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900字 1000字 700字 500字 650字 600字 450字 350字 400字 250字 300字 200字 100字
年级:
全部 初一 高二
有感高二作文推荐
  • 一份可以承载得起世间所有爱的电视剧却给不了我入夜的静,心中的澎湃早已汹涌,心底的感动早已溢满。可始终奈何不了耳边怀表中的音乐,依然无限制地让我痴迷,沉醉。看完了,却好像初看时急待接下去的情节,结束了,却好像正要开始。似乎,在我选择一定要看这部期待已久的电视剧时,就注定我一定会被它俘获,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剧中的爱迅速席卷了我默然太久的心,一层一层剥开,注入一股爱的暖流。虽然,我只用了五天的时间便...

共找到10篇关于

有感高二

的作文

因为,我一直是一个行走在生命的边缘的人。也很清楚的认识到自我的残缺和生命的短逝。勇敢的直面过生死,追求过梦想,渴望过幸福。想起自己多少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与身边的人,别离过。内心无比的凄凉、感伤。人生就这样,一切都得随意而安。从不强求任何事,任何一份感情。因为它终要逝,终要离。唐山大地震的那一年,因为...

查看全文

读《零距离》有感

高二|读后感|500字

听妈妈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就是诗。那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呢?仅仅是两极之间吗?直至我认识了泰戈尔,我才了解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就是这样一首诗,没有美丽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词藻,全诗重复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而是……...

查看全文

读《OH!MINE》有感

高二|读后感|1200字以上

这个词的发音,是动画电影中海鸥的叫声,象征着一种自由蓬勃的感觉,正如我们这些满是活力的少年人。严格的意义上并非是一本书,而是一套画册,一套老李和他学生们的画册,但读之有感,心有所悟,非吐不快。关于老李,正如画册中写道“不知老李的称呼源自哪届学生?不知他哪年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在他投身教育之前就是个...

查看全文

读《杨光的故事》有感

高二|读后感|550字

“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分辨白天和黑夜,就能准确的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一首《你是我的眼》在我的耳畔响起,不禁地想起盲人杨光曾唱过这首歌送给他的妈妈。《杨光的故事》主要叙述了杨光8个月大时,就患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而双目失明,也就是说他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时候,就走进了黑暗的世界中,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关于...

查看全文

幸与不幸——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高二|应用文|1200字以上

在这本书中或许每个人都是幸运的,又或许每个人都是不幸的,谁也无法来判定他们,所以我只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他们。一、爱斯梅拉达   爱斯梅拉达,一个吉卜赛女郎,她没有家乡,她甚至十五年都没有找到她的亲生母亲。可她却生了一副美丽的脸庞,夜莺般的歌喉,她有窈窕的身姿,她异地的舞步曾迷倒了成千上万的人...

查看全文

恣意奔波挥洒的青春,色彩斑斓的美好年华,这一切,我们正在拥有…… ——题记正值开学,熙熙攘攘的高一带着鲜活朝气涌入三中,时常与朋友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看见他们冲入食堂的“狠劲”,总觉得自己沧桑了好几岁。这自然是说笑,但步入高二的确改变不少,且不说繁重的课业,单日渐浮躁的心绪足以让我陷入自我厌恶的...

查看全文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高二|应用文|1200字以上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

查看全文

读完了《6岁小小男子汉撑起一个家》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腔对逃兵父亲的愤怒,一股对6岁坚强小男子汉的敬佩。文中诉说了一位身患尿毒症的母亲濒临死亡,丈夫又离她而去,母亲和儿子相依为命,通过懂事的小日飞的努力,妈妈的身体有所好转的事。儿子的努力让母亲看到了希望,...

查看全文

曾经,母亲牵着我们肉嘟嘟的小手蹒跚地学步;风雨中父亲用宽厚的肩膀扛起我们的身体;月夜下兄妹哼唱着“一闪一闪亮晶晶……”时间在流逝,物是人非,恐怕只是足下这片土地依旧没有变。在这多雨的季节,伴着漫天飞舞的雨丝和轻音乐缓缓的节奏,我又一次翻开了龙应台先生的《目送》再一次解读她对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

查看全文

“亲情”——读《牛虻》有感

高二|议论文|1000字

在我的心目中,亲情是最纯洁的,最值得信赖的感情:悲时,它给你抚慰;恐惧时,它给你力量;失望时,它给你鼓励;危险时,它给你保护……所以,亲情是圣洁的。可是,我读完爱尔兰女作家艾‘丽’伏尼契所著的《牛虻》,蒙泰尼里把亲生儿子送上断头台的事实,重重地打击了我的信念和感情《牛虻》叙述的是一意大利斗争中的一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