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在我的家乡湖北松滋,有一座大坝。1958年9月开始修建,长达12年,直到1970年,大坝才彻底完工。这座大坝全长9868米,高98。25米,整座大坝呈“S”型,首尾贯通南北,造型优美,尤为壮观。它,就是亚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坝——洈水大坝。
1958年左右,洈水大坝地区自然灾害频发,那一带的良田惨遭破坏,无论家里有钱的,还是贫困的,都生活很艰难。1958年9月,洈水大坝开始修建。去洈水修大坝,不仅可以挣工分(工分可以兑换粮食、钱票),而且修建洈水大坝包三餐,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于是,一位家住涴市镇肖家子尖新发桥村的年轻小伙,走进了工地,开始了修建洈水大坝之旅。
这位年轻的小伙名叫鲁家明,出生于1946年。1961年,他开始参加修建洈水大坝。准确来说,他是替他父亲去修建洈水大坝的。鲁爷爷的父亲眼睛不太好,有一次收工收得晚,他家住山头,要下去打水,从上到下大概有五十几米。那时天色已晚,加上眼神不太好,失脚滚下来,摔倒了山脚。大家都在吃饭,自然不知道。他们当时带班的,叫连长,连长发现不对劲,在山头发现了鲁爷爷的父亲,便从山头溜下去,把他父亲救了起来。事后,不光他父亲伤得鼻青脸肿,连长也伤得不轻。由于鲁爷爷的父亲受了伤,他们家又必须有人去修建大坝,年仅16岁的鲁爷爷就顶了上去。
鲁爷爷回忆当时的场景说:“当时我才16岁,那个工地人山人海,连方向都不知道。那时洈水大坝没有机器,全靠人工搬运。我去的时候,已经修到五十几米高了,但高度越高,修建就越难。我的任务是推土,半个小时就要推一车土,还要推得快。”我听到这里,震惊了,如此宏伟的大坝工程,竟然是靠人的双手一点一点垒上去的。而且,鲁爷爷当时只有16岁,半个小时内推着一车土从山脚到山顶,身体该是承受多大的压力啊!换做如今的我们,谁又能受得了这样的苦呢?鲁爷爷还说:“那时正年轻,在部队里还得了模范呢!”说到这里,鲁爷爷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据鲁爷爷说,修建洈水大坝时,工人每天吃的饭也很少,每人每餐只有四两米,而且,菜也只是毫无油水可言的白菜。鲁爷爷说,他那时有个战友,在修建的时候,说累了坐下歇歇,可谁知喝着喝着水竟然躺下不动了。由于粮食的供应不足,饿死在工地上的工人不在少数。
“修建洈水大坝又累又苦,难道您没想过放弃吗?”我不禁疑惑起来。鲁爷爷连连摆手,忙说道:“那时哪敢啊!谁要是敢说出这种话,马上开批斗会。等批斗完了,再为你加油鼓劲,让你好好干。”鲁爷爷还笑了笑,继续说道:“而且,那个时候家里穷,还等着我赚工分养家呢!”
现在的洈水大坝,绿水青山环绕,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光山色尽在其中。我给鲁爷爷看了现在洈水大坝的照片,只见鲁爷爷眼泛泪花,感慨道:“先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幸福地生活下去!”
如今,当年的建设者都已是高龄老人,对于这些老人们,曾经建设过洈水大坝,是他们不能忘却的记忆,而对于当代的我们,更不能忘却的,是建设洈水那不屈的精神,那迎难而上的坚定意志。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不再记得曾经的建设者,但建设洈水大坝的不屈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更不会丢弃。
下一篇:放飞梦想_750字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与爷爷走过宁波开明街口,只见许许多多市民举着亲人的照片,衣服上佩带着白花,神情庄重地站在一块黑色的高大的呈锥形的三棱柱前。因为好奇心我便拉着爷爷的手来到那块刻有“勿忘国耻,励志...
九月的中国,为英雄而歌。6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中国划下了句号;60年后,世界各国持续了春夏两个季节的纪念活动,在中国这个当年的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又一次达到高潮。回首二战,回首德意日法西斯共同施于...
炸弹,却抛下了很多传单。当天下午,那架飞机又来了,并再次低空冲向开明街,在飞机的经过处,空中象下雨一样落下了很多的麦粒、粟米,当时的开明街、东后街、太平巷一带的屋顶上都是这些东西,由于当晚还下了一场大...
我的爷爷今年60岁,刚刚退休,正享受着充满天伦之乐、充实祥和的田园生活。但在他的脑海里,一直保存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留存着一份难以割舍的伤痛之情。历史应该翻到60年前的一页。那是1945年的1月,当时...
记忆,是浩瀚的海洋,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不能忘却的过去;记忆,是我们对美好事情的一个保留,让我们永记在心底;记忆,则是一面打不破的镜子,只有你站在它的面前,你才能真真切切的领悟透彻。每个人的心底或许都有...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皮肤黄如土地、记忆长如隧道的炎黄文明的承继者和享受者,面对某些先辈某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皮肤黄如土地、记忆长如隧道的炎黄文明的承继者和享受者,面对某些先辈某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