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读书于我,是一个寻觅的过程。原是求知若渴,饿狼扑食般找寻;后来感觉文字在“无意”间能激起我的共鸣,给我无尽的满足、欢愉和快乐。
早些,我极好外国文学。走入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我随可怜的主角冉阿让风餐露宿,在巴黎街头看国破家亡,社会的希望被邪恶的枷锁残忍封冻,我醒悟贫富之悬殊与等级之对立,内心浪潮汹涌,几要涌出单薄的身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炙爱良知荡人肺腑,《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简·爱》人物命运和情节的大起大落中无不饱含暖意温情,《红与黑》极大力度再现社会残酷和斗争的现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出高尚信仰者强大的精气神——这就是西方文学汇入我磅礴澎湃的力量!
后来,诗歌成了我的枕边宝。顾城、海子、余光中、林徽因,各具情愫,姿态万方。一代情圣徐志摩在康桥上为林徽因模糊了双眼,竟舍弃原配张幼仪,最终也得不到林徽因生死相依;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无法让自己苟活于世,要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顾城让人难识你和云的远与近……一书知一世,一诗识一人,读过一本一本的册页与人生,你也好像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一样又一样的生命的轮回,从此世无新日,人无常情,代谢古今。
现在,我常读些中国文学。初读《水浒》是江湖人物传记,再读时已觉是读史读人读社会,正所谓“100人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宋江率众英雄最终受招安归顺于朝廷,或许作者的初衷是反映好汉的命运,但我觉得颇有讽刺意味!——人不能拉起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草根的出头天终究不能顶破天。余华的作品《活着》,似是一本憋屈之作,但主角福贵的自述,似泼洒了一束阳光——他坚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自己的儿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女,甚至自己的老黄牛,也认为它的哞叫声是最耐听的。
阅读,能在某一瞬,倏的打开你的心门,使你豁达释然,使你会心一乐,或使你悲愤莫名痛苦无状,深感困惑挣扎彷徨。无论你是否已经长大、远离亲人或迷茫无助,无论生活何等苦难、孤独或欢娱自得,我都祝愿在谈起生活的苦难和成功时,你能在泪流满面时透露出知足、信心和希望!
阅读,能为你添上一份浩然之气,让你做人做事有分寸守底线,让你不甘沉沦、不甘狼狈地踽踽独行,让你想把宇宙万物甚至超越宇宙都看得清楚分明。
阅读,在一个个如丝如麻的春雨静夜里,塑造着我,滋养着你。
润物细无声……
下一篇:此生愿为读书人
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用来形容妈妈对我的爱再恰当不过了。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阳光十分明媚,花朵十分灿烂,大树十分葱茏,鸟儿的鸣叫声十分动听。在这个无比美好的日子,我跟妈妈决定去离小区不远的羽毛球馆打球。这么好的天气,谁不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呢?于是我们就决定走路去。别提我有多开心了,蹦蹦跳跳的,一会把羽毛球当吉他弹,一会拿羽毛球练习动作,结果羽毛球拍“啪”地一下打到了树干上,树叶就像蝴蝶一样慢慢悠悠地落下来,有些落到我的头上了,我哈哈大笑,继续向远处跑去,一路都没闲着。人家都说“很多悲剧都是在快乐之后发生的”。果不其然,正当我快乐玩耍时,没留意到地上的石头,一不小心被绊倒了!我立刻检查腿上有没有受伤。这时,妈妈跑了过来,她气喘吁吁,满脸通红,十分着急地问我:“宝贝,有没有受伤?”“没。”听我说没有受伤后,她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又生气起来:“你这小坏蛋,如果你规矩一点,会摔倒吗……”我很不耐烦,刚准备把手举起来,继续奔跑,却见妈妈大惊失色,“哇”地叫了一声,眉头皱得紧紧的。这时我才感觉到肘部隐隐约约的疼痛。我转头一看,也不禁吃了一惊,只见肘部有一片皮肤都被地上的一些尖锐的东西蹭破了皮,沾了很多泥土,流出血来,真是乐极生悲呀!我的肘部越来越疼了,妈妈看我这样,急得团团转,赶紧拿出纸巾沾着纯净水为我清理伤口,还一直安慰我“不要怕”。清水渗入我的伤口,虽然有点疼,却化作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里。这时有灰尘进入了妈妈的眼睛,但妈妈只是痛苦地眨了眨眼睛,却没有用手碰一下或者摸一下眼睛,而是依旧那么一丝不苟地处理我的伤口。终于,伤口处理完了,她的额头布满了汗水,腿因为长时间弯曲而酸痛,手因为处理伤口而变得有点脏。可她没有一丝怨言,只是笑了一下,说:“没事了宝贝,回家玩吧。你看,多美好的一天,你却受伤了,害得我们不能好好享受了。”这句话中虽然有责备,有埋怨,但更多的是疼惜。可是老天似乎要跟妈妈作对,刚说完“多美好的一天”,天空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变得垂头丧气,因为我们没带伞。妈妈也很无奈,但她的目光却一直在找可以让我不变成“落汤鸡”的东西。最终,她的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带帽子的外套上。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利索地把外套脱下,套到我的身上,自己则变成了“落汤鸡”。她一点也不在意,反而叮嘱我不要淋湿,自己却拼命地咳嗽起来。像这样的小事在我们家每天都在发生,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妈妈的爱恰如春雨,渗透在我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我的心田。...
“润物细无声”青岛人民路第三小学 五(1) 李高昕听!“滴滴叮”“滴滴嗒”……在多愁善感的春季, 那丝丝春雨,就如娇弱的林妹妹脸上的滴滴玉珠儿一般的清泪,顺着她白嫩却消瘦的脸庞落下来。那晶莹透亮的小雨珠也顺着茁壮的树木、绿油油的叶子,滑落到了湿润的土壤里,滋润着万物,真应了那句千古名句“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呀!春雨,不像夏日的雷阵雨轰隆轰隆的怪吓人;不像秋天喜怒无常的“秋老虎”,一会儿“噼里啪啦”虚张声势,一会儿却骄阳似火灸热无比;更不想寒风凛冽的冬天,雨雪交加,冰冷的雨水透着一股寒气,只有春雨,温润地润泽了沉寂的山野、大地,小家碧玉一般清凉的春雨没有夏天的燥热,唤醒春眠中的植物与动物。不知你是否发现,春天的植物尤其繁茂,这可都是春雨的功劳。瞧,春雨拉开了花朵的门帘,白如雪的梨花,红似火的杏花,而桃花妹妹的笑脸更是娇艳还有玉一样颜色的大朵大朵的白玉兰,层层叠叠的海棠花,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寂寞的山岭上似是飘满了彤云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青春的风采。而嫩绿嫩绿的草芽儿、叶儿,更是生机勃勃。不知你是否发现,春雨下生命已然勃发。蚯蚓扭着柔软的腰肢在松软的泥土里跳舞,燕子挟来了春的信息,布谷鸟提醒农人即使春耕、播种,还有黄鹂、啄木鸟、……济济一堂,开起了百鸟大会。啊!在细雨蒙蒙中,在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云雾中从那朗朗上口的《春夜喜雨》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我却清楚地看到了春的希望与万物勃发的无限生机……指导教师:乔永奎...
春雨,你像蒙蒙清烟,又似湿漉漉的云雾,笼罩大地,滋润万物.------题记春雨你真好,一场春雨,遍地开花.丝丝春雨,你给人们,带来了勃勃生机,我爱你,丝丝春雨。春雨淅沥沥地下着,雨丝淋湿了花草树木,春雨,你带着欢乐和丰收从天而降。你听,滴沥,滴沥……那是春雨的声音,滴沥,滴沥……那是春天的呼唤……滴沥……滴沥……以前总是听大人说:“春雨贵如油。”发现真的是这样,无声的春雨,总下那么的少,她却给大地带来无尽春的气息,春的希望。噢!下雨啦!下雨啦!虽说不是倾盆大雨,但还是没带伞的我们冲个精光,但我们都高高兴兴地跑着叫着,还故意不拿伞。哈哈,大家都很高兴,上教学楼有一个斜坡,雨水就从斜坡上往下冲,每个人都高兴的笑着。每个人的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人把穿的拖鞋直接放在斜坡上,任鞋子往下流;也有的脱了鞋,在干净的雨水塘子里泡脚;还有的看全身都湿了,反正要洗澡,直接躺在冰凉的雨水里了……古时候,有许多诗人描写过春雨的诗句,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还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我觉得,还是杜甫诗人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好。我爱你春雨,啊!爱你的无私奉献,爱你的美丽,爱你的温柔,我爱你春雨,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五年级:杨茜...
教师,平凡的职业,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有了他们,才有新一代国家栋梁的诞生。多么令人尊敬的职业啊!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班主任——Miss蔡。吾班主任,女,姓蔡。上课时,观她面相,无半点霸者之气,是如此平易近人,能说会道,引经据典,贯穿古今,会由一个字而牵涉到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令人浮想联翩,但如果在此时,有一个同学不专心,那可就真不幸,班主任那可以“杀死人”的眼光便停留在那人身上,令你不知所措,当然,更多时候这一双眼睛的灵动衬托的是她那一脸的才气!每次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异常激动和专心,蔡老师总是给予我们阳光般的微笑,假如有人做小动作,她就会以“凌波微步”飞到那人身旁,令人坐立不安,魂不守舍,深知此乃暴风雨之前奏也。所以大部分同学上她的课都不敢做小动作。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我们有不会的去请教,她必定会耐心讲解,给予我们更多知识,由此观之,她是多么重视大家的学习啊!看着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为我们一一讲解难点与我们不理解的地方,汗水顺着她的脸夹流下,无不为之感动。教室里依旧回荡着那熟悉的声音,那知识都是出自这口中,我们难道让这汗水白流,让这知识白白逝去吗?我深思。望着那一笔一画,那都是凝结着老师的汗水,无声的教诲。我不由得想,老师,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成长,难道我们应让这一切白白流逝吗?虽然报纸上看不到您的名字,电视上见不到您的身影,可您就像秋叶一样,无私奉献您的一生,我们喜欢您那甜美的声音,喜欢你那美好的心灵。...
杜甫的《春夜喜雨》我很小的时候便会背诵,当时我最喜欢的便是“润物细无声”这句话。那时的理由很简单:这句最押韵,也最容易记。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最喜欢的依然是这一句。理由是透过这句诗的恰当的拟人修辞方法,我领略到春雨那母亲般的温情。如今,这句诗依然是我最喜爱的,我从诗句里感受到了一种默默不懈地奉献,而又不思回报的精神。“润物”是一种奉献:牺牲自己,滋润他人。“无声”又表明奉献时的情态:只在乎所出,不在乎所得。难怪杜甫喜春雨,难怪多少古今贤人把春雨这种精神融合到自己为人处事之中然而,也许是古诗越来越“古”、读起来越来越不“新潮”了吧,现代社会中一些青年人非常缺少春雨这种精神。“只懂所取,不知奉献”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代名词。即使偶尔“奉献”一点,也是为了求得好评一类的回报。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这种做法用一个数学公式的形式来表达:│奉献│=所取,奉献为正数时,为了所取;奉献为零时,要求所取;奉献为负值时,也就是对社会造成损害时,图谋所取。春雨的精神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奉献-奉献=所取,奉献的取值恒为正数,无论其值多大,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其结果,也就是所取都是零。我想,春雨之所以“细无声”,原因就在于此吧!青少年要想学到春雨的精神,就要从以上两个公式的分析中正确理解奉献与所取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奉献的动机是为了帮助别人,分担别人的痛苦,为别人解难,而不是从别人那获得什么。否则,不用说奉献的取值为负为零,就是正数,也是“为了奉献而奉献”,是虚假的,并非发自内心的,常常是“粗而有声”的,是不值得学习的。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雷锋便具有春雨的精神,他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雷锋曾经雨中送大嫂回家而不留姓名;雷锋还曾以“解放军战士”的署名给灾民寄去了数百元的捐款……雷锋的奉献是质朴的,“细无声”的,带有一种憨厚芬芳的乡土气息,而一点也不带有某些人的浊气。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我也要说:“雷锋贵如金”。杜甫老先生所吟诵的“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不是在数百年后的雷锋身上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吗奉献是一种美,春雨般的奉献是天然的美,是无法遮盖的、无法抗拒的美。我赞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我追求春雨的美。...
天上的宝物,在此时,在此地,化作一颗颗钻石,洒落人间,洒落播种的田地。——题记那个夜晚黑得令人打冷颤,萧萧疏疏,萦萦纡纡,随便飘来一阵风,都可以把人透得穿心凉。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缠绵得很,总是下个不停,滴满了那处,又徘徊这处。时常包裹着大地,滋润着干燥的地皮。凉爽是有了,但随之而来的潮湿也令人闷拙。那是一段关于乡下的回忆……一路上精疲力乏,回到老家之后便早早睡下了。还没等到分钟,我已到达了梦乡。那一睡不太漫长,晚上11点多,大家都睡下了,我被窗外的磅礴大雨惊醒,闲来无事,只好到窗边看看真正的农家图。虽然不是真正的丰收的季节,但植物开花、茂盛的景象还是可以随处见到的。那不,有一朵羞答答的狗尾巴花腼腆地汲取雨滴的滋润,脸颊不那么绿油油,仿佛还有点红润了。树上还有一朵似开未开的花骨朵,伸着颈,努力地想要和雨姐姐攀谈。那一根根正在淋浴的稻谷,撑着懒腰洗礼雨的待遇。看到它们,不免想起了春的美好。在这些花草的旁边有一块枯地,原来繁盛的背后也有衰落。我正准备回头,突然看见草丛中有什么东西在动,顿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我屏住了呼吸,静静的搜寻。近了近了,越来越近了……过了好一阵子,我终于看清了,原来是一位老人在这里栽种植物,看他的样子,鬼鬼祟祟地,生怕被别人发现,说实话,从他佝偻着的背可以看出,他的年龄也不小了,就算他孤身一人,也没有必要在晚上干活,而不选择白天呀?带着这个疑问,我不解地睡了。第二天早上,我忙不迭的下了床,跑到姑妈跟前问了问事情的原委。原来,他并不是一个人生活,这里有好大一家子人都靠着他生活,他的老婆在几年前为鞭炮厂工作时,不小心炸瞎了眼,单位狠心地将她开除后也不提赔偿,老丈母娘死了,留下了老丈爹,至今都瘫痪在床,村里的人都劝他去吃低保,他却说不受政府的施舍,自己独自一人为家里忙活,担起了赡养的重任。这几年头发白了好多。他说他不喜欢在阳光下活动,其实是不想其他人看到现在的样子。“润物细无声”,大概就是他这样的人吧,不要求别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只希望自己能好好地奉献给他人。他不再邋遢,他顿时变得高大了许多,他才是真正的雨露。...
春雨,你像蒙蒙清烟,又似湿漉漉的云雾,笼罩大地,滋润万物.------题记春雨你真好,一场春雨,遍地开花.丝丝春雨,你给人们,带来了勃勃生机,我爱你,丝丝春雨。春雨淅沥沥地下着,雨丝淋湿了花草树木,春雨,你带着欢乐和丰收从天而降。你听,滴沥,滴沥……那是春雨的声音,滴沥,滴沥……那是春天的呼唤……滴沥……滴沥……以前总是听大人说:“春雨贵如油。”发现真的是这样,无声的春雨,总下那么的少,她却给大地带来无尽春的气息,春的希望。噢!下雨啦!下雨啦!虽说不是倾盆大雨,但还是没带伞的我们冲个精光,但我们都高高兴兴地跑着叫着,还故意不拿伞。哈哈,大家都很高兴,上教学楼有一个斜坡,雨水就从斜坡上往下冲,每个人都高兴的笑着。每个人的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人把穿的拖鞋直接放在斜坡上,任鞋子往下流;也有的脱了鞋,在干净的雨水塘子里泡脚;还有的看全身都湿了,反正要洗澡,直接躺在冰凉的雨水里了……古时候,有许多诗人描写过春雨的诗句,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还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我觉得,还是杜甫诗人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好。我爱你春雨,啊!爱你的无私奉献,爱你的美丽,爱你的温柔,我爱你春雨,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五年级:杨茜...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羡慕它。那只白色的老猫,懒洋洋的趴在阳台上,用尾巴环抱着自己,头歪在前爪上。它微闭着双眼,一动不动。仿佛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都与它无关。就那么静静的,静静的,假寐在午后的阳光下。我想,我可能是嫉妒了。姥姥说,要修七世的好,积德行善,方可转世为猫。姥姥说的话,我深信不疑。否则,我无法说服自己,一只猫可以如此无视红尘,尽享生活。而我,却每天都被世事纠缠,心乱如麻。姥姥说,心坦然,才能活的坦然。慢慢的,我觉得应该向它学点什么。正所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虽然我是一个智商远在猫之上的人。但是这只白色的老猫,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一切的淡然、漠然、释然,无一不是我的老师。但愿,阳台上的方寸之地,姥姥养得花花草草之间,不在是它独处的空间,也能有我的一席之地,成为我修身养性的世外小桃源。秋日午后,竹桌藤椅,一杯凝香的绿茶,一本深蕴的好书,一抹温暖的阳光,一只慵懒的老猫。画面被定格抽象,时间由此停止不前,心化为尘,在阳光下,轻盈舞动,飘飘摇摇……满室的悠扬乐曲,满室的芬芳茶香,如梦似幻。有时候我会和老猫一起,步入半梦半醒之间。闭上眼,就与世隔绝,听不到窗外车水马龙,听不到远处机器轰鸣,听不到手机铃声震响,听不到姥姥喊我的名字……只需这样一个宁静的午后,人生顿时通透明朗。没错,只有心坦然,生活才能坦然。老猫弓着背,伸了一个悠长的懒腰;我也站起身伸了伸懒腰,书落在地上。玻璃杯里的茶水悠然不动,一片茶叶轻轻的翻了个身,旋转着下沉,没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