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初三,有中考的压力,是承重紧张的一年,但,我们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独到风采。
已是冬天,晚风习习,操场上依然可见许多人挥洒汗水。是谁?是我们初三的同学在努力拼搏,竭尽所能提高运动成绩。看着起坐板上如同风一般的仰卧速度,同学涨得通红的脸色与头上豆粒般的汗珠。我知道,他们是在为提升自己体力的极限而努力。
“呼哧……呼哧……”什么声音?一道道白色校服从我眼前窜过,年轻的主人似乎有着用不完的力量,一圈又一圈地跑着。看着身边跑过一个个矫健活力的身影,让人跃跃欲试。
“好!过了!”这是足球场的欢呼。扭头看去,是几位可爱的同学在练习足球。尽管天色已晚,可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的勤奋和热忱。
在操场上同学们的拼搏,是我们的风采,属于我们的运动风采!
回到教学楼,每间教室都有同学。他们有的在钻研题目,有的在为不会做的题目而愁眉不展,有的聚在一起为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录播教室里,年段导优的同学齐聚一堂,听着校内外优秀老师的讲座;他们有时为了能更好的听清老师的思路,经常一下课就跑去找一个好位子。办公室里,有同学里外包围着老师,问问题,听解答,那求知若渴目光如炬的神情令人钦佩。
教学楼里紧张好学积极向上的气氛,是我们的风采,是我们初三学子的学习风采!
实验课上,老师讲着实验操作,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掉一个细节。看着老师手上的实验物品产生了神奇的反应与现象,同学们忍不住惊叹出声。老师们热情四溢的课堂就像知识的海洋,同学们就像一块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饱吸着营养,沉浸于求学钻研的无限快乐中。年轻的你我如试翼的鹰隼,张开翅膀在科学和艺术的天空翱翔。
初三,我们有属于自己的风采,体育的,学习的,青春的。这是一个飞扬青春、积极进取、争分夺秒的初三!这是一个为了圆梦不怕困难、努力奋斗、不断拼搏的初三!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初三风采!
下一篇:风采
风采,在很多人眼中,往往认为只是光鲜亮丽、光彩照人。其实,有时,简单也是一种风采。“哎呀,怎么鱼饵又被吃了?”我站在塘边,气急败坏地叫道。“呵呵,怎么?又没钓到吗?”爷爷放下手中的鱼杆。我看了看自己的鱼篓,空无一物、一览无余,再瞅瞅爷爷的,收获满满,鱼儿们静静地躺在篓中,似乎很享受上岸的时光。眼不见心静,我走到旁边一块圆石上坐了下来。爷爷走了过来拍拍我的肩,说道:“钓累了吧?要不我给你出一道题?”我提不起一丝兴致。爷爷见我沉默,自顾自地念了起来:“如果在你面前有一根鱼杆和一大篓子的鱼,你会选哪一个?”这种问题我见多了,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自信答道:“哼,当然是选鱼杆啊。鱼篓中虽有鱼,但早晚会吃完,而有了鱼杆,就会有取之不尽的鱼上钩。这种问题简直是小儿科嘛!”我望着爷爷,期待他的夸赞。爷爷只是笑道:“哦?是吗?如果你选了鱼杆,是有吃不完的鱼,但是你会钓鱼吗?”我心中一惊:“对啊,我会钓鱼吗?我要这鱼杆又有什么用呢?”爷爷坐到我身旁,语重心长地说:“小峰,其实你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想法,做出的选择往往才是最有效的。”爷爷接着说道,“不要被别人的思维和答案牵着走。只有你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真实的,别人的答案和方法只能当作参考。”如醍醐灌顶,爷爷这番话让我想到了一些更多的东西:没错,当今社会,太多人给我们讲了太多的生活“技巧”,似乎老想教我们“走捷径”,却使我们有些人放弃了自己应有的立足自身实际实事求是的正确思考,往往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既然如此,何不简单一些?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多变的时代,学会正确辨识选择,做好自己,简单生活,也不失为一种风采!...
几十年前,教育还不能像现在这样受人重视,许多人小学毕业,便不再念书。我爸就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家境本就不算富裕,家中六个孩子,若是都读书,负担实在太重受不了。我奶奶选择了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成绩好的,读;读不好的,回家种田,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是一个小农村,好几里外才有一所学校。村里没什么人听过英语,更别提开口念。几个兄弟,有些也觉得读书没用。于是继续念初中的,全家就我爸一个。好不容易上到高中,我爸面临上学以来最严重的问题——英语课本上密密麻麻的小字,长得就跟小蝌蚪一样,一串连着一串,浮在纸上四处爬。老师读的也听不太懂,加上又没有基础,我爸更是学得举步维艰。“你知道我那时怎么背单词?写得大大的,贴在墙上、床头。每天一起床,刚睁开眼,看到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单词,当时我恨不得把书撕了,回家去,反正我也背不下英语了。”这是我的英语成绩跌入低谷时,我爸说给我听的。于是,我的房间总是贴满英语单词。又过了一段时间,港台歌星大行其道。许多同学收藏了不少明星的海报、照片,每天都能听到唱片吱吱呀呀地唱得欢快。我爸当时也喜欢听,但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买这些“耗时费力”的东西。可他在吃饭时少打一两饭,日子久了,竟也省下点钱去买海报。“读书已经用着家里的钱了,哪能再回去要钱!我没这么厚的脸皮……”可能是因为这个遗憾,我爸一直支持我追星,也愿意出钱给我买专辑、海报;有我喜欢的明星代言新鞋时,悄悄买了我的码,放在我床底下。但我已开始渐渐习惯用自己的零花钱追星……爸上了大学以后,到一家书店打工。“老板人特别好,还送过我一套书。”他的那套《平凡的世界》现在仍在我书架上,时常被我翻开。我爸说他最喜欢孙少平,我也是。“大学毕业后,我还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是在那里,我遇见了你妈妈。后来来厦门,结了婚,然后有了你……”也许是因为这事,我爸很愿意帮助刚毕业的年轻人。我曾看过一部日剧,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在我的印象中,我爸也是个强大的人。从少年开始,出身于乡村的父亲便在回家和念书间做抉择,到后来经历的许多事,他努力奋斗的风采一直都在激励我。改革开放四十年,他是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终于开辟了属于他自己的也是我们的新天地!这是一件多么幸运多么美妙的事!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拥有他这样的风采,在新时代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东方世界的风采,是我仰慕着、也是我应当一直追求着的。余光中余先生诗中的风采我真是望尘莫及,其经典诗歌《乡愁》从小我到家国,道尽了思念故乡、心系祖国的情愫,他的深挚情怀、博大胸襟令我为之着迷。渴望终有一天,我与家国之间也会有这样一种浓烈的深深的羁绊。黄易大师笔下与史料结合的《寻秦记》是我一直在读、从未停过的。字里行间的各个人物内心一直在改变,唯有项少龙不改他的初心,直至老去。我爱项少龙独闯赵国、秦国的身姿,也爱他了不失傲骨的风采;连同他的几个拜把子兄弟我也一并爱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万人敬仰的好风采。他从满嘴仁义道德中看出的“吃人”二字,虽是现今我不曾看到的,但《阿Q正传》中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现状以及那些“漂亮话”都“暗藏刀芒”。我一面沉醉于鲁迅先生的好文章,一面被他的好文笔、好胆量深深折服。毛主席、周总理等开国元勋,日以继夜地为新中国奋斗终生;袁隆平爷爷为了全世界人民能吃上稻米饭,八十多岁了依旧不辍培育新型水稻;习主席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带领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还有国家运动员在各种竞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倩影,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身姿,环卫工人清晨美化市容为民服务的模样……这些风采,也是我所爱的。试问有哪一个人不应当喜欢情系家国为民服务的人呢?入夜人静时,我常坐在窗边,听妈妈回忆她的年少风采:“我那时啊,学习很好,为人也很傲气,不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总是觉得全世界理所当然的为我转动,总是对同学、对老师、对周围所有事物当空气。……后来啊,我长大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使我变得人缘极好,成绩也极好。……女儿呀,人的风采是由个人的学识和阅历不断积累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书要多读,好朋友要多交,待你发现你自己对自身很满意时,你的风采,就自发地展现出来了。虽然不会像伟人般发光发亮,但总是星河中一点细碎的光芒。”我很向往,问妈妈:“你觉得我会有展现风采的一天?”妈妈如一泓平静的湖水,一眼望去也能想象曾经有过惊涛骇浪潮水连绵,她的眸中渐渐浮现笑意:“会的。”半晌,她嘴唇动了动,轻声道:“每个人都有风采,虽不起眼,但足以照亮心中的黑暗,足以汇入星河。”我信服地点点头。在还没能展现自我风采之时,我要努力学习,效法先贤,直至展现属于我的风采。总有一天,我会达到我曾经所仰慕的高度。...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似是与“风采”二字完全不搭,甚至毫不相干。打我记事开始,父亲常年外出工作,母亲便留在家中照顾我,不再出门上班了:她辞去了高薪工作,自愿留在家中为我“服务”。母亲做菜同她人一样,我认为也是完全没有“风采”的。她好像不太注意色菜搭配,做出来的菜虽然味美,但品相总是差强人意。问母亲,她总是笑着回答:“你别看相貌不好,这食材可让我费了不少心思。”母亲为了买到不打农药的蔬菜、不注水的牛肉,可没少下功夫。这些当然不假,但对于有时只注重“颜值”的我来说,母亲强大的心“细”,我是没太在意的。上初中以来,功课加紧,学业愈加繁忙,母亲便决定送我去上学。家离学校其实不算远,乘公交车十分钟也能到达,但母亲仍是坚持要送我上学:“不会上路开车,行,那咱就开电动车。”每每母亲送我上学,还未到小区门口便见保安急忙赶出来打开大门,我们道完谢就走了。她熟练骑车风风火火地样子倒是有些神气。但母亲那因匆忙而随意扎起的马尾,还有那被宽大口罩未遮挡住的浮肿的双眼,又让你寻不出什么风采。在我看来,母亲的一切似乎都与“风采”沾不上边。不久前的偶然,我走进母亲的房间,见母亲拿着一个铁盒子正观望着什么。见我来了,她便招手让我过去。我探过头,见铁盒子里装着的,是一张老照片:一个女子,头顶渔夫帽,身穿夹克衫,下搭一条阔腿裤,很是大方优雅;她的神情,含笑害羞中透露出坚定的眼神,仪表端庄,神采奕奕。这不就是二十年前,我的母亲吗?我震惊了,也有些诧异,便坐在母亲的床头,听她讲了一宿她年轻时的经历……那一刻我明白了:母亲是为了我,才牺牲了自己仪表的风采。她的风采,以另一种方式,在她的女儿——我身上延续着……或许,天下母亲都是如此吧。...
拼搏奋进,是运动员们的风采;工匠精神,是大国智造的风采。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风采,——那是我说领悟过的最美风采。西藏的天蓝蓝的,是一望无际的蓝。蓝天之下,傲视群雄的山峰矗立;皑皑白雪卧在沉沉的灰岩上,似一条洁白的哈达,一直萦绕至远方。目力所及,四野洒满圣洁温和的阳光;山坡上飘扬着经幡,转经筒如同轮回的声音,所到之处都弥漫着藏传佛教的浓郁气息,令人肃然起敬。我一下子似乎明白了藏族同胞的纯朴和虔诚:在这样的浩渺乾坤之间,能不对自然心怀敬畏吗?能不教人心灵纯净吗?这就是西藏,人类心中的理想胜地。我们驱车来到了羊卓越雍湖——爸爸曾经工作的地方。这里环境较为恶劣,入住后第一天晚上高反和严寒就把我震慑住了;我蜷缩成一团,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半梦半醒中才见东方终于逐渐发白。忽然一阵哨声把我惊醒,就着暗淡的微光,我看见一排排士兵整齐地跑出营房,开始晨练。——他们穿的并不厚实。和着寒风呼啸,透过不停颤动的窗户,我顺势坐起,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群士兵。天慢慢明亮起来,我看清了他们高原红的脸庞,也能想象出皮肤的干燥。晨练结束后,他们又排成一列列整齐的队,唱着歌去用餐。我们起床后用完早餐,一位兵哥哥驱车带我们去一探西藏的美丽。绕过一道道弯,爬过一个个坡,路很险,窗外就是无底的深渊,我有时都不敢往外看。兵哥哥很健谈,聊天中得知他们的工作是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还经常竭尽所能帮助当地的藏民发展生产。他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的使命就是这样就在这儿,他们享受着恪尽责任的快乐,仿佛这是一个天大的好差事。透过后视镜,我看见他脸上长年因风吹日晒而产生的高原红,透着稚嫩和青涩,一说起话来神采飞扬,洋溢着十足的自信和骄傲。离开军营时,士兵们笑着和我们挥手告别,干裂的脸庞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的风采盈盈于天地之间。六年前,我在西藏所看见的景和人,特别是边疆战士的风采,至今想起,还是让我热泪盈眶。...
老梁是个大男子主义的人。他一直一副铁冰冰的面孔,阳光轻柔地洒在他的脸上,也会被无情地弹开。印象最深的是我刚上幼儿园时。一天,老梁正为工作上的事烦恼,满头大汗地和电话那头的同事商讨着方案;偌大的屋子里充斥着火药味,仿佛一根火柴划过就会把一家人炸得遍体鳞伤。当时我还是个天真无知的孩子,并未察觉到家里的异样,拿着漂亮的小飞机在家中跑来跑去;将手中的小飞机丢出去,看着,想象着它能飞起来,飞出窗外。可是,飞机没有飞出去,它撞上父亲的腿。老梁狠狠瞪了我一眼,把动身去捡飞机的我给吓住了。他把飞机抓在手里,往地上一放,抬起脚一踩,我的飞机就立马不见了,“飞”出一地零件。“给我滚!”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打那以后,老梁就成了盘踞在我心中的恶魔,令我害怕得浑身战栗。老梁一直是寡言无情的,但有时也会让我感到放心,很安全。2015年的清明节,我与老梁回乡扫墓。老家的青山老林包裹着一道盘山腰带,细密雨丝轻轻地飘着,云气弥漫在山间,有些神秘诡异。老梁戴着一顶斗笠,走在前头,拿着镰刀划拉着山路上的杂蔓野藤;我在后面跟着。高大的树木一棵棵直挺挺的立在山坡上,打起青绿的伞,把光挡在了外面。林子越来越密,整个林子里是一片幽幽的深绿。我有点累了,也有些忐忑。老梁说,他去开路,让我一会儿跟上来。我就蹲在泥路上休息。忽然,一只浑身土黄的狗从林中小径缓缓向我而来,眼里泛着绿光,我感觉着:它想吃了我。果然,它向我跑来,我转身撒开两腿就跑,恨不腋下生双翼飞起来。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从坡上冲了下来,沉稳而矫健。只见老梁手里拿着镰刀挡在了我和狗之间,大吼一声:“滚!——”仿佛施了魔法,那狗被定住了,哀嚎了几声转身焉焉儿地走了。我几乎是蹭到老梁身旁的,抓着他发黄的衬衫,不再离开半步。老梁那箭步如飞一声怒吼的赶狗风采,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了我强大的后盾。我慢慢长大了,老梁也似乎渐渐不再那么严厉了,以前在他脸上不可能看到的表情也浮现在他脸上了。几天前,我去外地参加比赛,老梁难得亲自开车送我。车外的风景飞快远去,老梁的脸上多了一抹亲切的笑容。他两手握着方向盘,看着后视镜,轻松的问我有没有自信,不要紧张,还给我加油鼓气。从侧面,我偷偷地窥视到了老梁很有气魄、很贴心的风采。路途遥远,我竟在车座上睡着了。梦里,童年时的那架小飞机从天边缓缓飞来。老梁的风采成了我不能忘却的美丽风景。...
窗外繁星点点,家人都已沉沉睡去,隐约能听到楼下酒楼中划拳喝酒的吆喝声以及酒杯碰撞声。妈妈,您所在的国家现在是几时几分?身处异国他乡,难免在夜深人静时产生思乡之苦吧?就像李商隐的《无题》中所说“夜吟应觉月光寒”一般,难免会觉得孤苦清冷么?妈妈,我想象得到您在泰国工厂打拼的身影,即使劳累也不会消减的风采。我时常看到您在空间上发出的和外国友人的合照,您永远这么乐观!异国他乡,不了解当地风俗和语言,如同哑巴一般的痛苦;在那里,没有家人的叮咛,没有师长的庇护,也没有朋友互诉衷肠,可您都硬生生地承受下来,总是坚强乐观明靓的样子。——只有面对我和妹妹时,才偶尔会发出一声叹息。您是一位女强人,有着所有女人的美丽风采。诚然您很坚强,可您是我的母亲,您也是女人,也需要亲人的关怀与照顾。当您在手机上与我倾诉病苦时,我总不忍听下去;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我时常想起您。“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今年过年时,您回来看我了。您依旧那么优雅,那么美丽,风采依旧。我在您的脸上也看到了些许伤痕与痛楚,甚至还有几分沧桑。年夜与您同榻而眠,母子间嘘寒问暖,虽然长久的分隔难免让我们有时也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妈妈,我不怪您之前抛弃了我。您不止一次说对不起我们,要用余生弥补。妈妈,我早就不怪您了,毕竟我的生命是您赐予的,生民多艰,成功不易,与其心怀恨怨,倒不如互相体谅。我想起以前的所有,想到您为了我和妹妹在泰国的打拼的种种艰难遭际,那天晚上,我破天荒地向您撒起娇;您也搂着我,笑言您在泰国工作生活的趣闻花絮。想来又是一年未见,前几日听闻您要回国的消息,我自是满心欢喜。看到您回到国内,一家人坐在同一个屋檐下,与叔叔阿姨举杯畅饮,我由衷为您高兴。有了亲人好友的温情庇护,你可一时平抚异乡静夜锥心的伤痛,我大约也可了断这又一年的苦苦思忆。母子情深,山高水远,唯盼母亲珍重万千,风采总依然!...
一个人的风采,或许会在危难关头中更能体现。脚下的地板像是受了什么惊吓,止不住地战栗起来。远古的巨兽仿佛在脚底下呼之欲出,带着亘古的愤怒,在静谧中勃发。教室中的我们先是一愣,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台上的老师。周围又突然变得很安静,我停下手中的笔,好似预料到什么,慌乱得坐立难安。新一轮的抖动又猝不及防地来了。我看见同学们犹豫、惊慌的面庞,却迟迟没有人行动。“地震了!”叫声在教学楼的空气中炸开,恐慌卷走了每一个人的镇定,所有人顷刻间蜂群般涌出。一瞬间,对死亡的畏惧冲破了思想的空间,我不禁攥紧了手,脚下的步子好似要踏空了一样,被人群推搡着前进。忽然,我看见班长拼命从人群中挤出来,大声地嘶吼着:“排好队!不要挤!一个一个下楼梯!”她伸出了手,将身旁的人先推送到楼梯上,表情凝重动作有条不紊,自己却没有向前行进。每个人仿佛被惊慌夺去了魂魄,廊道里唯有她的声音回荡,像有魔力一样,所有人立刻调整了步伐和队形,一言不发,急速往楼梯下冲。我冲出黑压压的人群,飞似地跑到操场上,看见了外面的光明,看着同学们渐渐放松的表情,“劫后余生”的喜悦一下子溢满了我的全部身心。班长呢?怎么没见她的身影?我的心一紧。直到那个坚定的身影大步跑出来的时候,我彻底明白了:她刚才站在楼梯口充当人群前进的临时指挥!她纷乱的发丝贴在耳边,目光紧紧锁定着前方——好似是我们。她急急走过人群的长列,点清了班级人数后,如释重负,放缓了焦灼的脚步,恢复了往日娴静的模样。一时,我发现了她不同于平日的魄力,那种战胜地魔的气场。——不曾料想她娇柔的身躯竟蕴含着如此磅礴的力量,这般惊人!她那般镇定地传递着生命的绳索,对于当时的我们就是一剂强力清醒剂。同为涉世未深的少年,她竟有着临危不惧的勇毅和先人后已的胆识,真是与众不同!一个人的风采,在危难关头一定更能得到体现,也会给人心带来巨大的感动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