

关于冬至习俗的传说有很多,而我特别喜欢冬至吃饺子这个传说故事。在我们北方,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相传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这样一个故事,传递的就是一个“情”字,医圣对家乡父老的情,对父老的爱。虽然冬至天已数九,正是最寒冷的季节,但天无情,人有情。从那时起,人们对医圣的纪念,将冬至节奉为与春节一样的重视程度,无不也透着人们对那些爱民如子的圣人贤达的拥戴和怀念之情。虽然说严冬,却有一种暖暖的暖流在人间流动。

冬至也是昼短夜长达到极点的时候,记得小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最难熬的时候,小孩子都不喜欢长夜,都喜欢在白昼里嬉闹。那时,每到夜晚来临,父母便让我们早早地上炕睡觉,可那时是根本睡不着的,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地闹。父母让我们早早上炕睡觉,即是为了我们不要到黑夜的外面去,怕冻伤;又是为了节省灯油,那时家里还没有电灯。我们躺在被窝里睡不着,就听妈妈给我们讲故事,妈妈没有文化,讲的故事自然就是那些在民间流传的什么鬼神之类的了,有的时候还哼着小曲儿,我们就是这样在母爱的呵护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夜。

那时,家境都很贫寒,但是到了冬至这天,母亲还是要想方设法给我们包点饺子吃,那时的饺子面是白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馅儿是青菜里面只有些许的咸肉,虽然比不了如今的饺子,但是我们吃起来还是很开心的,也是一年中难得的一顿“美食”了。就是这些材料,还都是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从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就对我们格外的疼爱,让我们跟所有的孩子一样都能快乐开心地度过幸福的童年。

前几年,当我心情好的时候,赶上冬至节,也会约上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顿饺子,叙叙友情。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跟家人一起包饺子过冬至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朋友在一起也好,家人在一起也好,那种暖融融的情义,早已把寒气驱散,心中流淌的是股股暖流。如同今日朋友在我早已被寒冷包围着,忘却了冬至到来的时候,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邀请,不都是严冬中的温暖吗?此时我想起了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里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这冬至里涌动的暖流,不正是温暖人间,催生万物复苏春满花开的春天的号角吗?

冬至

高一|散文|1200字

又是夕阳西下……

今日冬至节,怎么可能不写上一两句。

多少个冬夜悄悄地来,又悄悄地逝去。走过冬至的阳光,在回家的路上虽然比以往的时日稍稍的晚了一些,可是,走的还是那样的匆匆!

人生匆匆,岁月匆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生命的一个季节去静静的等待?望着即将淹没在西边高楼下的落日,我的生命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晚霞的思索,一天又一天,人生真的会在某日被水月带走!

叹息,在日落的那一刻,我想,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为这流走的岁月而长长的叹息着,这是一个生命的疾呼!

冬天的夕阳,在落下的那一刻,就带走了白日全部的热量,于是,喧嚣了一日的小城,很快就沉寂在这暮色中!

没有了阳光,没有了温度,我们行走的脚步只能靠亮起的霓虹灯来温馨,影影楚楚的霓虹灯,就像是这个小城守护的战士,给人一份安然的依靠,小城安静下来,就连高楼内,一个出生婴儿的啼哭声,都能让人听得真真切切,这是一个安静的世界!

我的思绪,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就像一个脱缰的野马疯狂地奔驰在草原上,嘶吼,狂踢,想用自己的激情,喊醒沉睡在冬季里的绿草!

心思在为一份白云涌动,我不惧怕岁月捻碎了斑斓的脚印,在高高的晴空里,我想,我就是这草原上的主人!寒风可以从我心里淌过,黑色可以淹没我的视线,但是,绝不能辱没我的心情!

这份狂热的心跳,谁又能够读出其中的滋味?生命为爱的人来,这才是生命的本质!每个有价值的生命,都是爱的体现与扩展!

我的手指在键盘上跳跃,尽管脖颈都已经酸困,可是,我不想放过走过我身边的灵感,文字就像一个不朽的爱,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记述着一次次走过生命的痕迹,倘若没有文字,再有光辉的思想,一样会变成夜晚里一个个流放的幽魂,文字有时候可以胜过光照万物的太阳!

夜慢慢地暗下来,大地也渐渐地走进梦想,那一个曾经搅动了我心海的哪朵白云,却悄悄走进我梦的故乡!

做梦,也许对于冬天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时光,皑皑的白雪,沉沉地裹在大地上,就像是一个白色的精灵,紧贴着大地的胸部,聆听着夜里母亲梦呓里的歌声,这是一场多好的相遇呀?

也许是羡慕,我一点睡意都没有,我摇晃着键盘上空的手指,在不停地询问自己的心,你为何合不拢眼睛?难道没有听到隔壁邻舍小狗在暮色里酣睡的声音吗?我不断地垂问自己的心!

多少次,我在警告自己,不要让文字使自己变成疯子,有人说爱文字的人都是疯子,我不算是一个爱好文字的人,可是我不想流放自己,我只想跟着这文字的脚印一次次上路!

人生就是一个翻阅、书写与沉思的过程,想想白日那些脸,那些笑意在这暗夜里,都不一样的还会被模糊吗?

我的心在这夜色里挣扎,星星在眨巴着眼睛,黑压压的窗外,几乎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月亮对周围的星星说,我的爱在太阳的身边,于是我努力地追,就这二十四个小时的路程,却让我追不到,可是,我从没有放弃自己心中幸福的追求,他在苦苦的坚守着!

这是一份怎样的爱情,我听着星星与月亮的对话,心里总是又几分触动,一份爱就是一个光环,一份情,就是我们人生携手走过的红地毯!

今天的文字似乎有点走笔,然而,我不能让这份被文字点燃的渴望剿灭,因为一个沉落的心处了死亡,就没有选择!

白天哪知夜的苦,因而,有些事情便别无选择!

我爱上黑夜,只是因为文字,文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次次闪烁出晶亮的光泽,驱散了我内心深处的孤独!

我爱上文字,只是因为黑夜,黑夜就像文字里的群星,一次次萌发出独特的光泽,驱散我内心的寂寞!

文字、黑夜、爱,让我一次次陷入思索的边沿!

冬至

高一|诗歌|50字

数九天气冬至始,

渐行渐冷寒冬时;

为护身体保温暖,

汤圆饺子上桌席。

一九二九三九极,

进入四九春不迟;

去旧迎新添福寿,

九九艳阳更新衣。

书写冬至之歌

高一|散文|800字

笔下游走过春日之美,墨中描绘过夏天之彩,画中渲染过秋季之醉,唯独纸上没有书写过冬至之歌。

记得小时候一直认为“夏天”就是“白昼”,冬季就是“漆黑”。直到上学后,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分辨四季时,才知道原来冬夏的区别是温度还有在每个季节里应该存在的专属事物。偶尔想起小时候那“蠢蠢”的想法,总是感觉甚是荒唐可笑。也许是儿时总是畏惧长夜比晨光来得快,或许是懵懂期总是忌惮温暖比寒冷来得慢,所以才会有这样怪诞的想象与杜撰。不过,长大后倒是时常想念曾今陪伴我们度过慢慢童年和漫漫冬日的雪爬犁,还有那拉爬犁的马儿鼻子中呼出的长长的哈气。看来关于冬天的记忆不仅仅只有枯萎的树、冰冻的河、笨笨的厚棉袄,还有许多关乎温暖、快乐、纯真的踪迹。

其实,冬季真的没有那么可怕,因为冬的印章一如既往都会盖在每个季节里,冬的宁静也是始终如一存在于每个节气中。比如春日里河开雁来的影子,夏天里冰雪踏浪的痕迹,秋季里冷月寒风的行踪。就像人间有前世今生一样,季节也有时光轮回。春夏秋冬早已在岁月磨砺中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他们对生命的守候与延续。有人羡慕“冬”的安宁,有人爱慕“冬”的孕育,我也同爱“冬”的人一样爱“冬”身上的每一件利器。

因为,冬之歌是那样如泣如诉、登峰造极、无人可比,用“萧萧”、“凄凄”作冬的小序曲,以强硬中不失委婉的气势开场,在清冷却不失温柔的指挥中用“哀嚎”、“嘶鸣”来演奏冬的主旋律。看他那鼓起的腮帮,挺起的胸膛,鸣奏的俨然是自然界中最能激励灵魂深处的交响曲。

冬之姿也是那样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在“一生清白”、“一世宁静”的警示下凸显自己优美的体态,在“淡雅闲适”、“悠然自得”的气度中尽显倔强的身姿。纤尘不染的白雪,洁白无瑕的冰塑,是天使沉沦在人间的泪滴,是陨星坠落在凡尘的心雨。冬在美轮美奂的场地用婀娜多姿的身躯伴着动人心弦的旋律跳着世间最优雅的华尔兹。

还有那冬天里漫洒在空气里的气息是那样清新,冬季里弥漫四野的味道又是如此美妙。在我看来冬也有自己的寄语,那就是:“不像夏花绚烂,不像秋叶落寞,不像春雨迷茫,拥有钢铁的冰墙,弥漫的雪香,把对岁月的守望糅合进每一寸皮肤,每一方泥壤。

冬至怀想

高一|散文|900字

冬至,据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似乎很多,到极处,便会峰回路转,属性回归。月盈极处,缺开始;花到盛时,便凋零。古人曰: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矣。

冬至后,气温真的下降了许多。昼夜的长短,似乎并不能明显觉察。但天气的寒冷,对于我这样一个本身畏寒的人来说,感觉尤甚。早晨起来,披一身寒雾,走进灯火四明的教室。大家已经陆续到齐,抖索着拿出书本,开始晨读。清冷的一天,便从这些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启---此时,天色尚黯淡,西边苍穹,一弯斜月浅浅,三两颗星,孤寂地闪烁着微光。寒雾,如飘动的轻纱,萦绕着校园的房屋、树木,飘来飘去。

“十年寒窗苦”,说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吧?自古以来,读书人大多都是从“苦”中读出学问,读出功名,读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人生的种种况味来。虽比起冰天雪地的北国来说,我们这里,似乎还算温暖。可是就是这样的气候,每到冬天,我心便惶惶。行走风中,总感觉寒凉如影随形,想逃,却无处遁迹。

我是怕冷的,这样的怕。常常握着自己凉凉的手指,跺着冰冷的脚,想寻一个安静温暖的角落,像蛇似的蛰伏起来。将生命的锐气,在寒凉萧瑟的冬日里,敛聚起来,积攒成团。安定,泰然,从容,无欲无求,万事不扰。只待喜欢的春,喜欢的暖,喜欢的美到来,再张了眼,点了心之焰火,释放激情,照亮生命。然而,想法只能是想法,我非蛇,不能蛰伏,避过冬天的寒,只能选择面对。尽管,无法强迫自己去发自内心地喜欢。只能将自个儿穿得厚一点,遮得严实一些。

冬天会过去的,只是需要时间,需要忍耐。就如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太多不喜欢面对的人事,无法逃避,你只能面对、接纳。

实质上,寒苦虽是不受人待见。但,生命,还必须接受这样的冶炼。春天的盎然,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夏季的炽热,展示了生命的强大;而秋冬的寒凉,却是对生命的历练。“梅花香自苦寒来”,那荒寂苍凉之上的香韵,之所以沁人心脾,弥久难忘,就在于梅花傲然冰雪,煎心魂之韵,让枯燥蓬勃,寂寞吐蕊,寒苦为香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仰。虽然金桂,一点也不输于香韵。无论如何,同为香气袭人,我们总是对前者致意更多的欣赏和敬意。可见,能在枯寂之中保持内心鲜活,能在苍凉之上亮耀生命暖色,是需要智慧和胆识的。也正因为这智慧和胆识,才更令人欣赏和钦佩。

冬天的模样就是这样,人生的本质也是这样。惆怅什么,畏惧什么呢?

寒凉总要过去,苦难终会消失。

冬至过后,白昼不是一天比一天长了吗?

冬至

高一|诗歌|50字

细雨斜飞凯旋来,

夜长昼短笑颜开。

冬节进补身康壮,

伏虎降魔志满怀。

又是一年冬至时

高一|散文|700字

这两天不断的收到来自各人各方的祝贺:冬至、平安夜、圣诞节

似乎每到年末,就只张罗着过节了。

其中一项就是,发短信,送祝福。为了达到简便快捷又能极大的覆盖范围,于是乎:群发。

我很少群发短信,若有,必是通知事情。

因为心里会有一个想法:真正发自内心的祝福,是要真的是自己的才最好,送给自己最想要祝福的人,不是应该从头到尾都只属于自己和那个他吗?

所以,有些事情,只有两个人知道。

有些秘密,只能告诉一个人。

又冬至了。

这天昼最短夜最长。

过罢冬至,夜就会越来越短天就会越来越长;

老人们说冬至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到来,

边说边念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母亲说冬至小年下,早早地盘好了饺子馅,等着儿女们回家来吃,还一本正经地对孙男嫡女们说:“冬至吃顿饺,不冻耳朵不冻手。”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男人们坐着聊天,女人们则有的擀皮、有的包馅、有的看锅、有的调汤,幸福的滋味在饺子的热气中流淌,温馨的感觉在舒心的笑脸中弥漫。“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他们在这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吃饺子,胖嘟嘟的饺子在锅里翻滚,好像是蓬勃而充满希望的生活……

曾经冬至的那顿饺子,曾经那样吸引着人的味蕾,曾经那样使人期盼渴望。现在饺子已成了家常便饭,冬至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舶来的圣诞节。走在街上,满眼都是圣诞节的气息,冬至在这份华彩喧嚣的掩盖下越发无人问津了。唯恨昼长,忍见冬至清冷?尤苦夜短,细数过往美好。这样的冬季这样的节,谁为你包一碗香喷喷的饺子?这样的冬至这样的夜,谁为你泡一杯暖融融的清茶?寒夜中谁替你掖紧被角?冷风中谁给你披上薄衫?寂寞时谁听你低吟浅唱?悲戚时谁逗你开怀一笑?

又冬至了,今夜最长。幸好从明天开始,日渐长一丝,夜渐短一分,仿佛于晦暗中得遇君子,仿佛是飘摇中得遇贵人,这份欢喜一天天地积攒,直至九尽春回……

冬至

高一|诗歌|50字

一夜一时逝一夕,

一夕一日复一年。

为何伊人此未归?

我念平安送于你。

冬至

高一|记叙文|800字

冬至,一年最冷的季节。

今年冬至,我一人在家。姥姥身体不适,妈妈留在她身边照顾。爸爸在外地上班,特意叮嘱我晚上记得给祖宗烧纸。

很久没做过祭扫祖先的事情了,只记得儿时太太拿着一支红色小花鼓,在我面前摇晃着逗我。晃晃悠悠,如今,我已17岁了。

吃过晚饭我便出了门,天早早的黑了,刺骨的风刮在脸上麻麻的,吹散了道路两旁粘在枝上挣扎不肯离去的树叶。头顶的月亮模糊不清,不似平日里那般锃亮,泛着黄,为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又添了一丝深沉。

听爸爸说,买祭祀品要去人少僻静的小店。我独自走在小道上,两只放在口袋里的手紧紧地攥着兜布,渗出了细细的汗。冬至的夜显得格外的黑,店铺基本上都早早的关了门。走了很久,一道暖黄色的光映入眼帘,一家破旧的菜市场中门前整齐有序的摆列着各种祭祀品。

我长吁一口气,终于到了。

卖家是位四十左右的中年妇女,很贴心的为我准备了红色的袋子,并介绍罗列着的金银财宝。这里是金光闪闪,最受欢迎的金元宝,那里是财源广进,意义深远的长银条。她细心告诉我祭祀的步骤——先把名字写在红袋子上,再在周围散一点纸钱,最后就着燃着的火星把红袋子从底部烧起。这样纸钱烧了,别人家不会抢。

我在心底记下步骤,谢过她便离开了。一路上,陆陆续续有人开始烧纸,嘴里念念有词。三五成群,也有一个人。人们伫立着,安静的看着火苗,嘴里念念有词,时不时用小棍将即将暗淡下去的火苗拨地更旺。那明亮的火焰伴随着袅袅青烟既有淡淡的伤感,也是对已故先人一种深深的缅怀。

我按照心里记下的步骤将祭祀做完,又把灰烬整理在一起。并在心里祈愿——家人健康平安。我想太太能够听到我的声音,我也会为了整个家族的兴旺而更加奋发努力。

到家了,身体渐渐暖了起来。我将买好的饺子放进锅里,嫩白坚硬的它们扑通扑通的一个个跳进锅里,发出清脆的声音。不一会儿,喷香的饺子就出锅了。汤水白白的,饺子馅儿的油零星地浮在汤面上,一大口喝下去,心里满满的。

冬至,是一年最冷的时候。死者已矣,活着,要懂得珍惜。

相关介绍

作文大全为您找到冬至作文高一共10篇,其中包含冬至50字,初三等文章。您还可以找当我遇到困难时,读书风波等等相关作文。

热门推荐:
当我遇到困难时 读书风波 当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 东塔公园 第一次泡温泉 第一次坐高铁 读书,我的最爱 读书的经历 读书使我成长 胆量 动物的哭诉 第一次离家出走 懂得感恩 点亮一盏心灯
最新推荐:
羽毛球 夜晚 我的宠物 憧憬 思维 让我铭记 底线 最珍贵 益友 遇见 猜猜 一段 国王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