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营养,也许是构成身体成长的物质食物,也许是让精神成长的营养。对于我来说,给予我精神上丰富营养的便是各种丰富的情感。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在潜滋暗长,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气质也变得独特。
茶饭之思·爱情
记忆中,总有一碗香气萦绕的地瓜粥。那是奶奶煮给爷爷的。爷爷拿着饭勺,小口小口地抿着冒白烟的粥,待粥稍微凉了一些后又双手捧起碗,喉结滚动,咕噜咕噜连喝了几口。饮罢,随意的擦擦嘴,嘟囔着:“这粥真淡,不好喝。”一旁的奶奶听到了,凑过来道:“不好喝你还不是喝了几十年?”此言一出,全家都笑了。
两位老人携手相伴,走过了战火弥漫的沙场,走过了草木皆兵的恐惧,走过了思想解放的热潮,互寄七旬春秋。尽管家中时常传来两位老人的拌嘴声,但这埋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洗尽铅华,化为纯朴归真的美好。
爱情,不过是一碗平平淡淡的地瓜粥,无比美好。
桌椅之间·友情
意外找到散落在杂物堆里的一串风铃。轻轻拾起它,一阵微风吹拂过我的脸颊,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张圆圆的脸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回忆就像一扇窗,推开了再难合上。毕业典礼那天,天空中飘起了雨。操场上同学们的背影渐行渐远。雨水落在我的肩头,也打湿了我脆弱的心。眼前一片模糊,我胡乱擦着,也不知是雨还是泪。这时,你撑着伞,走到我面前。“这串风铃是我自己做的,送你,作个纪念。”我抬起头,看见圆脸女孩正冲着我微笑,美好的童声在我的耳畔久久回荡。
友情,不过是一串并不精致的风铃,却能发出心有灵犀的声音。
屋檐之下·亲情
我的父亲,不善言辞。每当我挑灯夜读时,总有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轻轻地放到我的桌上。我说了句谢谢,父亲的脸竟然红了,微微一笑之后转身又回房工作了。
亲情,不过是一杯简单的牛奶,却能滋润我的心田。
漫漫人生路,少不了情的陪伴与支撑,芸芸众生,以情系之,给予我们生命成长的营养。
下一篇:营养
“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题记初夏,我随家人登上金门岛。澄净的天空,略带海盐味的海风,干净的街道,让我对这个小岛平添了不少好感。旅程的最后一天,为了赶上较早的船班,我们早早就起床。民宿老板帮我们打点好行李,微笑的送我们出了门。天空碧澄澄的,又高又远,只有几片云雾在天上飘荡。虽说已经入夏,但这天气还是带着些许的凉意,我不由得拢紧了身上的薄衣。抬腕看了看表,不过才七点出头,粥店门口已有些人在等待。“你们先等一下哦!”一个年纪与我一般大的女孩微笑的小跑过来,搬来了几把椅子,转眼她又去招呼其他客人。她的笑容如同柔和的阳光荡漾,我的嘴角也不禁轻轻勾起。锅台上不停地聚拢着白烟,云里雾里间,厨师正灵活麻利地切着肉。隔着几步远,我能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热气。看了一会儿也就乏了,我低头刷起了手机。突然被父亲喊了一声,我抬起头,脸上带着些许的不耐。父亲叫我让开一下,我猛然一回头:一位老太太牵着自行车站在我的右手边。我这才发现——我挡住了这仅有的小小的过道。我急忙向后退了一步,不禁多看了她几眼——老太太身材不算高大,背部微驼,着一身淡绿色的外套,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别在后脑,她站定在那辆自行车边,双手紧紧地搭在车把上,就如同抓住一株稻草一样,仿佛风轻轻一吹就会倒。她牵着自行车有些步履艰难,大约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她走到我面前停了下来,说了声:“谢谢!”她满目和蔼,还向着我微微点头。那笑是淡淡的,如同这天上的云雾般——轻柔却饱含暖意。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来应对这老人家,竟直直地僵在原地。等老太太走过后,父亲拉我到一边,说,“出门别整天看手机,刚刚那位老奶奶叫你挺久了你都没应。”我心里一片愕然:那她还向我道谢?我愈发诧异,但内心的感动还是盖过了那份惊讶,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双笑着时温暖如春的双眼。红日挑开了薄纱,红色愈积愈艳。我呼吸着阳光,嘴里嘬着热粥,浑身笼罩着一股暖意。“下次再来哈!”专车司机微笑的冲我们说。与人为善,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柔和的言语,在举止投足间都是教养的体现。可以肯定的是,这美好的感受已经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我想,这次经历将会成为我精神成长和汲取营养的重要一课。...
人的一生是在学习与成长中度过的,不论是身体或是精神的成长,我们都需要汲取营养。小时候,我很挑食,只喜欢吃油炸类食品,其他的常常被我拒之口外,不论大人们如何劝说我都不吃。奶奶每天都端着我一动未动的饭碗,看着在院子里吃着炸地瓜皮的我,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摇头:“这,哎……老吃这些没营养的东西,将来怎么长的高啊?”后来有一天,我从未谋面的姑妈回来了,在我眼中她就如童话里的仙女、动画片里的美羊羊。奶奶见我很喜欢姑妈,便对我说:“乖乖,你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你才能长成你姑妈那样好看。”“对呀对呀!”姑妈在一旁也笑眯眯地说。我顿时心动了,虽然还是有点挑食,但不会像之前那样冥顽不化了。在奶奶的监督下,我吃了许多营养丰富的食物,虽然它们并没有让我长得像姑妈一样好看,但它们确实让我长高了,长壮了,提高了我的免疫力,不会再频繁的生病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人的成长不仅仅需要身体上的营养,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上的养料。记得稍长大点后,妈妈开始教我读书,《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代替漫画,成了我的枕边书。我天性好动,起初母亲教我背古诗时,我左边抱着布偶,右手剥着糖,还总要东看看西瞅瞅。母亲纠正我几次都没见我改,她生气了,用书指着我,恨铁不成钢地训斥道:“你这孩子咋这样!”我有点被吓到了,呆坐在那里,右手不停地转着衣角。“宝贝你想一下,你的同学,你的小伙伴,他们都会背古诗就你不会,你就知道动漫里的喜羊羊美羊羊!将来你学到这首古诗时,别人都会背就你不会,那你就得在别人玩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去背诵,只能看着别人玩……”“不行!”我听到这儿慌了,“妈妈我背古诗,我要和他们一块儿玩!”在母亲教导下我提前背了许多古诗,在小学班主任的引导下我又利用五六年级的暑假背完了初一年的古诗和文言文,我感到自己的语文基础似乎比同龄人要好一些。在他们在看熊大熊二与光头强斗智斗勇时,我在背着“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在他们背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我在看可爱的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的有趣故事……正是这些有营养的书籍提早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才会比别人“长”得好长得快。回首过往,我从哪些书籍中汲取过什么具体的营养已经不太记得了,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食物,都已经忘记了,但它们给我的营养深深留在我的脑子中,镌刻在我的骨头里,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这个世界上已有太多的故事,每天也在发生各种离奇古怪的事儿,但真正有营养的事儿,不多。有的事儿,说了白说没意思。有的事儿,根本不能说不让说。有的事儿,不改改没人听。有的事儿,不改改不敢听。许多人在意的,是他们“看”到的真相是否有趣来作为生存和生活的调剂,是否有营养,谁会真正关心和在意呢?譬如所谓寒暑假作业。学校和老师布置作业很热情,但到批阅的时候,要么干脆不看,要么就让几个班干部代替他们检查一下完成情况。本来嘛,一个班五十人两班上百人,每人交上来那么一大摞东西,都逐字逐篇认真批阅的话,光这个就不知要改到猴年马月,遑论新的更多更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了。学霸们根本不需要依靠这种作业来巩固知识,不爱学习的人也很难靠这种作业进步。你能保证作业不是抄的?不是为了应付而乱写的?……除了徒增彼此的过多负担,这样的作业真的有多少营养呢?还不如让学生好好利用假期,多参与些与单纯书面作业无关的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来培养、增长、拓展、丰富其它方面的能力,也更利于全面发展。或许它的目的在于学生自己完成的过程而不在于老师批改的结果吧。学习和教育一样。强扭的瓜,瓜和蔓,都别扭,都憋屈。社会的时事新闻有时反而可能更有营养,可以让你真正及时了解到人性的善良抑或是丑恶、丰富与复杂。人们总是喜欢英雄,也崇敬英雄,因为英雄会做大部分人不敢做的事儿。但除了风华正茂意气方遒的同学少年,很少有成年人会再喊自己想做英雄了,因为做英雄意味着奉献和牺牲,甚至要与歹徒同归于尽。人们歌颂过他们一番后,又有谁会真正记得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实际上平头百姓哪怕什么都不做,也没人说他们个不是。英雄难做,小人好当。我们更应该击掌鼓赞英雄,而不是自我代入为小人寻求开脱。不是我做不了英雄,所以小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从来不是的。人性有丑陋浅鄙自私的一面,很多人在对待那些看似不公之事时,仿佛事不关己,除了看热闹,无非就是:冷漠,冷漠,和冷漠。人的善良,往往只是站在自己角度的感性。想要感动别人,就先感动自己,好人之间才相互感动,人就是这种感性且复杂的存在。小时候,怕鬼,据说他们面目可憎。长大后,怕人,哪怕他们衣冠楚楚。可能是我见得多了些想得多了些,在我的世界里,有很多聪明人曾被扣上过“激进”的帽子,他们如此卓越,超越于时代却遭到鄙夷,有的被称为异教徒、疯子、白痴,乃至被杀害。“愿吾生儿愚且鲁,平平安安到公卿。”愚蠢的人,经常会赢的。真正的愚妄者、甘于与其为伍的懦夫、以及别有用心的组织者,往往出于维护自身狭隘的既得利益,结成一个庞大群体;他们处死过民族英雄,烧死过伟大的科学家,逮捕过在学校教授进化论的老师,甚至作为代办和奸贼试图摧毁本民族的文化,以至于数千年礼乐诗典丧失殆尽,成为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绊脚石、敌人和笑柄。《道德经》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又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梦想,总是丰满的。而现实,谈不上多骨感。一时一人的鸡血,注定是有限的。有时候,能呼吸,能听见声音,能坐在这里磨磨洋工,读读书汲取营养,打发一下有味无味的光阴。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吧。...
苦难是天才的营养。上帝给了梵。高一生的苦难,但在他死后历史尊称他为“天才画家”,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价值连城。失败是成功的营养。爱迪生并不认为一千次不成功,就是失败,相反却认为他获得了一千种“不能成功的方法”。屈辱是发愤的营养。越王勾践如果没有受尽吴王的羞辱和虐待,他也许不会卧薪尝胆等二十年与吴再战终成霸业的。甚至,尊严之所以能昂首,恰恰是来自“歧视”这种营养的滋润。自强之所以能耸立,恰恰是来自“误解”这种营养的调理。无畏之所以能呼啸,恰恰是来自“打击”这种营养的哺育。这么看来,上帝是不公平的。你若想让自己活得有精气神,就得从重压和苦累中允吸营养,你支撑住了,你才能眼明腰直腿生风。你若想使自己活得更精彩一些,那就得在与更大的险风恶浪的搏击中汲取营养,你挺住了,你才有钢筋铁骨英雄胆。可是,上帝又是公平的,历史上又有哪一个仅靠吸食者安逸和享乐的乳汁躺在安乐窝里成了气候的。原来,做人更有价值的营养许多竟是起初我们并不喜欢的东西,而那些叫人不喜欢的东西,恰恰给了我们冷面关怀般的营养。如一个冷漠而强大的对手,你在与他遭遇中品出了他路数中的玄机与纰漏,你不正获得了最为有益的营养!更多的时候,正是人间不平事,令你不满的窘境却成全了你不屈的心灵和浩荡的志向。人,生下来其实就在走向死亡,又在拒绝死亡。抵抗死亡的威胁,最强有力的营养便是于艰辛磨练中获得的创造思想和脱胎换骨的超越与突破。弱不禁风坐吃山空的人即使长命百岁,其实他早已心死矣。倾听历史的回音,品味历史的真谛,最发人深思的营养正是那令人心灵震撼的动荡和对动荡的征服。平淡的乃至不祥和的历史反倒让人一翻而过,不会留下什么痕迹。我们不能不承认,苦苦的营养更叫人理智,辣辣的营养更叫人清醒,酸酸的营养更叫人振奋。既然说失败是最好的营养,那我们就要在不断探索中悟得失败的真义而重新托举出苦心铸造的收获。珍藏好人生的真营养,才能让人生的远行一路走好。河南郑州中牟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一:赵浩淼...
土吸雨水育花红,海吞江河养蛟龙。人学知识长才能,惜春胜过服参茸。...